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政府主計處經濟統計科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訂位、菜單、價格優惠和問答集

台北市政府主計處經濟統計科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俞百羽,呂榮海寫的 長照法律面面觀 和黃河明的 贏家智慧─從科技產業看新世紀管理典範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觀點投書:高齡就業專法實施,看一個不公平現象 - 風傳媒也說明:台北市長柯文哲11月14日出席台北市勞動局舉辦的高齡就業博覽會。 ... 將主計總處第119號國情統計通報刊載的我國公務人員36.6萬人排斥在中高齡就業專法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元照出版 和天下文化所出版 。

東海大學 社會學系 許甘霖所指導 林淳華的 東勢的創新小農:高接梨社區的社會誌 (2021),提出台北市政府主計處經濟統計科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高接梨、小農經濟、地方社會、草根創新、客家。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地理學系 蘇淑娟所指導 鄭又維的 龍崎的創生:臺南淺山惡地的政治生態發展案例 (2021),提出因為有 地方創生、社區營造、政治生態學、行動者網絡、地質公園、空山祭的重點而找出了 台北市政府主計處經濟統計科的解答。

最後網站快訊/央行利率連7凍!上調今年經濟成長率至6.03% - MSN則補充:近月出口持續強勁成長,民間投資熱絡,加以國內疫情穩定,政府啟動振興 ... 今年第4季經濟穩健成長,全年經濟成長率上修為6.03%,略低於主計總處11月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台北市政府主計處經濟統計科,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長照法律面面觀

為了解決台北市政府主計處經濟統計科的問題,作者俞百羽,呂榮海 這樣論述:

  高齡化社會已是全球趨勢,產業結構亦逐步轉型,長期照顧服務業之重要性與日俱增,臺灣政府法制及司法實務能否有效追上社會及產業發展的腳步,厥為本書觀察重點。   長期服務法理論上應兼具長照業管理法及長照契約法,但現行規定卻偏重長照業管理,對於長照契約之規範密度甚低,容有許多解釋空間。實際運作上形成三面法律關係:在政府與長照機構間、長照服務者與長照使用者間、政府與長照使用者間,並由此衍生出許多法律問題。   本書將長照所涉諸多法律進行統整,從公法面向到契約法、勞動法領域,予以體系化、概念化、理論化,逐一點出可能涉及的法律問題,使用淺顯易懂文字,結合實際案例,希望使一般民眾觀

之,也能建立長照領域的基礎法律常識;並兼論老年人財產處理糾紛及繼承事項,以期達到多功能用途,作為長照法領域的白話文教科書。

台北市政府主計處經濟統計科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150310中天 居住正義難實現 國外社會住宅租金僅市價3-5折
影片網址→http://youtu.be/wwM9LQXTyGg

感謝記者 劉世緯、張若妤、林東銘、蔡幸芳的採訪,總之,既然叫做社會住宅,就是要幫助經濟弱勢的族群,才能實現居住正義,但是顯然這個社會住宅的租金7折租空屋,自己還要添購全套家具電,換算下來其實並沒有便宜到,何況現在又要調漲為85折?

財富多寡 與 品格/修養/家教是完全兩回事,同社區住戶排斥社會住宅承租戶就是歧視,但沒辦法,這是人性,就跟柯文革的洞洞說/櫃台說/不鼓勵同性戀這種行為說/女生太多有問題說/單身女性太多有問題說/外配進口說一樣,都是歧視。

以下是新聞報導……↓
150310中天新聞 公宅租金負擔重 國外僅市價3至5折

氣派磚牆,隔壁就是捷運站,這個位於捷運港墘站,裡頭有15-20坪的大套房,租金至少2萬元起跳,就算公宅租金打了8折,年輕人還是租不起。

想要租得起這樣的房子,月薪至少5.8萬,離市區遠一點的捷運龍山寺站,社會住宅最便宜的也要17900元,但是根據統計,台灣青壯年人口,平均收入卻只有3.5萬,連柯文哲自己都嫌貴,希望未來最終目標可以降到7折價。

但是看看鄰近國家的公宅,包括日本、香港、甚至公宅比例最高的新加坡,租金都是市場行情的3-5折這麼低,這樣才有可能真正照顧到買不起房子的年輕人。

房仲業者 陳泰源 表示:因為既然叫做「社會住宅」,政府就是要幫助到一些經濟上比較弱勢的族群,7折其實還是沒有想像中那麼樣的便宜唷!

台北市寸土寸金,買屋是年輕人遙不可及的夢,如果連公宅租金都貴鬆鬆,想要拉年輕人一把,恐怕很難。


150309中天 居住正義難實現 想租柯P公宅至少月入5.5萬

公營住宅乍看很吸引人,但租金卻讓年輕人卻步。

台北市長柯文哲力推的公營住宅,平均租金落在1.5萬~2.5萬不等,捷運港墘站,最低租金要價19400元,按照理財的邏輯,要租得起,月薪至少要超過6萬元,捷運龍山寺站最便宜17900元,月薪也得要54000元。

但根據主計處最新統計,22~44歲青壯人口,平均收入是3.5萬多元,都遠低於租得起便宜公宅的標準。

台北市都發局科長 簡瑟芳:有看到幾個聯開宅的社區居民,有一些反應的意見,所以這次的租金的設計是採浮動方式,第一年是以市價的85折來做計算。

記者 蔡幸芳:好不容易搶到聯開宅,以為帶了皮箱就能輕鬆入住,但裡頭只有冷氣、簡易廚房,還有浴室之外,其他家具家電都得自掏腰包。

租金沒有比較便宜,連家具電器都得自理,房仲粗估生活的基本家具、簡易電器,想打造一個捷運公宅家,至少得多花5萬元。

房仲業者 陳泰源 表示:所謂的6~7折的折讓空間,等於就是精裝版的家具家電全配的真正市價,所以說實際上你真的有租到便宜嗎?

對比龍山寺旁的公寓30坪租1.8萬,港墘站周邊也有1.4萬的公寓,相對於公營宅,租金便宜許多,柯P想實現居住正義,但價格的水平似乎還有很大落差。

網址→http://blog.yam.com/taiyuanchen/article/87221064

東勢的創新小農:高接梨社區的社會誌

為了解決台北市政府主計處經濟統計科的問題,作者林淳華 這樣論述:

關於小農的研究文獻中,缺乏創新能力似乎是小農的普遍特徵,但我們觀察到在東勢高接梨發展成重要經濟作物的過程中,具有創意的梨農開發的特用農具,是該產業興起、茁壯的重要條件。本文嘗試回答小農在高接梨的農具創新中所扮演的角色、創新的社會脈絡,以及這些創新與農業勞動力的交互作用。 本文發現:共同祭祀、崇尚讀書和勤儉原則等客家文化特色,以及隨著戰後工業化而興起的商業活動,都為小農的創新提供有利的條件。各種農具的開發不僅是解決了擴大生產規模和提升水果品質等經濟問題,同時是為了解決家庭關係、改善勞動條件等生活品質的問題。 此外,新農具的出現也對農業勞動力造成衝擊,而勞動力的改變也刺激農具

的創新:安全接刀發明之後,女工取代嫁接師傅;沾蠟機出現後,使得農業勞動可在夜間居家進行,進而形成以親屬網絡為基礎的勞動組織;套袋和噴槍的出現,則使得高齡人口重新納入農業勞動。 本文提出,東勢高接梨的創新受惠於三個歷史偶然性。第一個是1977年的戒嚴時期氛圍造就任務取向的果農研究班,該研究班的運作形式契合技術創新的重要條件;第二個是1980年代工廠外移,留鄉女工轉為梨園女工而成為產業因農具創新進入擴張期亟需的重要勞動力;第三個是本世紀初大量婚姻移民進入梨園工作,填補了本地農村女子外移都市所留下的農業勞動力缺口。這三個歷史偶然性,形塑了小農創新的特殊樣態。

贏家智慧─從科技產業看新世紀管理典範

為了解決台北市政府主計處經濟統計科的問題,作者黃河明 這樣論述:

  進入知識經濟的時代,企業管理的典範已然轉移。  歷經網路革命、自由化浪潮和金融海嘯等洗禮,  在這個大幅變動的時刻,  台灣企業該如何掌握創新和變革的契機,調整策略和方向,  才能屹立不搖?   最近這波金融海嘯,造成消費者信心潰散和全球經濟蕭條,對高科技產業也帶來不小的衝擊,不論資訊、電子、半導體、通訊等領域都出現了快速的變化,經營者也面臨了空前的壓力。   作者黃河明先生過去在惠普服務長達二十三年,在資策會擔任董事長期間又參與產業、科技、經濟和國家發展的討論,他長期關心台灣企業的競爭力,因此在書中希望以前瞻的眼光和全球的視野,針對知識社會的新現象,整理出獨到的管理觀點,並嘗試提出未來的

發展藍圖,以做為企業變革和創新的參考。   本書的主要目的,在檢視跨世紀科技公司的策略轉折,以及探討變動時代下的經營智慧,特別針對面臨困境的企業該如何調整經營方向和策略,以求在新經濟適應和生存,提出了最真切實用的建議。 作者簡介 黃河明   畢業於交通大學電子工程學系,並擁有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博士學位。曾於德州儀器(TI)和惠普科技(HP)等公司任職,具有三十年以上科技產業的工作經驗。在惠普公司二十三年工作期間,曾擔任台灣區董事長兼總經理一職達十年,率領台灣惠普獲致優異績效。2000年應政府之邀,擔任資策會董事長,參與政府資訊網路科技決策,並協助民間強化競爭力。2003年創辦悅智全球顧問公司,

提供企業諮詢顧問,以強化體質與國際競爭力。   在經營管理上表現傑出,曾獲中華民國管理科學學會頒贈第一屆李國鼎管理獎章,也獲中華民國科學管理學會頒贈院士榮銜。在教學方面,先後兼任交大和清大等校EMBA講師,過去五年應邀演講超過三百場。公餘則熱心從事公益活動,曾任中華民國開放系統協會、亞太產經研究會和台北市消費者電子商務協會等社團法人理事長、交大思源基金會董事長;並曾擔任總統府科技諮詢委員會、國家發展會議、經濟發展會議委員等職,對科技和經濟發展提出建言。 贏家智慧─從科技產業看新世紀管理典範 推薦序一 新時代中的經營典範    司徒達賢 4 推薦序二   創新

變革:沒有終點的超級馬拉松  吳重雨  7 自序   面對改變中的世界 12 第一章 科技公司跨世紀轉折 19 歷經網路泡沫、全球金融海嘯,世局多變令人難以預料。 面對產業掀起的龍捲風暴,你準備好了嗎? 第二章 經營典範移轉  45 面對全球化浪潮、知識經濟興起、網際網路革命,以及環境氣候變遷等趨勢, 企業要怎麼變,才不會淹沒在浪潮裡呢? 第三章 策略創

新與實現 107 在快速變化的環境中,企業要求生存,就得要有創新的思維。 企業要怎麼創新,才能比別人更早看到機會? 第四章 組織與領導 127 當知識工作者成為企業主要的勞動力, 組織要如何提供更大自由和彈性,突破工作時間和地點的限制,吸引和留住優秀員工呢? 第五章 技術預測與發明   159 技術的突破,往往是創新事業的成長動力, 企業要如何將研究成

果轉化為實際應用,帶動創新事業的誕生呢? 第六章 品牌與行銷 185 隨著全球競爭加劇,流血殺價常導致製造商無利可圖。 企業要如何透過塑造品牌、經營品牌價值,突圍而出呢? 第七章 企業社會責任 221 當企業的影響力逐漸超越國家,面對社會大眾的期待, 企業要如何透過公司治理,確保股東權益?又如何善盡企業公民的責任呢? 第八章 展望未來 

251 進入第三個千禧年, 企業該如何擺脫工業時代的思維,迎接新時代的到來? 推薦序1新時代中的經營典範   每個時代的策略思維與管理方法都深受當時經營環境的影響,因此經營環境變遷會不斷造成經營管理典範的突破與轉移。歷史上,從工業革命帶來的大規模生產與人口遷移、消費市場購買力的普遍提升、國際間的產銷分工,以及全球市場的興起,這些經營環境的改變,都為當時的經營管理帶來新的挑戰,改變了經營管理的觀念,也提升了經營管理內涵的深度與廣度。時至今日,此一基本原則依然如此,然而由於外界環境變化過於迅速,無論對實務界或學術界,都有目不暇給,難以應付的感覺。   報章雜誌或各種專書經常介紹世界上科技創

新、管理突破,甚至產業中各種遊戲規則、經營模式的演變。然而大部分的報導都略嫌片斷,加上各種趨勢或做法的起伏興衰極為無常,使得讀者難以窺得全貌,無法形成完整、有系統的理解。再者,國外出版品內容固然豐富,但極少論及這些趨勢變遷與台灣的關聯,因而也不易引發我們的切身感。   悅智全球顧問公司董事長黃河明博士的這本《贏家智慧》正是彌補我們這些遺憾的最佳讀物。 本書有幾項特色:   特色之一是議題廣博。作者以精準簡潔的文字,將近十年來世界上所討論的經營環境與經營模式中的觀念,從經營策略、技術創新,一直到品牌經營與公司治理等各項議題,以及彼此間的動態關係,進行了完整的介紹。可以使讀者很快掌握這些大趨勢的全

貌。   特色之二是與本土的關聯。本書指出各種議題與台灣企業的關聯,並以台灣企業的實例,歸納出這些趨勢或做法對我們的含意。對身處此一複雜多變環境中的企業經營者,極富參考價值。   特色之三是本書處處表現出作者因本身對這個時代的多方參與,而產生的獨到見解。這些獨到而極富創意的觀點,除了基於作者廣博的學識基礎之外,也與他這二十年來擔任台灣惠普公司董事長、資策會董事長,以及深入而廣泛的顧問諮詢工作密切相關。有了這些接觸面的廣度,加上他的處處用心,使本書與一般純學者從文獻分析中所獲致的論述,頗不相同。讀者可以從本書的字裡行間,充分體會到此一特色。   黃董事長與我相識相交已超過半個世紀。五十幾年來,他

的學習精神、領導魅力,以及誠正待人、處處與人為善的行事風格,一直是我深感敬佩的。他能在忙碌的工作生活中,投入大量寫作心力,分享他的寶貴經驗與智慧,十分了不起。我在讀過本書的初稿之後,感到收穫良多,極有啟發,因此也藉此序為大家推薦。 推薦序2創新變革:沒有終點的超級馬拉松   「撞牆期」(Hit the Wall)是運動學中的一個名稱,通常發生在運動過程中,尤其是馬拉松長跑到30公里時,身體機能認為運動量已經達到設定為無法繼續負荷的極限,所以呼吸變得困難、肌肉緊張而僵硬,意識感到不清晰。然而,若是經過適當的導引及步伐調整,超越了撞牆期,身體各方面都再度配合,就會輕鬆起來,進入另一個層次。   企

業,也會遭遇撞牆期,如果不能適應變革,調整步伐,光芒四射的新星也可能隕落,而追求永續經營的企業,更艱難的挑戰是在一個沒有終點的競賽場上展開。在《贏家智慧》這本書的第四章,就為我們列舉種種實際的數據。荷蘭的殼牌石油在1970年代做過一個大規模調查,發現企業的平均壽命只有12年,即使名列財星500大的公司,平均壽命也只有四十年。若以快速發展的電腦產業來看,改變更是驚人,1975年世界上依營收排行的十大電腦公司,到了1996年只有IBM和迪吉多(Digital)兩家公司存在,時至今日,只有IBM碩果僅存。究竟企業要如何順應時代求新求變,尤其是高科技公司怎樣度過撞牆期,開拓展新的天地?黃河明董事長這本

著作,宛如一本鉅細靡遺的導引,讓企業經營者和中高階主管瞭解新世紀經營典範的轉移,進而掌握創新轉型的實行祕訣。   從第一章整體科技產業的公司跨世紀轉折剖析,到第二章結合經驗與觀察勾勒出來的經營典範移轉,繼而旁徵博引案例和經營管理論著所發展出:策略創新與實現、組織與領導、技術預測與發明、品牌與行銷、企業社會責任,以及對未來的展望等,更讓我得窺黃董事長豐厚學養與實戰經驗之一隅。 贏家的關鍵字   第二章中所描繪的經營典範轉移,從中心「核心機能」出發,配合「環境掃瞄」、「啟動變革」、「行動學習」和「轉型創新」的不間斷循環,進而達成新的管理模式和知識經濟體質,讓人才發揮最佳能力。   其中談到,由於環

境變化快,現代企業必須設置類似雷達的機制,不停地掃瞄周遭影響企業的環境、顧客需求演變、以及競爭對手策略時,黃董事長特地舉他所喜愛的《三國演義》中諸葛孔明的先知先覺,及武俠電影中的盲劍客,憑藉修練及獨有聽力培養出敏銳反應和果決行動,來說明「環境掃瞄」,尤其令人有會心的感受。這樣精彩的譬喻,以及深入淺出的例子:比方說諾基亞(Nokia)如何從造紙橡膠製品的傳統百年老店轉型至無線通信龍頭之一;英特爾所創造的高科技產業中最成功的品牌打造計畫「Intel Inside」;從1984年聯合碳化印度波帕殺蟲劑廠毒氣外洩到中國三鹿奶粉的社會責任與危機處理等,在本書中俯拾皆是。 創新力就是迎戰力   每個人都知

道現在是一個新競爭的時代,但怎樣保持企業內外的合作與互動關係,不遺漏任何前瞻重要的研究方向與技術?誠如黃董事長在書中一再強調的觀點,「企業是一種社會創新」,在本書中,他以多年國際企業的經營管理經驗與觀點,為我們舉出六家位於高科技中心矽谷,最具開放式創新精神的企業成功典範,分析他們的特點及共同之處,在不景氣及危機中如何變革求新、安度難關,建立長遠的優勢,做為台灣面對全球化競爭的參考借鏡。同時也一再提醒讀者:「小決定可以撼動大策略」。   書中更建議以大學做為知識創新來源,也就是企業與研究機構合作的重要性。黃董事長的母校交通大學,將與麻省理工學院(MIT)進行合作,引進MIT實驗室的做法,進行產學

合作的「鑽石計畫」,積極運用政府和企業界資源,進行合作,將學校實驗室的研究成果應用在市場上,不僅可以為大學帶來發展所需的資源,更能使學術研究為民生經濟帶來長遠而有益的影響。 「學」習發「問」   身為學術研究人員,又擔任學校經營管理者,我特別受教於書中的一句話:「主管的『學問』就在『學』習發『問』」。虛心聆聽意見,向部屬和外界請教,才能建立學習型組織。   書中有兩個與「做學習」相關的例子,讓我印象深刻。一是在資策會董事長任內,台灣微軟邀請全球各地的意見領袖,徵詢微軟改善的建議,黃董事長為他們的態度和準備所感動,接受了訪談。過了兩、三個禮拜,微軟又打電話來,希望就第一次訪談中的一部分議題再來請

教,做為高層參考。顧客的想法,成為創意的來源,我相信這樣積極認真的提問與聆聽,是因應變革的方法之一。   另一個例子則是黃董事長在惠普擔任總經理時曾應總公司之邀,到日本、韓國和新加坡進行幾個營運部門的稽核,在三個整天的稽核過程中,他給經營團隊的前幾個問題,一定會包括:「請問你們的主要市場是什麼?」、「請問你們最大的十家顧客是誰?」、「請問你們帶給顧客的價值是什麼?」。誠如管理大師杜拉克著名的「杜拉克式問句」,問對問題,就能深入核心,解決問題。   2008年交大在台建校50週年,選出了五十位最具影響力與代表性的校友,黃河明董事長也是其中之一。他所創辦的悅智全球顧問公司提供企業全球佈局與經營的建

議。古諺說:「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很高興能夠看到黃董事長願意在百忙中費心整理出高科技公司的興衰並加以剖析,同時將多年來的個人體悟與企業諮詢經驗,讓我和眾多讀者可以從中學習。   這篇文字與其說是序言,不如說是我有此榮幸能在此書面世之前,先睹為快,並把個人的讀書心得與大家共享,期待也確信各位讀者會跟我一樣從中得到閱讀的樂趣與勝出的領悟。 自序面對改變中的世界   2001年9月11日,我與幾位台灣科技界的領導人搭乘聯合航空班機由台北飛往舊金山,我們一行六人準備在矽谷停留四天,拜訪當地高科技公司,然後轉往波士頓參加中美經濟合作會議。飛機如往常平順地飛越太平洋,我和團員都享

受了美好的餐點和睡眠。我一路睡得很沉,一直到空服員準備早餐的聲音吵醒了我,才發現陽光已經照進窗戶。我起來梳洗整理,享用了早餐,正等待飛機的降落。   當飛機緩緩下降,旅客開始整理個人東西時,我往窗外望去,已經開始看到陸地。令我好奇而納悶的是,飛機下方竟是一片漂亮的高爾夫球場,這是我過去二十多年降落舊金山機場從未看過的景象,心裡正覺得奇怪。等到飛機安全落地,在滑行道滑行時機長才廣播,宣布美國發生了緊急事故,我們的飛機暫時無法進入美國的國境,改降落在加拿大的溫哥華。這時溫哥華時間接近早上八點,所有的旅客都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議論紛紛,機長只給我們簡短的說明,告訴我們可能必須在溫哥華辦理落地簽證,暫

時留在加拿大,而且必須在停機坪等候加拿大警方登機檢查後,才允許下機。   利用等待的空檔,許多旅客紛紛打手機與家人連絡,告知這個突然的改變。透過台灣的家人,我和團員才知道紐約和華盛頓發生了驚人的恐怖攻擊。由於那時美國警方和安全單位擔心會有進一步的攻擊,也有傳言尚有恐怖份子在其他飛機上,為防患未然,美國將領空全部淨空,同時聯絡各國機場緊急戒備,我們的班機停靠空橋約二十分鐘後警方到達,旅客逐一接受嚴密搜身,如臨大敵。除了我們這班飛機外,沒有多久,許多波音747巨無霸飛機陸續降落,一時之間溫哥華機場的停機坪停滿了各地來的班機。   入境後,我們到航空公司安排的旅館,大銀幕的電視正在重播CNN稍早的新

聞畫面,大家看到飛機直接衝入世貿大樓的一幕,一方面驚呼不可思議;另一方面則慶幸自己的班機安然無恙。九一一的恐怖攻擊不只給美國人一個震撼,全世界都為之震驚,人心惶惶,證券市場大跌。冷戰之後,原以為世界局勢會日趨和平,沒想到回教世界與西方的衝突升高,造成恐怖攻擊頻繁和幾年後的美伊戰爭。回教恐怖組織以載滿汽油的飛機衝進象徵資本主義的世貿雙子星大樓,是否成為工業社會即將走到盡頭的先兆有待歷史見證,不過最近兩、三年全球金融風暴確實代表了以資本投機的嚴重後果。我們赴美的行程後來基於安全的理由全部取消,團員在溫哥華待了幾天,等到機場重新恢復起降,有些團員改往他地,其他人則飛回台灣。 以全新視野面對改變的世界

  2001年,也是台灣經濟面臨嚴峻考驗的一年。台灣一直以經濟快速成長為傲,在上世紀的最後三十年,每年GDP平均成長率接近9%,是許多開發中國家的典範。但是2001年經濟不但沒有成長,反而衰退了百分之一點多,這是台灣有經濟成長率統計以來首次出現負成長,引起廣泛的注意與關切。台灣經濟衰退一部分原因是受到全球經濟不景氣和網路泡沫化影響;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製造業大批外移、產業結構失衡的困境。基本上台灣漸漸失去傳統製造業的優勢,必須朝高附加價值的產業發展,但是人才和政策並未能及時支持這種轉變,讓台灣陷入了轉型期調適不良的困境。   過去這兩年,全球又陷入另一場巨大的動盪,2007年起,由美國次級房貸引

發的全球金融危機,終於在2008年9月暴發,美國政府被迫要接管虧損嚴重的房貸保險公司房地美和房利美,以及紓困挽救美國最大的保險公司美國國際集團(AIG)。對於雷曼兄弟因為連動債造成巨大黑洞則決定放棄紓困,因而這家超過一百年歷史的投資銀行難逃倒閉的命運。全球金融危機引起的恐慌,造成消費者信心潰散和經濟的蕭條,其嚴重程度為1930年代以來首見,美國、歐洲和日本三大經濟體2009年將同時出現衰退,聯合國預計到年底全球將有五千萬人失業。台灣的經濟十分依賴出口,在這次風暴中受創嚴重,2009年第一季出口貿易衰退36%,GDP比2008年同期萎縮了10.2%,為台灣有經濟統計以來最嚴重的衰退。   世界變

了,新世紀的世界已經展現完全不同的面貌,我們必須拋棄過去熟悉的事物和法則,以全新的觀念和視野來面對新環境。企業和組織有必要重新思考新的應變之道,積極啟動變革轉型。在跨世紀的前後幾年,我觀察到全球高科技公司紛紛啟動變革,以適應新環境,其中IBM、惠普(HP)、聯想(Lenovo)、宏□(Acer)、三星(Samsung)、諾基亞(Nokia)等公司推動了成功的改革,浴火重生。但是在成功的轉型改革典範之外,我也親眼看到迪吉多(DEC)、康柏(Compaq)、朗訊(Lucent)、柯達(Kodak)等公司或因未能及早啟動改革而錯失良機,或因改革失敗而快速隕落。本書選擇科技產業做為例子,一方面是因為我

熟悉和了解科技行業,另一方面科技公司是高知識密集的組織,由它們的優勝劣敗和因應策略可以一窺知識型組織的管理要素。 科學化管理面臨挑戰   科學化管理起源於上個世紀轉換之際,經過泰勒(Frederick Winslow Taylor, 1856 ~ 1915)先生和幾位實業家的研究,開啟了工廠的科學化管理。管理學真正有系統地成為一門學問,應該是哈佛大學邀請泰勒到校演講開始,時間在1905年前後,他的工廠動作研究和按件計酬的建議在當時成為一種新思潮。1908年哈佛大學設立商學院,成為日後管理思想的重要推動者。巧合的是另一所最古老的商學院華頓學院也在同年創設研究所,開展了經營管理方面的學術研究。我們

如果以哈佛商學院和華頓商學研究所設立那一年為管理學的起源,2008年恰好滿一百年。這一百年來,管理學對人類的貢獻以及受到人們的重視實在難以估算,不僅推動了二十世紀重大的進步,改善了無數人的生活,也幫助了企業的茁壯。   但是,發源於一百年前,主要為改善工廠生產力的科學管理,似乎也無法再適用於快速轉變的新世界,目前正好也面臨一個往前瞻望,提出新理想的時機點。過去將近二十年,我們從世界轉變和企業轉型,可以明顯地觀察到企業的經營管理已經進入一個急遽變動的時代。這次快速的環境變動可以追溯到二十年前,1989年開始,世界的改變明顯加快,柏林圍牆倒塌所造成的冷戰結束固然是改變世界的一大導火線,同一年核子物

理學會支持通過的全球資訊網WWW(World Wide Web)也造成了革命性的影響。先進工業國的跨國企業積極結合全球資源,創造出一個全新的全球知識社會,影響至為巨大深遠,其變化猶如一百五十年前農業社會進入工業社會一般。任何國家或社會若未能掌握這波改變,勢必隨著浪潮而淹沒或式微。當然,還有一個重要而嚴肅的議題是企業的社會責任,今天許多國家和地區過分強調自由經濟的發展,造成了許多嚴重的問題:包括貧富不均、環境汙染、氣候暖化等,企業應該重視經濟發展對於社會的衝擊,積極負起全球社會公民的角色。 寫給企業的未來發展藍圖   科技公司在這波變化中受到的衝擊很大,資訊、電子、半導體、通訊等產業都出現了快速

的變動,經營者面臨了空前的壓力。我在惠普科技公司工作二十三年,親身體驗到這個經濟上的劇烈變化,後來在資策會擔任董事長的三年任期間又參與產業、科技、經濟和國家發展的討論,讓我更加關心企業在新的世紀裡如何適應和生存。   本書的主要目的在檢視跨世紀科技公司的策略轉折,探討變動時代的經營智慧;特別是面臨困境的企業,如何調整經營的方向和策略才能屹立不搖。我希望以前瞻的眼光、全球的視野剖析企業的變革和創新,針對知識社會的新現象,嘗試提出企業未來的發展藍圖做為組織轉型的參考,提供企業高階主管和專業人士一些管理的新觀點與改革參考。 第一章 科技公司跨世紀轉折九一一恐怖攻擊活動造成全世界的震驚,美國如此強

大的國家,居然無法確保自己國土的安全,象徵金融帝國的世界貿易大樓遭受攻擊而化為灰燼,確實令人難以置信。全世界許多舊思維隨著世紀交替而過時,新的挑戰正考驗著人類。企業面臨不同的世界,如果沒有足夠的應變能力,往往無法調適。過去幾年間,大企業的併購、破產和虧損時有所聞,執行長的折損率也達到歷史性的高峰。台灣在世紀交替之際,發生了第一次的政黨輪替,也成了華人世界落實民主的先鋒地區。民主的落實雖然使台灣進入真正民主國家之林,但是民進黨八年的執政令全民失望,經濟發展方面尤其差勁,因此2008年人民又用選票將政權交給馬英九和國民黨團隊。世局的多變令人難以預料,經濟和產業也動盪不安,本世紀一開始經濟方面就先歷

經網路泡沫引起的衰退,後來雖短暫恢復成長,沒多久又陷入了美國次級房貸引起的全球金融風暴,信用緊縮、消費者信心大跌,各國政府被迫祭出各種非常手段,以挽救危急的情勢,企業經營面臨前景不明的環境。歐巴馬改寫歷史撰寫本書之時,美國正在進行總統大選,首先上演的是兩黨的初選,最令人矚目的當然是歐巴馬(Barack Obama)和希拉蕊(Hilary Rodham Clinton)的拉鋸戰,扣人心弦。一年前歐巴馬還是一個鮮為人知的參議員,由於具有非裔血統,政治歷練又遠不及希拉蕊,大家普遍並不看好,沒想到他善用美國民眾求變的心態,同時較為年輕有活力、擅於拉攏年輕選民,演講又具魅力,因而贏得最後的勝利。在選舉經

費籌募上,不熟悉全國性選舉募款運作的歐巴馬,藉由網路和手機的宣傳,募款總額甚至大幅超越希拉蕊,最後在全球的驚嘆聲中當上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接著下來的幾週,歐巴馬到處演講拜票,他以「改變」為選戰的主軸,充分掌握美國選民渴望求變的心聲,所到之處,掀起聽眾的熱情支持,造成一股歐巴馬旋風。2008年11月4日,美國人終於用選票改變了他們的歷史,歐巴馬擊敗共和黨候選人麥坎(John McCain),是美國歷史上具開創性的新里程碑。在二十年前,絕對不會有人相信一位非洲裔的參選人能夠成為美國的總統,歐巴馬能夠以壓倒性的多數贏得大選,代表美國人的價值觀和期望有了戲劇化的轉變。金融風暴席捲全球不只政治發展充滿驚奇

和意外,同樣令人驚訝的意外也發生在經濟和產業的演變。開始於2007年的美國次級房貸風暴愈演愈烈,到2008年9月甚至引發全球的信用緊縮和金融危機,產業的經營環境處處充滿著新的危機。著名的公司如雷曼兄弟宣布倒閉,花旗銀行和美國三大汽車廠等焦急地等待政府的紓困,歐洲和日本許多知名的大銀行和大企業也出現嚴重虧損,甚至亟需政府協助或接管,以度過難關,時局之演變和發展實在難以預料。台灣的經濟高度依賴出口,受到這波景氣急凍的衝擊,2008年第四季GDP較上年急速衰退8%,前所未見。主計處估計GDP將連續五季衰退,2009年的衰退將達4.2%;根據海關的統計,台灣2009年第一季的出口金額比上年同期巨幅滑落

36%左右。高科技公司在這波劇變中,有不少公司因此沒落沉淪,環境考驗著每一家企業的體質和應變策略,決策的優劣和執行的績效不只影響未來的發展,很可能也是生死存亡的關鍵。以電腦產業而言,其實更早之前就已出現劇烈的洗牌現象。

龍崎的創生:臺南淺山惡地的政治生態發展案例

為了解決台北市政府主計處經濟統計科的問題,作者鄭又維 這樣論述:

臺灣的地方創生政策肇始於2018年,龍崎也在2019年舉辨的空山祭席捲一場文創風,2021年經歷過垃圾掩埋場事件後,通過地質公園與自然保留區的成立,似乎創造龍崎新生之始,也引起本研究的動機。回顧臺灣鄉鎮發展,各階段各有差異。早期社區發展主為國家政策規畫與宣導,地方社區則為政策實踐者,以國家政策結構的由上而下引導,地方自主性有限。然此精神在1990年代文建會的社區營造政策下產生變化,更與1990年代政治生態變換、經濟轉型、公民意識與力量逐漸抬頭有所關聯,當政策引導社區由下至上的治理萌芽,創造民間的活力與創意、培養社區的自明性與認同追求,可說是社會轉向之始;其後的社區總體營造進一步擴展地方的多元

作為。其後的農村再生、地方產業特色等政策,則影響鄉鎮產業特色發揮,近年的地方創生更是集由下而上精神於一身的綜合體,有利以政治生態學切入地方治理,俾利理解適地適性的地方發展。準此臺灣社區發展變遷的歷史借鏡,本研究藉行動者網絡理論概念,剖析龍崎在地方創生引導下的行動者的能動,並在能動性與關係網絡中,探索地方的共同目標與問題意識,以及差異能動者間如何達至協調;此關係網絡的穩定性與否以及如何建構,為龍崎創生成功與否的關鍵。龍崎惡地的農村特色,透過在地農產特色與具地景自明性的文創藝術結合的地方創生、過程與未來發展,回應地方創生如何善用在地的生態與環境內涵,使成適地適性的地方創生,是本研究探究的核心。關鍵

字:地方創生、社區營造、政治生態學、行動者網絡、地質公園、空山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