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報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訂位、菜單、價格優惠和問答集

台灣新報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鄭連德寫的 最後的雄鷹:一位台籍日軍飛行員的戰時日記 和毛利之俊的 東台灣展望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歡迎使用~台灣經濟新報資料庫也說明:歡迎使用~台灣經濟新報資料庫.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秀威資訊 和 所出版 。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 管理學院MBA 葉峻賓所指導 洪金豐的 從高階經理人誘因設計與企業期望觀點探討企業冒險行為之傾向: 以台灣半導體上市企業為例 (2021),提出台灣新報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台灣半導體產業、代理人理論、企業行為理論、企業期望、高階經理人自負現象。

而第二篇論文嶺東科技大學 財務金融系碩士班 劉憓諠所指導 鄭穎玲的 投資人情緒對ESG公司股票報酬的影響-以COVID-19期間為例 (2021),提出因為有 新冠肺炎、股票報酬、投資人情緒、流動性、金融控股公司的重點而找出了 台灣新報的解答。

最後網站問題2:初次使用台灣經濟新報資料庫,如何設定? - 國立臺北 ...則補充:FAQ. 問題2:初次使用台灣經濟新報資料庫,如何設定? 回答:. 初次使用請先安裝『台灣經濟新報資料庫』系統程式(限國立臺北商業大學IP 範圍內或校外連線登入後方可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台灣新報,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最後的雄鷹:一位台籍日軍飛行員的戰時日記

為了解決台灣新報的問題,作者鄭連德 這樣論述:

  日治後期,二戰的戰鼓敲響,身為殖民地的優秀子弟,鄭連德身為基督徒卻踏上了從軍這條路,接受日本特攻隊訓練,投身前線。     生與死的大問題,在二十歲的青春年華,倏忽向他襲來。   一個青年如何面對生死交關?如何在效忠殖民政權與對家園深摯的眷戀之間尋求平衡?     鄭連德,1926年生,二戰時從軍改名賀川英彥,以日文寫下多部日記,因「英彥」的日文念法「ひでひこ」與「日出火子」發音相同(ひでひこ),故以「日出火子」諧音命名其日記。本書收錄其中第四號、第六號、第八號、第十號日記,各號涵蓋的時期或有重疊,但內容各有側重。     其中,日記〈第六號〉的篇幅最多,主要為鄭連德自1945年2月1

日起在奈良陸軍航空整備學校及至1945年10月的日子,除了記述一日生活,亦包含當時的國際局勢、最新戰況、特攻隊作戰記錄、部隊記事、氣象等第一手見聞;從中亦可觀察到昭和20年(1945)4月起,日軍開始更大規模的特別攻擊,發動數次菊水作戰,大和號也參加了特攻隊的戰役。作者於日記中屢屢表示應具特攻隊的心志、也不斷提及戰爭的殘酷。日記〈第四號〉始於1945年6月30日,鄭連德進入豐岡陸軍航空士官學校前後,流露更多個人私密的情感,包括自身內心狀態,以及對家人的愛。〈第八號〉收錄親友為其出征所撰寫的贈別文,以及鄭連德的詩歌與川柳創作,少部分是在台灣所著,亦有1944年7月11日他離台後的俳句、短歌、川柳

、散文詩等作。〈第十號〉則始於1944年7月鄭連德前往日本直至1945年8月底戰爭結束後,共計約一年的時間,包含部隊的資料、人員長官與同僚的姓名紀錄、金錢收支紀錄等,並有作者對於自身性格與未來展望的自省,及其與友人的信件往來,可見鄭連德在日曾與東京的松沢教會及三浦清一、藤田治芽等人有所聯繫。   徘徊在皇國與家鄉、信仰與生死之間,青年鄭連德站在歷史的轉折點,在日記中真誠紀錄了面對未知的愛與恐懼,不僅留下許多珍貴的史料與見證,更銘刻了一個年輕的熾熱之心對於生命的求索印記。   本書特色     ★日本陸軍航空士官學校特攻隊訓練班出身的台籍日本兵鄭連德(賀川英彥)【戰時日記手稿】原件刊出   ★「

手稿影像」與「日文判讀」逐頁對照呈現(本書不含中譯),一部讓人重返戰時前線的珍貴紀實   ★學者賴永祥、許雪姬、鄭仰恩、鄭麗玲——專業推薦   專業推薦     賴永祥(台灣史資深學者‧前哈佛大學燕京圖書館副館長)   許雪姬(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所長)   鄭仰恩(台灣神學研究學院教會歷史學教授)   鄭麗玲(台北科技大學文化事業發展系教授)

台灣新報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美方出售給台灣的66架F-16V戰機,預計在2026年全數交機,不過,立法院法制局最新報告指出,空軍的座艙比例長期偏低,代表飛行員不足。對此,前空軍副司令張延廷認為,官校體制必須大刀闊斧的改革,應讓最優秀的官兵去當飛官。此外,國防部向立法院爭取2400億的軍購特別預算,部長邱國正今天強調,國軍備戰不求戰,敵人來就奉陪。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45853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 點擊【公視新聞網】https://news.pts.org.tw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

從高階經理人誘因設計與企業期望觀點探討企業冒險行為之傾向: 以台灣半導體上市企業為例

為了解決台灣新報的問題,作者洪金豐 這樣論述:

部分代理人理論(Agency Theory)文獻認為,增加高階經理人(TMT)的持股比例會讓高階經理人趨於保守,而另一部分文獻卻認為如此會讓TMT趨於冒險,目前關於TMT持股比例與其冒險行為之間的關係在文獻上仍尚無定論。另外,目前也少有文獻試圖透過企業行為理論(A Behavioral Theory of the Firm, BTOF)的觀點來探討高階經理人持股比例與其冒險行為的相關性,但卻有越來越多學者嘗試將企業期望(firm aspiration)的因素納入考量。綜觀上述的文獻發展現況,加上台灣半導體產業蒸蒸日上,在全球具有領導地位,本論文嘗試透過企業行為理論與企業期望之觀點,探討台灣半

導體企業TMT持股比例與企業冒險行為之相關性。本論文自台灣新報資料庫(TEJ) 擷取十年期(西元2010-2020)歸類於「上市企業」、「半導體產業」之企業資料,透過一般線性迴歸分析(OLS regression) 進行研究假說驗證。從實證結果發現,首先,台灣半導體企業在不考量企業期望的情況下,高階經理人持股比例越高,企業會越不傾向深耕式(exploitation)投資;而當台灣半導體企業在其營收表現越高於企業期望時,企業會越趨保守,越不傾向投資冒險,而且探索式(exploration)投資比深耕式投資更不受青睞。其次,對於企業冒險行為的影響性來說,企業當前營收表現與自身過去績效的比較(his

torical comparison)會比與產業同業間的比較(social comparison)的效果來得大。最後,本論文發現,當台灣半導體企業表現佳,且企業又提高高階經理人的持股比例時,企業會更傾向採取冒險行為,背後原因推論是由於高階經理人自負(Hubris)現象所導致。總結,本論文的研究發現不僅為企業界在實務上提供如何影響高階經理人行為的參考建議,同時在學術文獻上也透過納入企業行為理論觀點進而補強了代理人理論在關於經理人行為誘因設計上偏於風險趨避的論點。

東台灣展望

為了解決台灣新報的問題,作者毛利之俊 這樣論述:

  幾個世紀以來,台灣東部就像一個被遺忘在山後的孩子,有關這塊土地的故事,被化為文字留存在台灣文史記錄中的數量,總是比不上西部台灣那樣的多。也因為這樣,往往讓我們在搜尋台灣歷史時,總覺得有一份遺憾,就像少了一塊東台灣的拼圖而無法完成一部完整的台灣故事。  日本昭和七年,東台灣新報的編輯毛利之俊帶著攝影師等人,沿著鐵道與海岸線逐步拜訪東台灣的各個城鎮,也循著日本人開闢的警備道路,探訪深山密林間遺世的景致與悠然生活的原住民族。歷時半年的時間,毛利之俊等人用雙腳為人們勾勒出一張東台灣的地圖,用數不盡的底片,拼湊了一本東台灣的風景畫冊。因為他們的堅持與勇氣,讓一直躲在山脈後面,彷彿被人遺忘的東台灣

,有了向世人展現自己的時刻,也留給了二十一世紀的台灣人,一把開啟日本時代東台灣的記憶鑰匙。

投資人情緒對ESG公司股票報酬的影響-以COVID-19期間為例

為了解決台灣新報的問題,作者鄭穎玲 這樣論述:

本研究探討分別在疫情爆發期及疫情控制期間,臺灣金融控股公司的流動性及投資人情緒對其股價報酬的影響關係。根據臺灣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的情況,以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為研究期間,進一步區分2020年4月至12月及2021年6月至12月為疫情控制期及2020年1月至3月、2021年1月至05月為疫情爆發期。 研究結果顯示,在疫情爆發期,投資人的情緒對臺灣金融控股公司的股價報酬都不受影響。由此可知臺灣金融控股公司,在疫情嚴峻時,投資人仍對金控公司有信心,實為存股族的封號。研究進一步發現,在疫情控制時,資券比與臺灣金融控股公司的股價報酬呈負向顯著影響關係,與一般主張資券比高、軋空

的可能性越大、股價容易上漲的關係並不一致,似乎反應在疫情控制期下,投資人情緒對金融控股公司的股價報酬具有不理性的行為。另外,無論在疫情爆發期或控制期,股票的流動性對股價報酬皆具有正向顯著影響,此結果發現與蘇鈺婷(2019)、游琇螢(2019)、郭芷因(2020)、林美金(2021)的研究一致,即公司有好的消息,確實對公司股價報酬具有正面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