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不 起來 咖啡館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訂位、菜單、價格優惠和問答集

想不 起來 咖啡館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孟浪寫的 自由詩魂 孟浪詩全集 和李換的 母愛有多難:她從多重障礙兒身上,看見更真實的自己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加與乘的奉茶精神-一起來數學咖啡館喝一杯| 政治大學也說明:傳統概念上,數學教育常停留在紙筆的測驗,但數咖的教師在課堂上卻不受限。透過各自的創新學模式,增加數學教學的活動,讓學生感受到教數學的趣味性;針對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暖暖書屋 和遠流所出版 。

輔仁大學 社會企業碩士在職學位學程 楊長林所指導 余丹鳳的 以創新創意為基礎之長期照顧研究 (2018),提出想不 起來 咖啡館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長照服務、創新創意、高齡化社會。

而第二篇論文輔仁大學 日本語文學系 橫路明夫所指導 歐宛淳的 村上春樹作品中的「自我」像-以長篇作品『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為中心 (2008),提出因為有 村上春樹、自我像、精神分析、弗洛伊德、榮格、現代社會的重點而找出了 想不 起來 咖啡館的解答。

最後網站翌日咖啡店|昭和復古氛圍破表|台北潮州街不限時人氣咖啡館則補充:只見她像是想抓住幸福似地,緊緊握住手中的那杯小小的美式咖啡,並沒有喝的意思。 男店員一邊洗著水杯一邊說道:「要是我,我應該等不了這麼久吧?」 女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想不 起來 咖啡館,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自由詩魂 孟浪詩全集

為了解決想不 起來 咖啡館的問題,作者孟浪 這樣論述:

  中國當代詩人、華語思想文化圈重要的文學編輯與獨立出版家孟浪先生,於2018年12月12日因肺癌在香港沙田醫院逝世,享年五十七歲。   孟浪的詩在中國現代詩中佔有重要的一席位置,然而孟浪選擇了流亡,多年分別居住在美國、香港和台灣,並用詩歌紀錄和回應世界與時代,以出版醒世立言,可惜事功尚未完成就與世長辭,為了讓他的詩歌繼續流傳,《孟浪詩全集》於焉產生。   一生中,孟浪寫詩近兩萬行。其中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一萬行,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五千行,二十一世紀頭十年寫了三千多行,生命最後的八年則寫了一千多行。   本套全集共分三卷,亦即《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卷》、《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卷》、

《二十一世紀卷》,分別收錄了自由靈魂詩人孟浪在不同時間點所創作的詩作。   作為一位縱貫三十多年的詩歌寫作者,孟浪一生清苦、奔波。他素然地把冰與火集於一身。幾十年順從於命運,漂泊的生存,淡漠的寫作……他內心的火焰總是以苛刻的角度噴放。他善對友人,熱衷詩歌江湖,而溫和的孟浪藏著一顆嫉惡如仇的心,如一隻絲毫不妥協與退讓的反抗雄獅。在中國當代詩人中,沒有誰能像孟浪這樣以「命+詩」的方式死死地追逐著自由。他的生命元素一個是單純,一個是堅定!他的詩歌美學,一是乾淨,二是鋒利!像一首凌厲、兇狠、鼓點般的進行曲,孟浪生存的歌詞句句是自由,伴之步步譜曲的詩的旋律也是自由! 名人推薦   徐敬亞   詩人

∕文學評論家   楊小彬   詩人∕學者   黃燦然   詩人∕翻譯家   黃粱   詩人∕評論家   朵漁   詩人

想不 起來 咖啡館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終於吃到超級有名的糯夫米糕了(撲空了3次😂),難怪這麼容易賣完,酒香味超級棒,日本人也會很喜歡的味道。還有我第一次去祀典武廟了,從外觀看起來想普通的廟,想不到裡面這麼peace✨逛完有一種心情很好的感覺!

因為太太喜歡喝咖啡,所以我們去了當地人推薦的老宅精品咖啡「道南館」,老闆一杯一杯手沖的咖啡,光看就很療癒❤️結束後我們開始逛台南美術館,一館與二館氣氛有很大的不同,二館是比較現代的建築風格,一館跟松山菸廠很像(同一個設計師),也是林志玲的結婚地點,我找看看有沒有林志玲的頭髮哈哈哈。跟我一起逛逛看吧!

有興趣的話,可以看看台南旅行第一集:https://youtu.be/r0wLOX36smM

⚠️貼心提醒:疫情當前,出遊都要記得戴上口罩唷!

---
★旅行行程
1:36✔️祀典武廟:台南市中西區永福路二段229號
0:45✔️克林台包:台南市中西區府前路一段218號
4:45✔️糯夫米糕:台南市中西區府前路一段359巷22號
6:34✔️道南館 自家烘焙咖啡館:台南市中西區民權路二段248號
8:35✔️台南市美術館2館:台南市中西區忠義路二段1號
10:44✔️台南市美術館一館:台南市中西區南門路37號
11:59✔️台湾黒輪:台南市中西區開山路74號
13:28✔️河楽広場The Spring:台南市中西區中正路343-20號
14:31✔️花園夜市:台南市北區海安路三段533
---

★日本男子的日式家庭料理 TASTY NOTE★

食譜網站:http://tasty-note.com
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c/tastynote
FB 社團:https://www.facebook.com/tastynote.tw/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tasty.note/
業務合作:[email protected]
LINE官方帳號:@tasty.note(一定要加@喔)
如果信件寄出後2天內沒收到回信,
請至facebook或instagram直接留言給我們。

----------------
如果可以的話請幫我翻譯英文字幕(´・ω・`)
----------------
★自我介紹★

大家好,我是KAZU(日本人)
我是愛講廢話的家庭料理研究家♡
介紹給你們一些輕鬆做的日式家常菜食譜的頻道♡
希望能藉由分享這些食譜,讓大家不用出國也能嚐到純粹的日式風味♡

----------------
楽曲提供:Production Music by http://www.epidemicsound.com
----------------
#台南景點 #糯夫米糕 #祀典武廟

以創新創意為基礎之長期照顧研究

為了解決想不 起來 咖啡館的問題,作者余丹鳳 這樣論述:

臺灣是世界少數人口結構快速老化的國家,其速度之快已超過政府與民間之想像,目前的長照政策與作法可能趕不上這臺高速列車。為因應人口結構老化之緊急需求,政府2006年實施長期照顧十年計畫,2017年1月開始實施長期照顧十年計畫2.0,但社會結構的改變,長照面臨的問題範圍龐大且複雜,不是一時半刻可以解決。目前所面臨的問題有政府端,執行長照2.0倉促上路,滾動式執行讓全國長照業務人員人仰馬翻、專業人才尚未到位、財源不穩定、政策重點錯擺位置等問題;而服務對象端,家庭照顧者負荷沉重、為了照顧家人離職,造成照顧貧窮等問題;再加上服務提供單位端,部分營利單位昂貴價格讓一般家庭難以負擔、人力剝削追求利潤導致品質

堪憂、背離人性化的服務讓人心生排斥等問題。我們需要創新創意的方法,來改善目前長照所面臨的困境。本研究從四個長照面向:生活照顧、醫療、就業、教育,訪談七類利害關係人共70位,整理、歸納出目前長照面臨12大問題與需求。從政府、服務單位、教育單位、民眾等四方利害關係人,整理出各自可以做的21項解決方案。再將解決方案分成短期(1至3年)、中期(3-5年)、長期目標(5年以上)之實施進程。從訪談資料中分析出,影響創新的助力成功因子有四:資源整合的能力、組織具備人才培養的思維、組織具備可以提高效率的工作系統、以及異業結盟。影響創新的阻力主要原因有三:政策規範限制、經營心態決定格局、雖然政府限制市場化,但已

出現醫院托拉斯非營利機構邊陲化現象。最後,對政府、服務單位、以及民眾提出建議。政府應營造鼓勵創新的環境,讓照護要走入社區,並打破對民間經營型態的規定。服務單位方面,社福機構要有危機意識,找出經營方向,用正面心態面對政府,而缺乏資源的小型組織更要提升資源整合的能力,儲備面對競爭化市場的生存能力。民眾要有危機感,並為自己負責,以面對持續缺人缺錢、少子化的未來。

母愛有多難:她從多重障礙兒身上,看見更真實的自己

為了解決想不 起來 咖啡館的問題,作者李換 這樣論述:

  【一個母親的堅心告白】   她的愛,因為艱難,必須強韌     「那個原本會任性耍賴、抱怨撒嬌、一悲傷就流淚的女孩的粉紅城堡瞬間傾塌了,另一個名之為『母親』的新世界卻還沒成型。一切才剛起步,我就感覺到當一個母親的艱難,但當時不知道的是,接下來的路,到底有多難,多漫長。」     作者李換,走入婚姻,期待孕育兒女,她的人生夢想如此尋常,卻未能順遂。孩子兔兔的誕生,讓她戴上「母親」的冠冕。然而,她逐漸察覺異樣,「床頭的育兒書一遍一遍的翻,對照著嬰兒發展表,他總是慢。」有時只因拿不到小球,就生氣地以頭顱撞地。求診各大醫院、小兒科診所,曲折輾轉,最後診斷為中度多重障礙。此際

,艱辛且漫長的教養之路才剛啟程。     李換追記自兔兔出生至今三十餘年間,照護過程的點點滴滴。刷牙、穿衣、搭車、過馬路、買東西、獨自出門等生活技能,必須付出數十倍時間心力,一遍遍教導。而情緒、語言、社交、安置,各個面向的功課與挑戰,更是一個接一個。     【一位多重障礙照護者的教養實錄】   不是每個自閉兒都是高官能,都擁有偏才     ◎煎熬漫長的診療過程——   因發展遲緩,兔兔兩歲半開始就醫,陸續被診斷為感覺統合失調、過動、學習障礙、自閉症及智能不足,最後以輕度智能不足加上輕度自閉,領取中度多重障礙手冊。     彼時醫界對自閉等症候的認識還不足,她

茫然又忐忑的摸黑前行,除了持續就醫求診,還致電從事相關研究的醫生、自有限書籍期刊中汲取一點點概念、報名私人潛能發展中心、參與坊間才藝課程……。她嘗試各種可能,而它們像一根根浮木,來了又去,來了又去,還撞出了許多說不出口的瘀青傷痕。     ◎各種艱困抉擇迎面而來——   養育多重障礙兒,會遭遇大大小小的艱困抉擇,在在考驗父母家長。例如扮演重要角色的教養與安置機構,該如何選擇?應看重規矩的養成、環境的新穎光潔;還是人情的濃淡,空間裡流盪的氣味?學習過程中,是要選擇成為特教班裡的「雞首」,或是普通班的「牛後」?     作者一路以來的經驗,可作為有相近境遇的照護者評估與判斷的參考

,亦讓一般讀者從中理解多重障礙者與其家庭的生活情狀,以及所面對的社會處境。     ◎難以為外人道的「不正常」——   多重障礙兒常顯現各種身心特性,例如自閉症的固著化行為。醫生的當頭棒喝,才讓作者如夢初醒,是她還沒有完全接納事實,總想要孩子與一般人一樣,以為那才安全,才不會被指指點點,「說穿了就是在乎別人的眼光。」     除了照護,作者還必須面對孩子的與眾不同,意識到既有視野的侷限,而此亦帶來自我成長的可能。     【一名女子的心靈成長歷程】   比成為一個母親更不易的,是同時成為自己     「二、三十年來,我點點滴滴向外求取與習得的,讓我把他教養得人

模人樣,但我不討他喜歡,是一直以來的事實。心軟弱時,委屈與鬱悶隨之而來,付出與回報太不對等的苦訴說無門。」     因為多重障礙兒,照護者焦慮憂鬱、婚姻關係動搖、家庭出現裂痕等案例時有耳聞。作者在書中敘說一路以來的家庭情狀,包括孩子確診初期,如何面對長輩的難以接受;心疼另一孩子——兔兔妹妹的關愛被瓜分;乃至於與伴侶間,因長期壓力造成的齟齬與疏離等。     滿佈泥淖與荊棘的日常,對一名母親、一個妻子、一位家人而言,俱是險路;對一個「女人」,乃至於一個「人」,亦是一日日的顛簸。李換在此書中,述說一路以來的付出與回報、克服及成長;亦試著打開內在,道出不曾言宣的忍抑、失落與忿然,低頭

看見不斷被磨礪的心,輕撫那隱然的傷口;進而生出更多力量,繼續前行。   名家推薦     吳佑佑 │ 宇寧身心診所所長、長庚醫院兒童心智科兼任主治醫師   李瑞騰 │ 作家、中央大學中文系教授兼人文藝術中心主任   花媽卓惠珠 │ 「幫助高功能自閉與亞斯柏格」版主   洪仲清 │ 臨床心理師   陳美珠 │ 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醫師、桃園療養院兒童青少年科兼任主治醫師   曾淑美 │ 作家   廖    瞇 │ 作家   ──疼惜推薦(按姓氏筆畫排列)   好評推薦     一口氣讀完《母愛有多難:她從多重障礙兒身上,看見更真實的自己》,看著

李換娓娓敘述的大小事,我也不自覺回到自己陪著孩子成長的過往。……讀得愈多,我愈感受到李換的真誠真實,同時,也看見真實的自己。——花媽卓惠珠(「幫助高功能自閉與亞斯柏格」版主)     經歷婚姻和育兒的千錘百鍊,早已化為鏗鏘的鋼鐵玫瑰。從生活大大小小的磨難裡,她的心孕育了屬於自己的珍珠。……一頁一頁的淚笑交織,我讀到更多阿換不曾細述的、照養多重障礙孩子過程中所遭遇的艱辛日常,歷歷如在眼前身邊,那是一個被反覆錘鍊得無比堅韌的母親,試著揭開更多更深的真實,讓自己、也讓有相似境遇的人看見。有時,看見與被看見,便是最深的慰藉。——曾淑美(作家)     我含淚讀完這本書,讀到某些情節,掩

面而泣,不能自已。……你用誠摯的語言文字寫下了養育多重障礙兒的艱難過程,敘述了生活裡諸多的衝突與化解之道。……我親愛的小妹,你要持續寫下去,見證天地之缺憾。母氏雖劬勞,卻可補天。——李瑞騰(作家、中央大學中文系教授)     書中呈現了自閉症者從⼩到青壯年,⼀路學習自我控制、⽣活適應及獨立自處的軌跡。最難能可貴的還有作者對自我內在的探索與領悟。誠如書中寫到的,媽媽要好,孩子才會好。只有更理解、更善待自己的媽媽,才能陪孩子走得更好、更長遠。——陳美珠(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醫師、桃療兒少年科兼任主治醫師)  

村上春樹作品中的「自我」像-以長篇作品『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為中心

為了解決想不 起來 咖啡館的問題,作者歐宛淳 這樣論述:

在本論文中描繪出村上春樹的作品中的主角的「自我」,並且探究其中蘊含了何種寓意。以將主角區分為外在世界中的他和腦中世界中的他的長篇作品『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為研究的主要對象。並將其對比心理學的精神分析的佛洛依德和榮格的的理論中有關自我的構造部分來加以了解。另一方面也將主角所身處的現代社會納入論述的範圍內,以及作者寫作此作品之前的「前期三部作」中主角的自我像對於此作品的影響等等,也在本論文的研究範圍之內。 本論文的內容分為六章,除了主文的一至四章之外,序章裡介紹了與此作品相關的先行論文,包括本論文引用的論文以及給予筆者有所啟發的論文。另外在最終章中的歸納結論和今後的課題等等,共有六章。

首先先對本論文所研究的文本內容加以介紹如下: 這部作品是由奇數章「冷酷異境」和偶數章「世界末日」平行進行卻又相互關連的兩部份所構成的。「冷酷異境」的舞台背景是近未來的東京,故事採第一人稱進行。敘事者「我」,職業是一名計算士,剛與妻子離婚。計算士的職業技能當中有一項名為「洗出」,另一項名為「洗入」。「洗出」的工作內容是數值的轉換,並為了防止資料遭竊,計算士們被訓練為左腦與右腦分別使用。即使如此,進行此項工作時,是在清楚的「意識」狀態下進行的,計算士能清楚了解整件工作進行的情況也能知曉成果。而「洗出」這項工作,基本上是在計算士的「無意識」的狀態之下進行的。每名計算士都有一個「洗入」資料時

的密碼,如「我」即被告知個人專屬的密碼為「世界末日」,以此密碼進入「洗入」的工作,但因整個工作進行的當中是在無意識的狀態之下進行的,故當工作完成時無法記得任何事情與知曉任何成果,這是與「洗入」工作最大的差別之處。而故事的發端是一位生物學博士私底下委託他一件工作,並要求他前往位於地底下的研究室,意想不到的冒險也因此展開了。在博士的研究中有一項名為「消音」的發明。這項發明能將聲音從人的聽覺中消去或將聲音從物體本身消去。依據博士的說法,這個世界遲早都將變成無聲的世界,因為「聲音」在這個世界上是多餘不必要的,故此現象是自然而然地,只不過是這個世界進化的趨勢罷了。除此之外,博士還研究了一項人體試驗,以2

6名計算士為樣本,(主角也是其中一名)並將其深層意識固定於某一時點,再將其裝置人腦之中,藉以觀察其反應。博士將人的深層意識稱之為「黑盒子」、「人類最後的未知大地」等等,他將固定在某一時點的黑盒子稱之為第二思考迴路,而原本的思考迴路為第一思考迴路。博士觀察此26名計算士,得到許多有趣的研究結果。但是博士並不以此滿足,他又將實驗對象的深層意識加以人為的編排,再置入計算士們的腦中,這便成為所謂的第三思考迴路。博士此次實驗卻讓計算士們皆二連三地死亡,最後只剩下主角一人。博士因此發現敘事者「我」的腦中原本便存在著兩個世界,這使得他可以免於博士此一實驗所造成的傷害。但不幸的是,博士的研究室被人侵入,有關實

驗的資料也因而被破壞殆盡。由於欠缺實驗的資料,博士也無法移除「我」腦中新增的迴路了。「我」的腦在最近一次的「洗出」的工作後,其實便一直停留在第三迴路,無法再連結回正常的第一迴路,即將面臨死亡。但是博士安慰他這並不是真正的死亡,只是他將前往另一個世界「世界末日」罷了,更何況所有他曾經失去的東西都會在那裡,所以他不應該難過才對。故事的最後,主角把握他僅存的時間,領悟到即使是這樣的人生也不能否認確實擁有的幸福。 而故事的另一部分「世界末日」,也是採取第一人稱進行。敘事者「我」發現自己如果欲進入這個世界中的「街」,便得跟自己的影子分離,交予所謂的「門房」。「我」只好莫可奈何的決定讓「門房」切下自

己的影子。「我」向「影」保證過不久會來接他,而脫離了本體的「影」也只能拖著虛弱的身子,在所謂的「影子小屋」中等待,那小屋位在「街」的邊緣。當「我」進入了「街」後,必須接下「夢讀」的工作。這是每一個剛進入街的人所必須經歷的工作。並經由門房的指示,前往圖書館。他在那兒遇到了一位似曾相似的女孩子。那女孩的工作便是從旁協助「夢讀」進行工作。「夢讀」的工作便是讀夢,經由讀取群居在這個世界當中,吸取了人們的自我而死的獨角獸的頭骨。剛剛接觸這樣抽象工作的「我」,也在圖書館女孩的陪同下,慢慢地摸索出讀夢的方法。而我所暫居的地方也住著一位「大佐」,「大佐」有時會回答他對這個「街」的疑問並提供一些忠告。漸漸地「我

」慢慢喜歡上了這裡。但是每當「我」去面會「影」時,「影」便努力地說服「我」一起逃離這「街」,並說明這「街」是建立在不符合自然規律的情況下而存在的世界。而事實上,當「我」跟「影」分離之時點,便忘了過往的記憶,也失去了從而判斷是非對錯的能力。在「影」看來,這「街」並不是屬於他們該待的地方,這「街」沒有悲傷但也沒有快樂,沒有死也沒有生。「街」中人們的自我由獨角獸所吸收承受,等到獸老死之後,又由新生的獸來承擔,如此循環。即使如此,「我」卻想與圖書館的女孩留在這「街」而猶豫不決自己是否該與「影」逃出這「街」。這「街」中的人們因為失去自己的影之後,失去記憶,也形同失去了他們的心。所謂的心便是從個人出生開始

所累積的記憶所形成的對事情的態度和方法等等,故失去了記憶也會失去心。圖書館的女孩也是如此,但是「我」卻偶然的發現她仍有類似於心的東西存在體內。「我」在一次讀夢時,發現了她的記憶碎片,認為這或許有機會找回她的心。最後,「我」決定要陪伴女孩身邊,留在這個世界,但是他認為他倆可以前往「森林」居住。「森林」是未完全殺死影子的人們所居住的地方,儘管「街」中的人都非常害怕住在那裡的人們,但是「我」其實有過一次探索「森林」的經驗,在「我」的感觉中,「森林」是個安撫心靈的地方,完全不像「街」的居民所描述的那般恐怖。下了決心之後,「我」告訴了「影」。「影」最終只好一個人跳進位於「街」南方的一漥深潭,那是離開這裡

的唯一的途徑。我望著「影」跳近那深潭之後,也與女孩前往「森林」。 以上是大概的故事內容。接下來便介紹本論文的重點摘要。 在第一章中,先從此文本『世界末日與冷酷意境』與心理學的接點談起。「冷酷異境」中的「我」的計算士的工作「洗入」和「洗出」是截然不同的。「洗入」說明了是在意識的狀態下進行,而「洗出」卻是在無意識的狀態下。這或許是呼應了這本書的兩個世界,也就是外在世界與內在世界。意識與無意識也是佛洛依德所提出的重要概念。無意識這一概念正像是此文本中的博士所提到的「深層心理」、「人類未知的大地」等等,非常貼切地比喻了它的神秘感。因此筆者認為先了解佛洛依德的學說「意識/前意識/無意識(潛意

識)」也能更加幫助自己了解文本所要傳達的表現。除此之外,此文本中的主角的多面性,與佛洛依德對於人格構造所提出的「本我/自我/超我」來思考的話,也可以幫助釐清主角的這多面相的自我所扮演的角色層級。說到佛洛依德,他是心理學精神分析的創始人,率先發現了人的無意識。而他的其中一位弟子榮格,後來反對他的理論,自立門戶。關於榮格的學說方面,他認同佛洛依德的無意識之說,但是卻將它更加的細分化了。他把無意識分為「個人潛意識」與「集體潛意識」。「個人潛意識」的內容類似於佛洛依德的無意識,但是「集體潛意識」便算是榮格創新的觀念了。「集體潛意識」強調人的潛意識之中有代代相傳下來的部分,比如沒有經過教導便本能的知道蛇

是危險的。這樣的本能能確保生命的安全,故在人類的基因中留存了下來。而「集體潛意識」中包含了許多「原型」,包括「老人」、「阿尼瑪/阿尼穆斯」、「陰影」、「面具」等等。而由於「世界末日」這個世界,是主角腦中所上演的內容,所以很容易讓人與榮格的「集體潛意識」,但有學者認為若将它套用在此文本中來解釋,這樣會變成是在解讀榮格的理論,而非在解讀村上春樹的作品了。故此論文並不將「世界末日」這個世界與榮格的「集體潛意識」相比較,而只選取了與解讀主角的自我有關的「陰影」、「面具」,與引用佛洛依德的學說同樣地是用來作為釐清主角的自我之用。 接下來先介紹一下佛洛依德與榮格的關於人格的理論。佛洛依德的「本我/自

我/超我」之中,其中「本我」是代表了人類的種種動物性的原始慾望,遵循的是「唯樂原則」,但它同時也支撐著人的生存動力。「自我」則遵循著「現實原則」,它設法在符合社會規範的期待下,又能滿足「本我」的願望,並也受到「超我」的監督與責難。「超我」代表著的是所謂的道德標準與良心。期待自我追求更高的道德標準與努力向善。榮格的「陰影」則類似於佛洛依德的「本我」,是人亟欲隱藏的黑暗面,如同人的影子一般代表了人性中的負面。「面具」則是使人們在他人眼中努力表現出好的那一面,調和人際關係。通常是大眾所能認可的形象。 以上是在第一章中介紹的理論學說,接著于第二章進入到分析此文本的研究。第二章中先探討此文本為何以

兩個世界所平行構成,與分析主角的多重化,以及與此文本的原型作品「街,與不確定的牆」的比較。這部作品之所以分為兩個世界,有學者(若森榮樹)提出這樣的想法,他認為這是比喻小說的生成。「冷酷異境」形容作者創作小說的方法,而「世界末日」正是代表了小說所創造出來的奇幻世界。另一個看法則是將「冷酷異境」看成主角身處在現實世界的自我,而「世界末日」則是描繪了在腦中世界的他。這也如同哲學中將世界分成真實世界與非真實世界(如夢境)一般。在思考過作品為何以兩個世界所構成之後,緊接著更近一步要探討的便是這兩個世界的本質。「冷酷異境」這個世界基本上是個進化的世界。除了考慮到它是個現實世界之外,博士所發明的成果「消音」

同時也是世界進化的趨勢,等等皆一再提醒我們主角所身處的現實世界之殘酷。而主角有一次遭遇到危險時,他認為自己的耳朵在那非常時刻卻沒聽見博士孫女的警告聲,不正是「消音」的現象,也是一種進化的表現。很奇妙地其實這件事明明會威脅到他的生命安全,但是因為它符合了博士所謂的進化歷程,所以也使得他認為這的確是一種進化。反觀「世界末日」是個完結的世界,非常寂靜,時間在那裡是不存在的,至於這個世界中的代謝循環則仰賴著獨角獸們。獨角獸是背負著這個世界的人們的自我,並藉由獸的死亡來新陳代謝。這裡並沒有悲傷與痛苦,但是相對的也沒有快樂與情感的流動。在這個世界中生活的人們,由於失去了影子,也就失去了心。而這兩個世界所代

表的進化與完結,恰好也反應了主角在真實世界中的他與在腦海中的他的自我的衝突。然而這部作品中描述的並不只是兩個衝突的自我,它也描繪出各個世界中的自我所面臨的分裂。「冷酷異境」中的「我」,雖然是代表著主角身處在現實世界中的他,但卻又不僅只於如此。讀者可以感受到在此書中「冷酷異境」中的「我」常常以一種冷澈的態度看待自己的行動。那就像是「我」之外還有另一個「我」一般。也就是「我」是將所謂的「我」當成一個樣本來看待的。另一方面此文本中也討論到了所謂的靈魂與肉體的關係。主角在經歷了生死交關的危機時所感受到的是靈魂與肉體的分裂。在那一刻彷彿肉體已死,而他卻仍感受得到劇烈的疼痛。這令他不禁提出了疑問,若肉體不

存在之後,靈魂仍繼續存在的話,那麼靈魂何時才能得到救贖呢。而在「世界末日」中的他,也遇到了自我的分裂問題。在他進入「街」時,必須將「影」剝離自己的身體,而「影」代表的是過往的記憶,隨著影的死去,也會失去「心」。根據此文本中對「心」的解釋類似於自我的身分認同,這也代表了他與身為他這個人的分裂。而「影」與過往的記憶相關的事實,也顯露出「影」擔當了自我的現實面。這麼看來此文本中的「影」可以說是帶有佛洛伊德的「自我」、「超我」以及榮格的「面具」的性格,它是主角的自我中的趨向現實考量的那個自己,與「我」之間不斷地拉鋸,就像我們常常在面臨難題時會有的心理交戰一般。比較起來,「世界末日」中的「我」是個原初的

自我,代表了自我的純粹的那一面。 如果將這部作品與它的原型『街,與不確定的牆』來必較的話,可以發現一些不同的地方。其中最顯著的相異處是,在『街,與不確定的牆』中,「我」最終是與「影」一同逃出了「街」,這結尾與『世界末日與冷酷意境』有很大的不同。『街,與不確定的牆』基本上是一篇冥府譚,主角為了女孩自陽間前往陰間一趟。在那期間,「牆」對著他說這裡不是屬於你的地方,壓迫著他。而他自身也因為特殊的身分無法見得陽光,不禁流下了眼淚。但是『世界末日與冷酷意境』的結尾卻只安排「影」回到原來的世界,而「我」與女孩留在那個世界。關於這樣的改變,筆者覺得或許是因為『世界末日與冷酷意境』是把主角分成兩個外在與

內在的他來描寫,而可以有這樣的結局吧。在『街,與不確定的牆』中,村上春樹還是不可避免地必須賦予「我」對生的(活著的)積極性,而讓主角最終還是回到了應該屬於自己的陽間。而『世界末日與冷酷意境』中,既然身處在外在世界中的他即將死去,那麼內在的那個他便可以避免被賦予必須逃離這「街」,也就是重返陽間的積極性了。於是「世界末日」的「我」,便能成為純粹的自我了。或許村上春樹是想提醒我們,在我們的自我之中,有個不受外在環境的變遷而改變的那最純粹的自我是最重要的這件事。 在針對此文本的內容分析與主角的多面性的論述之後,也該將作品所處的舞台,也就是影響了主角的社會環境作一番討論。因此筆者將這年代的社會環境

分為「高度資本主義的社會」與「高科技時代」這兩個面相來討論。「高度資本主義社會」所存在的問題在與生活在大都會的人們所感受到自己的主體問題以及都市表面多采多姿的生活下所隱藏的空虛。都市看似提供了許多選擇與機會,其實卻限制了人們的自主權。村上春樹曾表示,我們擁有的所謂的自主性只不過是在眾多選擇之下被迫擇其一罷了,真正的自主其實並不存在。在高度資本主義之下的社會彷彿是一個巨大的機器怪物一般,掌控著生活在它之中的人們。如同文本中的主角覺得自己是個被蒙在鼓裡的受害者,被捲入這事件當中導致失去自己的生命,自己卻是最後一個才知道的人。這使他回過頭來回想自己的人生中,到底有什麼是真正由自己做決定的呢?到頭來他

發現自己的人生里程中,從沒真正有過自己選擇的機會。這著實是非常可悲的一件事實。整個人生也是因此而空虛無比的,他的人生充其量只是個被事件通過的物體罷了。這樣對生命的態度早在村上春樹的處女作『聽風的歌』所提及。人生中的種種事件都彷彿像一陣風般地穿掠過我們,我們什麼也不能抓住。這樣的空虛感無疑是村上春樹作品中的基調。另一方面,村上所創作的時代-80年代也恰好是處於一個「高科技時代」的轉捩點。科學工藝此時正以日新月異的速度的進步著,人們正進入一個電腦科技的年代。虛擬與真實交錯的年代。但是何謂真實又何謂虛擬呢?如果以眼睛所見為真的話,電視、電腦上的畫面與內容算不算是真實?現代的人們便是活在這樣感覺顛倒的

時代中。又比如搭飛機能讓我們快速移動,到鄰近國家比搭乘陸地上的交通工具在國內旅遊所需時間更短,這讓時間與距離不一定再成正比。而身處在高科技時代的我們也面臨著一個資訊爆炸的時代。超過我們所能接受的龐大資訊量,從電視、網路、廣播無時無刻地傳播著,甚至引起人們的焦慮感。這樣的資訊爆炸的時代,也成為現代人的壓力來源之一。如同主角在自己生命剩餘的最後一段時間內,翻閱報紙看到許多死亡的報導,展現的卻是漠不關心的態度,這是資訊時代之後才產生的冷漠。當人們對他人的死亡感覺到事不關己,或許也能從而得知自己的死亡對他人也是如此之時,內心將感覺到無可描述的寂寞。這或許可說是這個時代的哀愁吧。 而在第四章中,欲

討論的是此作品與作者的前期三部作的關連性。前期三部作分別是『聽風的歌』、『1973年的彈珠台』、『尋羊冒險記』。這些作品中的主角「我」和「鼠」是大學時代認識的朋友,但是兩人卻有著截然不同的性格與命運。這三部作品中,描述了兩人從20歲出頭到30歲的故事。故事裡敘述了「鼠」認為人們最終都會隨著時間腐化,連他自身都難以避免。而這也是他最為恐懼的事,他任性地希望自己不會改變。而「我」的身上卻具有一種無為的態度。他就像是逆來順受地接受了人生中莫可奈何的改變。他將人生中一路走來所受到的傷痛一律概括承受了。這樣的不同的人生觀,或許也影響了他們的命運。在『尋羊冒險記』中,「鼠」最終仍是堅持著他自身的「軟弱」,

不願接受「羊」給予的魁儡國王的王座,他選擇一死來解脫「羊」的掌控。而「我」則是得到了世俗上所謂的成功。雖然這兩人乍看之下是不同的,但是內心中的那種將生命的喜悅寄託於微不足道的事物上的心願卻可說是相同的。或許擁有著不願同流合污的「純粹」的「鼠」,是三部作中「我」心中的另一個自我。而這三部作與「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的關係,可以發現相同的心性顯現在不同主角的身上。在某個時點被停止的「世界末日」中的「我」所具有的純粹性,在「鼠」的身上可以找到。綜合以上所述,這種種的自我,其實都是故事中的主角所擁有的,在故事中不斷地拉扯著找尋一個平衡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