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市板橋區民治街88號1樓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訂位、菜單、價格優惠和問答集

國立臺灣大學 社會學研究所 湯志傑所指導 梁家瑋的 「禮儀師」的誕生:從台灣殯葬禮儀治理視角切入的歷史考察 (2012),提出新北市板橋區民治街88號1樓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禮儀師、殯葬禮儀、治理、政治理性、統制技藝、專業。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成功大學 藝術研究所 蕭瓊瑞所指導 黃瑩慧的 真實與想像之間—郭雪湖《南街殷賑》的創作思維 (2006),提出因為有 真實、想像、郭雪湖、南街殷賑的重點而找出了 新北市板橋區民治街88號1樓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新北市板橋區民治街88號1樓,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禮儀師」的誕生:從台灣殯葬禮儀治理視角切入的歷史考察

為了解決新北市板橋區民治街88號1樓的問題,作者梁家瑋 這樣論述:

這是一份關於台灣禮儀師誕生的研究。本研究企圖透過社會學的分析與考察,了解為什麼在二十一世紀的台灣會出現需精通殯葬禮儀且具有臨終關懷、悲傷輔導能力的禮儀師這樣的新職業?為什麼這種新職業會成為國家唯一認可的「專業」並納入國家法規當中呢?本研究從台灣殯葬禮儀治理的角度切入,分析台灣殯葬禮儀治理的政治理性與統治技藝與禮儀師之間的關係。本研究首先觀察台灣在中華文化復興時台灣禮儀治理的政治理性與統治技藝,這時台灣政府禮儀治理的政治理性是希望透過標準化禮儀的推動賦予國民政府統治正當性。在統治技藝方面,政府主要使用「宣導/示範」模式來實踐其禮儀治理,希望藉此展示「傳承中華文化的國民黨推動文化復興」,並透過這

些展示使國民黨獲得統治正當性。到了1970年代初,國民政府面對一連串的外交挫敗,國民政府開始改變塑造正當性的方式,由原有的「復興中華文化拯救民族」改為「帶領台灣邁入開發國家」,也因為國民黨塑造正當性方式的轉換,本來就僅作為正當性手段的禮儀治理對國民政府來說不再重要。到了1980 年代中期之後,由於脫衣舞電子花車的出現並成為送葬陣頭的一環,政府不再像1960、1970年代僅將殯葬禮儀當成「禮儀之一」,而是將殯葬禮儀當成一個單獨、需改善的問題。這時政府殯葬禮儀治理的目標不再是透過禮儀治理來獲得正當性,而是「驅除傷風敗俗的殯葬禮儀」。然而,雖然此時政府殯葬禮儀治理的政治理性已經有所轉變,但在統制技藝

上卻仍受過去禮儀治理慣性影響,這時政府仍意圖使用一種「宣導/示範」模式來治理殯葬禮儀,這也造成政府殯葬禮儀治理的政治理性與統治技藝有所落差。隨著1990年代出現的大型禮儀公司及其對「黑心葬儀社」的建構、生前契約概念的引入,政府發現這些無法解決的殯葬禮儀問題並不只是禮儀問題而已,殯葬禮儀跟殯葬禮儀的施為者是完全扣連在一起的,所以政府要面對、處理的其實是殯葬禮儀服務產業的問題。也就是說,透過治理對象的重新界定,殯葬禮儀問題變成了一個「服務品質」的問題。而在殯葬禮儀治理政治理性改變的情況下,政府需要新的統治技藝來實踐其政治理性,此時大型禮儀公司引入的「日本模式」使得追求「提昇殯葬服務業品質」的政府有

了可供參考的範本,所以在成本效益的考量下,政府開始推動禮儀師的證照化,這也促成了禮儀師這種「專業」的誕生。

真實與想像之間—郭雪湖《南街殷賑》的創作思維

為了解決新北市板橋區民治街88號1樓的問題,作者黃瑩慧 這樣論述:

本論文係針對日治時期東洋畫家郭雪湖於1930年作品《南街殷賑》,作社會、文化面向考察之詮釋。本文從殖民情境、社會結構、展覽機制、創作脈絡….等架構出《南街殷賑》的創作思維,其情境展現了《南街殷賑》與真實環境作一對比,分別從招牌、特產、服飾、商業及生活娛樂、宗教比較,《南街殷賑》看似如真描寫當時南街的場景,實際上,是透過郭雪湖的觀察與轉換,將之調整為最適合觀看的方式,畫面充滿南國色彩、異國情調,記憶和場景縈繞,成為令人雀躍的地方。總結出三個觀點,其一透過服裝與造型的落差,郭雪湖不自覺的透露出殖民者對這塊土地的征服與影響。《南街殷賑》富裕豐饒的社會景象才是郭雪湖訴求的理想圖像。第二《南街殷賑》凝

結著當地居民的心緒、情感,轉化成當地人心中共同而不可抹滅的記憶,從中滲透出來的霞海城隍廟會的空間意象是當時代共同擁有的歷史記憶,無法被割捨與取代,而且兼具庶民藝術與商業設計特質的《南街殷賑》也顧及普羅大眾的審美趣味,因此,《南街殷賑》取材與形式游移在日台之間,賦予多層意義取向,充分展現了被需要之特質。最後,權力結構關係是一段互相控制、操縱的複雜過程。郭雪湖挪用的圖像符號符合殖民者對台灣的認知結構,所有圖像的選取、編排、配置都是經過特別挑選,小心組織、結構架構而成,讓風景成為一種可被觀看、展示、符合期待的美感,《南街殷賑》中的南街是繪畫性、構圖性、題材性、色彩取勝的一幅優勝作品,因此,郭雪湖已經

意識到什麼樣的圖像符合觀看的期待。我們看到一位試圖在日人的文化與制度下努力往上爬畫家的「限制」與「可能」,其限制是郭雪湖必須被侷限在此意識型態機器運作裡,但是他又能利用此限制開創他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