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地理位置圖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訂位、菜單、價格優惠和問答集

法國地理位置圖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陳亦凡寫的 2021警專地理(逾300張圖表+近480道題目)(三版) 和陳鴻瑜的 東亞航路與文明之發展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歐洲]地圖-簡圖@ 黛比遊記 - 隨意窩也說明:年假初一到初四,我當了四天宅女,趁著這珍貴的假期,我研究了歐洲自助的景點,坦白說,安排歐洲的行程,比去美國難;我光是國家的地理位置都搞不清楚了,更不用說哪一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三民輔考 和台灣學生書局所出版 。

淡江大學 歐洲研究所碩士班 苑倚曼所指導 程于恆的 歐盟觀光發展政策─以法國奧德省永續觀光發展為例 (2015),提出法國地理位置圖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歐盟、永續觀光、法國奧德省。

最後網站法國地理位置在哪裡?首都是什麼?都有什麼特別之處? - 壹讀則補充:法國 全稱為法蘭西共和國,是歐洲十大經濟強國之一。法國位於歐洲大陸西部,西北與英國相望,瀕臨北海、英吉利海峽、大西洋和地中海四大海域。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法國地理位置圖,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2021警專地理(逾300張圖表+近480道題目)(三版)

為了解決法國地理位置圖的問題,作者陳亦凡 這樣論述:

  ★輔考經驗豐富,警專考生錄取上榜見證!   ★三大篇目精華重點,符合最新命題趨勢。   ★小試身手精選試題超過230道,並依主題分類置入。   ★收錄104~109年歷屆試題,題題詳解!   【本書適用】   這本《警專地理》適用於報考臺灣警察專科學校(警專)專科警員班正期學生組新生入學考試「乙組-行政警察科」的考生。   【考試簡介】   臺灣警察專科學校為2年制學校,依據實務及學術上所需,招考分為甲乙兩組,考生僅能選擇其中一組報考,應試科目如下:   共同科目-國文、英文   .甲組(刑事警察科、消防安全科、交通管理科、科技偵查科、海洋巡防科)-物理、化學、甲組數學   .乙組(行

政警察科)-中外歷史、中外地理、乙組數學   ※正確考試資訊以簡章為準※   【考科簡介】   就近年考古題的出題方向來看,警專中外地理一科的命題範圍,大致上依據現行教育部公布之高中課程標準所列之主要概念為原則,以「通論地理」、「人文地理」、「區域地理」三大主題為範疇,唯命題形式比學測與指考更為靈活,不受限於課本內容,考生應留心注意。   【命題趨勢】   觀察近五年警專乙組招生地理試題,判圖題型一直佔有一定的比例,如109年第39期試題的第1題,要求考生將四個不同地區的氣候圖由南到北排序,考的即是「通論地理」篇中,地理現象的成因、地理資訊系統以及氣候類型的判讀能力;109年第39期試題第

3題的衛星雲圖,則是測驗考生對於臺灣氣候的基本認知。   而另一類常以判圖題出現的,是探討世界各地的氣候變遷與商業經濟活動,例如近年來歐美、澳洲頻頻發生的「熱浪」現象,或是溫室效應、聖嬰現象等,常搭配洋流與風向的簡圖,或是各大洋洲的位置圖,這樣綜合性試題要拿下分數,考生不僅應具備相關基本地理知識,尚需要充份理解後並能加以靈活運用。   最後提醒各位考生,平時就要養成關心時事的習慣,特別是世界各地異常氣候與區域性經濟活動,例如2020年新冠肺炎(COVID-19)全球大流行,各國紛紛傳出了疫情,相關時事極有可能出現在試題中,若平時多留意涉獵,離上榜機會就多近一步。   【獨家備考Tips】

  ★Tips 1:圖表動手做,加深印象keep in mind!   洋流與風向,是決定當地氣候與經濟發展的主因,考試常以判圖題出現,因此備考時,可手繪洋流與風向的簡圖,搭配各國地理概況一起備讀。不只可迅速理解當地氣候的成因,更能進一步認識氣候如何對當地的經濟發展產生影響,等於同時備考地理總論與區域地理,一舉數得!   ★Tips 2:時事要注意,考題延伸大熱門!   除關注世界時事之外,可同時利用網路搜尋相關文章,重點整理後補充在本書的對應章節中,如此一來不只可收輔助學習、加深印象的連帶效果,這些內容也很有可能成為出題者的參考來源,考前若多一分準備,考場就能多一分勝算。   ★Tip

s 3:題目耐心讀,魔鬼藏在細節裡!   最後再提醒考生,地理試題時常出現較長的題目敘述,因此讀題時要小心謹慎,建議在讀題時可先將關鍵字圈選,與其下選項一一對照,最後再回顧一次完整題幹,答案自然浮現。 本書特色   ◎以高中教材為本,精華濃縮,芥子納須彌。   本書由三民輔考權威名師精心編寫而成,次序及内容主要參照高中地理課綱及教材,以「通論地理」、「人文地理」、「區域地理」三大命題範圍為主軸,歸納匯整各部分的精華摘要,讓讀者能在短時間內高效複習,貫通理解,找到備考的最佳捷徑。   ◎新知更新不錯漏,與時俱進,輕鬆取分!   地理知識隨時間而變遷,尤以人文地理最為顯著。綜觀近年考題內容,

時事入題蔚為趨勢,兩者密切相關。本書作者將近年新聞時事與議題扼要整理,諸如臺灣原住民族統計資料、世界遺產名錄、結盟分區的更迭等,待去蕪存菁後補充至相關章節,藉此幫助讀者跟進新知,不錯失任何得分機會!   ◎雙色印刷+關鍵字標示+逾300張表格圖示=高效率快速學習!   本書以雙色編排,輔以圖表整理比較,化繁為簡,幫助讀者釐清相近的概念內容,諸如:六大地形比較(P.48)、人口轉型階段圖(P.178)、經濟性結盟的類型與特色(P.230);再加上關鍵字醒目標明的設計,更能加深視覺記憶,讓地理科目準備起來游刃有餘,事半功倍!   ◎收錄逾230道考古題&近6年歷屆試題,搶分墊腳磚,助攻達標!

  本書在各個章節之後,都會提供名師精心整理與編寫的「小試身手」,讓考生在研讀完內容後即刻進行模擬測驗,強化記憶考試重點;同時收錄104年(第34期)~109年(第39期)臺灣警察專科學校乙組招生考試的試題內容,題題皆由老師親解,以深入淺出的詳盡說明,精闢解析考點與破題方向,讓讀者能即刻洞悉題型及趨勢,大幅提升應考實力,戰力值滿點! 考生推薦   【考生上榜心得】37期警專乙組上榜生:江權裕   因為家裡經濟狀況不太好,所以想考警專得到一份穩定的工作,另外透過三民老師的介紹,讓我更了解警察這個職業,也確定了我要考警專的決心。   人生最寶貴的莫過於堅持的過程   越接近考試的日子心情就會

越緊張,除了緊張外,寫考卷練習題目或是考模擬考的過程中,發現自己錯誤率很高時,難免有失落感。在種種壓力下,總會告訴自己要努力堅持下去,這跟跑馬拉松一樣,一開始都是輕鬆,到最後一段路的時候,才是最辛苦的。總而言之,我認為準備考試最重要的是要有毅力與恆心。   分享各科準備方法   【國文】要準備很好是較困難,因為範圍很大,但還是能準備的。古文三十篇是警專國文最主要的考點,包括字音、字形,字義都要精熟,只要熟讀,選擇題起碼會對一半以上。所以在國文選擇題部份,古文三十篇務必熟讀,可以透過寫歷屆考古題來練習,但作文的部份要有點天份,多寫多練習,作文寫長是重點,字數是重要評分點。   【數學】對我來

說數學是讓我覺得頭痛的科目,我的方法是把握簡單或基礎的問題,不會就問老師,對於艱深的題目就猜,把時間留給你有把握的題目。   【英文】英文最重要就是單字,單字量不夠,看不懂就不能答題了。至少要把握2000~4000個單字,警專英文會考成語、片語,我自己是上網找或是買書參考,然後每天背一點;文法的部份上課仔細聽老師講,不會就發問,多練習題目有幫助。   【地理/歷史】這兩科是我比較拿手的科目,這兩科準備方式很簡單,就是背!背!背!然後多練習考古題,陷阱題記起來,不要重複錯,這樣分數不會低。   考試路上,三民與你同行。 【重點整理】 第一篇 通論地理 第一章 地理概說

地理學範疇 地理學任務 第二章 地圖 地圖概說 地圖要素 地圖類型 第三章 地理資訊 地理資訊概述 GIS系統概說與運用 第四章 地形概述 地形作用 常見之地形類型 第五章 氣候概說 氣候概述 氣候類型 第六章 水文概述 水循環與水平衡 水資源利用 第七章 自然景觀帶 土壤 生物 第二篇 人文地理 第一章 第一級產業 農業系統的運作 農業發展的變遷 實例─澳洲墨累大令盆地 第二章 第二級產業 產業發展及區位要素 區位的變遷 產業與經濟發展 實例─英國工業革命發展 第三章 第三級產業 商圈與中地理論 零售業 觀光業及其區位特質 第四章 高科技知識產業 資訊化社會 高科技知識

產業 第五章 人口組成與遷移 人口組成概況 人口分布與遷移 第六章 城鄉聚落與都市化 城鄉發展 都市化歷程 都市結構 都市計畫 第七章 地球災害 水資源分配不均 糧食危機與生質能源 氣候變遷與疾病 第三篇 區域地理 第一章 世界的劃分 劃分目的與依據 文化分區 結盟分區 經濟發展程度分區 第二章 臺灣地理 地理位置及特色 農業發展與轉型 工業發展與貿易 區域特色與問題 第三章 亞洲地區 中國 東南亞(中南半島) 南亞 東北亞 西亞 中亞與俄羅斯(含獨立國協) 第四章 歐洲地區 北歐 西歐 中歐 南歐 東歐 第五章 美洲地區 加拿大 美國 中美洲 南美洲西北部 南美洲東南部 第

六章 非洲地區 北部非洲 中部非洲與西部非洲 南部非洲與東部非洲 第七章紐澳及大洋洲 澳洲與紐西蘭 大洋洲 【歷屆試題】 104年臺灣警察專科學校第34期新生入學考試試題 105年臺灣警察專科學校第35期新生入學考試試題 106年臺灣警察專科學校第36期新生入學考試試題 107年臺灣警察專科學校第37期新生入學考試試題 108年臺灣警察專科學校第38期新生入學考試試題 109年臺灣警察專科學校第39期新生入學考試試題  

歐盟觀光發展政策─以法國奧德省永續觀光發展為例

為了解決法國地理位置圖的問題,作者程于恆 這樣論述:

觀光發展為一個促進世界經濟成長的工業,為國家、城市及地區帶來經濟的成長及繁榮。各大洲有許多觀光市場的發展與興起:歐洲(法國)、美洲(美國)、亞洲(中國)、中東及非洲。在觀光產業蓬勃發展之下,著名觀光地區面臨旺季人潮擁擠、自然景觀與文化遺跡受損無法修復等影響。 法國因其地理環境、多樣化的自然景觀與浪漫的文化氣息,每年吸引大批人潮前往法國觀光,成為廣大觀光客首選之觀光目的地。同時,許多偏遠地區認為藉由觀光發展及遊客的到來發展其經濟;聯合國世界觀光組織於1980年代末期意識到觀光資產需能夠持續性及永續存留及保護的問題,推動永續經營觀念及落實於產業經營。觀光產業永續發展重於對觀光自然及

文化資源的保護、修復及維持並分散旺季時期觀光人數、避免交通阻塞,考量資源需求及其回收利用,因此歐盟鼓勵會員國發展多元化的觀光模式。 法國奧德省為一個典型的例子,其自然景觀與文化遺跡受損,呼籲法國政府重視觀光永續發展,在兩方面支持偏遠地區:使較不有名或文化遺跡及自然景觀為受保護的地區能夠吸引觀光客,同時,維持其觀光資源。奧德省透過歐盟與法國政府的合作推動永續觀光,成為觀光目的地並達到區域發展之目標。法國奧德省地區觀光發展亦檢視法國觀光永續發展在歐洲、政府與地方政府的合作推動下帶來的結果。 本研究分為四個部分:第一章說明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方法、範圍與限制;第二章論述觀光的發展起源與定

義並說明永續觀光的定義;第三章說明歐盟觀光政策的沿革與發展;第四章論述法國觀光的優勢及現況,並透過其永續觀光政策檢視法國奧德省永續觀光推動成效,使其作為其他鄉村地區之學習經驗。

東亞航路與文明之發展

為了解決法國地理位置圖的問題,作者陳鴻瑜 這樣論述:

  東亞航路的開闢,促進了早期中國與印度和阿拉伯等地區人種、商品和文化的交流。十六世紀西方勢力進入該一地區之後,帶進了現代化的文化和思想觀念,刺激了該地區的人從抗拒到接受,甚至於模仿和學習。     東亞國家內部亦因為滿清控制中國漢人領土,而發生思想觀念質的改變,越南以漢人正統文化自居,輕鄙清國;日本亦輕視清國而推動「脫亞入歐」運動,大力學習西化。東亞文化交流出現之逆流,給予西方文化進入的機會。東亞航路的擴展,帶來了肆虐的毒品和海盜、人口的大量流動、苦力和奴工充斥東南亞的礦場和種植園、以及經濟剝削和殺戮。另一方面,西方的民主和民族思想也同時在東亞地區發酵,在二戰後刺激東亞各國爭相建立獨

立國家。 作者簡介   陳鴻瑜     臺灣花蓮市人,1948年10月17日生。     現職:   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系名譽教授   淡江大學外交與國際關係學系榮譽教授。     學歷:   國立政治大學政治系畢業   國立政治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班、博士班畢業   國家法學博士(1978年)    美國喬治城大學訪問教授   新加坡東南亞研究院訪問教授     本書作者著作:                         1.陳鴻瑜,菲律賓的政治發展,臺灣商務印書館,臺北市,1980年。   2.陳鴻瑜,約翰密爾的

政治理論,臺灣商務印書館,臺北市,1981年6月初版,1987年7月二版。   3.陳鴻瑜,政治發展理論,桂冠圖書公司,臺北市,1982年10月初版,1992年1月再版。(獲得1984年教育部青年研究著作獎)   4.陳鴻瑜,南海諸島與國際衝突,幼獅文化事業公司,臺北市,1987年。   5.陳鴻瑜,如何拓展我國與東協國家關係之研究,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編印,臺北市,1989年11月。   6.陳鴻瑜,東南亞各國政治與外交政策,渤海堂書局,臺北市,1992年。   7.陳鴻瑜,臺灣:邁向亞太整合時代的新角色,臺灣書局,臺北市,1996年11月。   8.陳鴻瑜,東南

亞國家協會之發展,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東南亞研究中心出版,南投埔里,1997年3月。   9.陳鴻瑜編譯,東南亞各國海域法律及條約彙編,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東南亞研究中心出版,南投埔里,1997年6月。   10.陳鴻瑜,南海諸島之發現、開發與國際衝突,國立編譯館出版,臺北市,1997年11月。   11陳鴻瑜主編,亞太地區安全條約、協議及聲明彙編,臺灣綜合研究院戰略與國際研究所出版,臺北市,1999年1月。   12.陳鴻瑜主編,邁向21世紀海外華人市民社會之變遷與發展,中華民國海外華人研究學會出版,臺北市,1999年8月。   13.陳鴻瑜,臺灣的政治民主化,翰蘆出版公司,臺北

市,2000年1月。   14.陳鴻瑜主編,中華民國之僑務政策,中華民國海外華人研究學會出版,臺北市,2000年4月。   15.陳鴻瑜,東南亞政治論衡(一)、(二),翰蘆出版公司,臺北市,2001年6月。   16.陳鴻瑜,菲律賓史-東西文明交會的島國,三民書局,臺北市,2003年。   17.陳鴻瑜,中華民國與東南亞各國外交關係史(1912-2000),鼎文書局,臺北市,2004年。(獲2007年中山學術著作獎)   18.陳鴻瑜,關於華僑史的幾個問題,中華民國海外華人研究學會,臺北市,2005年1月。   19.陳鴻瑜,東南亞各國政府與政治,翰蘆出版公司,臺北市,

2006年1月。   20.陳鴻瑜,印度尼西亞史,鼎文書局,臺北市,2008年5月。   21. 陳鴻瑜,越南近現代史,鼎文書局,臺北市,2009年6月。   22. 陳鴻瑜,新加坡史,臺灣商務印書館,臺北市,2011年。增訂版,2017年。   23. 陳鴻瑜,馬來西亞史,蘭臺出版社,臺北市,2012年。   24. 陳鴻瑜,泰國史,臺灣商務印書館,臺北市,2014年。增訂版,2015年。   25. 陳鴻瑜,柬埔寨史,秀威資訊科技公司,臺北市,2015年。第二版,2019年。   26. 陳鴻瑜,緬甸史,臺灣商務印書館,臺北市,2016年。   27. 陳鴻

瑜,寮國史,臺灣商務印書館,臺北市,2017年。   28. 陳鴻瑜,民國以前中國與東南亞關史料編註  (共四冊),新文豐出版公司,臺北市,2018年。   29. 陳鴻瑜,臺灣與附近島嶼之領土主權問題,臺灣學生書局,臺北市,2018年。   30. 陳鴻瑜,越南史,臺灣商務印書館,臺北市,2019年。   31. 陳鴻瑜,東南亞史概論,國立空中大學出版,新北市,2020年。 序  I 第一章 導 論  1 第一節 東亞海域的範圍  1 第二節 渡海工具  2 第二章 西元前開闢的航路  11 第一節 印度人東航到黃金之地  11 第二節 徐福東渡日本  1

3 第三節 漢使首度前往泰南半島北部和下緬甸  16 第三章 西元初期的航路  33 第一節 厄立特里亞海航海記  33 第二節 印尼群島人到中國  40 第三節 托勒密撰的地理導覽與南印度人和大秦人到中國  43 第四節 東吳康泰和朱應出使扶南  49 第五節 法顯航越安達曼海和南海  51 第四章 第六世紀到第十一世紀的航路  59 第一節 隋朝遣使到泰南  59 第二節 賈耽所記廣州通海夷航路  62 第三節 日本遣唐使到中國  66 第四節 鑑真和尚東渡日本  69 第五節 大食人到廣州  70 第六節 義淨經海路到室利佛逝和印度  71 第七節 發現從占城到呂宋的航路  79 第

八節 從宋朝到高麗之航路  81 第五章 第十二世紀到第十四世紀的航路  83 第一節 首度渡過臺灣海峽和巴士海峽  83 第二節 陳宜中流亡占城和暹國  90 第三節 元軍攻打日本、占城和爪哇之航路  91 第四節 汪大淵的偉大旅程  103 第六章 第十五世紀到第十七世紀的航路  109 第一節 明朝的東西洋航路  109 第二節 鄭和下西洋之航路  119 第三節 明朝人航越黑水溝到琉球群島  131 第四節 日本人對東南亞之貿易與環球航行  135 第五節 開闢廈門到馬尼拉航線  140 第六節 約翰‧雪爾登收藏的中國航海圖  142 第七章 葡萄牙人東來  151 第一節 葡萄

牙人到東南亞之航路與活動  151 第二節 葡人到中國和日本之航路與活動及其影響  171 第八章 西班牙人東來  183 第一節 西班牙人到菲島之航路與活動  183 第二節 西班牙人到摩鹿加群島之航路與活動  192 第三節 西班牙人到中國、臺灣、日本和柬埔寨之航路與活動  199 第四節 西班牙人東來的影響  215 第九章 荷蘭人東來  219 第一節 荷蘭人到印尼群島之航路與活動  219 第二節 荷蘭人到東北亞之航路與活動  248 第三節 荷蘭人到印度支那半島之航路與活動  257 第十章 結 論  263 徵引書目  289 索 引  307 圖目次 圖1-1:宋朝船隻

航行到故臨國  6 圖2-1:徐福渡海到日本路線圖  15 圖2-2:江戶時代松川半山繪的徐福登陸日本圖  15 圖2-3:歐奇歐位置圖  22 圖2-4:第七世紀下緬甸假想地形圖  29 圖2-5:漢朝使節出使東南亞圖  30 圖3-1:安達曼海季節風向  37 圖3-2:葉調國人到中國之航行路線  41 圖3-3:義大利威尼斯人路士西里(Girollamo Ruscelli)重繪托勒密的東南亞圖(1561)  45 圖3-4:義大利威尼斯人路士西里(Girollamo Ruscelli)重繪托勒密的東南亞圖(1562)  46 圖3-5:第二世紀南印度人和大秦人到中國之航路  48 圖3-

6:法顯東行返回中國路線圖  52 圖4-1:隋使出使赤土路線圖  62 圖4-2:廣州通海夷道  66 圖4-3:日本遣唐使乘坐的船隻  68 圖4-4:日本遣唐使航路路線圖  68 圖4-5:鑑真和尚東渡日本路線圖  69 圖4-6:大食人從亞齊至廣州之路線  71 圖4-7:義淨西行印度路線  74 圖4-8:從宋朝到高麗之航路  82 圖5-1:毗舍耶人渡過臺灣海峽和巴士海峽及到三嶼商販  88 圖5-2:陳宜中流亡占城及暹國路線圖  91 圖5-3:元軍進攻日本路線圖  99 圖5-4:元軍出兵爪哇路線圖  103 圖6-1:陳荊和標注的菲律賓古地名  116 圖6-2:明代東西洋航

路  118 圖6-3:1430年鄭和最後一次航海路線  126 圖6-4:鄭和航海圖  130 圖6-5:美國加州大學繪製的鄭和航行路線圖  131 圖6-6:明朝使節至琉球航路  134 圖6-7:慶長使節航行路線  139 圖6-8:1575年西班牙使節拉達從馬尼拉到廈門往返路線  142 圖6-9:約翰‧雪爾登收藏的中國航海圖上的臺灣和澎湖  145 圖6-10:約翰‧雪爾登收藏的中國航海圖上半部  145 圖6-11:約翰‧雪爾登收藏的中國航海圖下半部  147 圖6-12:約翰‧雪爾登收藏的中國航海圖中呂宋島城市地名  148 圖6-13:利瑪竇的坤輿萬國全圖中的東亞地區  149

圖7-1:達加瑪第一次航行到印度路線  154 圖7-2:葡國船隻航行至印度之路線  154 圖7-3:葡萄牙人於1550年畫的「東非、亞洲和西洋圖」  169 圖7-4:1559年Andreas Homo畫的世界地圖  170 圖7-5:Fernao Vaz Dourado在1571年所繪的「亞洲地圖」  171 圖7-6:日本朱印船(1634年)  179 圖7-7:十六世紀葡萄牙人航行到東亞路線圖  181 圖7-8:十六世紀葡萄牙人東航路線  181 圖8-1:1521年「維多利亞號」從菲律賓返回西班牙路線  194 圖8-2:沙維德拉從墨西哥航越太平洋路線  196 圖8-3:西班

牙和葡萄牙瓜分世界的三次條約範圍  197 圖8-4:十六世紀至十七世紀西班牙在東亞之航路  214 圖8-5:法蘭西斯‧德瑞克環球航行路線  216 圖9-1:Petrus Plancius在1592年繪製的摩鹿加群島圖  222 圖9-2:郝特曼砲轟萬丹港  222 圖9-3:Petrus Plancius在1592年畫的摩鹿加群島(Insulae Moluccae)  246 圖9-4:Petrus Plancius 在1592年畫的摩鹿加群島(Insulae Moluccae)圖中繪有Pracel群島和南沙群島  247 圖9-5:荷蘭人在東亞之航路  261 圖10-1:古今華夷區域

總要圖  284 圖10-2:日本島夷入寇中國路線圖  285 表目次 表9-1:荷屬東印度公司初籌集之資本額  227 序     東亞文明的起源,有各種學說,早期有來自非洲說,認為東亞人的祖先是從非洲移來的,他們可能是走路,也可能是航海,但航海的可能性頗低,因為尚未發明可行的航海工具。另一種說法是源自印尼的爪哇島,因為該島發現距今六十萬年前的爪哇碩人的下顎骨和牙齒。據該一說法,爪哇碩人沿著海岸線往北遷徙到印度支那半島和中國北京一帶。據考古研究,周口店北京人和越南古諒山人都是距今五十萬年前的人種。他們和印尼爪哇碩人應有某種意義的遷徙關係。     在中國古文獻中記載,

東亞最早的越洋航行是發生在西元前第一世紀,它建構起中國和緬甸之間的航路。在西元第一世紀,又建立起中國到印度和埃及之間的航路,隨著該一航線的開闢,沿線出現許多港口以及人群的聚集,慢慢出現許多小的港口城邦。這些港市城邦國家依賴對外貿易,船隻運載中國、印度和阿拉伯的商品,官方貿易、私人走私貿易以及海盜劫掠貿易共同構成東亞地區海運的特色。到了明朝,海盜劫掠貿易和西洋列強的貿易,成為東亞更為特殊的海洋貿易特點。     十六世紀後,西洋列強憑其優越的船隻和航海技術進入東亞地區,打亂了東亞的傳統國際秩序,限縮了中國的朝貢貿易型態。葡萄牙以武力入侵馬六甲和摩鹿加群島、以和平方式取得澳門的貿易站權利,

西班牙和荷蘭採用武力,卻未能打開中國門戶。英國人採用武力,最後才突破中國的關防,開放其港口。日本、朝鮮、越南、印尼馬塔蘭王國及其他小國都是在武力壓迫下開放其港口。唯一的例外是泰國,從葡人在1511年8月遣使到大城王朝,就對西方人友善,允許西方人居住和傳教。暹羅最後能在西方列強的環伺下,維持獨立地位,其外交策略令人激賞。     東亞航路的開闢,促進了該地區人種、商品和文化的交流,在十六世紀西方勢力進入該一地區之前,文化交流的範圍限於中國、印度和阿拉伯。以後西方勢力入侵,帶進了現代化的文化和思想觀念,刺激了該地區的人從抗拒到接受,甚至於模仿和學習。在這些國家中,以暹羅接觸西方國家最早,但

僅限於政府高層對西方文化有認識,一般人還是過著傳統的生活方式,保持傳統的佛教信仰,所以西化程度很低。日本就不同,從上到下社會各階層都沉浸於「脫亞入歐」以圖富強,所以很快的西化。中國則是知識分子要求改革和西化,統治階層反應遲緩,卒致爆發革命。越南統治階層則自視為正統漢文化的繼承者,沒有西化之認知,是受到法國統治,才被迫接受西化。柬埔寨早期是想引進西班牙勢力以抗衡暹羅之入侵,結果失敗。其次想利用越南之勢力以抗衡暹羅之入侵,卻成為越南之藩屬國。後來想利用法國擺脫越南和暹羅的約束,雖然如願以償,卻又落入法國之殖民地牢籠,其命運之悲慘,莫此為甚。     本書從中國早期對外開拓航路寫到十九世紀荷

蘭控制印尼群島止,中間討論了日本、印度、阿拉伯等國家在東亞拓展海洋活動及其航路之情況,西方列強只討論葡萄牙、西班牙、荷蘭三國,他們都在東亞開拓了新航路並發揮了文化的影響力,至於以後進入東亞的英國、法國和美國,則因為沒有涉及新航路的開闢,所以略而不論。     本書從中國古籍記載的地名和方位,參考前人著作,考察現代的地圖,將各種前後史料予以關連性分析,重建構海洋航線,擬繪出航線的輪廓,俾知古代人如何在東亞地區往來航行,以及其所促動的人民、物產、國家和文明的起源和發展。     本書如有疏漏之處,敬請博雅讀者諸君賜教。   臺灣花蓮人 陳鴻瑜 敬啟 2020年4月20

日 第一章 導 論 第一節 東亞海域的範圍 在東亞地區,未知從何時起,人類在該一海域活動,早期是遷徙,尋找適合居住的地點,等人口增殖到一定程度,就有對外貿易,以交換有無。而由於受到船隻大小之限制以及對天候掌握不定,早期船隻大都在海洋沿岸航行,因此對於整個東亞海域之瞭解,一直要到十五世紀西方人進入東亞地區,透過他們對東亞海域之測繪及使用新的製圖工具,才有明確的東亞海域輪廓。 東亞海域包括北從渤海、東海,南到南海到印度洋。該一海域為陸地、海島所包圍,西邊是中國大陸和印度支那半島,北邊是朝鮮半島,東邊是日本群島、琉球群島、臺灣,南邊是菲律賓群島、婆羅洲、印尼群島,西南邊是馬來半島。該一海域有幾個溝

通日本海、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通道,包括對馬海峽、宮古海峽、宜蘭海峽(宜蘭到與那國島之間)、巴士海峽、巴布煙海道、巴拉巴克(Balabac)海峽、奧姆拜(Ombai)海峽、巽他(Sunda)海峽和馬六甲海峽。 東亞海域呈現半封閉型,其第一島鍊的東邊是廣袤的太平洋,在十六世紀以前,太平洋東岸國家跟東亞國家沒有往來。因此位在該一海域內的國家唯有跟中國發展文化及貿易關係。因為第一世紀中國和印度開通航路後,才又與大秦(中國對統治埃及時期的羅馬帝國的稱呼)、阿拉伯和南亞國家發展文化和貿易關係。第八世紀後,阿拉伯商人和傳教士陸續到東南亞和中國傳教和貿易,才又進一步擴展雙邊的往來。 海洋航路的發現和開闢,是促成

東亞地區文明與文化之發展的主因。透過航運,不同文化進行相互的交流和學習,而形成新的文化。中國文化傳播到朝鮮半島、日本、琉球群島和臺灣。甚至南下到越南。隨著華人的移動,也進入到東南亞地區。同樣地,隨著印度人移民到東南亞地區,印度文化和婆羅門教、佛教和印度教往東傳播到東南亞國家。阿拉伯的文化和回教,也是經由海洋傳到東南亞和中國。十六世紀,西方天主教和基督教也藉由海洋航運傳入東亞國家。十六世紀從馬尼拉到墨西哥西海岸的大帆船貿易,是首次將西班牙和墨西哥文化和物產輸入東亞國家,相對地,東亞國家也經由該一航路而將文化和物產輸出到北美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