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家咖啡豆購買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訂位、菜單、價格優惠和問答集

全家咖啡豆購買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胡哲生,梁瓊丹,卓秀足,吳宗昇寫的 我們的小幸福、小經濟【增訂版】:9個社會企業熱血追夢實戰錄 和狄恩.賽康的 來自咖啡產地的急件:9個國家 X 4萬公里,一位人權律師的溯源紀實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問題] 有辦法查全家使用何種單品咖啡豆嗎? - CVS - PTT網頁版也說明:如題全家單品咖啡有使用很多種咖啡豆之前喝到盧安達的紅波旁非常喜歡但是現在大部分全家單品都使用印度的巴巴不丹味道我非常討厭認為完全不值得這個價格除了打電話一家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新自然主義 和臉譜所出版 。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國文學系 高婉瑜所指導 陳慧玲的 咖啡文案的語言風格與感官意象研究 (2020),提出全家咖啡豆購買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咖啡、文案、咖啡浪潮、語言風格、感官意象。

而第二篇論文長庚大學 商管專業學院碩士學位學程在職專班經營管理組 高銘鴻所指導 林欣儀的 品牌忠誠度與自制力對咖啡寄杯購買意願之影響 (2019),提出因為有 品牌形象、品牌忠誠度、自制力、咖啡寄杯、購買意願的重點而找出了 全家咖啡豆購買的解答。

最後網站伯朗哥倫比亞咖啡豆花2023 - sugibihaber.online則補充:伯朗香醇特級咖啡豆450g六種精選綜合/曼巴/維也納/義大利式/哥倫比亞/佛羅 ... 無上限,不定期商品優惠、滿額折等活動;提供7-11與全家超商超取、宅配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全家咖啡豆購買,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我們的小幸福、小經濟【增訂版】:9個社會企業熱血追夢實戰錄

為了解決全家咖啡豆購買的問題,作者胡哲生,梁瓊丹,卓秀足,吳宗昇 這樣論述:

「企業」和你想的不一樣, 「人生」可以更精采, 「消費力」更可以扭轉世界。   「幸福」企業可以有不同的定義!!   這兒所說的幸福企業,不是員工有比別人優厚的薪資福利、工作環境、分紅股利…;而是在穩定的薪資結構和獲利能力之下,能夠實踐公益理想的幸福、追求社會關懷的幸福。   這是源自於英國的「社會企業」(Social Enterprise),是一種肩負著社會使命,以商業方式解決社會問題,兼具經營能力與社會效益的企業,經營的精神就在於「做好事又能賺錢,賺了錢又去做好事」;而這樣的熱血企業,在台灣土地上也正方興未艾、蓬勃發展。   書中精選九個孕育自台灣土地的社會企業典範,讓你我見識

他們的「柔情——對社會特定議題的關懷與解決」,以及「俠骨——能與一般企業競爭的創新經營能力與氣魄」,分別是:喜願共和國、勝利潛能發展中心、芳榮米廠、日月老茶廠、上下游新聞市集、生態綠、光原社會企業、四方報、大誌等。   熱血企業不靠販賣激情經營,憑藉創新經營開創藍海   作者群以第一手獨家報導,深入觀察剖析這九個社會企業,如何「看見別人看不到的事物,找到別人想不到的方法」,無論是服務對象創新、產製流程創新、經營模式創新,憑著過人的膽識、信念與決心,結合商業經營的思維與創新策略,嘗試解決問題,並貼近弱勢需求,扭轉所謂的「不可能」,呈現台灣小企業大影響的感動輪廓。   「這些生長在台灣各角落

的小企業,都是資源少卻影響大的企業;   是老技能大智慧的企業;是小地方大抱負的企業;   是特定人群永遠感念的企業……。」   喜願共和國:以簡單麵包,創造不簡單的土地風景   【我們的】施明煌棄高薪而選擇與身心受限者、小農站在一起       【小經濟】從做麵包到種小麥,本來都是以小搏大,竟然愈玩愈大   【小幸福】一塊好滋味的簡單健康麵包,成為奪回台灣多元糧食自主權的先鋒   勝利潛能發展中心:低調拓展震撼性身障者就業版圖   【我們的】張英樹讓身心障礙者走出庇護工場,和正常人一樣在工作上闖蕩   【小經濟】不販賣愛心、不對外募款、不消費故事,就是拚品質、拚服務、創營收   【小幸福

】低調拓展多樣性職種,勾勒出震驚各界的身心障礙者就業版圖   日月老茶廠:喝杯生態回甘的阿薩姆紅茶       【我們的】百年老茶廠面臨存廢問題,莊惠宜決定走向有機共好之道   【小經濟】成功轉型為兼具紅茶生產、有機農業及飲食教育等生態環境教育農場   【小幸福】製程遵循古法,健康無添加,從不奉承消費者的低調行銷,口碑傳千里!   上下游新聞市集:打造產地到餐桌的食趣與食育   【我們的】馮小非結合專業力,創辦土地和食物的獨立媒體,短時間匯集六十萬次讀者   【小經濟】喚醒消費者食物安全意識,成功阻止財團搶水危機、為小農疏解存米壓力等   【小幸福】更企圖以產品開發解決農業問題,改變消費者

貨架上的選擇權!   芳榮米廠:「無米樂」幸福農村典範   【我們的】WTO與休耕的衝擊下,芳榮米廠展現大智慧,決定重新定位自己   【小經濟】一肩擔起有機耕作、老農生計、沒落農村再造的企圖心   【小幸福】打造得獎冠軍米,更活化老街與農事體驗,讓人就想到幸福米鄉攬勝!   生態綠:一粒咖啡豆的寧靜革命   【我們的】徐文彥、余宛如熱血創辦生態綠,想做的不是生意,而是改變剝削的惡循環   【小經濟】因為一粒公平貿易咖啡豆,可替消費者找回被剝削的環境、社會、人力成本   【小幸福】未來希望力促複製這套良善機制,為台灣農業注入不可思議的寧靜革命   光原社會企業:阿里山上的有機之光   【我

們的】原住民要的是安身立命的幫助,陳雅楨認為提升成「有機部落」是唯一轉機   【小經濟】租地雇工、集體有機驗證、保證收購等創新策略,四年後走過損益平衡點   【小幸福】成為全台第一個原鄉有機專區,更為原住民找到自立、自信的一線曙光!   四方報:一解思鄉愁的心橋樑   【我們的】誰會想到要辦一份外勞、外配看的報紙呢?懂得思鄉苦的張正就這麼做了   【小經濟】內容讀者決定、讀者就是記者、小吃店就是通路,大膽開創前所未有新策略   【小幸福】越泰柬菲印尼等五種語言小報,照顧了六十萬個在台灣一顆顆飄泊的心   大誌:幫街友自立更生的熱血行動   【我們的】給流浪街頭的人一個自食其力的機會,讓他們

重新取得生活的主控權   【小經濟】於是,《大誌》不靠傳統總經銷發行,讓街友成為雜誌銷售主力   【小幸福】這群不可靠的街友還真可靠,讓《大誌》每月銷售量直逼三萬份……  

咖啡文案的語言風格與感官意象研究

為了解決全家咖啡豆購買的問題,作者陳慧玲 這樣論述:

                現今咖啡已是許多人的生活必需品,咖啡市場競爭激烈,咖啡商品的廣告也常推陳出新,本文研究「CITY CAFÉ」、「Let Cafe」、「星巴克」、「貝納頌」、「左岸咖啡」、「UCC」品牌的咖啡文案,探究這些咖啡文案的語言風格,並從分析文案比較各品牌傳達的銷售意念,在時代、品牌、消費族群方面的差異性,本文將從語言風格學與感官意象的角度研究不同品牌咖啡文案的特色。                本文蒐集2005到2020年的咖啡文案,以分析歸納法、比較法,討論六種咖啡品牌文案的書寫手法及詞彙、修辭、語法的組合結構,探討不同咖啡品牌在文案的設計,如何吸引閱聽人並抓住他

們的心。此外,本研究以烘豆師Trish Rothgeb提出的咖啡浪潮,討論這六種咖啡品牌文案是否隨著咖啡浪潮的意識,關注消費者購買動機的轉變,在文案宣傳上有不同的撰寫手法。研究發現六個品牌文案的語言書寫方式各有其特色。超商咖啡龍頭品牌CITY CAFÉ文案多著重在句法表現上;銷售量緊追在上的Let's Café文案在詞彙、句法及修辭都有其特殊安排;而全球咖啡領導品牌星巴克,文案則在修辭感官摹寫上多著墨。強調立即、便利性的罐裝咖啡,UCC、貝納頌、左岸咖啡館品牌,文案內容在咖啡豆的挑選及氣氛呈現上著墨。近來兩大超商的咖啡品牌文案,針對產區、嗅覺及味覺的感官書寫來強調咖啡品質及其風味,顯示咖啡文案

深受第三波咖啡浪潮影響。

來自咖啡產地的急件:9個國家 X 4萬公里,一位人權律師的溯源紀實

為了解決全家咖啡豆購買的問題,作者狄恩.賽康 這樣論述:

|不管今天喝的是什麼咖啡,它的香氣、酸度、滋味和價位都來自以下成分:文化與衝突、生態與經濟、戰爭與和平、消費與剝削……所有兩難問題與耐人尋味的故事,都在手中這杯咖啡裡。|★阿潑(文字工作者)、黃尚卿(直接貿易咖啡廳 The Lightened創辦人)2017新版專文推薦★「一邊研究印地安土地與歷史,一邊重讀《來自咖啡產地的急件》,感受已全然不同,卻仍相信在世界急遽變化中——如亞齊的狀態已待更新——人們為土地、生態、文化與生存的奮鬥未曾休止。不論什麼時候,讀這樣一本書,都不算早,也不算太晚。」——阿潑,文字工作者「小農拿著咖啡櫻桃(即咖啡果實)咧嘴微笑的照片,每一個人都可以搜尋得到;但當產區的狀

況愈來愈明朗、世界上許多咖啡發展中與未開發國家的貧窮也不是新聞的時候。消費者選擇的標準就是改變的開始。」——黃尚卿,直接貿易咖啡廳The Lightened創辦人★真心推薦吳子鈺     雨林咖啡創辦人吳志寧 929樂團主唱創作歌手吳怡玲     台灣咖啡協秘書長吳東傑     綠色陣線執行長南方朔     文化評論工作者徐文彥     生態綠咖啡創辦人徐光宇     統一星巴克總經理張鐵志     文化評論家華偉傑 有限責任屏東縣原住民泰武咖啡生產合作社 楊儒門 248農學市集召集人詹慧珍     好樣綠專案經理褚士瑩     國際NGO工作者劉克襄     自然生態作家△▲△▲△▲△▲△

▲△▲△人權律師、咖啡旅人、公平貿易咖啡豆進口商狄恩.賽康(Dean Cycon),走訪全球九大咖啡產地,寫下咖啡農的求生困境與經歷,為貧窮的衣索比亞、南美最高的安地斯山脈、亞洲最原始雨林的咖啡農民尋求被看見的機會。▲走訪非洲、中南美洲和南亞的咖啡經濟帶,▲向世界九大咖啡產地追本溯源、完整揭密,▲原來手中這杯黑金,正述說著全球貿易體系之下的悲劇。○在衣索匹亞,水洗處理的咖啡豆可以賣到兩倍以上的價格,咖啡農卻沒錢興建水利設施,只能用日晒法處理;○在肯亞,咖啡農一年的收入不到台幣1萬元,經常錢還沒進口袋,就拿去還銀行貸款;○在秘魯,七○、八○年代的恐怖主義時期,許多農夫在槍口下被迫鏟除咖啡樹,改種

古柯,如今仍在重建途中步步維艱;○在中美洲,許多咖啡農為求生存,冒險跳上「死亡列車」到遠方做買賣,不是摔下車就是被丟下車,造成殘廢或身亡,成功者少許;○在非洲、中美洲和越南等地,咖啡園裡遍布了過往殖民抗爭和內戰留下的未爆地雷;○南亞海嘯之後,因為氣候影響山區的咖啡豆無法運送,咖啡農兩年沒有收入,激發了巴布亞紐幾內亞史上最大規模的遷村行動……▲當你喝著展開一天生活的咖啡時是否也曾想過:▲為何農民生產愈多反而負債愈多? ▲怎麼和當地農夫建立相互受益而非剝削的商業模式? ▲消費者除了慎選商家之外,又能如何伸出互助之手?▲藉由全球消費者的購買與協助,狄恩為咖啡農做到了很多事,但也許可以更多:○在蘇門答

臘,他支持一項水牛計畫,當地農夫因此可依保護生態的方式從事生產;○在秘魯,他幫助一個合作社找到買家,讓他們得以賺到第一筆公平貿易生意;○在墨西哥,他出手援救因咖啡價格大跌而逃離家園的非法移民;○在伊索匹亞,狄恩出資協助許多村落興建水利系統;○在尼加拉瓜,他指導被地雷炸傷的殘障人士販售咖啡,擁有謀生能力。我們不必非得像狄恩一樣深入那些偏遠地區;幸運的是,我們可以用更輕鬆的方法就對世界做出一點貢獻——選擇對生產者友善的商業模式,例如「公平貿易」。未來在買咖啡之前,考慮一下自己想要喝下的是一杯血汗咖啡,還是一杯道德咖啡吧!讀完本書,你就能深深明白,自己未來的每一次消費都是一個選擇,選擇讓世界變得更好

,或變得更糟。這不是天方夜譚,我們每個人都有改變的力量。 作者簡介狄恩.賽康Dean Cycon原本是一位專注於原住民議題的人權律師,後來則是「狄恩豆子」咖啡公司的創辦人兼老闆。「狄恩豆子」位在美國麻州,是一家擁有公平貿易和有機認證的咖啡烘焙商。狄恩本人投入原住民人權運動及第三世界發展工作已達二十五年,他親身走訪各個咖啡產地,並成立了一個非營利組織「咖啡兒童」和全球第一個由烘培商組成的「咖啡合作社」。他深信,商業不只是以營利為目的,更可以創造正向的經濟活動,為第三世界帶來社會發展和環境保護上的改善。二零零四年,「狄恩豆子」獲得聯合國糧農組織頒發的「最佳實踐認可」(Best Practices

Recognition)。譯者簡介林詠心曾任出版社編輯,也做過海外志工老師,直到教書方知讀書福,於是回頭啃書本,甫取得巴黎索邦大學經濟碩士學會。對於人類社會運作的一切「眉角」都充滿了好奇心,也期望透過翻譯,與更多人一起認識這個世界。譯有《找尋明天的答案》、《Be Stupid!Diesel創辦人給愚人世代的宣言》等書。 二版推薦序一 戰爭、咖啡館與喝咖啡的人/阿潑(文字工作者)二版推薦序二 從產地到一杯咖啡/黃尚卿(直接貿易咖啡廳 The Lightened創辦人)一版各界推薦 一版推薦序一 跨界的實踐,給人民甜美的果實/徐文彥(生態綠咖啡創辦人)一版推薦序二 旅程永遠未完

/吳子鈺(雨林咖啡創辦人)致謝前言:咖啡的內在世界|PART ONE 非洲1 米麗安之井、皇帝御榻和卡爾迪的羊(衣索比亞,二○○二年)2 改變在發酵,但不要超越獨裁者(肯亞,二○○五年)|PART TWO 南美洲3 跨越缺口(祕魯,二○○三年)4 全球危機:氣候變遷、衝突和文化(哥倫比亞,二○○七年)|PART TTREE 中美洲5 閃爍的自由之光(瓜地馬拉,一九九三年)6 追蹤死亡列車(墨西哥/薩爾瓦多,二○○五年)7 咖啡、地雷與希望(尼加拉瓜,二○○一年)|PART FOUR 亞洲8 好朋友、冰啤酒……和一隻水牛(蘇門答臘,二○○三年)9 三百人的遷村行動(巴布亞紐幾內亞,二○○四年)尾

聲 |2017年新版推薦序一 戰爭、咖啡館與喝咖啡的人|文字工作者 阿潑  我和許多人一樣,是個把喝咖啡當作起床儀式的人,如果每天不先來杯咖啡,工作就無法開始。在都市化、全球化席捲全球的現在,咖啡被塑造成一種品味,一種生活方式,就像不論到哪兒都可以看到的綠色女神那樣,人們對咖啡的認識與精神也趨於一致。但即使如菲律賓農村,勞動者們也會在工作前、空檔,將熱水壺往杯裡一沖,杯底即溶咖啡粉末瞬間成為褐色汁液,此時咕嚕地大口飲進,再抽口菸,便精神十足——我無法不注意到,包裝上印著顯眼的雀巢商標。我們——不管世界哪個角落的人——都不自覺地被單一消費和價值洗腦。  隨著農業運動、消費者運動

之賜,大眾漸漸注意到「消費」並不只是品牌認同,可以改善遙遠的生產端那方的生活方式,進而解決他們的生存問題,這種正向改變日後還會回饋到消費者這端,例如農作物的生產方式更安全、滋味更可口、當地生態環境也會受到保護等等。《來自咖啡產地的急件》這本書便是將讀者拉到生產端,藉著這名「咖啡旅人」(Javatrekker)的足跡與視角,來理解咖啡生產者/咖啡農的生活與勞動處境,以及咖啡從生產到販售這中間遭層層剝削的歷程,再告訴我們「公平貿易」能給予這些農民、區域怎樣的實質幫助。  作者狄恩‧賽康(Dean Cycon)本是一名人權律師,後因關注原住民與環境議題,涉入了咖啡產業中。他結合商業營利模式與社會正義

的理念,建立了一個「咖啡合作社」(Cooperative Coffees),以公平貿易的條件向產地直接購買整批整批的咖啡豆:「我想要試著發展一種立基於尊重、道德和正義的新商業模式,證明它是可行的……。」例如,他在蘇門答臘就低價投資,替咖啡農買進了水牛,以期讓咖啡生產效能變好。  位於印尼蘇門答臘島北端的亞齊省(Aceh),一直是全世界最重要的咖啡產地之一,知名的曼特寧咖啡便產於此地。但直到二OO四年底南亞海嘯發生前,亞齊省因長期處於內戰狀態而被遠遠封閉隔離在世界的角落。亞齊獨立軍和印尼政府軍的對峙,讓居民苦不堪言,狄恩.賽康在〈好朋友、冰啤酒……和一隻水牛〉這個篇章裡,以一句話點明了這個區域

的重點:「戰爭、和平和咖啡一直是蘇門答臘的前線與重心。」他寫著內戰如何造成人民的死亡與家園的毀壞,農民時常遇上因衝突而生的暴力事件,即使咖啡區和戰區有些距離,但亞齊獨立軍有時會跑到山區尋求庇護,戰事便會波及咖啡農。  二O一一年,《來自咖啡產地的急件》中文版上市時,我便已購入閱讀此書,當時,僅將主軸放在「公平貿易」這個概念上,對產地的故事快速帶過,即使如此,作者走訪、書寫的九個咖啡產地的歷史、紛亂與哀愁,仍在我記憶裡烙下一片墨漬,只覺農民身處在這等悲慘地區,收入卻被金融期貨市場宰制,只有「可憐」二字可堪形容。但當我在二O一三年來到亞齊時,情況已非書中所寫那樣,內戰已經停止多年,甚至更多公平貿易

合作社成立。當地人帶我去的第一家咖啡館,就是獨立軍商談革命之所,他們說,不論有沒有戰爭,都改變不了咖啡在亞齊人生活中的重要性,人們可以在咖啡館談論反叛,可以在咖啡館裡忍受戰火,當一切趨於平靜,還是在咖啡館裡過著自己的日子:「喝了咖啡,一天才算開始。」即使和平後,大街上開始出現全球連鎖速食店、星巴克,但亞齊人還是會選擇自己喜歡、習慣的本土咖啡店,每天泡在哪裡,喝著亞齊種植的豆子。而街上看不到軍人。  狄恩‧賽康早我整整十年去亞齊省,見聞自然很不相同,他說自己如何受到印尼軍人「保護」,而隨行的軍人從最初的兩三人增加到兩三輛卡車,那些軍人顯然也厭倦戰爭。他主要造訪亞齊省的迦幼(Gayo)山區,特別是

PPKGO這個農民合作社。合作社的人跟他提起以一頭水牛來進行生態管理系統的構想,狄恩.賽康便承諾投資,並且親自去檢驗成果。PPKGO合作社是個種族混雜的組織,成員主要是迦幼族的穆斯林,也有其他族群的農夫。這些農人的宗教信仰則包括了伊斯蘭教、基督教、印度教和泛靈信仰。自從一九九O年代末期成立以來,PPKGO就在這個內戰地區扮演推動和平協議和維持經濟安定的角色。他們不斷收容那些從衝突中逃出來的受害者,為他們提供避難之所和生活必需品。當然,這一切的結果都是好的,海嘯後,內戰停止了,而水牛計畫也成功了。  這種透過商業或外力介入,來扶持地方產業或維護和平的方式,一般媒體並不在意,也很難細緻地被傳達出去

。如果不是行動者願意書寫、散布,我們幾乎看不見也不知道,自己的消費行為甚至實踐和世界各個角落的些許改變相關。多年後的今天,當我在美墨邊界,一邊研究印地安土地與歷史(這正也是狄恩.賽康為何投入實踐的緣起),一邊重讀《來自咖啡產地的急件》,感受已全然不同,卻仍相信在世界急遽變化中——如亞齊的狀態已待更新——人們為土地、生態、文化與生存的奮鬥未曾休止。不論什麼時候,讀這樣一本書,都不算早,也不算太晚。△▲△▲△▲△▲△▲△▲△|2017年新版推薦序二 從產地到一杯咖啡|直接貿易咖啡廳 The Lightened創辦人 黃尚卿  二零一七年年中,我們再次走入了中美洲的咖啡產地。沒有產業道路、沒有舒適的

旅館,四輪傳動的大車駛進高海拔的山區之後,鬱鬱蒼蒼山林圍繞著一片一片的咖啡田,也圍繞著當地上萬咖啡農的生命。  還記得那一天,在幾個小時的搖晃與暈車之後,一行人到達咖啡高山上的小木屋,咖啡農M與他全家人圍了上來用西語歡迎我們,太太妹妹小孩跟叔叔伯伯奶奶等人都露出非常靦腆的微笑。其中一個小女孩拿著相機跑來要我合照,說她是第一次看到亞洲女孩子。「你們是第一個來看我們的外國人,我們的咖啡從來沒有出口過」小農說。  那片山是M爸爸的咖啡園,他們對自己的咖啡非常有信心。五歲的小兒子跟M一樣有著深邃的漂亮眼睛,顯然每天在咖啡的世界裡受著很好的風味訓練,還跟著我們煞有其事地杯測,指著其中一杯說「這杯有漂亮的

柳橙氣味,我最喜歡」(他說的完全正確,選的那一杯可是有85分的好評)。  我們拜訪的是宏都拉斯。宏國在政府與人民的多年努力之下、與《來自咖啡產區的急件》書中描述已經有滿大的差異(原書寫於二零零七年),咖啡農不再有生命的直接威脅,需要的是一個機會。「我們開始致力於精品咖啡(Specialty Coffee),讓大家看到我們的咖啡實力沒有輸給哥斯大黎加或是瓜地馬拉。」M說。  心中對於低階小農有千百個問題想問,我跟M說,除了咖啡交易,也希望可以藉此更深入了解甚至改善當地的生活狀態。M便一收原本靦腆的樣子,開始真實地跟我對話,對於直言問的幾個小農酬勞、農村建設匱乏的問題,一點也不閃避。他說因為他爸爸

的努力所以如今才得以擁有自己的地,成為中產階級的小農;但是他清楚一般較低階小農的困難,所以會儘量幫忙。不管是在借貸、薪資鼓勵、建設方面的直接金錢支援,他甚至還領養了貧窮農人的小孩,但他說:「如果有更多像你這樣願意支持並且關心小農的國外買主,就可以幫助我們幫助更多低階小農。」  隨著第三波咖啡潮(The Third Wave of Coffee)的興起,愈來愈多的咖啡旅人、尋豆師在世界咖啡各產區遊走。產地狀況已經不再是被黑色布幕遮住的謎團,小農的照片或故事在咖啡消費者的世界到處流傳著,我們可以很高興地說,「全世界99%參與咖啡產業的人不曾親身拜訪咖啡產地」已經不是真的。但是「全世界的咖啡大都來自

最貧窮的地方」這點卻依舊無可動搖。  「公平貿易」(Fair Trade)運動,自60年代開始、到狄恩.賽康(Dean Cycon)這本《來自咖啡產地的急件》的出版,人們努力不懈地在咖啡產業推進,才走到今天遍地開花的局勢,這個領域一直有許多堅持的人、支持的人在為咖啡農奔走,其中也不乏批評或想法不同的人。但始終,我們致力於解決同一個問題:貧窮。  從宏都拉斯山區回來之後,我想起二零一六年的某一天,在某個機緣之下,我與烘豆師到台中拜訪吳子鈺—— 「雨林咖啡」的創辦人、台灣直接貿易(Direct Trade)的實踐者。其中有一段對話,聊著什麼是公平、什麼才是生產者合理的薪水,這話題讓長期「蹲點」蘇門

答臘的前輩笑了。他笑著說,給小農多一點薪水其實是最不難的事,但是因為人性跟一層層的產業鏈太複雜了,這樣做無法從根本解決問題。我們要做的,是建設跟教育,如此一來才能永續。  永續,始終是公平貿易精神的核心。  解決問題的另外一個面向,是消費者。因為小農拿著咖啡櫻桃(即咖啡果實)咧嘴微笑的照片,每一個人都可以搜尋得到;但當產區的狀況愈來愈明朗、世界上許多咖啡發展中與未開發國家的貧窮也不是新聞的時候。消費者選擇的標準就是改變的開始。  「你的一杯咖啡為什麼是40元?」我常常在演講的時候聊這件事。是因為咖啡廳不用房租或人事開銷嗎?是因為背後的大公司不想賺錢嗎?還是因為你喝的豆子其實很便宜、品質很差?還

是因為你在剝削遠方的小農?  公平貿易其實是一場價值跟價格的戰爭。  如果有機會選擇一杯最划算的咖啡,我認為定價120元才合理。它之所以划算,首先是因為專業的杯測師幫你把關了品質,而且這杯咖啡的收入背後承載了對第三世界小農的公平對待、小農孩子上學跟就醫的機會。我想,若這樣的價值計算有機會變成主流,我們一直要解決的問題才有改善的一天。 1 米麗安之井、皇帝御榻和卡爾迪的羊 衣索比亞,二○○二年 衣索比亞有四條鋪設良好的主要幹道,從首都阿迪斯阿貝巴往重要的方向發散出去。每一條道路都是由不同的歐洲援助組織興建,但是都沒有完成,只要興建單位耗盡了資金或是失去了興趣,路就不會再鋪設下去。 我拜訪衣索比

亞的時間是二○○二年二月,當時我們正沿著東非大裂谷旅行,一行人驅車向南,直行在德國人興建的道路上。這條巨大的谷地將衣索比亞從北到南切成兩半,可見年輕的地球在誕生之際經歷了多麼劇烈的痛苦。這裡是文明的發源地,著名的人猿祖先「露西」和她那些千年以前的親戚就在這裡蹦出來。我們縱越的一大片遼闊無際的土地,是東非大裂谷形成的乾燥平原,延伸了上千哩,橫跨衣索比亞和鄰國肯亞。從這裡,一路車行十小時就會到達耶加雪菲(Yirgacheffe),世界頂級的咖啡產區之一。我們的司機阿戴爾(Adele)全程都面帶微笑,車上播放著盜版的嘻哈CD。他一邊聽著音樂,一邊愉悅地跟著哼歌,沒有意識到歌詞中的一句「帶我去糖果屋」

會震撼到他虔誠的福音基督精神,因為他聽不懂英文。當地有一個咖啡農的組織,名為「奧羅密亞咖啡農合作社聯盟」(Oromia Coffee Farmers Cooperative Union)。泰迪斯(Tadesse)是該聯盟的總經理,他一路上顯得漫不經心,對於強烈的音樂節奏和嘶吼吶喊的歌聲毫無感覺。泰迪斯一手創立了合作社,八萬名入社的農夫和他們家庭的未來,都掌握在他的心、他的腦袋和他手中那本厚重的黑色筆記本。 合作社的發展在衣索比亞有一段冗長波折的歷史。這個概念最初興起於一九七○年代,當時的皇帝海爾.塞拉西(Haile Selassie)遭反對派軟禁,最後慘遭橫禍;奪權的「馬克思主義武裝部隊協調委

員會」(Marxist Derg)引進合作社的概念,視之為一項社會主義組織動員的工具。當這個政權愈來愈嚴格掌控人民的思想和行動,合作社也隨之變形為收稅、招募軍隊和挖掘資訊的工具。一九八七年,武裝部隊協調委員會遭推翻下台,合作社不再受寵,農人也幾乎都忽視它了。因此當一九九四年,這位年輕的農業推廣人員泰迪斯從日本歸國,熱衷地想將合作社善加組織起來,政府就找上了他,開了一場令人關注的聽證會。

品牌忠誠度與自制力對咖啡寄杯購買意願之影響

為了解決全家咖啡豆購買的問題,作者林欣儀 這樣論述:

便利商店為了提升業績及搶攻市場佔有率,不斷推出咖啡促銷活動。隨著數位科技的演進,全家便利商店也開發手機APP,促使咖啡寄杯的促銷活動得以全面數位化,並且方便跨店取貨。然而,影響顧客參與咖啡寄杯促銷活動的相關原因為何,仍有待進一步釐清。本研究使用量化調查法,以最近一個月內使用全家便利商店APP購買過現煮咖啡的顧客為調查對象,透過網路問卷方式共回收298份問卷,其中有效問卷288份,有效問卷率為97%。對調查結果進行相關係數與迴歸分析,確認各變數對咖啡寄杯促銷活動之購買意願的影響力。本研究結果顯示,自制力較低的顧客,品牌形象中的生活型態接近程度以及品牌忠誠度,對咖啡寄杯的購買意願有正向影響力;自

制力較高的顧客,品牌形象中的通路便利性、品牌忠誠度、以及自制力對咖啡寄杯的購買意願有正向影響力。因此,本研究建議在實務上,商品預購寄存且能跨店取貨的促銷活動,應該以品牌忠誠度高且自制力高的顧客為主要目標對象。同時持續增加門市的數量與舒適度以提升品牌形象,進而提高購買意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