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隆紙廠竹北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訂位、菜單、價格優惠和問答集

遠東科技大學 機械工程研究所在職專班 賴昆男所指導 林家平的 雙發電機組風力發電性能研究 (2015),提出正隆紙廠竹北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風力發電、雙發電機組設計、感應發電機。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北大學 自然資源與環境管理研究所在職專班 李育明所指導 徐健崧的 廢棄物衍生燃料碳足跡盤查之分配原則 (2011),提出因為有 廢棄物衍生燃料、生命週期評估、碳足跡盤查、分配原則的重點而找出了 正隆紙廠竹北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正隆紙廠竹北,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雙發電機組風力發電性能研究

為了解決正隆紙廠竹北的問題,作者林家平 這樣論述:

提升風力發電效率為風力發電技術發展的一大課題,提升風力發電效率,可以在兩方面具體呈現:1.提升發電效率—目前一般風力發電,從風輪擷取風能到發電機輸出電能之過程,整體效率大約在20~40%。2.提升風能使用率—目前一般風力發電機,受到其啟動風速與額定風速的限制,運轉範圍風速大約在3~15 m/s範圍內。 因為風速具有不可測與多變性,提升發電效率技術包括風輪葉片設計、風輪控制系統、電子電力控制系統等多方面。在提升風能使用率方面,在單一發電機架構下,其運轉風速範圍受到啟動風速與額定風速的限制。為提升風能使用率,本文提出雙發電機組設計,在主發電機之外,增加一輔助感應發電機。當風速未達啟動風

速時,主發電機無法啟動,輔助感應發電機成為電動機,輸入機械轉矩,啟動風輪與主發電機。 當風速超出額定風速時,主發電機的負載受到限制,輔助感應發電機轉成為發電機,吸收超出的風能串聯發電。如此雙發電機組設計之風力發電機可以延伸運轉風速範圍,提升風能使用率。 由本文分析結果得知:雙發電機組設計在增加發電量之前提下,啟動風速由 3 m/s下降為 1.7544 m/s。而且額定風速由15 m/s延伸到 18.9 m/s,可增加一倍發電量。如此雙發電機組設計在適用於風力資源豐富的風場,可增加可觀的發電量。也適用於風力資源一般的風場,增加運轉時間,補充發電量。

廢棄物衍生燃料碳足跡盤查之分配原則

為了解決正隆紙廠竹北的問題,作者徐健崧 這樣論述:

廢棄物經適當程序處理後,可作為企業燃燒設備之燃料使用。廢棄物轉化為衍生燃料,不僅可解決廢棄物處理之問題,亦可節省企業之燃料成本。此外,由溫室氣體減量角度切入,廢棄物衍生燃料亦屬燃料替代之減量方法之一,本研究因而針對廢橡膠與廢液,進行廢棄物衍生燃料之碳足跡盤查。然而,企業進行碳足跡盤查時,若採用不合理的分配方法,不同的分配方法將計算出不同的碳足跡,將影響碳足跡計算之數據品質;為解決企業進行碳足跡盤查時,所面臨分配之問題,必須建立一套適宜之分配原則,使企業更瞭解碳足跡盤查與分配原則,並可依此原則計算碳足跡。本研究探討國內某紙廠之循環流體床鍋爐於正常操作所需之廢棄物衍生燃料與煙煤之熱值為分配依據,

分配比例分別為廢橡膠︰0.33、廢木材︰0.18、漿紙污泥︰0.18、煙煤︰0.31,產出二氧化碳︰2,771.227公斤、甲烷︰0.47公斤、氧化亞氮︰0.073公斤。另外探討國內某廢棄物回收處理廠之旋轉窯焚化爐以每1公噸廢液與固體廢棄物之組合,於正常操作條件之投入比例下,產出1,735.162公斤之二氧化碳、0.171公斤之甲烷、0.025公斤之氧化亞氮,廢液與固體廢棄物投入比例為0.53︰0.47。本研究探討之案例,皆屬於多次使用系統之分配,需判斷廢棄物衍生燃料係屬於開環系統抑或是閉環系統,若同時兼具開環系統與閉環系統,則可使用本研究研擬兼具開環與閉環考量之再生料回收計算公式,進行分配估

算。本次研究以廢棄物衍生燃料之投入量與熱值為分配依據,且僅以投入量與熱值之大小為分配考量,未考量低碳分配與排放,建議未來可依據經濟價值(如空氣污染防制費)作為分配原則,以合理反應廢棄物衍生燃料系統之環境負荷,並可試著尋求低碳排放之最佳投入分配比例,以達成減緩地球暖化之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