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辛亥路五段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訂位、菜單、價格優惠和問答集

國立交通大學 客家文化學院客家社會與文化學程 許維德所指導 鍾志正的 「客家中原論述」在台灣的建構:以《中原》雜誌為核心的探索 (2014),提出台北市辛亥路五段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客家中原論述、客人原鄉論述、再中國化、外省客家人、《中原》雜誌、五次南遷。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台北市辛亥路五段,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客家中原論述」在台灣的建構:以《中原》雜誌為核心的探索

為了解決台北市辛亥路五段的問題,作者鍾志正 這樣論述:

如果說 「客家中原論述 」是理解 「客家人 」情感最重要之一種敘事方式的話, 那麼,《中原》雜誌到底在這一論述的建構 那麼,《中原》雜誌到底在這一論述的建構 或傳佈 過程 中扮演了什麼角色?更具 體地講,《中原》雜誌到底用什麼樣的材料和概念來傳播 體地講,《中原》雜誌到底用什麼樣的材料和概念來傳播 「客家中原論述 」呢?首先 ,本研究 ,本研究 以建構論角度 檢視 「客家中原論述」 ,發現該論述 ,發現該論述 乃是 從漢人的 姓氏文化中的「郡望攀附」發展而來。本研究將客家族群及原論述 姓氏文化中的「郡望攀附」發展而來。本研究將客家族群及原論述 姓氏文化中的「郡望攀附」發展而來。本研究將客家族

群及原論述 姓氏文化中的「郡望攀附」發展而來。本研究將客家族群及原論述 姓氏文化中的「郡望攀附」發展而來。本研究將客家族群及原論述 」的發 展,分成 (1) 文化共性期 (2) 覺醒 (3) 拓廣 (4) 成型期等四個階段。 成型期等四個階段。台灣分支稍有不同,客家先民在公元 台灣分支稍有不同,客家先民在公元 台灣分支稍有不同,客家先民在公元 1700 年前後尚是「客家語言文化共 性期」移出大陸母體,而自行發展: 性期」移出大陸母體,而自行發展: 性期」移出大陸母體,而自行發展: 性期」移出大陸母體,而自行發展: 性期」移出大陸母體,而自行發展: (1)1860 (1)1860 年之前是文化語

言共性期, 年之前是文化語言共性期, (2) 在 1860 年左右形成「粵人論述」, 年左右形成「粵人論述」, (3)1920 (3)1920 年左右形成「 客家原鄉論述」。 客家原鄉論述」。 (4)1945 (4)1945 (4)1945年起傳入 「客家中原論述」,台灣人回歸大主流。 「客家中原論述」,台灣人回歸大主流。台灣何時產生 「客家中原論述」 呢,本研究發現,清領或日治時期台灣 並 無「客家中原論述 」的蹤影。該論述是二次 大戰前後才傳入台灣 ,本研究將這一 發展過程區分為以下五 期:(1)接觸 期、(2)顯現 期、(3)擴充 期、(4)競爭 期 以及 (5)傳說化 期等演變。傳入者

是 《中原》雜誌 ,該雜誌 是全球 第一套客家族群雜誌, 1962 年由外 省客家人創刊和主導, 省客家人創刊和主導, 延續發行 40 年,是上述 (2) 顯現期的主要推手 。敗退來台 灣的 粵、贛閩三省 客家人, 戮力 闡揚「客家中 原論述 」, 並成功 地將「大陸 客家 集體 記憶 」植入台灣客家族群 ,接引 群清代移民後裔 重回大客家庭 。《中原》雜誌之所以維持 《中原》雜誌之所以維持 40 年而不墜,有賴以下諸因素: 年而不墜,有賴以下諸因素: 年而不墜,有賴以下諸因素: 年而不墜,有賴以下諸因素: (1)作為主要讀者 群的台灣客家人,對於族群知識文化消費需求高昂。 的台灣客家人,對於

族群知識文化消費需求高昂。 的台灣客家人,對於族群知識文化消費需求高昂。 的台灣客家人,對於族群知識文化消費需求高昂。 的台灣客家人,對於族群知識文化消費需求高昂。 (2) 《中原》力求再 《中原》力求再 《中原》力求再 客家化 的旨意,合乎「去日本客家化 的旨意,合乎「去日本客家化 的旨意,合乎「去日本、再中國化」策, 、再中國化」策, 、再中國化」策, 、再中國化」策, 故而 得到黨政的肯定與支持, 銷售暢旺,獲利穩定。 (3)外省客家人 亟欲發抒 有家歸不得 的離散苦楚與辛酸 , 故而 ,稿件源不絕。總之, 「客家中原論述」 是台灣客家人「再中國化」的重要成因,《中原》雜誌是主要傳布者。

而該雜誌成為 「如何接引失 散的兄弟回家 」最佳案例, 應該是 《中原 》雜誌 給予海峽兩岸分離現狀的最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