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流行音樂中心文化館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訂位、菜單、價格優惠和問答集

台北流行音樂中心文化館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王瑤琴寫的 王瑤琴的日本旅遊指南:おはよう京阪神(增訂版):瘋玩關西三都指南決定版,超簡單超實用,一本就足夠、北海道 おはよう我來了、おはよう名古屋+日本中部北陸精華(共3冊) 和聖嚴法師丹.史蒂文生博士的 牛的印跡:禪修與開悟見性的道路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2021 金曲獎頒獎典禮「台北流行音樂中心」登場!亞洲華語 ...也說明:從計畫發想到落成總共歷經長達17年的「台北流行音樂中心」,終於在2020 年9 月5 日盛大開幕,位在北市南港區的8.92 公頃園區內規劃了三大場館,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幸福文化 和商周所出版 。

世新大學 傳播管理學研究所(含碩專班) 林富美所指導 李明智的 台灣流行音樂演唱會流變之研究 (2017),提出台北流行音樂中心文化館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流行音樂、演唱會。

最後網站參考資料 - 臺北流行音樂中心管理後台則補充:北流中心包含三個場館,有可容納5000 人以上、專屬流行音樂演出的. 中型表演場地「表演廳」、以主題策展方式呈現臺灣流行音樂光榮歷史與各. 種面貌的「流行音樂文化館」(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台北流行音樂中心文化館,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王瑤琴的日本旅遊指南:おはよう京阪神(增訂版):瘋玩關西三都指南決定版,超簡單超實用,一本就足夠、北海道 おはよう我來了、おはよう名古屋+日本中部北陸精華(共3冊)

為了解決台北流行音樂中心文化館的問題,作者王瑤琴 這樣論述:

  《おはよう京阪神(增訂版):瘋玩關西三都指南決定版,超簡單超實用,一本就足夠!》   瘋玩京都、大阪、神戶,全新修訂!   本書內容涵蓋日本關西地區京都、大阪、神戶3大主要城市及延伸人氣景點奈良、有馬溫泉、姬路城。以輕鬆易懂的最新訊息及名所景點、美食主題、逛街購物的完整內容,尤其是行前必看的獨家超值特企還有行程規畫,帶領讀者走入「京都的優雅氛圍,大阪的活潑魅力,神戶的異國情調」。最後還有詳細的交通地圖,一書在手,絕對玩翻京阪神!   《北海道。おはよう我來了:自遊北國指南決定版,超簡單超實用,一本就足夠!》   最強旅遊-道南、道央、道東、道北   輕鬆易讀+深度探訪+獨家企劃

+省錢實用情報完全蒐羅   最新北海道旅遊書,全書超過10幾萬字、1500張全彩圖片、320頁,一書在手,絕對瘋玩北海道!   以「輕鬆易讀、深度探訪、獨家企劃、省錢實用情報」為主軸,內容涵蓋日本北海道分區導覽-道東、道央、道南、道北等主要精華城市、推薦景點以及深入知床半島以及禮文和利尻離島。提供簡單易懂的最新訊息與路線規劃、獨家情報、任選觀光行程,帶領讀者認識北海道、走進北海道,輕鬆暢遊大自然四季名勝,人人愛上日本的北國風情。   有別於其他同類旅遊書的制式內容,從行前準備、行程規畫、如何購買優惠交通票券、觀光巴士、新千歲機場入境Step by Step,獨家探訪北海道47種賞花圖鑑、

箱館五稜郭祭與索朗祭祭典、限定口味雙淇淋圖鑑,以及啤酒工場、吹玻璃、手作餅乾等見習參觀。   獨家9大超值玩樂體驗:世界遺產+自然公園、鄂霍次克海超凍感的流冰、札幌雪祭+小樽雪燈之路+層雲峽冰瀑祭+音更十勝川天鵝祭彩凜華的浪漫體驗、原住民愛努族文化、溫泉、單車路線、紫色夢幻薰衣草、新千歲機場+Rera暢貨中心血拼。   旅行北海道不能錯過必吃的限定美食成吉思汗鍋、螃蟹、各式海鮮、拉麵、湯咖哩;必買的白色戀人、北菓樓、六花亭、柳月、薯條三兄弟、加卡比薯條、御守、熊出沒注意、綠球藻、木雕、音樂盒、薰衣草製品、馬油、玻璃藝品、愛奴族工藝、染織、藥妝、朝日啤酒餅乾等+美食購物推薦店。 PLUS單元

裡通通不藏私。   分區遊賞、玩樂、體驗+最實用的交通地圖+如何使用電子地圖+季節主題規畫5、7、9天路線,一書在手,絕對瘋玩北海道!   《おはよう名古屋+日本中部北陸精華:自遊飛驒高山、白川鄉合掌造、新穗高、上高地、立山黑部、金澤、能登半島、加賀溫泉,一書在手,簡單又實用!》   暢遊日本中部大城名古屋及北陸精華!   絕景、美食、溫泉、名物,滿喫!   擁有現代名城、歷史遺產、絕美風景,日本北陸三大美祭高山祭、銷魂飛驒牛美食、世界遺產白川鄉合掌造、立山黑部、加賀溫泉鄉、町家建築、傳統工藝、鄉土料理、季節限定地酒……從視覺的感動,味蕾加嗅覺的滿足,購物的樂趣到傳統工藝的文化體驗,迎

接2015年3月北陸新幹線開通第一手情報,開始暢遊豐富多彩的日本中部北陸!   本書以「輕鬆易讀、深度探訪、超值特企、省錢實用情報」為主軸,內容涵蓋名古屋與中部飛驒高山、白川鄉合掌造、新穗高、富山、立山黑部阿爾卑斯路線、黑部峽谷、上高地、新穗高口、北陸金澤、兼六園、能登半島、加賀溫泉到福井、東尋坊……等日本愛知、歧阜、富山、長野、石川、福井六縣精華。   還有精選體驗高山祭、OWARA風之盆、白川鄉點燈、圍爐裏、九谷燒陶藝村文化薈萃。   提供簡單易懂的最新訊息與路線規畫、任選觀光行程,帶領讀者體驗日本中部與北陸地區的美好,輕鬆暢遊四季名勝,不能錯過的饅魚飯、炸雞翅、味噌豬排、飛驒牛料理

、蕎麥麵、絕品海鮮美食,必買的特產名物伴手禮,以及常滑燒、九谷燒、加賀友禪、輪島漆器等傳統工藝品。   有別於其他同類旅遊書的制式內容,從行前準備、行程規畫、如何購買優惠交通票券、Sightseeing Buse觀光巴士、JR國鐵周遊券(JR PASS)、外國遊客獨享的免稅好康優惠、北陸新幹線開通第一手情報……詳細的旅遊實用資訊。   最實用的交通地圖+如何使用電子地圖+規畫7~14天路線周遊情報,一書在手,簡單又實用! 本書特色   《おはよう京阪神(增訂版):瘋玩關西三都指南決定版,超簡單超實用,一本就足夠!》   1.賞櫻追楓獨家祕笈全公開   2.京都豆腐料理名店獨家品嘗  

 3.行前必看14項超值特企   4.超簡單的遊程動線規畫   5.JR關西周遊教戰守則   6.如何省錢又玩得盡興   7.詳細實用的交通地圖。   《北海道。おはよう我來了:自遊北國指南決定版,超簡單超實用,一本就足夠!》   1.全書超過10幾萬字、1500張全彩圖片、分區導覽最詳細精采的內容,一本就足夠。   2.深入探索北海道最後秘境利尻、禮文島、知床半島大自然奇蹟。   3.獨家北海道節慶祭典、賞花圖鑑、限定雙淇淋圖鑑。   3.北海道限定必吃美食+買物特集。   4.掌握行前準備+遊程動線規畫+觀光巴士情報,輕鬆暢遊名勝美景。   5.JR北海道鐵路周遊券+北海道自由乘車券+

小樽Welcome pass+超值套票+特別休閒票券教戰手則。   6.最實用的交通地圖+如何使用全道電子地圖按圖索驥不迷路。   《おはよう名古屋+日本中部北陸精華:自遊飛驒高山、白川鄉合掌造、新穗高、上高地、立山黑部、金澤、能登半島、加賀溫泉,一書在手,簡單又實用!》   1.分區導覽最詳細精采的內容,一書在手,簡單又實用。   2.暢遊名古屋、中部與北陸自然絕景、名勝、美食、溫泉、購物……   3.體驗高山祭、OWARA風之盆、白川鄉點燈、圍爐裏、九谷燒陶藝村文化薈萃。   4.散步高山老街、東茶屋街、宮川朝市、輪島朝市,蒐羅近百家特色店。   5.必吃美食+買物特集+好店推薦。  

 6.掌握行前準備+遊程動線規畫+觀光巴士情報,輕鬆遊覽名勝美景。   7. 2015年3月北陸新幹線開通資訊+JR西日本鐵路周遊券+超值套票教戰手則。   8.最實用的交通地圖+如何使用中部北陸各縣電子地圖,按圖索驥不迷路。

台北流行音樂中心文化館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每天打開手機、音樂軟體,你會選擇什麼歌?頑童?五月天?還是徐佳瑩?可能你會說,現在已經是音樂串流的時代,手指點一下,什麼都可以聽聽看,不喜歡就跳掉不用怕浪費,不像我們當年是存零用錢去買卡帶,一卷聽好久,換歌也很麻煩,除非按快轉,否則A面一定要聽完才能換B面。

時代已經不一樣了,從黑膠唱片、卡帶、CD、MP3 、P2P到串流平台,音樂消費者的選擇更多元方便,供應者也必須讓自己更精緻、更有競爭力,當南韓、中國、泰國傾國家之力發展娛樂事業、向外輸出,甚至打進美洲市場的時候,台灣還能靠單打獨鬥,保有過去在華語樂壇的優勢嗎?

如今,籌備近20年的北流終於要開幕, 這個集結音樂界、文化界、公部門的跨界能量,未來將成為臺灣音樂人夢想的孵化器。每次我來到這裡,看到充滿未來感的建築,就會忍不住去想像臺灣流行音樂再度興盛、稱霸亞洲的那一天。
北流不只是一個表演廳,廣達8.9公頃的園區裡,還有產業區、流行音樂文化館,甚至廣闊的戶外開放空間。在這裡,每個時代最鍾愛的流行音樂都會被保留,共創平台也能讓創作者找到源源不絕的資源與能量。
舞台已經搭好了,來看看吧!有一天,台下的我們會為你喝彩!!
#臺北流行音樂園區
#捷運昆陽南港站步行5分鐘

監製:陳智菡
攝製:陳克威、廖偉宏、陳柏瑞、高瑞克
配樂:彭季康
-
誠實的市長在臉書: https://facebook.com/DoctorKoWJ
真實的柯P在IG: https://instagram.com/doctorkowj
認真的阿北在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llM...
Follow KP on Twitter: https://twitter.com/KP_Taipei
微博上面也能找到偶: https://www.weibo.com/u/7068501418

台灣流行音樂演唱會流變之研究

為了解決台北流行音樂中心文化館的問題,作者李明智 這樣論述:

德國著名哲學家及文化評論家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說:「如果沒有音樂,生命將會是一個錯誤。」 (Without music, life would be a mistake.),在音樂中,激情得以充分展現自己。這句話讓研究生深受啟發,目前台灣正發生音樂相關產業如唱片、演唱會、廣播電視、媒體,因科技的應用及發展而面臨產業鏈、音樂載具、媒體應用、演唱會的變革,就如同加拿大傳播理論學者麥克魯漢McLuHan提出的「技術決定論」,社會的腳步是跟著科技進步而運轉。研究生也同時經歷了這個產業的興盛到現在所面臨的困境,產業該如何因應,促成了研究生進行此研

究的動力,期待從此研究中能改善並增進此產業更多可能性的改變。研究生自1988年從事音樂與演唱會相關產業已逾30年,演唱會從模仿、學習、創新的過程中,深受日本、香港及歐美的影響,台灣演唱會的流變,研究生將其劃分為五大時期,分別是「日治時期」、「群星會與瓊瑤時期」、「民歌崛起時期」、「互助共生時期」一直到現今的「獨立製作時期」的歷史,希望演唱會製作的流變,有個文獻的文本可供參考研究,或是從此研究中能適時即刻提出改善的方法。有了上述這些重要時期音樂內容的產製階段,才會有現今演唱會的生成,此次將以「互助共生時期」及「獨立製作時期」兩個重要演進階段進行研究。本研究企圖探討台灣流行音樂演唱會發展的演變與流

行音樂產業的相互影響性,並從演唱會現今所遭遇到的機會與困境,從流行音樂演唱會發展、類型及分工作業流程,產業鏈的變化,數位化科技運用、直播經濟、演出場館、票務、文化政策一直到即將完成的南北流行音樂中心,都是本論文重要的研究範疇。此外演唱會從20年前只是唱片銷售的宣傳活動直到現在成為唱片公司巨大商機的主要收入來源之一,本研究結論認為,新科技、新媒體是個擋不住的趨勢,流行音樂演唱會應善用數位化科技及媒體應用,建構自己的IP內容,做好人才培育及產業間的垂直水平整合,建立更大更健全的市場。

牛的印跡:禪修與開悟見性的道路

為了解決台北流行音樂中心文化館的問題,作者聖嚴法師丹.史蒂文生博士 這樣論述:

一代聖哲聖嚴法師親自開示的禪法門 理論與實踐並重的現代修行指南,以最精要、最有系統的方式介紹禪法 如同指向月亮的手指、渡人到彼岸的擺渡,助我們習定修慧   有志者一卷在手,依教奉行,依止名師,精進不懈,少則騎牛歸家,多則入廛垂手,開悟見性有望。   ――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研究員 單德興教授   「牛的印跡」此一概念可溯至十二世紀禪宗著名的《十牛圖》。這系列畫作以牛與牧牛人為主軸,生動描述了禪修的次第。畫中,牧牛人代表修行者;牛可視為想吃路邊欲望野草的煩惱心,同時也象徵著開悟心或人人本具的佛性。《十牛圖》描述了歷經尋找、發現、馴服與騎牛歸家的過程,意味著我們能透過參禪,馴服不羈的心並實

現人的佛性。其中每一幅畫也都代表了修行人所必經的階段。   本書總集了聖嚴法師的作品重點,包括法師在禪堂教導禪修的課程內容與禪七講話。獨到之處在於,內容完整,次第分明,具整體視野,並以有系統的方式解說禪法。在慌亂不安的世界,尤其需要好方法與好老師的指引,這本理論與實踐並重的現代修行指南,如同指向月亮的手指、渡人到彼岸的擺渡,助我們習定修慧。 作者簡介 聖嚴法師 MASTER SHENG-YEN   一九三○年出生於江蘇南通,十四歲在狼山廣教寺出家,求學與修習佛法。一九四七年進入上海靜安寺佛學院。   一九四九年來到台灣,投身軍旅,仍不斷自修。服役時巧遇靈源老和尚,因緣際會,得到禪法的

入手處。一九六○年退伍,於三十歲時在東初老人座下再度披剃出家,並於高雄「大雄山朝元寺」閉關進修六年。期間完成諸多重要著作,《戒律學綱要》尤具代表性,討論佛教的皈依、齋戒等,成為著名教材。   一九六九年法師三十九歲,前往日本東京立正大學深造,於佛教部辦理入學登記,兩年後取得碩士學位。一九七五年以明朝佛教史論文獲博士學位,成為我國第一位具博士學歷的出家人。   完成博士學位之後,隨即赴美弘法。一九七八年東初老人圓寂,聖嚴法師返台承繼法務,接任中華佛教文化館住持。   一九七九年於紐約創立「禪中心」,後更名為「東初禪寺」,往來台美兩地弘法,並於世界各地宣揚佛法。   一九八九年聖嚴法師在金

山創立「法鼓山」,推動「提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理念。又相繼開辦「中華佛學研究所」、「僧伽大學」、「法鼓山社會大學」、「法鼓佛教學院」,且積極籌建「法鼓大學」。法師十分注重以現代人的語言闡釋佛法,曾提出「心靈環保」、「四種環保」、「心五四運動」、「心六倫」等社會運動,均引起各界人士響應,具體提供了現代人可行的觀念與方法。   聖嚴法師為國際知名禪師,指導各國人士修行,長年在亞、美、歐洲等地主持禪七。著作豐富,中英文百餘種,譯為多國語言。先後獲頒中山文藝獎、中山學術獎、總統文化獎等。一九九八年《天下雜誌》譽為「四百年來對台灣最具影響力的五十位人士」之一。   二○○九年二月三日圓寂。

丹.史蒂文生博士 DAN STEVENSON   美國堪薩斯大學佛學、宗教學教授,是聖嚴法師赴美弘法第一批學生之一,跟隨聖嚴法師禪修近二十年,佛學與中文造詣均甚深厚。他彙集了聖嚴法師傳法的思想精華,抱著嚴謹的態度與法師合著本書,在國際上獲得高度的肯定。 譯者簡介 梁永安   台灣大學哲學碩士,譯有《老年之書》、《毛二世》、《李維史陀:實驗室裡的詩人》、《大都會》、《如此燦爛,這個城市》、《此刻》、《身體藝術家》、《來自深淵的吶喊:王爾德獄中書》等。 <序> <聖嚴法師簡介> 第一部 導言︰禪宗與佛教的修行 第一章 禪與「空」︰禪與傳統佛教的方法 禪宗與佛教的「空」

觀 世俗經驗裡的「空」.小乘見到無我與涅槃的偏空.真空或作為實相的空.同時擁抱與同時遺忘全部的佛法:第一義空(畢竟空) 對應不同修行階段不同的修行方法 淨化與純化受障蔽的心.培養一心或心一境性.悟入「無我」、「真空」和「第一義空」的方法.頓悟法:直接到達畢竟空的方法 第二章 修禪與調攝身心的原則 有效禪修的先決條件︰調身 坐禪.經行.慢走.快走.立禪.臥禪.動中禪 有效禪修的先決條件︰調息 呼吸的方式 有效禪修的先決條件︰調心 修行進程的七階段 一、未修行前的散亂心.二、經過初步修行後的心.三、保持專注但仍然粗糙的心.四、保持專注而且精細的心.五、清淨但仍須使力保持專注的心.六、定境中的統一

心.七、無我、無心 第二部 漸法中的三無漏學 第三章 佛教的戒律與禪修 第四章 五停心觀 數息觀 數息.隨息.意守丹田 不淨觀 念佛觀 稱名念佛.觀想佛相和佛功德 四無量心觀 因緣觀 觀想存在與不存在.觀想三時.觀想空間.觀想運動 界分別觀 依自相觀想六界.依共相觀想六界.依異相觀想六界.依滅相觀想六界 第五章 修慧︰四念處 四念處作為一種禪修的方法 身念處(觀身不淨).受念處(觀受是苦).心念處(觀心無常).法念處(觀法無我) 四念處與四諦及不同層次空性的關係 第三部 禪宗的頓法 第六章 禪宗與頓悟法門 頓悟與漸悟 禪宗 禪宗的歷史:禪宗的分支、學說和禪風的發展 第七章 參公案與看

話頭 公案的用處 話頭的用處 看話頭.溫和的方法和強力的方法 第八章 默照禪 默照禪的歷史淵源 作為修行法的默照 修默照的先決條件與提醒 修默照的方法 修默照的第一階段:只管打坐.只管打坐的「鬆法」.只管打坐的「緊法」.修默照的第二階段.修默照的第三階段:默照的真實體現 有關修默照的各種疑問 第九章 禪修的先決條件 頓法的基本先決條件 《六祖壇經》與三無漏學的意義.現代的禪修 佛教的戒律與出家和在家之道 閉關禪修的制度 內在條件:取得進步四種必要的心理狀態 大信心.大願心.大憤心.大疑情 第十章 何謂禪師 擁有正見 透過禪修獲得開悟體驗 在正統的法脈裡得到傳法 福德因緣 觀機逗教、適應眾

生的方便法門 第十一章 十牛圖 《十牛圖》 一、尋牛.二、見跡.三、見牛.四、得牛.五、牧牛.六、騎牛歸家.七、忘牛存人.八、人牛俱忘.九、返本還源.入廛垂手入廛垂手 <導讀> 《牛跡》之跡 / 單德興   聖嚴法師與史蒂文生博士(Dan Stevenson)合著的《牛跡:一位現代中國法師教導的禪道原則》(Hoofprint of the Ox: Principles of the Chan Buddhist Path as Taught by a Modern Chinese Master),二○○一年由牛津大學出版社印行,為英文的佛教著作增添了一本具有特色的力作。   法師鑽研佛法

多年,解行並重,勤於著述,弘法利生,以「提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為目標,善用各種方式來從事佛法的人間化、普及化、現代化、學術化。法師著作等身,堂堂七十冊的《法鼓全集》,下分多種系列(包括膾炙人口的禪修指引系列十餘冊),其對佛法的見解與實踐以及在(台灣、中國、世界)佛教史上的地位,將來佛教學者與史家自有公斷。   法師的思想博大精深,著作既多且廣,並不限於禪宗,然因緣際會,而以弘揚現代中華禪法著稱國際。法師多年來定期往返於台灣、美國兩地,也應邀至世界各地傳授佛法。《佛教徒紐約導覽》一書的作者威爾森(Jeff Wilson, The Buddhist Guide to New York [N

ew York: The St. Martin’s Griffin, 2000])認為,法師「也許是駐錫紐約巿而在國際上最受尊敬的佛教導師」。法師在紐約東初禪寺的開示內容,往往先刊載於《禪雜誌》(Chan Magazine,創刊於一九七七年三月),一九八二年七月起以英文書籍方式流通,頗受重視,不同語文的譯本相繼問世,影響更為廣泛。世界各地的修行者,甚至包括其他教派人士,紛紛邀請前往主持禪七。法師也本著推廣佛法的胸懷,抱著孱弱之軀,四處奔波,以禪法與世人結緣。   筆者跟隨法師修習佛法十餘年,一向留意法師各種著作及相關資料。《牛跡》一書是法師的第十三本英文專書,與其他著作相較,尤具特色。法師以

往的英文著作各有因緣,大抵為在美國的禪修開示,其中有對禪法的基本說明(如《佛心》[Getting the Buddha Mind, 1982]),禪宗重要典籍的英譯與解說(如 《開悟的詩偈》[The Poetry of Enlightenment, 1987]、《信心銘》[Faith in Mind, 1987]),禪修重要法門的解說(如《智慧之劍》[The Sword of Wisdom, 1990]、《寶鏡無境》[The Infinite Mirror, 1990]),與外籍弟子的問答(如《禪的智慧》[Zen Wisdom, 1993,修訂版2001]),法語彙編(如《法鼓禪風》[Dhar

ma Drum, 1996])等。   以上各書均由位於紐約東初禪寺的法鼓出版社(Dharma Drum Publications)印行。由於深受各方好評並為了擴大影響,一九九九年的《妙智》(Subtle Wisdom)和《完全證悟》(Complete Enlightenment),分別由雙日(Doubleday)出版社和出版靈修書籍著稱的香巴拉(Shambhala)出版社印行。   《牛跡》則是法師與佛教學者/修行者史蒂文生博士的合著。法師因緣殊勝,一身承繼禪宗曹洞、臨濟二法脈,赴日留學期間參訪禪寺、精進不懈,學成後在台灣及美國以禪法與眾結緣,主持過數百場禪七,經驗豐富、見多識廣,不在話

下。史蒂文生博士任教於美國堪薩斯大學(University of Kansas),自一九八一年便隨聖嚴法師修習禪法,曾出版有關摩訶止觀的英文譯注。因此,《牛跡》一書是根據多年專業研究及將近二十年來親炙當代禪師,實學實修,並綜合法師多年來的中、英文著作,所歸納整理出的系統之作。此一結合二人心血的皇皇巨著獲得牛津大學出版社青睞,實非偶然。   由於歷史的機緣,英文讀者接觸禪宗,多由鈴木大拙的著作開始。鈴木的著作對於一九六○年代以降的美國作家、藝術家、靈修者頗有影響,對於禪宗在英文世界的推廣發揮了很大的作用,其作品中譯在一九七○年代台灣禪宗書籍短缺的情況下,也有相當的接引之功,不少與筆者同時代的知

識青年就是透過他的著作接觸到佛法。然而,禪宗一路流傳、演變,由印度到中國,到日本、韓國、越南,再到歐美,其內容繁複多樣,也滋生不少誤解。   許多人初次接觸禪宗,是被公案中許多怪誕言行所吸引。然而,若不識其中的因緣與深意,徒見外表的荒謬,甚至東施效顰,流於狂妄自大、驚世駭俗,如此自誤誤人,殊為可歎復可惜││少數英文著作甚至如教科書般提供了與禪師對答時的「標準答案」與「制式動作」,以訛傳訛,莫此為甚。其中主要原因在於未能了解佛法的根本大義及修行次第,老實修行戒、定、慧,經由精進的修行而抵於悟境。套用法師的話說,《牛跡》「有系統地介紹了禪修的特殊風格背後的原則」(原文頁vii),可發揮尋根探源、

撥亂反正的效用。著名的《圖書館學刊》(Library Journal)和《出版者週刊》(Publisher’s Weekly)針對英文讀者特別提出了這一點,並給予高度評價,認為是英文佛學著作中罕見的佳作。   「牛跡」一詞典出禪宗著名的十牛圖,尤其第二的「見跡圖」。文字著述雖落於言詮,卻是修學的必要途徑,否則無指如何見月,無筏如何渡津。禪宗號稱「不落文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卻留下了最多的典籍,其原因在此;而《牛跡》一書以文字之「跡」為指、為筏,冀望讀者「循跡見牛」,體解大道,其用意也在此。副題「一位現代中國法師教導的禪道原則」更標示此書為「現代」、「中國法師」所教,為「禪道」之「原則」,

依此奉行,離道不遠,意圖糾正「歐美人士認為中國久已無禪的誤解」(原文頁l)。   此書內容完整,次第分明,綜合了法師多年佛法研習、禪修體驗與海內外教學心得。前言訴說此書著作緣由、用意、特色及大要;緒論介紹聖嚴法師的生平,學思歷程,修持經驗,以及「弘法利生,世界一家」的悲心大願(原文頁13)。正文分為三部十一章,由淺入深,循序說明,條理之清晰顯見於章節之安排。   第一部介紹禪與佛教的修行,下分兩章。第一章談禪與空,說明禪與古典佛道的關係,尤其佛法中「空」的觀念,分別敘述世俗的空,小乘的偏空,真正的空,絕對及最高層次的空;進而談論不同階段的禪修法門,如淨化心中的基本障礙,產生統一心,發展出無

我、真空、最高層次的空的技巧,以及頓悟的法門。全章主要由觀念出發,說明禪與佛教教義的關係及不同的法門。   第二章解說訓練身心的原則,分論調身、調息、調心。調身方面,仔細介紹坐禪(各種姿勢)、行禪(慢步與快步經行)、立禪、臥禪、動中禪,以示行住坐臥、語默動靜、挑水打柴皆可修禪。調息方面,介紹風、喘、氣、息四種呼吸類型。調心方面,介紹禪修時常見的兩種不良現象(散亂與昏沈)和對治的方法,以期達到無心無念的境界。接著以圖示及文字說明禪修的七個階段:從禪修之前的散亂心,到初用方法的時斷時續,到能粗略但不間斷地使用方法,到微細而不間斷地使用方法,到正念清淨地集中於方法,到與定相應的統一心,終抵無我無心

的定境。此章結合了古德的禪修論述及法師個人的心得。   第二部解釋漸修的三學:戒、定、慧。第三章主要參照法師早年的中文成名作《戒律學綱要》,說明佛教戒律與修行的關係,分別談論在家眾四個層次的戒律(三皈依、五戒、八關齋戒、菩薩戒),以及出家眾五個層次的戒律(沙彌戒、沙彌尼戒、比丘戒、比丘尼戒、菩薩戒)。   第四章介紹五停心觀,下分數息觀(數息、隨息、觀丹田),不淨觀,慈悲觀(慈、悲、喜、捨),因緣觀(觀想空有、三世、空間、起心動念),界分別觀(以分別六界之異同、起滅),並輔以念佛觀(誦念佛號、觀想佛像及功德),以去除障礙,利於修行。   第五章說明四念處,亦即「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

常,觀法無我」,以開展智慧,並將四念處對應苦、集、滅、道四聖諦及不同層次的空性。   第三部說明禪修的頓門,為「本書的核心」(原文頁xvii)。第六章首先介紹開悟的頓門與漸門,歷史上的禪修之道。第七章解說兩種著名的頓悟法門:公案與話頭,以及運用話頭的鬆、緊兩種方式。   第八章仔細介紹默照禪,說明其歷史淵源,作為修行的法門,修習默照禪的先決條件及方法。默照禪的第一階段是只管打坐,又分鬆、緊兩種方式;第二階段可以達到心志澄明,人與環境合而為一;第三階段則是達到難以言宣的無心境界。本章並附弟子與法師有關默照禪的問答。默照禪是法師近年來特地弘揚的法門,繼古德之絕學,特別值得注意。   第九章說

明禪修的先決條件,尤其強調禪修精進的四種心態,即大信心、大願心、大憤心、大疑情。   第十章說明禪師的意義,提供經驗以利修行人選擇明師,以免所托非人,誤入歧途。禪師既要能為自己的主人,又要能指引他人禪修,因此必須具備五種條件:正見,禪修的體驗,正法的傳承,福德因緣,觀機逗教、適應眾生的方便法門。 最後一章解說著名的十牛圖,以示禪修的過程:尋牛、見跡、見牛、得牛、牧牛、騎牛歸家、忘牛存人、人牛俱忘、返還本源、入廛垂手。圖案加上解說的文字,清楚說明修行的階段。   牛津大學與劍橋大學並稱,為英國最古老、著名的兩所大學。該地為兩岸距離最近、河水最淺之處,昔日牧牛多以此為津渡,故名「牛津」。本書名

為《牛跡》,全書以十牛圖結束,英文原書封面為一牧童騎坐牛背,囗吹橫笛,透出清逸、古拙之趣。   佛經以牛車比喻普渡眾生的菩薩乘,《增壹阿含經》卷三十九〈馬血天子品〉且有牧牛度水之喻。聖嚴法師與史蒂文生博士為接引眾生,發心著述《牛跡》,指出以禪修方式到達彼岸最安全、便捷之津渡,作為普渡眾生之牛乘,由牛津大學出版社印行,正可謂「牛跡」、「牛津」相得益彰。   相較於法師以往的英文著作,本書耗時多年而成,體例更宏偉,說理更細密,條理更清晰,對於有志禪修卻無緣閱讀法師中文著作的外籍人士而言,此書將法師的生平悲願、修學心得、禪修次第……做了最精要的概括,學術價值自不待言;更把經由信、解、行、證之後的

禪法心要,生動準確、層次分明地傳達給英文世界的讀者。   對於中文讀者而言,法師有關禪修的論述甚多,其他的佛法著作與開示更是卷帙浩繁,不易全盤掌握。《牛跡》一書可謂以最精要、系統的方式,綜合法師多年鑽研佛法、致力禪修以及在東西方的弘法心得。有志者一卷在手,依教奉行,依止明師,精進不懈,少則騎牛歸家,多則入廛垂手,開悟見性有望。   本文雖名為導讀,實為讀後感,如此說來,便成了《牛跡》之跡了。   是為跡/記。 二○○二年十月三十日 台北南港   本文原名〈牧牛渡津〉,刊於《人生》雜誌215期(2001年7月),承蒙惠允,修訂後作為本書導讀,謹此致謝。   (本文作者現為中央研究

院歐美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序 聖嚴法師是禪門曹洞宗與臨濟宗的法師,二十年來在台灣、美國和歐洲接引信徒不遺餘力。《牛跡》這本書,是要用聖嚴法師自己的語言,為他獨具特色的禪法所依據的原則,提供一個系統性的導論。 多年前初識法師時,我聽他說了一個故事。有一個人手持寶劍乘船渡江,中途不小心把劍掉到水裡。他在劍落水處的船舷做了一個記號,等船靠岸,再在記號下方的水裡到處尋覓,結果找了一整天都毫無所獲。這個寓言,許多方面符合了聖嚴法師對禪修的觀點。法師生於清帝國覆滅後的時期,親歷了西方殖民者的入侵、第二次世界大戰、共產革命和中國人為建造一個強大新中國持續至今的努力。所有這些經驗,都在法師其人及其學說裡留

下無可磨滅的印記。雖然深植於中國的傳統僧院文化,但聖嚴法師憑著其禪修與多年來教導中國和西方學生的經驗,也對這種文化的侷限性產生敏銳的體認。因此,他的教誨是前瞻性的,並且他毫不諱言對過去的吸納有所選擇。法師不願意當個刻舟求劍的人。 當然,對很多西方讀者來說,聽到我說在今天的中國還有禪師,也許會感到驚訝,甚至不敢置信。按照流行的觀點(一種除中國人以外幾乎任何人都相信的觀點),真正的禪學早在十多世紀以前就已從中國消失,而這一點,是因為佛教自唐代衰亡(九○六年)後出現「庸俗化」所造成的。對持這種看法的人來說,聖嚴法師的禪學之所以和想像中一千年前的禪學有所出入,正好是禪學在中國已經式微的佐證。然而,聖嚴

法師卻是當今中國僧人裡最受仰慕的其中一位,他的禪修課程動輒吸引數以百計的報名者,而他的公開佛法講座吸引到坐滿一整個音樂廳的聽眾,也是常有的事。 聖嚴法師並不是一個特例。在比他早一輩的僧人中,虛雲禪師(一八四○至一九五九)和來果禪師(卒於一九五三)以及天寧寺、南華寺和高旻寺這些禪學重鎮,都被視為是禪傳統的楷模,足以與禪宗的遙遠過去並駕齊驅。不管我們拿從前哪一個時代來跟近代中國禪學比較,我們就是無法得出禪學在現今中國是死氣沈沈的結論。 就像日本、韓國與越南的佛教徒那樣,中國的禪師與禪修團體都自視為佛教「黃金時代」(唐代)遺產的繼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