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區里長選舉公報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訂位、菜單、價格優惠和問答集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東南亞學系人類學碩士班 梅慧玉所指導 黃雅琪的 「做社區」與公共性:以埔里牛眠社區發展個案為例 (2017),提出文山區里長選舉公報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做社區、公共性、牛眠社區、埔里。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政治學研究所 王業立所指導 秦慧珠的 1994~2012年臺北市長及總統副總統選舉臺北市政黨選票變化分析 (2013),提出因為有 臺北市長選舉、總統副總統選舉、政黨版圖、藍綠選票、棄保效應、泛藍選票的重點而找出了 文山區里長選舉公報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文山區里長選舉公報,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做社區」與公共性:以埔里牛眠社區發展個案為例

為了解決文山區里長選舉公報的問題,作者黃雅琪 這樣論述:

「做社區」是臺灣鄉村地區的居民對執行社區工作的俗稱,生動傳達出社區需要透過人的實踐才有可能發揮作用。然而,當我們實際走入社區後卻發現,關於如何「做社區」仍有許多爭議,涉及由社區組織主導的公共事務應該是什麼,以及該如何進行,反映出人們對於公共的認知仍有許多可以討論的空間。 本論文以此為起點,透過牛眠社區近幾年來的發展過程,試圖理解社區組織的成員在「做社區」時依循的脈絡,探討其所呈現的公共性意涵。我們發現,社區組織雖然一方面遵循政府的社區政策倡導的理念和規範「做社區」,另一方面也藉由人際網絡與人情關係的建立與維繫、無私付出與犧牲的具體行動、集體的象徵和地方特有的文化元素、人群的界定

等,建構、展現「做社區」的公共性。換句話說,「做社區」所呈顯的公共性意涵是多元的,是現代民主概念和傳統公共意識的交會,並且會隨著人們對集體事務的認知、評論、人際關係的變化而有所不同。本論文試圖以此論證,公共性不盡然是「做社區」固有的本質,而是取決於人們在「做社區」時,是否符合公共的脈絡以及當地居民的認知與詮釋而有所改變。

1994~2012年臺北市長及總統副總統選舉臺北市政黨選票變化分析

為了解決文山區里長選舉公報的問題,作者秦慧珠 這樣論述:

本論文為研究自1994年至2012年臺北市十次重要的選舉,包括五次市長選舉、五次總統副總統選舉臺灣的主要政黨國民黨、民進黨和從國民黨分裂出去的泛藍政黨,在全臺北市以及十二個行政區的得票情形,以了解藍綠政黨在臺北市的選票結構。為深入探討,本論文除依據歷次選舉結果統計做量化分析外,更設定八項議題進行深度訪談做質化分析,共訪問了市長候選人、市議員、資深輔選人員及政治評論員等十七位受訪者,再將量化分析和質化分析綜合歸納,以研究解析論文所設定之議題,了解臺北市藍綠選票基本盤勢、泛藍分裂與棄保效應、各行政區選民投票傾向與差異等問題,對長達十八年來,臺北市首長選舉所形成的政黨選票結構和選民投票行為,做完整

而深刻之研究。在研究結果上,本論文有以下結論:一、臺北市選票結構為:泛藍選票大於國民黨選票,國民黨選票大於民進黨選票。綜合平均五次臺北市長選舉,泛藍平均得票率為57.57%,國民黨平均得票率為50.12%,民進黨平均得票率為42.03%;五次總統副總統選舉,臺北市泛藍平均得票率為65.50%,國民黨平均得票率為47.65%,民進黨平均得票率為36.39%。二、若將臺北市長選舉和總統副總統選票做比較,由上述得票率可知,臺北市民進黨和國民黨皆是市長選票大於總統選票,但泛藍則是總統選票大於市長選票。因此是「市長綠」大於「總統綠」,「市長藍」大於「總統藍」,「總統泛藍」大於「市長泛藍」。三、臺北市藍綠

板塊和全國各縣市平均的藍綠板塊相比差距不大。自1996年至2012年總統副總統大選,國民黨全國平均得票率為47.71%,在臺北市平均得票率為47.65%,差距為0.24%;泛藍平均全國得票率為60.33%,在臺北市平均得票率為63.50%,差距為3.17%。四、早期選舉當泛藍分裂,有兩位或兩組以上候選人競爭市長或總統副總統時,容易造成民進黨當選,1994年市長選舉和2000年總統副總統選舉皆如此,但臺北市選民經過兩次教訓後不再重蹈覆轍,在投票時會採取自動棄保策略,因此棄保效應已逐漸內化為藍軍選民投票的準則,1998年、2006年市長選舉,2012年總統副總統選舉,藍軍雖然分裂,但在選民自動棄保

下,仍然集中選票讓國民黨候選人當選,民進黨再也難以靠國民黨分裂而當選。五、臺北市十二個行政區選票結構各有不同,大同區為民進黨得票率最高的區,五屆市長選舉平均可得到56.20%的選票,是十二區中唯一得票率過半數的區;五屆總統副總統大選大同區平均可得到48.88%的選票,但仍未過半數。文山區則為國民黨得票最高的區,五屆市長選舉平均得到57.42%的選票,五屆總統副總統大選則平均可得到52.10%的選票。而泛藍選票在文山區則五屆市長平均可得到67.15%的選票,五屆總統副總統選舉則平均可得到72.01%的選票。六、臺北市各行政區選民投票傾向之差異,和歷史淵源、人口結構有關,一般而言傳統社區較為偏綠,

新興社區較為偏藍,因此臺北市最綠的區是大同區,最藍的區是文山區;大同、士林、萬華、中山是民進黨較具優勢的行政區;文山、大安、信義、中正則為泛藍和國民黨較具優勢的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