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院裁判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訂位、菜單、價格優惠和問答集

司法院裁判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林孟皇寫的 劇透人性:法官跳脫藍色高牆的正義追尋 和邱忠義的 刑法通則新論(四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判決成免費徵信社?商業菁英法官各法院兩邊跑? - YouTube也說明: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商周出版 和元照出版所出版 。

東吳大學 法律學系 吳必然所指導 吳盈容的 警察機關使用人臉辨識系統相關法律問題 (2021),提出司法院裁判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人臉辨識、個人資料保護、合憲性、合法性、系統誤判、目的正當性、資訊自決權、資訊安全風險。

而第二篇論文中央警察大學 警察政策研究所 許福生所指導 楊承遠的 警察查緝街頭毒品案件合法性之研究 (2021),提出因為有 行政檢查、盤查、路檢、搜索、無令狀搜索、尿液採驗的重點而找出了 司法院裁判的解答。

最後網站產品與服務> 法學資料庫 - 法源法律網則補充:大理院解釋; 最高法院解釋; 司法院解釋. 03, 大法官不受理案件. 04, 民事類. 大法庭專區; 原最高法院判例; 停止適用判例; 最高法院具參考價值裁判; 高地院具參考價值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司法院裁判,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劇透人性:法官跳脫藍色高牆的正義追尋

為了解決司法院裁判的問題,作者林孟皇 這樣論述:

戲劇的鏡頭,法律的視角,訴說的都是人性的語言, 本書為形塑公民社會、深耕法治文化,畫出一條理性思辨的路徑。 影劇作品對一般大眾的影響頗深,不論是形塑人們對法律的認識、對正義的理解、對人性的解讀:而對戲劇作品的解讀,有助我們思辨其中蘊含對民主、法治與人權理念的啟發。 本書是陶冶公民素養的作品,透過十八篇文章,以權威、隱私、責任、正義四大主軸,串起個人、法律與社會的對話。除了概述影劇內容,對於西方法治文明、憲政思潮及其轉變多所引介;對於東方儒教倫理、家父長思維及其創造性轉化亦有所著墨;對於小說情節、戲劇對白、詩歌名著諸多借用,對於歷史典故、社會事件、個案判決也引為借鏡。 書中影劇來源超過十個國

家,如果再加上文章中對其他相關作品的介紹,賞析的影劇更超過三十部。唯一不變的是,解讀及探討其中涉及的法治文化意涵。 如果你志在研究法學,或現在已經是法律系、所學生,這本書可以帶你了解法的演繹歸納、實踐運用及社會的人生百態。如果你具備國民法官資格,或未來有志從事公共服務事業,這本書將讓你認識國民法官的權限、責任及民主憲政文化。如果你有心探究真理,或成為獨立思辨的現代公民,這本書有助於你區辨事實真偽、了解事物本質及陶冶公民素養。

司法院裁判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1. 2010年《法官法》公聽會,我曾提出兩個重要的主張:發動評鑑主體應擴及一般人、不應由特定團體壟斷;職務法庭應有外部參與,不應由職業法官壟斷。當初主張猶如狗吠火車般,今日司法院願意改變立場,值得肯定。

2. 新版的法學資料檢索系統昨日改版上線,查詢介面的改善及系統優化應給予肯定。但實際使用卻發現,過去可供查詢的重大冤案判決,在改版後遭遮蔽姓名甚至查詢不到,歷審裁判查詢的功能也無法再使用,我請司法院秘書長應針對系統改版全面審視,別讓實際使用效益因改版反而有所降低。

3. 針對北院有法官誣指北檢於逮捕程序事後才擅附逮捕通知書,北檢及檢察官改革團體皆發出聲明。然而,這樣嚴重妨害司法公正行使的錯誤指控,北院在事後沒有任何交代,我要求司法院一定要正視此事,給社會一個清楚的說明。

4. 針對前法務部長邱太三關說桃園地檢檢察長彭坤業的醜聞,邱太三鬼扯「以國安諮詢名義約詢彭坤業談及參審、陪審等議題, 僅順便提及張煥禎逃漏稅案件。」邱太三說的是真的嗎?有約詢其他檢察長嗎?

為了釐清這個問題,我發函給法務部及全國各地檢署,請他們說明:「是否曾遭國安諮委邱太三約詢相同議題?」在此詢問過程中,曾遭法務部拒絕阻礙,事後各地檢署回覆皆無,直接戳播邱太三的謊言。

5.此外,本案高檢署的調查報告遲未公布,導致有心人透過媒體放話、帶風向,我要求法務部應儘速公布調查報告,並駁斥錯誤的報導,以正視聽。另外,日前檢審會僅將彭坤業移送監察院,還繼續擔任高檢署主任檢察官的,引起基層檢察官怒火,質疑法務部已毫無是非。我要求法務部必須重新檢討、公開說明,給社會大眾一個交代。

附註:

2019-4-22 邱太三還要繼續胡扯嗎?
https://reurl.cc/epyXQ

2019-4-15 司法及法制委員會:司法院擺爛、貪檢爽領6年乾薪;高檢署擺爛、邱太三關說草率結案
https://reurl.cc/DxlX6

2019-4-11 「消失的陳情書 特製的簽陳─高檢署再度打臉邱太三」記者會
https://reurl.cc/1OLk8

2019-4-11 消失的陳情書、特製的簽陳——高檢署再度打臉邱太三——
https://reurl.cc/mYbpM

2019-3-28 司法及法制委員會:基層檢察官指控檢察長關說 法務部徹查決心在哪?
https://reurl.cc/lpyoA

2019-3-27 別讓司法成為「有關係就沒關係」的司法
https://reurl.cc/34znX

2019-3-25 司法及法制委員會:檢察長涉嫌關說施壓、檢察官也質疑法官涉入
https://reurl.cc/vvMOl

2019-3-23 這樣的司法、還能不改革嗎?
https://reurl.cc/OrvLg

2019-3-22 基層檢察官的控訴:請法務部徹查到底、切勿包庇
https://reurl.cc/xvvvV

2019-3-22 基層檢察官沈痛的控訴
https://reurl.cc/rv5WZ

警察機關使用人臉辨識系統相關法律問題

為了解決司法院裁判的問題,作者吳盈容 這樣論述:

人臉辨識系統是我國警政科技發展重點項目之一,惟近年來警察機關使用人臉辨識系統所產生之負面效應,在世界各國掀起風起雲湧般之人權論戰,本研究從「科技建警」發想,以人臉辨識系統可能衍生之相關法律問題為研究主題,全文分八章:第一章緒論,主要在說明本文之研究動機、研究目的、研究範圍與限制、研究方法及預期之研究結果;第二章介紹人臉辨識技術之原理及應用,內容包括其發展、分類、步驟、特點及應用五個部分;第三章介紹警政人臉辨識系統相關法理概念,內容包括法律保留原則、令狀主義、比例原則及毒樹果實理論;第四章是簡介我國警政人臉辨識系統概況,包括建置軌跡、可行運用及自評效益;第五章蒐集彙整各國警察機關使用人臉辨識系

統之爭議事件,內容除我國、美國、英國、德國、日本、中國等國家外,還包括香港、印度、國際特赦組織等;第六章則是從各國已發生之爭議中歸納出警察機關使用人臉辨識系統有關之法律議題,並分「技術面」、「管理面」及「法制面」三者論述;第七章針對我國警察機關使用人臉辨識系統所衍生之法律問題,參照現階段主管機關已提出之法制策略以及各國已採行之法制先例,分「研修《個人資料保護法》」、「儘速通過《科技偵查法草案》」、「修正《內政部警政署使用國民身分證影像資料管理要點》」及「訂定《警察機關使用人臉辨識系統標準作業流程》」四節提出本文研究意見;第八章結論,主要是就全文作摘要與總結。

刑法通則新論(四版)

為了解決司法院裁判的問題,作者邱忠義 這樣論述:

  刑法可謂實質之憲法,本書乃導入正當法律程序、雙重危險、比例原則等概念,並將刑法與刑事訴訟法相連結,使修習刑法者進一步了解刑法在實質及程序正義上之重要角色,俾助於「罪與罰」論證過程中之論證方向正確性。   又本書結合傳統教科書及坊間講義之優點,以圖文並茂方式提綱挈領地呈現關於罪與罰之各家學說、實務及立法之最新趨勢,同時亦針對新興議題加以介紹,去蕪存菁,並適時輔以表格、體系圖等以解析各項論點,且於各爭議問題後舉以實例,幫助讀者吸收且融會貫通,即使再複雜之爭議性問題,亦能一目瞭然,迎刃而解,並能有效節省讀者於時間、精力與勞費上不必要之虛耗。是一本極適合入門導讀與進階深究之教

科書,相當符合在學或準備國家考試者所需。   研讀本書後,對於刑事實體法乃至於程序法的觀念,將有啟發性的全新思考,對於非法律人而言,也能關鍵性地指引如何保護自己、瞭解自己的權益,避免花費不必要的律師費用,輕鬆為自己的訴訟開啟正確的法門。

警察查緝街頭毒品案件合法性之研究

為了解決司法院裁判的問題,作者楊承遠 這樣論述:

本文以員警在街頭執行勤務,從行政檢查中發現犯罪線索,如何轉變成為刑事偵查,進而發動無令狀搜索,以蒐集犯罪事證,首先介紹警察執行攔檢、路檢之規範及標準作業程序(SOP),接著切入搜索之理論概說,敘述搜索之定義與性質,以及強制處分之基本原則、令狀主義等,並闡述各項無令狀搜索之基本要件、法條規範及執行限制,並介紹搜索之執行程序,再者論述如何由攔檢、路檢轉換為刑事司法調查,行政手段轉換為犯罪偵查之時機等,並蒐集法院實務判決,探討實務之觀點。接著論述刑事訴訟法規範之附帶搜索、逕行搜索、緊急搜索及同意搜索等4項無令狀搜索之法條內容、基本要件,再蒐集法院對於警察偵辦毒品案件執行之無令狀搜索之判決,探討各項

實務情境爭點內容,並區分、綜整法院認定合法或違法之無令狀搜索之主要理由。另查緝街頭毒品案件,尿液採驗亦為一重要課題,本文探討現行尿液採驗各項規範及立法目的、執行程序等,亦蒐集法院實務之判決內容,探討相關問題。  本文發現警察在附帶搜索之實施「對象」與「時機」較容易對法令產生誤解或誤用。實施逕行搜索,最容易發生疑義之處在於「對象」,搜索之對象在於「人」而非「物」其中,只要搜索對象屬「物」,則均屬違法搜索。緊急搜索最容易發生疑義之處在於「時間」及「情況急迫」之認定。在同意搜索及同意採尿方面,所謂受搜索人、犯嫌是否「真摯同意受搜索」,並非在於是否簽署「同意書」,應將如何徵得犯嫌同意之過程全程錄影音,

方能提出相關證明予法院審查。另若將刑訴法第130條與第131條第1項均同視為「附帶搜索」,似可避免警察執法時,陷入該搜索對象究係對「人」或對「物」之困境。最後並提出下列建議:落實程序正義,先合法再論方法;加強法治教育訓練,結合實境模擬;同意搜索(採尿)務必全程錄影蒐證;警察應擁有偵查權以發動緊急搜索。期本文能對每位員警執行警察工作時,能有所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