伯爵英國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訂位、菜單、價格優惠和問答集

伯爵英國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史蒂芬D・普萊斯寫的 這句話突破盲點!1001條古聖先賢的脫魯金句 和王爾德的 王爾德喜劇全集(書盒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楓樹林出版社 和九歌所出版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戲劇學系碩(博)士班 指導教授:何一梵所指導 陳以臻的 英國文藝復興劇場中異托邦空間的創造 (2021),提出伯爵英國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英國文藝復興時期、異托邦、傅柯、劇場、觀戲、莎士比亞、理查二世。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美術學系 詹獻坤所指導 陳柏源的 非 雲 (2020),提出因為有 雲、距離、移動經驗、模糊性的重點而找出了 伯爵英國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伯爵英國,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這句話突破盲點!1001條古聖先賢的脫魯金句

為了解決伯爵英國的問題,作者史蒂芬D・普萊斯 這樣論述:

~人生中最大的慰藉,就是能夠坦率直言~ 「我引用旁人的話語,只為了能夠更透徹地表達自己。」—米歇爾・德・蒙田   【閱前須知】   ◎本書絕無攻擊意圖,只是以一記當頭棒喝讓你看清自己的偏差與成見。   ◎本書經過嚴密校正,語句的矛盾與衝突,原本就是人類智慧的本質之一。   ◎本書並不鼓吹厭世,但有時心靈的平靜的確能使人視世俗的毀譽如浮雲。   ◎本書非筆論戰工具,但同意「人生中最大的慰藉,就是能夠坦率直言。」   【推薦對象】   ◎不再相信「年紀會帶來智慧」的成人。   ◎不想梳妝打扮,奉行內在美的女人。   ◎善用花言巧語,口是心非的男人們。   【本書使用提醒】   ◎真正的智

者,懂得閉上嘴巴。   ◎無法讓人印象深刻,其實也沒什麼關係。   ◎如果你依舊難以改善某個狀況,就一笑置之吧!   ◎即便因此書領悟真理,也別忘了人類總是不講道理。   人生的目標只有兩個:   第一,得到你所想要的事物;   第二,在得到了之後好好享受它們。   而只有最睿智的人才做得到第二點。   成功的守則也有兩條:   第一,盡量使自己比別人聰明。   第二,而且要低調地做到。   只有真正的智者才能理解第二點。   如果你聽不懂我在說什麼,   最好看看這本書。   ▌生與死:以及期間發生的種種   .「沒有一件事是絕對真理,縱然有人願為它犧牲生命。」——奧斯卡・王爾德(愛

爾蘭文學家,1854-1900)   .「真理就像路上一顆毫不起眼的石頭,人們有時會不經意地被它絆倒。然而大多數的人都迅速起身,裝作什麼事都沒發生。」——溫斯頓・邱吉爾(前英國首相,1874-1965)   .「幾乎所有人都有能耐克服逆境。但唯有在一個人掌握權力的時候,我們才能真正看清他的品格。」——亞伯拉罕・林肯(美國第十六任總統,1809-1865)   .「如果你在牌桌上看不出來哪個傢伙是待宰的肥羊,別懷疑,大家都等著扒你一層皮。」——佚名   .「如果一個五十歲的人,仍以他二十歲時的眼光看這個世界,那他可說是虛擲了過去三十年的光陰。」——穆罕默德・阿里(美國拳擊手,1942-)   

▌愛與友情   .「而到了最後,你所得到的愛,不多不少就是你所曾經付出的愛。」——保羅・麥卡尼(英國歌手、作詞家、披頭四成員,1942-)   .「人類情感自有其邏輯,而那是理性所不能夠理解的。」——布雷・帕斯卡(法國哲學家,1623-1662)   .「犯錯乃人之常情;寬恕則不是那麼常見。」——法蘭克林・P・亞當斯(美國專欄作家,1881-1960)   .「若要評斷一個人,當審視其與何人為敵、與何人為友。」——約瑟夫・康拉德(英國小說家,1857-1924)   .「當你很驚訝地對一個人說:「什麼!你也是這樣認為的嗎?我以為只有我一個人有這樣的想法。」的時候,友情就此誕生。」——C・S・路

易斯(英國作家,1898-1963)   ▌成功之道   .「如果你能的話,盡量使自己比別人聰明。但是記得要低調地做到。」——菲力・史丹何普・切斯特菲伯爵(英國作家、政治家,1694-1773)   .「凡是可能會出錯的事,必定會出錯。」——墨菲定律   .「我並沒有失敗;我只是發現了一萬種行不通的方法而已。」——湯瑪斯・阿爾瓦・愛迪生(美國發明家,1847-1931)   .「你可以藉由友善的話語取得一些進展,而如果同時你手上有一把槍的話,則效果更加顯著。」——艾爾・卡彭(美國黑手黨大佬,1899-1947)   .「這世界上只有一種成功,那就是以你自己的方式生活。」——克里斯多福・達林頓

・莫里(美國作家、編輯,1890-1957)   ▌心靈生命   .「我之所以是世上最睿智的人,是因為我能夠理解自己的無知。」——蘇格拉底(古希臘哲學家,469-399 B.C.)   .「創意會使你犯下一些錯誤,而藝術則是讓你知道,哪些錯誤是值得保存的。」——史考特・亞當斯(美國諷刺漫畫家,1957-)     .「睿智的人說話,是因為他有話要說;而愚蠢的人說話,只是因為他覺得自己得說些什麼。」 ——索爾・貝婁(美國小說家,1915-2005)   .「你所認為的「荒謬」,不過就是與你的意見截然不同的想法罷了。」——安布洛斯・畢爾斯(美國記者,1842-1914)   .「人類的理性,就好

像馬背上的醉漢;剛從左邊扶他上馬,他轉眼間就從右邊摔了下去。」 ——馬丁・路德(德國宗教改革領導者,1483-1546)   ▌為政之道:政客抑或政治家?   .「政治選戰中最困難的,就是該如何避免顯露出你根本不配贏得勝利。」——阿德萊・E・史蒂文生(美國政治家,1900-1965)   .「倘若人民皆如綿羊般溫馴,就會塑造出如虎狼般的暴虐政府。」——伯川・德・朱馮內(法國哲學家、政治經濟學家,1903-1987)   .「我必須鑽研政治與戰爭之道,我的孩子才能夠有鑽研數學與哲學的自由。」 ——約翰・亞當斯(美國第二任總統,1735-1826)   .「在政治界,愚蠢並非是一種障礙。」 ——

拿破崙・波拿巴(法國皇帝、軍事家,1769-1821)   .「如果任何一個國家不重視自由,她終將失去自由。而諷刺的是,如果她重視的是安逸與財富,她也註定會失去安逸與財富。」——威廉・薩默塞特・毛姆(英國小說家、劇作家,1874-1965)   ▌諺語的智慧   .「一個懂得閉上嘴巴的傻瓜,其實不算是真的傻。」 ——意第緒諺語   .「討好所有人,就等於得罪所有人。」——伊索寓言〈人、男孩與驢子〉   .「一群由獅子所領導的綿羊,能夠擊敗一群由綿羊所領導的獅子。」——阿拉伯諺語   .「一個從未得到偷竊機會的人,未必就是真正誠實的人。」——俄羅斯諺語   .「在你沒有穿過他的鞋走上個兩個月之

前,別輕易地評斷別人。」——美洲原住民諺語  

伯爵英國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成為這個頻道的會員: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0b3OFZOXHEHDfL7kONoH4g/join

在妖精國不列顛的圓桌騎士的一員。
借用了泛人類史中的圓桌騎士·高文的靈基的妖精騎士。
雖然屬於擁有強韌肉體的『牙之氏族』,
外形卻變成了人形的靈基。
在妖精國最被畏懼的妖精騎士。
也被稱為『多情的高文』『大胃王高文』。

身高/體重:190cm·120kg
出處:英國妖精史,以及不列顛異聞帶
地域:妖精國·牛津
屬性:混沌·善  性別:女性
「無論是怎樣的異世界,弱肉強食才是絕對的法則。弱者只有遵從強者一途。」

作為妖精的名字是巴格斯特(Barghest)。
在泛人類史裡
是出現在英格蘭北部的妖精的名字。
以有著燃燒的觸角和眼睛,帶著鎖鏈的狗的樣子現身。
在城市裡作為告知死亡的妖精,
每每有人死亡的時候現身。
要是城市的大人物去世的時候,
會帶著很多部下(狗群)在街上游盪。

在城市外並不是告知死亡的妖精,
而是變化為給予死亡的妖精,在高原地區出沒。
據稱遇到過路人就會把他咬死。
被認為是在英格蘭全境的妖精傳承,黑狗的一種。

○性格
善於社交·被動處事。
不會隱藏自身的心情,率直地告知自身意志,
同時確認對方的心情。
是一位不愧于人,堂堂正正地挺起胸膛的騎士,
在行動(軍事行動)上卻是正確看待全局狀況謹慎行事的慎重派。
不僅是考慮單方面的情況,而是考慮雙方的情況,
再作出「那麼,就讓我來殲滅弱者吧」的判斷,披掛上陣。
一旦站上戰場就無情的蹂躪弱者,那身姿被稱為無慈悲的騎士。

性格雖然一本正經,但由於受到貴族教養(教育地無微不至),能從容地理解玩笑話,基本上都在穩重地思考。
不過,由於本人不擅長講巧妙的笑話或是和事的話術,不會親自去說俏皮話。

○狂化:A+
雖然巴格斯特精神上沒有異常,
但必須定期地■■。
這種衝動一旦來襲,要是不迅速解決就會發狂,變成不由分說就重複殺戮的Berserker。

○妖精騎士:A
被選中成為妖精的守護者的加護。
自身強化是對人·對文明的特化,但對其他『妖精騎士』的攻擊行為是禁忌,殺害妖精騎士的妖精騎士會自我崩壞。

○野蠻的定則:A
遵守自然界的法則,並承蒙其恩惠。
把弱肉強食奉為宗旨,並斷言道支配人類這種脆弱的種族是理所應當的。

○聖者的數字:B
從泛人類史的英靈高文處轉寫而來的技能。
在陽光直射的上午,其基本能力將大幅增強。

○惡劣天氣:A
在康沃爾流傳的
“能在一夜之間建好大聖堂”的妖精的力量。
守護己方陣營的強力妖精領域。

『捕食的日輪之角』
階級:A 種類:對軍寶具
有效範圍:1~100 最大捕捉:100人

Blackdog Gallatin
用熊熊燃燒的觸角,『妖精劍Gallatin』
使出巨大一擊。
長在巴格斯特額頭上的觸角抑制了自身的靈基成長,
把它拔掉,巴格斯特的理性終結,
靠著殘存的本能驅使肉體。
拔掉觸角的巴格斯特發生了“返祖”,
纏繞著黑色火焰,妖精身體不斷擴大,把Gallatin打落到對方的陣營。
從地面上熊熊燃起的火焰看上去就像咬碎敵陣,捕食敵人的牙齒。

因為把弱肉強食的法則當作絕對,
對感覺“強大”的東西會放鬆警戒,變得親切,
乃至成為戀人。實際上很容易感到寂寞,容易一見鍾情。
過去,跟各種各樣的種族……不論男女,妖精還是人類……都做過戀人。但是這關係維持不了一個月,馬上變回獨身。
因此被稱為多情的妖精,妖精騎士崔斯坦挖苦道『你這見人就愛的程度比我三分鐘熱度還厲害呢。 』

出身於妖精氏族,用人類的話來說就是伯爵小姐。
作為妖精騎士舉止剛強冷血,
但本性溫柔,多愁善感。

#FGO #妖精騎士高文

英國文藝復興劇場中異托邦空間的創造

為了解決伯爵英國的問題,作者陳以臻 這樣論述:

本文從米歇爾.傅柯(Michel Foucault)的「異托邦」(Heterotopia)概念出發,談論英國文藝復興時期的戲劇如何創造異托邦空間,並透過異托邦的功能挑釁、衝撞,甚至改變現實。藉由爬梳當時劇場延續中世紀宗教劇的脈絡以及所繼承的異托邦特性,以及職業劇場興起的背景,思索劇場如何透過性別倒置及與動盪的社會事件相呼應來衝撞既有秩序,以發揮異托邦的功能,並改變與現實間的關係。本文最後以艾塞克斯伯爵叛亂事件和《理查二世》之間的關係為例,論證當時劇場與現實間的關係並非二元對立,甚而會相互滲透及影響,並為理解英國文藝復興時期的劇場文化和劇作提供新的視角與解讀。

王爾德喜劇全集(書盒版)

為了解決伯爵英國的問題,作者王爾德 這樣論述:

溫夫人的扇子   溫德米爾勳爵與妻子感情甚篤,更是上流社會公認的好男人,然而歐琳太太出現之後,溫夫人發現自己不再認識自己的丈夫。因為深愛而導致蒙蔽,將兩人的關係帶向毀滅,關鍵時刻伸出援手的卻是眾所鄙夷的那個壞女人……   王爾德精心設計「道德曖昧之境」,輕易戳破了善惡截然二分的價值觀。 不要緊的女人   易林華斯伯爵,英國上流社會的重量級人物。在一次的邀約聚會中,認識了從美國來的海斯特‧武斯利小姐,並被其特立獨行與聰慧的見解吸引,於是他與友人定下約定,在短期之內會將武小姐追到手。另一方面,由於公事繁重,易伯爵也聘請了年輕的銀行小職員傑若為秘書,並準備好好栽培傑若,只是他萬萬沒想到

,在聚會上遇到他二十年前所拋棄的情人竟是傑若的母親…… 理想丈夫   齊爾敦爵士的事業與家庭皆幸福美滿,他是受人尊敬的出色政客,同時也是美麗妻子的理想丈夫。然而,當舊識薛芙麗夫人出現,並威脅要公開過去那不可告人的秘密,一向鎮定自若的齊爾敦亂了陣腳,只能求助風流倜儻的好友高凌。高凌對道德與愛情有獨到見解,卻發現自己陷入了更大的麻煩…… 不可兒戲   傑克住在鄉下,為了逃避兩個女人,乃佯稱有個浪子弟弟在城裏,須要常去城裏照顧;亞吉能住在城裏,為了逃避兩個女人,也偽託有個病人朋友在鄉下,須要常去鄉下陪守。這種種倒影回聲交織成天羅地網的對比,而就在這骨架上,情節推移,事件發展,一波波未平又

起,激起問妙答的浪花。   王爾德的劇作已然流傳整整一世紀。機智而又妙語如珠的王爾德,下筆絕無冷場,出口絕無濫調。劇中不時出現驚世駭俗的怪論,雋語警句如同天女散花,飄逸不滯,毫無冷場。配上余光中大師譯筆,乾淨俐落,以生花譯筆完整呈現王爾德的微言大義,反話能夠正解,歪理偏可妙悟,讓人讀劇如看戲,擊節稱賞,讚不絕口。不僅為讀者,也為演員與觀眾精妙重現原劇神髓。 本書特色   ★王爾德風靡倫敦的喜劇作品,咸認自從謝里丹的喜劇傑作《造謠學校》以降,一百二十年間,英國劇壇沒有一齣戲可與之匹敵。書盒版方便一次收藏。   ★重新大字編排,開本舒朗易讀,經典再現。 作者簡介 王爾德 Osca

r Wilde(1854─1900)   英國著名的作家、詩人、戲劇家、藝術家,才華洋溢,睥睨人群。王爾德於1884年結婚,婚後生了兩個孩子。1895年因為與同性友人阿爾弗萊德‧道格拉斯(Lord Alfred Douglas)交往,違反當時社會風俗而被判入獄。1897年獲釋後前去巴黎,直至1900年因病去世。   王爾德的觀點新穎,風格鮮明,在創作上運用豐美的辭藻與華麗的修辭,以絕妙的想像力融入極富於音樂性的文句,並將唯美主義和現實主義的社會批評傾向巧妙結合,諷刺社會,映射人心。著有童話集《快樂王子與其他故事》(The Happy Prince and Other Tales,188

8)等;詩集《斯芬克斯》(Sphinx,1894)等;小說《朵連‧格瑞的畫像》(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1891)等;戲劇《溫夫人的扇子》(Lady Windermere's Fan,1892)等,另有散文與評論,是不可多得的全才作家。 譯者簡介 余光中   一九二八年生於南京,福建永春人。就讀南京大學、廈門大學,在臺大外文系畢業。詩、散文、評論、翻譯,乃作者自稱之「四度空間」。曾在美國教書四年,並在臺、港各大學擔任外文系或中文系教授暨文學院院長,曾獲香港中文大學及臺灣政治大學之榮譽博士。民國一百年先後獲頒「南京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國立中山大學榮譽文學博士

、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之貢獻獎。現為國立中山大學榮休教授。   著有詩集《白玉苦瓜》、《藕神》等;散文集《逍遙遊》、《聽聽那冷雨》、《青銅一夢》等;評論集《藍墨水的下游》、《舉杯向天笑》等;翻譯《理想丈夫》、《溫夫人的扇子》、《不要緊的女人》、《老人和大海》、《梵谷傳》、《濟慈名著譯述》等,主編《中國現代文學大系》(一)、(二)、《秋之頌》等,合計七十種以上。 溫夫人的扇子 總序 一笑百年扇底風 ——《溫夫人的扇子》百年紀念 本劇人物 本劇布景 第一幕 第二幕 第三幕 第四幕 不要緊的女人 本劇人物 本劇布景 第一幕 第二幕 第三幕 第四幕

上流社會之下流 ——《不要緊的女人》譯後 理想丈夫 總序 本劇人物 本劇布景 第一幕 第二幕 第三幕 第四幕 百年的掌聲 ——王爾德喜劇《理想丈夫》譯後 不可兒戲 總序 一跤絆到邏輯外 ——談王爾德的《不可兒戲》 本劇人物 本劇布景 第一幕 第二幕 第三幕 與王爾德拔河記 ——《不可兒戲》譯後 序文節錄 溫夫人的扇子   《溫夫人的扇子》是王爾德的第一本喜劇,所探討的主題是上流社會的定義,說得具體一點,便是淑女與蕩婦之別。王爾德的答案是:難以區別。要做淑女或蕩婦,往往取決於一念之差。未經考驗的淑女,也許就是潛在的蕩婦。眾

口相傳的蕩婦,卻未必是真正的蕩婦。換一句話說,天真的女人不一定好,世故的女人也不一定壞。同時,未經世故的女人習於順境,反而苛以待人;而飽經世故的女人深諳逆境,反而寬以處世。在《溫夫人的扇子》裏,母女兩人都陷入了這種「道德曖昧之境」(moral ambiguity)。   溫夫人的母親二十年前拋棄了丈夫和女嬰,隨情人私奔,不久又被情人所棄。二十年後,她得悉女兒嫁入了富貴人家,便立意把握機會,回到上流社會。她用自己的秘密威脅溫大人,勒索到一筆財富,又因溫大人的牽引,得以在自己的寓所招待體面人生,漸漸回到上流社會。她的最終目的,是在溫夫人二十一歲的生日舞會上正式露面,十分風光地成為名媛。她,便是

閱盡滄桑的歐琳太太。   這一切,身為女兒的溫夫人全不知情,反而懷疑是溫大人有了外遇,委屈與憤恨之餘,竟然接受達林頓的追求,就在生日舞會的當晚,出走私奔。幸有歐琳太太苦口婆心,及時勸止,而未鑄成大錯。同時在緊要關頭,幸好歐琳太太巧為掩飾,才保全了她的名節。至此,做女兒的對這位「壞女人」的印象才全面改觀,因此對自己身為「好女人」的信心,也起了懷疑。這件事發生在溫夫人成年的生日,改變了她對別人和自己的評價,使她終於成熟。 不要緊的女人   王爾德的喜劇繼承了英國康格利夫與謝利丹「諷世喜劇」的傳統,在情節的開展上都巧於安排,成為宋春舫(宋淇父親)所謂的「善構劇」(the well)。這種喜

劇的張力,常生於上流社會的醜聞,也就是情節所附的核心祕密。當然,祕密如果尚未洩漏,還不成為醜聞,只算敗德。劇情往往隱藏多年前的一樁敗德,就像紙中包火,必然形成張力。   隱私的敗德一旦揭開,成為公開的醜聞,張力就消減了。安排劇情,訣竅全在這致命的祕密究竟要瞞誰,能瞞多久,而揭開時應該一下子水落石出, 還是半洩半瞞,對誰才洩,對誰才瞞,都有賴高妙的布局。如果洩密太多又太早,氣氛就不夠緊張了。……《不要緊的女人》裡也有二十年前的敗德,一旦揭開就會變成社會醜聞。貴族易大人要僱年輕的銀行小職員傑若做私人祕書,卻並不知道傑若竟是他的私生子。父子之間的這樁祕密,互不知情,只有亞伯納太太,也就是易大人始

亂終棄的情婦,才知道真相,但一直瞞住了兒子傑若,更瞞住了社會。這真相,早在第二幕快結束時,已經在劇台上向觀眾揭開,但對台上的許多人物仍然是祕密,所以仍有其張力。至於關鍵人物,那私生子傑若自身,卻一直被瞞住,要到第三幕落幕前一分鐘,才石破天驚,由亞太太臨危道出。緊張的觀眾這才鬆一口大氣,只等餘音嫋嫋的第四幕,把一切尚未交代的線頭收攏理齊。   王爾德善於諷刺英國的貴族,所謂上流社會,但是在這本《不要緊的女人》裡,他的冷嘲熱諷不全是由貴族們自暴其短,自獻其醜,而是用了一個新的角度,借一個活潑自信的美國少女之口,不留情面地來指責英國貴族的自私自大,麻木自閉。一般的印象,都把王爾德視為象牙塔上的唯

美大師。其實他仍是頗有社會批評意識的。要點在於,王爾德錦心繡口,是一位天生的藝術家,而非刻意推銷某一意識型態的宣傳家。四面八方,只要有機會諷刺,有藉口逞其巧舌語鋒,他絕不甘放過。我們不應只樂聞他調侃美國人如何崇拜法國,說什麼「好心的美國人死後,都去了巴黎」;也不必只樂顧英國貴族,那大玩家易大人,如何挖苦美國的清教徒,說什麼「聽他們的言談,你還以為他們是在童年的第一階段呢。就文明而言,他們也才在第二階段。」   像其他的三本喜劇一樣,這本《不要緊的女人》也因台詞奇趣無窮,呼應緊湊,正話可以反說,怪問而有妙答,令人覺得曠代才子王爾德的靈感匪夷所思,一無拘束,像在高速公路上倒開飆車。 理想丈夫

  《理想丈夫》有一個重大的秘密,不得洩漏。外交部次長齊爾敦爵士年輕時擔任賴德利勳爵的秘書,得悉英國政府擬購蘇伊士運河的股份,將內閣機密洩於安海男爵,獲利致富,因而宦海一帆風順。當年他寫給安海男爵的那封密函,落入了男爵情婦薛芙麗太太的手裏。薛太太乃以此信威脅齊爵士,逼他在下議院支持她重資投機的阿根廷運河計畫,他若不從,就將此信公開。   齊爵士多年前的隱私忽然面臨敗露,頓感雙重的威脅。其一是政治生命即將斷送,其二是一旦揭發,愛妻恐將不再愛他。齊夫人是一位有道德潔癖的清教徒,一向崇拜丈夫,認為他高貴無瑕,一旦發敗德的真相,婚姻必然不保。前有強敵,後有嚴妻,素來受人敬畏的齊爵士十分恐慌,

頓成弱者,一位被多年隱私回頭反噬的「滄桑男子」。   但在另一方面,齊夫人在情急之餘派人送了一封短箋給高凌大人,只說:「我需要你。我信賴你。我要來找你。」不巧這封信也落到了薛太太手裏,這次成為對齊夫人貞潔的威脅。   和齊爵士一樣,薛太太也有她不堪追究的過去,包括偷竊和誘婚,十足一位「滄桑女子」(Woman with a past)。原來她和高大人訂過婚,卻又被撞見與一位老貴族調情,解約的條件反而使她得益。這時她在脅迫齊爵士後拜訪高大人,欲續舊情,並且表示願意放棄齊爵士的舊信,換取高大人娶她為妻。高凌拒絕了她,反控她當年偷了他送給妹妹當婚禮的鑽石胸針。薛太太只得交出齊爵士的舊信,卻乘機

竊走了齊夫人的新函。   社會棟樑的齊爵士夾在對峙的兩個女強人中間,沒有出路,成了弱者。反之,玩世不恭的高大人,倫敦第一間人,在緊要關頭卻出手相救,解除了他的危機。在高大人的面前,兩位女強人卻成了弱者:一位被他制服,一位被他說服。對比著名高權重的齊爵士困獸盲鬥,一事無成的高大人更顯得談笑風生,指顧間,強虜已灰飛煙滅。高大人不是危機的當事人,卻是本劇的真正主角。 不可兒戲   《不可兒戲》在倫敦聖傑姆斯劇場的首演,是選在二月十四日,西方的情人節,一名聖范倫丁日(Saint Valentine’s Day)。首演選在這一天,頗合劇情,因為這是有情人終成美眷的熱鬧喜劇,而劇中人西西麗的暗自

心許正是二月十四。那天天氣很冷,滿街都是雪泥,倫敦的市民擁在街上,看緊裏貂皮大衣的名媛淑女匆匆進入劇院。青年觀眾則學王爾德,都在襟上佩著鈴蘭。劇院裏面卻溫暖如春,漾著香水的氣息。看得出這齣戲今晚會一鳴驚人,可是知道內情的人,在興奮期待的心情之中又不免暗暗擔憂。因為昆司布瑞侯爵,王爾德「膩友」德格拉斯的父親,也訂了座。雖然演出人喬治‧亞歷山大及時發現而將訂座取消,這位憤怒的父親仍然趕來攪局,手裏捧了一紮紅蘿蔔和白蘿蔔拼成的「不雅花束」(phallic bouquet),準備在劇作家出場時用來打靶。院方不讓他進去,並在每一道門口佈下警察。好出風頭的王爾德這次也破例,躲在後臺,始終沒有露面。  

 一夕有驚無險,《不可兒戲》的首演轟動倫敦,從觀眾到報紙,一片好評。以往對他的劇本毀譽不齊的劇評家,這次也在滿意的笑聲中一致讚揚。《紐約時報》的評論家費甫(Hamilton Fyfe)說道:「可以說王爾德終於一展絕招,把他的敵人全踩在腳底了……這劇本局格小巧,全無目的,就像一只紙做的氣球,可是卻滑稽得不同凡響,大家都認定它會無限期地一直演下去。」   這是二月中旬的事。那年一月,王爾德已經因為《理想丈夫》的上演大出風頭,連小說家威爾斯也為文稱美。等到《不可兒戲》也推出後,王爾德便有兩齣戲同時在倫敦上演,而且都很叫座。這種風光,有哪位劇作家不引以自豪?王爾德也真是飄飄然了。可是三個月後,他官

司敗訴,告人不成,反被人告,法院判他同性戀罪有應得,入獄苦役兩年。   從謝利丹的《造謠學校》到王爾德和蕭伯納在十九世紀最後幾年才出版的喜劇,散文喜劇在英國的文壇沉寂了不止一個世紀。十九世紀的英國文壇,無論詩、散文、小說,都有驕人的成就,唯獨在戲劇一方面欲振乏力。大詩人如華茲華斯、柯立基、拜倫、雪萊、濟慈、丁尼生、白朗寧、安諾德、史雲朋,或擬希臘古典,或步莎髯後塵,沒有一個沒寫過詩劇。但是說來奇怪,這些「書齋劇」儘管雄詞麗句砌成了七寶樓臺,但是唸起來卻感到沉悶,而演起來呢也顯得彆扭,沒有一齣能久立於戲碼。大概天降文才,除了莎士比亞一流的少數例外,罕見一枝妙筆能兼詩才與劇才之長。王爾德就是一

個例子。他才思閃電,妙想奔泉,一片錦心無論付予巧腕或是宣之繡口,莫不天衣無縫,令人驚歎。他雄心勃勃,一身而兼詩人、小說家、戲劇家之名,但是依文學史的定評,他的傳後傑作在戲劇和小說,至於他的詩,則除《列丁監獄之歌》外,多半追隨浪漫派與前拉菲爾派的餘風,只能算是二流。他的小說《朵連‧格瑞的畫像》設想之奇可比愛倫坡,不幸只此一部,乃似錢鍾書的《圍城》,獨一無二得可貴又可惜。   餘下來的鎮艙之寶,就是他的五部戲劇了。這五部作品依次是《莎樂美》、《溫夫人的扇子》、《不要緊的女人》、《理想丈夫》、《不可兒戲》;其中只有《莎樂美》是悲劇,餘皆喜劇。《莎樂美》是用法文寫成。後來由作者的那位男友德格拉斯譯

成英文。在中國,名氣最響的一部是《溫夫人的扇子》,那是因為早在一九二五年,洪深就把它改譯並導演,而且換了一個中國味的劇名:《少奶奶的扇子》。洪深在《中國新文學大系》戲劇集的導言裏,自述《少奶奶的扇子》演出後,頗得好評,只有田漢去信指摘。但是僅在四年之前(一九二一年),英國另一現代戲劇大師蕭伯納的社會問題劇《華倫夫人之職業》,由汪仲賢譯述並促成上演,卻一敗塗地,「演未及半,已有幾個看客在臺下紛擾起來,甚至有些要想退票還錢!」究其原因,是蕭劇在中國首演,距五四運動只有兩年,一切條件均未成熟,加以蕭大鬍子筆下的人物個個雄辯滔滔,議論冗長,「區區六個人,在臺上平平淡淡說四個鐘頭的話」。而到了《少奶奶的

扇子》,話劇運動已稍開展,各方面的條件都有進步,況且王爾德的作品結構單純,情節緊湊,正是宋春舫所謂的「善構劇」(the well-made play),宜於雅俗共賞。   在《不可兒戲》首演前夕,王爾德接受洛思的訪問。以下是訪問記的一段:   問:你認為批評家會懂大作嗎?   答:但願他們不會。   問:這是什麼樣的戲呢?   答:這齣戲瑣碎得十分精緻,像一個空想的水泡那麼嬌嫩,也有它自己的一套道理。   問:一套道理?   答:那就是,我們處理生活的一切瑣事應該認真,而處理生活的一切正事,應該帶著誠懇而仔細的瑣碎作風……第一幕很巧,第二幕很美,第三幕呢妙不可耐。   說

穿了,這劇本根本沒有什麼主題或什麼哲學,也不存心要反映什麼社會現象。為了語妙天下,語驚臺下,他不惜扭曲常理,顛倒價值,至少在短短三小時內,把觀眾從常理和定規的統治下解脫出來,讓他們在空中飄遊一晚。巧合嗎?那原是藝術的特權呀。王爾德原就認定:不是藝術模仿人生,而是人生模仿藝術。劇中人物原就半真半幻,尤其是那些女人,在陽光之下絕不可能那麼反話胡說,而又胡說得那麼美妙,令人驚喜。才發現每一次驚是虛驚,喜是真喜。觀眾明知其假,卻正在興頭上,寧信其真。  

非 雲

為了解決伯爵英國的問題,作者陳柏源 這樣論述:

  本研究「非 雲」是透過一次夜晚搭飛機,從颱風上空中強降的感覺過程。當事人在機艙內部的乘坐空間所望見的雲的形態變化,在移動中觀物的過程以及依靠閃電在夜間窗外的曝光景象,促成筆者啟動一項反思雲為主軸,在繪畫上對抽象與意象之間模糊性形成的創作思考。  當再次回首觀望雲的同時,那存有的記憶成為了一個活的層次。對自然有了回應的態度,透過語詞上反證的思考建立起可切入雲在繪畫創作表現的位置,以「非 雲」的思考重新詮釋雲在圖像符號中的「延異」。筆者認為雲如何被捕捉以及它跟平面繪畫之間的空間關係是需要被釐清的。本研究專注於筆者在 2018年至2020年之間的創作脈絡,擴展雲在藝術創作上的圖譜,並以此形成自

身的方法論和創作系統。      本論文分為五章,第一章:緒論,爬梳個人生命史與其對應的價值觀,研究內容和問題意識等。第二章:雲在繪畫中之文脈,探討雲在繪畫上難以捕捉的痕跡,並且分析在繪畫空間上具有邊界限制的框的隱喻。第三章:非雲觀之理念表述,提出沿著雲非定形的模糊形態進而敞開繪畫表現上主體想像的位置。第四章:非雲之創作形式與手法,以實踐脈絡的結果來帶出「非  雲」在平面繪畫創作上的特徵以及筆者個人的感性經驗與思辯過程。第五章:結論,整理出「非  雲」思辯過程中的脈絡,並可銜接抽象藝術與中國水墨中的範疇,形成在抽象與意象之間的表現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