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流質飲食定義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訂位、菜單、價格優惠和問答集

半流質飲食定義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臺大醫院14位復健科&營養師團隊寫的 全彩圖解 吞嚥困難安心照護飲食全書:輕鬆學會IDDSI好嚼好吞食物製備技巧&分級食譜示範,兼顧營養美味與健康 和若林秀隆的 高齡復健營養學:先營養,再復健,預防肌少症與衰弱症的照護全指南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流質也說明:全流質飲食一、定義: 全流質飲食是一種在室溫或體溫下呈液態或可液化之食物,含少量之纖維質、易於 ... 與半流質食物相比,流質食物更容易消化吸收,且對身體無刺激。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原水 和晨星所出版 。

國立高雄大學 運動健康與休閒學系碩士班 吳佩芳所指導 蔡雪惟的 高雄市某老人長期照顧中心(養護型)住民營養改善情形 (2015),提出半流質飲食定義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長期照顧中心、體重、血色素、白蛋白。

而第二篇論文高雄醫學大學 牙醫學研究所 黃純德所指導 唐如青的 營養/口腔衛生習慣因子與嚴重早發性幼兒齲齒相關性之研究 (2013),提出因為有 嚴重早發性幼兒齲齒、營養、貧血、口腔衛生習慣、飲食習慣的重點而找出了 半流質飲食定義的解答。

最後網站流質和半流質食物有哪些 - Delcat則補充:細泥飲食定義:將半流質或細碎的飲食,經攪拌機或食物處理器將食物攪爛至糊狀,成泥狀供應。目的:使吞嚥困難的病患,仍能經由口腔進食得到足夠的營養且避免因食物中的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半流質飲食定義,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全彩圖解 吞嚥困難安心照護飲食全書:輕鬆學會IDDSI好嚼好吞食物製備技巧&分級食譜示範,兼顧營養美味與健康

為了解決半流質飲食定義的問題,作者臺大醫院14位復健科&營養師團隊 這樣論述:

★★國內第一本國際吞嚥困難飲食IDDSI食物及飲品分級標準, 由臺大醫院治療團隊專為吞嚥困難患者量身設計的飲食指南★★   吞嚥困難是老化、神經肌肉退化或是受到疾病影響而產生的症狀,因而受限於食物的選擇,飲食生活變得單調乏味,影響生活品質,導致營養不良或甚至因為不安全的飲食而危及生命,且大量研究資料顯示年長者對於營養的需求,除了熱量之外,還須因個人的健康差異進行調整,以確保足夠熱量與營養素的攝取。如何在日常飲食為吞嚥困難者或年長者準備充足,且完整營養需求的餐食,對於照顧者、專業相關醫療人員、照顧服務員及廚師等實在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臺大醫院吞嚥障礙評估及治療團隊成立已有30年,各職類各

司其職,提供住院病人完善的吞嚥訓練計畫與飲食。本書由臺大醫院吞嚥多專科團隊成員,包括醫師、語言治療師及營養師從吞嚥功能評估、吞嚥訓練技巧、國際吞嚥困難飲食分級標準(IDDSI)定義,以及將常見的吞嚥障礙問題、吞嚥訓練策略和專為吞嚥困難患者的餐點設計等內容,讓讀者除了充實吞嚥困難相關醫學知識外,也能夠依自己的需求選擇適當的食譜烹調,享受這些色香味俱全佳餚之餘,也能夠顧及到食物質地與營養適宜性,促進用餐的安全,避免營養不良發生。   國際吞嚥困難飲食分級標準(IDDSI)是依照病人的咀嚼能力、口腔肌力、吞嚥能力,規範出不同等級的食物質地與液體稠度,符合個案的身體狀況調製適宜的食物級別,從流質、糊狀

、細碎及軟質一口的飲食,以促進進食安全、進而補充均衡營養素,降低吞嚥困難可能引起諸多合併症,如營養不良、脫水、呼吸道感染、吸入性肺炎等,讓照顧者有所依循安心備餐,被照顧者安全進食,享受吃的快樂,找回身體的健康力!   本書由辨別吞嚥困難開始介紹,並說明特定疾病或族群的吞嚥困難的狀況及原因,再搭配國際吞嚥困難飲食分級標準(IDDSI)的食物質地分級制度詳細做全彩的圖文介紹,且規劃為吞嚥困難病患及年長者設計的食譜及菜單,不論是對於專業人員或是家中有年長者、吞嚥困難患者的民眾而言,都是一本值得參考且值得詳細閱讀的書籍。 ★★本書分為三大單元 ˙第一單元:由治療吞嚥困難團隊中的醫師,以淺顯易懂的方式引

領讀者瞭解吞嚥過程及高危險群,還有吞嚥困難可能的臨床表現與臨床檢查評估,再由語言治療師分享不同疾病狀況引起吞嚥困難問題時,各種吞嚥治療策略。平日接受語言治療師臨床完整的吞嚥功能評估與指導後,在家可搭配書中的說明自我訓練,達到最佳的吞嚥能力。 ˙第二單元:吞嚥困難飲食製作能否成功之重要要領就是要挑對適合的食材,並且要知道如何處理食材才能製備出適合的食物。本單元由台大營養師從日常餐食中選用常見的全穀根莖類、家禽家畜及魚類、蔬菜、水果及甜點等食材加以說明不同食材的特性、挑選要領、食材前處理,讓您在製作料理時更加事半功倍,減輕負擔。 此單元還有詳解國際吞嚥困難飲食分級標準(IDDSI),從流質到固體食

物質地定義,並教導各種不同的質地測試方法,讓您可行檢測製備完成的食物質地是否符合病人需求,且有詳細說明對於增加液體稠度,所使用的天然食材與商業增稠劑特性的差異及注意事項,讓您在使用增稠劑製作飲食更加得心應手。 ˙第三單元:因應不同階段的吞嚥困難者或年長者的吞嚥功能差異,備製的食物需考慮大小適中,硬度、凝聚性、離水性等性質,本單元規畫符合「國際吞嚥困難飲食IDDSI」標準餐點,設計八大項美味健康的食譜:米飯、麵食、肉雞魚蛋類、蔬菜、水果、湯品/飲品、點心及濃流等中西式多樣化的美味料理,以滿足吞嚥困難者或年長者的需求,讓您可以快速搭配出一整天的餐點,餐間可以再來一份甜點,讓吞嚥困難者或年長者增加用

餐的意願及樂趣,同時也為吞嚥困難者或年長者的營養與滿足感加分。 ◆◆本書特色◆◆ ★臨床實證:由台灣最強的醫療團隊從吞嚥功能評估、訓練技巧及均衡營養等三大面向,提供完整的整合健康照護。 ★營養指導:依據國際吞嚥困難飲食分級標準(IDDSI),詳細圖解七大類常用食物製備技巧、食材選擇、前處理與烹調法。 ★美味料理:以滿分的愛與巧思,對應不同吞嚥困難飲食級別設計85道好嚼好吞的佳餚,提供吞嚥困難者最完整的營養照顧。 ◆◆誰需要這本書?◆◆ 1.腦傷:包括腦中風、頭部外傷等。 2.神經退化性疾病:如帕金森氏症、失智、運動神經元病變、漸凍人(如小腦萎縮、脊髓側索硬化症等)等。 3.癌症:如口腔癌、舌癌

、喉癌、鼻咽癌、腦瘤等或其它進食相關的症狀。 4.老化及其他:如牙口不好、肌力退化、精神性吞嚥困難。 5.醫學相關專業人員:醫師、語言治療師、營養師、護理師。 6.其他:照顧服務員、病患家屬、廚師。 ◆◆專文推薦◆◆ ★臺大醫院復健專科醫師、語言治療師及營養師,將常見的吞嚥障礙問題,常用的吞嚥訓練策略和專為吞嚥困難患者的餐點設計,以深入淺出且言簡意賅的方式寫出,可以做為那些「呷不動吞抹法」人的參考,也是想活到老吃到老,「健康呷百二」民眾的最佳選擇。——吳明賢教授 (臺大醫院院長) ★本書理論與實務並重,且圖文並茂的內容讚嘆不已,從過往的出版經驗可以推估珮蓉主任與其台大營養師團隊在本書所花的心血

,絕對是值得一讀的大作。——陳亮恭教授 (臺北市立關渡醫院院長、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醫學系特聘教授) ★診間常見病患餐食攝取不足,但吞嚥困難的情境卻總成為一大難題,一方面是疾病的因素,然而衰弱與肌少症的長者也難以平順的完成咀嚼與吞嚥的複雜動作,其所牽涉使用的神經肌肉協調極其複雜,而不會烹調的我只能提供家屬進行語言治療師訓練,食物製備上也多僅建議使用增稠劑,在看了台大營養師的大作後如同醍醐灌頂,原來還有許多的替代方案以及烹調建議,也有食譜作為理論的演示,對於受困於此的家庭提供完美解方。——楊素卿教授 (臺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學系主任)

高雄市某老人長期照顧中心(養護型)住民營養改善情形

為了解決半流質飲食定義的問題,作者蔡雪惟 這樣論述:

本研究採回溯法,收集2010年至2015年高雄市某長期照顧中心(養護型)住民的體重及健康檢查之次級資料,利用健康檢查的血液及生化數據分析2011年3月起營養師進行全面性營養照顧後,住民營養的改善情形。本研究共收集20位住民,男性佔60%(n=12),女性占40% (n=8)。2010年住民平均年齡、體重、血色素、白蛋白、血中尿素氮、肌酸酐、總膽固醇及三酸甘油脂分別為76.26±9.62歲、57.00±10.04 kg、11.84±1.56 g/dL、3.29±0.39 g/dL、14.26±7.38 mg/dL、1.08±0.43 mg/dL、180.25±30.14 mg/dL及117.0

0±45.77 mg/dL。結果指出,自營養師開始營養照顧後住民體重平均每年減少約1.15%;另一方面,除了2014年外,平均血色素及白蛋白均高於營養照顧前,顯示增加動物性含血基質鐵的飲食及提高蛋白質攝取量的確可以改善住民血液內血色素濃度及白蛋白濃度。除此之外,平均總膽固醇及三酸甘油脂濃度沒有隨著增加動物性含血基質鐵飲食而增加,顯示住民增加動物內臟的攝取並不會增加血脂肪濃度。經由本研究指出營養師全面性的營養照顧的確可以延緩老人長照機構住民肌肉質量快速流失。

高齡復健營養學:先營養,再復健,預防肌少症與衰弱症的照護全指南

為了解決半流質飲食定義的問題,作者若林秀隆 這樣論述:

  營養沒顧好,復健一樣沒有效!   蛋白質飲食+肌肉阻力訓練,解除失能危「肌」!   復健營養學,是同時以復健及營養觀點進行的照顧方法,   改善障礙者及衰弱症高齡者的營養狀態,減少肌少症及衰弱症的生成,降低臥床及失能風險。   運動營養是為了將選手狀態提升至最好,而進行的營養管理;   復健營養則是為了將障礙者及衰弱症高齡者的狀態提升至最好,而進行的營養管理。   隨著近年對健康狀態及延長健康壽命具高度意識者越來越多,   只一味考慮運動,或只注重營養管理的狀態,都是相當令人擔憂的。   若無攝取充分熱量及蛋白質,僅僅不斷運動及復健,反而會使肌肉量下降,或是體重減輕

。   在台灣,每10位65歲以上長者,就有1人罹患肌少症   當出現這些情況:   1.未刻意減重,體重卻持續下降,小腿圍小於34公分   2.從前拿得動的重物,現在拿不動了   3.行走速度緩慢,即使是平地也走不穩,容易跌倒   4.從座位自行起身很困難,需要攙扶或支撐   小心!可能是肌少症找上門!   避免衰弱症上身,飲食是關鍵!   迷思1:上了年紀,飲食應當清淡,能茹素最好   →不吃肉、蛋反而加速肌肉的流失,均衡飲食才能獲取蛋白質合成所需的完整營養素。   迷思2:雖然還能吞嚥,但為避免嗆咳,只提供流質營養補充   →吞嚥力一旦失去就難恢復,平日多做口舌訓練操,並選擇質地適當

的食物,維持經口攝取功能,並提升長輩食慾。   迷思3:長輩急症臥床,總之先靜養,吃不下也不勉強   →不吃不動會使肌肉流失得更快,疾病內耗、體力下降,可能引起咀嚼吞嚥障礙,使衰弱症變得更嚴重。   迷思4:為了防止跌倒,能臥床休息就別走動,能坐就別站   →加強肌肉阻力訓練,並搭配蛋白質飲食,才能有效預防因老化引發的心血管疾病及代謝症候群,降低失能風險。 本書特色   1.近年來,長期照顧對康復營養的需求程度越來越高,本書是第一本獻給一般讀者的參考書籍。   2.一圖一文從基礎學習,打破飲食與運動迷思,幫助長輩維持身體現有肌肉及機能。

營養/口腔衛生習慣因子與嚴重早發性幼兒齲齒相關性之研究

為了解決半流質飲食定義的問題,作者唐如青 這樣論述:

背景 根據調查,在台灣有52.90%的學齡前孩童有嚴重早發性幼兒齲齒(Severe-Early Childhood Caries, S-ECC)問題,台灣學齡前孩童口腔健康狀況距離WHO所制定的目標仍有一小段距離。文獻指出,有嚴重齲齒的孩童,由於牙齒疼痛,發炎或缺牙等問題,進而限制食物種類攝取,甚至影響睡眠﹑生活品質及健康的生長發育。但是營養與嚴重早發性幼兒齲齒之間的關係很少被討論。為了暸解嚴重早發性幼兒齲齒對孩童健康的影響,並且預防齲齒危害孩童健康,降低孩童齲齒率,本研究將針對2-5歲孩童依序探討有嚴重早發性齲齒孩童之營養狀況,以及嚴重早發性齲齒的口腔衛生危險因子作研究探討。研究目的第一

部分研究,探討嚴重早發性幼兒齲齒對孩童營養狀況的影響,營養狀況內容包含生長發育(身體質量指數)、貧血相關臨床生化值(紅血球、血紅素、血容比、鐵等)、礦物質相關臨床生化值(如鈣、鎂等)、營養不良相關臨床生化值(如白蛋白等)。第二部分研究,分析比較嚴重早發性幼兒齲齒(病例組)與對照組的照護者口腔衛生習慣與照護知識、孩童飲食習慣及生長發育(身體質量指數)的差異性,並探討影響孩童有嚴重早發性幼兒齲齒的相關因子。材料與方法 1.嚴重早發性幼兒齲齒對孩童營養狀況影響分析 研究設計為橫斷面研究,收集同意參加本研究具有嚴重早發性幼兒齲齒的2-5歲孩童總共101人,其中38%為女生,62%為男生,取樣於高雄醫

學大學附設醫院兒童牙科門診,孩童臨床生化值送至高醫檢驗科做檢驗,生長法育測量值與臨床生化值結果由病歷中取得。進一步,將生長發育測量結果根據台灣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做標準分類,貧血與缺鐵性貧血診斷是根據WHO定義做標準,進而分析齲齒與各種營養臨床狀況之間關係。2. 探討影響孩童有嚴重早發性幼兒齲齒的相關因子 病例組取樣於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兒童牙科門診,採隨機抽樣調查收集對照組(孩童診斷為沒有嚴重早發性幼兒齲齒), 同意收案與總共320人,病例組收案為105人,對照組為215人。病例組的生長發育狀況在病歷中取得,對照組的測量值是由學校健康檢查記錄表取得。進一步,將孩童生長發育測量結果根據台

灣衛生福利部健康署做標準分類,口腔衛生習慣與飲食問卷由標準化的問卷所取得,由家長或主照護者所填寫,進而分析齲齒狀況與其他因子之間相關性。結果:一、 營養狀況: 嚴重早發性幼兒齲齒的孩童具有一些營養不良狀況包含過輕(30%),缺鐵(46%)與貧血(9%)。調整控制干擾因子孩童年齡、性別、身體質量指數與母親教育程度之後,邏輯迴歸分析結果顯示孩童有嚴重早發性幼兒齲齒且defs index > 34的會有7.25倍貧血的風險(p &;lt; 0.05)。二、 探討嚴重早發性幼兒齲齒與飲食/口腔衛生相關因子之相關性:1. 口腔衛生習慣與知識 :嚴重早發性幼兒齲齒組的照護者之口腔衛生平均知識分數較

對照組低 (p &;lt; 0.05), 口腔衛生知識分數會受到母親之年齡,父親教育程與社經地位,有統計上顯著的相關性(p &;lt; 0.05)。母親年齡小於30歲(OR:8.83)、主照顧者的不正確口腔衛生習慣(OR:3.66)及只有在疼痛時帶孩童看牙科的習慣(OR:7.4),會讓孩童有嚴重早發性幼兒齲齒的危險 (p &;lt; 0.05)。2. 飲食習慣 : 攝食習慣上,孩童將食物含在嘴裡沒有馬上吞下去有4.39倍風險以及沒有咀嚼就會吞下食物有3.47倍風險,會發生嚴重早發性幼兒齲齒危險,在統計上有顯著性的差異性(p &;lt; 0.05)。選擇食物的種類上,攝取流質或半流質食物方式會

有4.33倍風險會發生嚴重早發性幼兒齲齒(p &;lt; 0.05)。甜食習慣上,愛吃甜食與果汁的孩童其發生嚴重早發性幼兒齲齒機率分別為2.23 、2.36倍風險(p &;lt; 0.05)。正餐的攝取頻率上,有嚴重早發性齲齒的孩童比沒有嚴重早發性幼兒齲齒的控制組,較少攝取五穀飯類(OR:2.94)、豬肉(OR:2.33),及營養食品(OR:2.32) (p &;lt; 0.05)結論 貧血與嚴重早發性幼兒齲齒(S-ECC)且defs>34有相關性,臨床醫師及牙醫師需要兼顧孩童的營養狀況與口腔衛生習慣。照顧者不正確的口腔衛生習慣與知識、不正確的飲食習慣,皆與孩童羅患嚴重早發性幼兒齲齒有相關性

的。正確的口腔衛生教育與口腔預防政策的實施必須在懷孕期開始做起,可以納入孕婦與幼兒手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