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師名單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訂位、菜單、價格優惠和問答集

會計師名單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藤野英人寫的 比看財報更精準的選股指標:鑑識 6,500 位社長的基金經理人珍藏筆記, 挑股票、跟老闆,公司有沒有前途?先看這些領先指標 和梁亦鴻的 3天搞懂系列套組(ETF+理財迷思)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如何查詢香港會計師事務所是否具有審計資質-香港商務服務也說明:笢中國外資獨資公司註冊、中國中外合資合作企業登記註冊,外國企業常駐中國代表處設立登記、商務咨詢、公司註冊、註冊香港公司、註冊BVI公司、香港公司註冊、BVI公司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大是文化 和寶鼎所出版 。

國立中正大學 會計與資訊科技研究所 卓佳慶所指導 徐國毓的 我國會計師受懲戒對提供簽證服務之影響 (2014),提出會計師名單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會計師懲戒、財務報表簽證、會計師懲戒委員會。

而第二篇論文淡江大學 會計學系碩士班 王貞靜所指導 張能治的 會計師事務所組織型態與審計品質:中國之實證 (2013),提出因為有 合夥會計師事務所、異常應計數、懲戒、審計公費、非標準意見的重點而找出了 會計師名單的解答。

最後網站KPMG台灣所經營團隊則補充:KPMG安侯建業聯合會計師事務所(KPMG 台灣所)經營團隊由主席陳俊光、執行長吳麟率領執行董事及執行委員,共同帶領KPMG兩千多位同仁迎戰新局。 面對現今經濟環境、科技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會計師名單,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比看財報更精準的選股指標:鑑識 6,500 位社長的基金經理人珍藏筆記, 挑股票、跟老闆,公司有沒有前途?先看這些領先指標

為了解決會計師名單的問題,作者藤野英人 這樣論述:

  ◎這家公司的財報數字一直都很棒,怎麼會突然出現重大衰退?   ◎經營者經常上媒體接受訪問,很多名人政要朋友,這種公司是好標的嗎?   ◎為什麼老闆有自卑情結是好事,強勢發言反而要小心?   想知道一家公司的股票能不能買,除了一家一家看財報,還可以觀察什麼指標?   有沒有比讓人頭昏眼花的財報數字,更領先的判斷依據?   作者藤野英人是有30年以上資歷的基金經理人,還連續兩年獲得最佳基金獎,   他因職務之便,有機會訪問超過6,500位的大老闆,進行投資前的分析,   他將這些從未公開過的上市櫃公司老闆訪談,整理成:   「比看財報更精準的選股指標」。   這方法不

只能用來投資股票,   還可用來檢視自己公司,或有生意往來的客戶。   ◎飆股經營者都有這些特質:   .成功老闆都很會算、愛做筆記,對細節很龜毛:   「成本劊子手」日產汽車前董事長卡洛斯‧戈恩,就是靠強烈的成本概念提升利潤。   這種公司很少幫全體員工調薪。如果你也經常這樣抱怨自己的老闆,   應該快點買自家公司股票,就能替自己加薪。   .網站發文、致詞時總是「我、我們」,還有說不膩的經典臺詞:   每當有人在推特上對他提出意見或建議時,孫正義最常回答:「咱們做吧。」   馬達製造商日本電產執行長永守重信的名言是:「馬上做、做出成績。」   還有,「成功,高興一日就好」……,   

你投資的公司,或是你任職公司的經營者,也有經典臺詞嗎?   ◎如何辨識不適合投資(與任職)的壞企業?   .在社群網路上放與名人的合照或聚餐照片!   這種經營者多半想藉此「炫耀自己」,個性也不夠謹慎。   該怎麼觀察大老闆的社群?你要多看他寫的評論或面對困境如何自嘲。   孫正義在網路上的一句自虐梗,就獲得作者的高度評價。   .公司搬進奢華新大樓,之後往往走下坡:   搬新大樓能激勵員工士氣或吸引更有能力的人才?正好相反……。   此外,老闆自傳當禮物送、經營者開始對藝術投資情有獨鍾,都是警訊。   ◎別找鮭魚,要找金雞母,哪種新創企業會成功?   .鑑別新創企業時,不必太在意是

否達成數字目標:   新創企業因為還沒有實際成果,很難準確預測。   重點在於分析未達標的原因,並願意和投資人分享如何改進,就有成長的可能。   .股票一上市就馬上擴增組織、招募大量員工,這種公司要小心!   成功上市股票的經營者,往往會加足馬力,大肆招募員工、增聘新人。   但新職員第一年往往沒有產值,即便營收成長,可能也難支應增加的人事成本。   其他像是過於頻繁揭露資訊的公司、投資人關係的負責人突然離職、   公司網站沒有老闆照片……這些指標,都是你提前看出好或壞公司的依據。 名人推薦   《Smart雜誌》「財報診療室」專欄作家/股魚   「小樂:我的生存之道」臉書專頁版主/小

樂   知名財經部落客/阿斯匹靈   《投資最給力》主持人/阿格力   財經作家/Mr.Market市場先生 本書特色   鑑識 6,500 位社長的基金經理人珍藏筆記,   挑股票、跟老闆,公司有沒有前途?先看這些領先指標。

會計師名單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原片來自《852郵報》Facebook Live
https://www.facebook.com/post852/videos/1146735372041453/

我國會計師受懲戒對提供簽證服務之影響

為了解決會計師名單的問題,作者徐國毓 這樣論述:

本研究旨在研究會計師受懲戒後對其簽證客戶家數之影響。樣本為被宣告確定懲戒之會計師於案件日前三年到懲戒公告日後十年(橫跨1987年至2014年)所查核之所有上市櫃公司,用以探討懲戒前後簽證家數之變化。剔除案件日至公告日期間沒有簽證上市上櫃之懲戒會計師,最終以82名為主要研究對象。實證結果發現,會計師係因懲戒而使得審計客戶減少,即簽證家數驟降。支持研究假說一、二,故懲戒對會計師是有警惕效果的。惟假說三不算成立,還待未來懲戒會計師名單揭露公開之完全及時間上累積懲戒會計師之數量。同時本文發現懲戒公告後,會計師可能會繼續提供簽證服務、但也可能因永久撤照或不明原因而沒有任何簽證客戶者,或係資深年長會計師

的退休或轉職時機。至於繼續執業者又可能改簽證公開發行公司或從事事務所其他業務者,故懲戒對於會計師執業生涯上有一定重大的影響,使其考量人生上之規劃。此外,會計師在案件日的簽證總家數達到最高峰,可能係因審計工作負荷量超載或發生錯誤或疏漏未善盡專業管理人之義務而受懲戒。

3天搞懂系列套組(ETF+理財迷思)

為了解決會計師名單的問題,作者梁亦鴻 這樣論述:

  3天搞懂ETF投資   ETF兼具傳統股票與基金的特性   是連股神巴菲特都持續看好的新種金融商品   本書搭配豐富圖解與詳細解說   讓你第一次投資ETF就上手!   短線投資股票,讓你不得不汲汲於追求明牌,積極進出,因此而神經耗弱?中長期抱股,甚至於想要存股,卻讓你抱得步步驚心、大失所望?曾經投資基金,卻淪為花錢請人家幫你虧錢?投資有這麼難嗎?其實,投資不用這麼悲情,ETF將是你最新的資金救贖!   ▲什麼是ETF?   ETF指的是「交易所交易基金」(Exchange Traded Funds,簡稱ETF),或稱「指數股票型基金」,是一種兼具股票、封閉型基金與開放型基金各項

特色的商品。ETF跟「指數型基金」一樣是以某一個特定指數為追蹤標的,並複製出相同資產配置模式的投資組合,但是售予一般投資人的持分憑證卻採取如同股票的交易方式,在證券交易所掛牌買賣,因此又稱為「指數股票」(Index Shares)。   ▲ETF五大優勢,成為投資人新寵   1.花小錢買一籃子股票,投資組合鮮少更動。   2.績效貼近指數,投資輕鬆不費力!   3.可以買進、放空,融資、融券。   4.槓桿型ETF,獲利時的報酬率翻倍!   ▲股神VS基金經理人的十年賭約,ETF完勝避險基金   2005年,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與避險基金業者賽德斯(Ted Seide

s)打賭:投資任何一檔美股ETF,10年之後的績效將比任何一檔避險基金更好;2017年,巴菲特致信股東,他買進並持有的美股ETF績效達85.4%,複合年成長率達7.1%!   ETF操作簡單,投資組合的透明度高,所代表的投資標的為一籃子股票,可有效分散投資、降低風險,對於忙碌的現代人來講,可省去選股程序所需耗費的時間精力,是相當適合一般家庭執行長期財富管理計畫時使用的金融工具。   準備好邁向致富之路了嗎?用小錢累積大財富,擺脫錢不夠用、薪情差的冏途,在什麼都漲,就是薪水不漲的時代,自己幫自己加薪! 本書特色   1.一問一答方式,讓你快速認識ETF買賣的基本常識:ETF和股票、基金有

何不同?ETF有幾大類?如何運用ETF的特性賺錢?何時該進出場?   2.簡單說明ETF交易的專有名詞,以淺顯易懂的方式解釋,靠ETF賺錢不求人!   3.完全圖解!將獲利關鍵全部記下來:將複雜的觀念簡單化、視覺化,不必死記硬背,自然而然融會貫通!附有總結筆記,讓重點容易理解、容易記憶。   4.專為金字塔頂端客戶投資操作的梁亦鴻老師親自跨刀授課:精心規劃3天課程,不用花時間出門上課,教你如何觀察進場時機、學會避開地雷風險。   3天搞懂理財迷思   現在利息那麼低,解約定存改買連動債之類的金融商品比較划算?   企業買回庫藏股,要跟嗎?庫藏股真的是公司護盤萬靈丹?   高殖利率概念

股讓你閉著眼睛賺不停?   看空市場買反向ETF 就對了?   投資型保單是讓你進可攻、退可守,還是讓你進退失據?   銀行存款利率屢創新低,通膨也讓你手上的錢愈來愈薄。想把辛苦省下來的存款拿來投資,靠理財商品錢滾錢是可靠的方法之一。可是,你有沒有想過,你接觸到的銀行理專、證券公司營業員、保險公司營業員,所推薦的商品是真正符合你的需求,還是為了滿足他們的業績目標?   《3天搞懂理財迷思》內容劃分為三大部分,包括銀行端、證券公司、保險公司,一次破解多項投資理財商品的包裝話術與計算方式,幫助你診斷本身真正的需求,判斷金融商品的實際收益與好壞,做好最符合你本身需求的理財規畫! 本書特色  

 5.銀行、證券公司、保險公司金融商品,買賣停、看、聽!一問一答方式,讓你徹底搞懂金融商品投資眉角,不被推銷話術灌迷湯!   6.簡單說明各項專有名詞,打好基礎。先看懂金融產品說明的玄機,才知道如何分析利弊、拆解招數,走出投資誤區。   7.完全圖解!將投資關鍵全部記下來:把複雜的觀念簡單化、視覺化,不死記硬背,自然而然融會貫通!附有總結筆記,讓重點容易理解、容易記憶。   8.專為金字塔頂端客戶投資操作的梁亦鴻老師親自跨刀授課:精心規劃3天課程,不必花時間出門上課,教你如何觀察投資地雷,自己做自己的理財顧問!  

會計師事務所組織型態與審計品質:中國之實證

為了解決會計師名單的問題,作者張能治 這樣論述:

法律責任與審計品質長久以來一直受到主管機關、會計師產業與專家學者的關切。法律制度環境與執法強度直接影響資本市場與市場參與者的行為;近年來大量的企業醜聞反映了企業財務報表盈餘品質的重要性,在資本市場中扮演提高財務報告品質之資訊角色的會計師(Dye, 1993),其審計品質受到哪些因素與誘因所影響,更是產官學界所關注的議題。在2002年後,中國監管機關出台投資人可對上市公司及其簽證會計師事務所提出訴訟的規範,使得會計師事務所面臨的訴訟風險大幅提高。在中國近年來會計師事務所家數增加速度高於資本市場上市公司家數的成長速度,在中國審計市場競爭激烈的情況下,會計師事務所之組織型態是否會影響到審計

品質,值得投資者與決策制定者關注。因此,本研究以2001年至2011年中國A股上市公司及中國會計師事務所之數據,以裁決性應計數、懲戒、審計公費和非標準意見作為審計品質之代理變數,探討中國會計師事務所組織型態對審計品質之影響。 實證結果顯示,合夥會計師事務所組織型態與異常應計數和懲戒之間呈負向顯著水準。合夥會計師事務所組織型態與審計公費和非標準意見之間皆未達顯著水準。研究結果能補充審計品質文獻的不足,並提供往後研究者研究此類之參考與比較,亦能提供中國監管機關制定決策時參考之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