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克天賦人權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訂位、菜單、價格優惠和問答集

洛克天賦人權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小川仁志寫的 一口氣讀懂哲學家們:從30位哲學家生平、學說、名言,自我省察,探究自我,破解生活、職場、人際關係的迷思! 和李梅的 權利與正義:康德政治哲學研究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高雄市鳥松國中101 學年第一學期九年級人權議題融入歷史科 ...也說明:圖一洛克. 圖二盧梭. 圖三《法意》書影. 1. 圖一是十七世紀末英人洛克的畫像。試回答下列問題:. (1).洛克闡述天賦人權理論,認為人類生而擁有哪些權利,有權反抗侵犯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美藝學苑社 和社會科學文獻所出版 。

國立臺灣大學 歷史學研究所 王遠義所指導 薄東倞的 試論孟德斯鳩的中國專制體制——以黃宗羲的反君主專制思想為參照 (2020),提出洛克天賦人權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孟德斯鳩、中國專制、論法的精神、嚴復、黃宗羲、明夷待訪錄、專制政體。

最後網站自由主義/倫納德.特里勞尼.霍布豪斯eslite誠品 - 蝦皮購物則補充:「天賦人權」是洛克用來抗衡專制王權與君權神授的概念,充滿了神學的意涵。霍布豪斯等「社會自由主義」理論家,從中加入了社會學、生物學等近代的觀念,來構思一個理想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洛克天賦人權,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一口氣讀懂哲學家們:從30位哲學家生平、學說、名言,自我省察,探究自我,破解生活、職場、人際關係的迷思!

為了解決洛克天賦人權的問題,作者小川仁志 這樣論述:

世界紛亂、社會動盪、人心不安——正是讀「哲學」的時候! 這門「研究事物本質」的學問, 兩千多年來帶著一代又一代的人們,領略亙古難解的人生習題: 什麼是自由?什麼是愛?什麼又是人類存在的意義?…… 只要走進哲學的世界,你將找到「煥然一新」的自己!   ●本書以「一口氣就能讀懂」的型式,來講解「古希臘到現代」的西洋哲學,閱讀酣暢無障礙!   ●本書以「一次囊括最經典」的角度,來介紹「30位不可不知」的重量大師,哲學入門最完整!   ●本書以「貼近現代人需求」的觀察,來彙整「浩瀚哲學世界」的必要知識,簡明易懂最有趣!   ●更重要的是,原來看似遙遠的哲學,竟然那麼貼近生活、貼近我們的生命——   

→→ 蘇格拉底說:不只要活著,還要良善地活著。   →→ 亞里斯德說:人類天生就是社會性動物。   →→ 培根說:知識就是力量。不知道原因就無法產生結果。   →→ 笛卡兒說:我思故我在。徹底思考,才是抵達真理的唯一道路。   所謂「哲學」,其實就是生活的方式。   所以,透過解讀這些傳世偉人們的生活與思想,   我們得以重新啟動自己,獲得新生的力量! 本書特色   ★沒有年齡限制,不必理論基礎,就算是中學生,也能輕鬆閱讀的哲學入門好書!   ★單元條理分明,毫無長篇大論,隨手翻開一頁,就能深入哲學大師的思想精髓!   ★源自人生百態,囊括生命課題,時時都能活用,讓人大呼:原來哲學這麼好

玩!   【特色1】從「最不能錯過」的30位大師下手,開始你的哲學之路!   從探索「人生價值」的希臘三賢,到「追求真理」的笛卡兒;從強調「天賦人權」的洛克,到大膽論述「上帝已死」的尼采;從「解放女性」的西蒙波娃,再到引發「正義」激辯的桑德爾;橫跨兩千年的30大哲學思想巨擘,都在這裡與你坦誠相見。   【特色2】以「最容易上手」的方式進行編排,一翻開就欲罷不能!   全書依照年代時序列出「哲學家」姓名,再以專欄型式提綱挈領、簡明概述「重要生平」事蹟;接著採用淺白文字直搗各人「思想理論」核心;最後再點出其「經典名言」及「重要著作」。綱舉目張,讀來絲毫不費力——深入30位哲學大師的世界,真

的好過癮!   【特色3】用「最輕鬆有趣」的漫畫穿插講解,縮短哲學與你的距離!   特別搭配手繪風的「哲學家頭像插畫」,讓人可以一窺大師神韻風采;並穿插活潑的「四格漫畫」,在本書三位「動物引路人」的帶領下,輕鬆搞懂哲學大師的深奧思想,化繁為簡,在不經意間就掌握人生哲理、看透萬物本質,進而變成自己的信仰理念,可以自在地去對面每一天的生活!   【特色4】將「最扣人心弦」的哲學名句譯解,賦予面對人生的勇氣!   亞里斯多德說:「想要活得幸福,適當的『中庸』是很重要的!」洛克說:「人心就像一張白紙,沒有寫上字,就不會有任何變化。」盧梭說:「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卻始終困在枷鎖之中。」——本書充滿

哲學大師的智慧心語,字字珠璣。在人生遭遇種種困境的時刻,在面對親情、友情、愛情的難題時,總能醍醐灌頂,給我們最適切安心的解答,讓我們擁有繼續下去的勇氣。   【特色5】附「最具代表性」的重要著作簡介,提供進階研讀的捷徑!   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引論》,是心理學經典之作;馬克思的《資本論》,對社會科學有無比深遠的影響;沙特的《嘔吐》,則是存在主義文學的鉅著——本書30位哲學家的30本代表作,是探索世界、追求真理的必讀經典。無論對於哪個領域想要有更深一層的了解,都能從這份「延伸書單」之中找到方向,快速獲得「進階閱讀」的精準指引。   監修者簡介 小川仁志   1970年出生於京都府。

哲學家。   山口大學國際綜合科學部准教授。   京都大學法學部畢業、名古屋市立大學大學院博士後期課程結業,博士(人間文化)。   2011年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客座研究員。為了一般讀者不斷地實踐哲學理念,並擔任商店街的「哲學CAFÉ」主導人。專業為公共哲學、政治哲學。   相關著作有《這麼動人的句子,是怎麼想出來的?不必苦等靈感,一下筆就好經典的寫作技術》、《世界のエリートが学んでいる教養としての哲学(暫譯:世界菁英都在學的教養哲學)》(PHP研究所)、《ポジティブ哲学!(暫譯:正面哲學!)》(清流出版)等作品。 譯者簡介 張育銘   大學時與日文相遇,從此開啟一個沒有想像過的世界

。   平常喜歡閱讀小說,觀賞電影,打打球。   認為語言間的鴻溝既神祕又富魅力。堅信人性的光與熱終能照亮溝渠,引領人們共讀、共鳴、共存。 趙誼   東吳日文系。日語教師.日文譯者。   富有好奇心,涉獵眾多領域,熱愛學習外語,喜歡從翻譯中吸取新知,期盼早日達到譯作等身境界。 【序言】       一本最貼近生活的哲學講義   第1章 蘇格拉底—我真的是最聰明的人嗎? Lesson 1希臘三賢—蘇格拉底 Lesson 2正確地活著真的這麼重要? 【蘇格拉底語錄】不只要活著,還要良善地活著。   第2章 柏拉圖—「理想國」,最理想的型態    Lesson 1所有的事物都有理型?

Lesson 2柏拉圖倡導的「理型」是什麼? 【柏拉圖語錄】背德,肇生不和與憎恨;從德,孕育和諧與友愛。   第3章 亞里斯多德—「中庸」才能得到幸福          Lesson 1和老師柏拉圖相比,屬於現實主義的哲學家 Lesson 2人活著真正的目的是什麼? 【亞里斯多德語錄】人類天生就是社會性的動物。   第4章 湯馬斯.阿奎那—被封聖的哲學家、神學家     Lesson 1哲學與神學的集大成者—阿奎那 Lesson 2有出入卻不相矛盾? 【阿奎那語錄】恩典不會毀損自然,反而使其更加完善。   第5章 法蘭西斯.培根—力行實驗的經驗論始祖 Lesson 1比起思考與理論,經驗更重要

? Lesson 2為能正確了解,應該排除的「偶像」是指? 【培根語錄】人類的知識就是力量。不知道原因就無法產生結果。   第6章 湯馬斯.霍布斯—「社會契約」,現代民主社會的開端 Lesson 1什麼是在歷史的混亂期中誕生的社會契約論? Lesson 2人民服從名為「利維坦」的權力! 【霍布斯語錄】沒有一個共同權力能使所有人畏懼時,人類將陷入所謂戰爭的狀態,人與人互相對戰的狀態。   第7章 勒內.笛卡兒—懷疑事物的自己,才是不容質疑的 Lesson 1笛卡兒追求的真理是? Lesson 2笛卡兒揭開近代哲學的序幕! 【笛卡兒語錄】我思故我在。   第8章 約翰.洛克—「天賦人權」影響後來的

美國獨立宣言    Lesson 1民主主義的理念是從洛克開始的! Lesson 2人類擁有的觀念來自於經驗! 【洛克語錄】心就像一張白紙,沒有寫上字就不會有任何的變化。   第9章 大衛.休謨—「心」就像劇場一樣 Lesson 1休謨是破壞傳統的哲學家? Lesson 2也懷疑自然科學的休謨 【休謨語錄】理性單純只是情感的奴隸,它必須侍奉情感,除此之外絕沒有其他能冀望的功用。   第10章 尚-雅克.盧梭—沒有盧梭,就沒有法國大革命 Lesson 1經歷乖舛的孩提時代,生活多彩活躍 Lesson 2回歸人類原點—盧梭的《社會契約論》【 【盧梭語錄】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卻始終困在枷鎖之中。  

第11章 伊曼努爾.康德—下午三點半,準時去散步     Lesson 1最嚴格的哲學家—康德 Lesson 2雖然戰勝不了慾望,但能以理性正確地判斷出正確的事物! 【康德語錄】你所做的行為,要讓你意志的準則能時常合乎立法的普遍原則。   第12章 傑瑞米.邊沁—與學生同在,至今都還坐在大學裡的哲學家 Lesson 1對社會而言什麼是幸福? Lesson 2幸福的量以「快樂計算」來衡量? 【邊沁語錄】如果幸福是善,那以達到最大量也就是最多數人的幸福為目的,便是道德的善。   第13章 G.W.弗德里希.黑格爾—人類沒有極限! Lesson 1說服無敵康德的明星! Lesson 2以辯證法來思考

歷史的流變吧! 【黑格爾語錄】凡是合乎理性的事物都屬於現實,而屬於現實的事物都合乎理性。   第14章 索倫.奧貝.齊克果—要思考的是存在於現實中的人 Lesson 1對人生絕望的哲學家—齊克果 Lesson 2從絕望中解脫的方法?何謂「實存的階段」? 【齊克果語錄】絕望就像罹患絕症,在死亡的邊緣頹萎傾倒,卻無法死去。   第15章 卡爾.馬克思—關鍵字「階級鬥爭」 Lesson 1馬克思的目標為何? Lesson 2物質會主宰歷史是什麼意思? 【馬克思語錄】一直以來,哲學家都只是解釋這個世界。重要的是改變世界啊。   第16章 弗德里希.尼采—大家的第一印象,「上帝已死」 Lesson 1主

張「上帝已死」,身為存在主義先驅的尼采 Lesson 2如何從顛覆世界的「虛無主義」找尋幸福? 【尼采語錄】人是應該被超越的生物。   第17章 西格蒙德.佛洛伊德—心理學,戀母情結「伊底帕斯情結」 Lesson 1「潛意識」究竟帶給現代思想多大的影響? Lesson 2與生俱來的慾望與控制的方法 【佛洛伊德語錄】精神就像冰山,只有整體的七分之一浮出海面。   第18章 路德維希.維根斯坦—擁有富家背景的哲學家 Lesson 1哲學是用來解釋而非說教! Lesson 2科學性語言的極限以及日常對話的注意點? 【維根斯坦語錄】所有事物在遊戲之外,不具有人和名稱。          第19章 馬丁

.海德格—不要成為漫無目的生活的人     Lesson 1追求存在的海德格 Lesson 2海德格所說的「死亡」是什麼意思? 【海德格語錄】人如果不知道總有一天自己會死亡,就無法感覺到自己正活著。   第20章 尚-保羅.沙特—得了諾貝爾獎卻拒領? Lesson 1沙特造成存在主義風潮? Lesson 2關心社會變革? 【沙特語錄】人類是先存在,才來到這世界相遇,出現在這世上,之後才被定義。   第21章 西蒙.波娃—以身為女人而自傲吧! Lesson 1以解放女性為目標的波娃 Lesson 2由做作的「女人味」中解放吧! 【波娃語錄】人並非生而為女人,而是成為女人。   第22章 伊曼紐爾

.列維納斯—親族都死於集中營的哲學家        Lesson 1思想是來自他那悲痛的過去? Lesson 2與他者產生連結的倫理 【列維納斯語錄】人為了呼吸而呼吸、飲食而飲食、散步而散步。然而,這都不是為了活著,全都是「活著」這件事本身。   第23章 莫里斯.梅洛龐蒂—身體就是連結世界的介面 Lesson 1梅洛龐蒂以身體為發展現象學的主題? Lesson 2構成人類行動的身體圖式 【梅洛龐蒂語錄】哲學是自身的線索,會不斷更新的經驗。   第24章 克勞德.李維史陀—勇闖亞馬遜叢林的文化人類學家 Lesson 1確立了與文化人類學有關的結構主義? Lesson 2只看事物的一面向無法了解

事實? 【李維史陀語錄】世界開始時沒有人類,結束時也不會有人類吧。   第25章 米歇爾.傅柯—        關鍵字「全景監獄」 Lesson 1揭露知識與權力意義的思想家 Lesson 2一想到「有人在看」就會比較認真? 【傅柯語錄】「人類」就像畫在海邊沙灘上的臉一般,海浪來了就會消失。   第26章 雅克.德希達—曾經拍過電影的哲學家      Lesson 1翻轉世界的後結構主義領導者 Lesson 2什麼是解體? 【德希達語錄】書寫之神是為父親,亦是兒子,也是自己。   第27章 漢娜.鄂蘭—    邪惡的平庸,耶路撒冷大審判 Lesson 1說明集團的恐怖,並與之對抗的哲學家 Le

sson 2怎麼樣才能活得像「人」? 【鄂蘭語錄】邪惡的平庸。   第28章 尤爾根.哈伯瑪斯—人們藉由敞開彼此的心胸,來進行溝通達到共識 Lesson 1什麼是以溝通為基礎的新社會理論? Lesson 2討論的必要三原則 【哈伯馬斯語錄】在用語學觀點上,語言只具有發話者為了瞭解而藉由命題與世界產生關聯的重要性。   第29章 約翰.羅爾斯—真正的正義不是自由,而是平等的實踐        Lesson 1質疑正義的自由主義領導者 Lesson 2要如何實現「公平分配」? 【羅爾斯語錄】正之於善的概念,具有優先權。   第30章 麥可.桑德爾—大家搶破頭都想上他的課,哈佛大學正義大師   Le

sson 1人該如何在群體中生活? Lesson 2理想統治 【桑德爾語錄】沒有負荷的自我不存在。   【Column】30位哲學家的經典代表作清單     監修者序言 一本最貼近生活的哲學講義!   「哲學好難」,這應該是多數人對哲學的想法。或許現在手中拿著這本書的各位也是這麼的,所以才會從這麼多哲學入門書當中,挑了這本書吧!   的確,哲學不好懂,但是這麼難懂的東西,為何從蘇格拉底以來的兩千多年時間,還能被視珍寶保存至今?困難又沒有任何幫助的思想,不可能跨越時空,長時間為大家所學習。哲學確實很難,但也是一門非常有助益的學問。   若說到哲學的用處,這是一門探究事物本質的學問。首

先我們可以藉此了解事物真正的意義,從關於什麼是自由、什麼是愛,到關於自己的存在意義,運用語言進行邏輯性思考,鍛鍊我們的邏輯思考能力,這些大師們的思想結晶,也會成為讓我們活得更好的某種指引。   總歸來說,會有那麼多人讀哲學,是因為它能帶給我們文化素養上的薰陶,如果這麼有幫助的哲學,是以能夠「一口氣讀懂」的形式來講解又會如何?這樣的表現形式一定會變得更有幫助也更理想!本書標榜以通識教育的角度撰寫而成,網羅了從古希臘到現代,各個時代最菁英的西洋哲學家,針對一些必要的知識有最精簡的介紹。只要讀完這一本,保證大家都能對哲學家們有基本的認識,對哲學素養也有最大收穫。   面對這個越來越複雜的世界,為

了能活得更好,為了能省思生命,就需要一些不同以往方式來輔助,希望透過這本書,讓哲學這項輔助工具,成為大家最大助力,把每一天都活得更精采!   小川仁志 第7章 笛卡兒【Lesson 1】笛卡兒追求的真理是什麼?人們時常在追求真理,但在這世上存在著許多虛偽不確實的資訊。身為一個理性追求真理根源的唯理論創始者,笛卡兒10歲的時候進入耶穌會學習士林哲學,但是他抗拒士林哲學的知識,認為必須要區別出真正的真實與虛偽,因此笛卡兒採取的方法便是驅動理性,對一切都抱持懷疑的「方法懷疑論」。●Cogito, ergo sum∼我思故我在→懷疑論的結果笛卡兒以拉丁文「Cogito, ergo sum 我思故我在

」,為哲學命題寫作,除了他的主要著作《方法導論》之外,其他的作品裡也出現同樣的主題。這句話可以解釋為,這世界所有的一切,包括自我的肉體、眼前的風景、學過的道理,都讓人存疑,所以我們感覺到的說不定是夢。甚至1+1=2的數學(理性),這個既定知識也有存疑的空間。如此懷疑事物的笛卡兒,領悟到一件事,原來「懷疑事物的自己」的自我意識,才是最不容懷疑的。●就算只有一點點的可疑,也是「虛假」?!笛卡兒得出了一個結論—「自己的意識之存在是無法懷疑的」,但其中的過程並非十分順利。在《方法導論》當中,笛卡兒詳細描述了,他苦思這個結論的情形—「就算對於這個事物只有一丁點疑慮,也要把它當作是虛假的,然後丟棄。再檢視

所秉持的信念中,是否還存有完全不容懷疑的事物」。笛卡兒對於整個世界及人生都抱持徹底的懷疑,要有意識的懷疑具有假設性的事物,稍有疑惑產生,就要徹底排除。但有一件事是無法被懷疑的,那就是「我正在懷疑」這件事情本身。如果是正確的事,就應該沒有被懷疑的餘地,為了排除先入為主的觀念、觸及真理,要從確切的事物開始。笛卡兒秉持這樣的信念,亦步亦趨的探求屬於自己的哲學。●連神都可以懷疑!→笛卡兒的真理探求計算數學時也會發現錯誤,所以要當成錯誤的加以排除;就連被視為真理的「神」,也可能是虛假的,因為「神」是完美的,是不可能容許邪惡的惡魔欺騙人類。如此不斷懷疑的結果,讓他發現只有一個東西是不容質疑的,那就是「我」

。「我」是必定獨立於身體、精神之外,是自身的存在,這也就是「我思故我在」的真諦。

試論孟德斯鳩的中國專制體制——以黃宗羲的反君主專制思想為參照

為了解決洛克天賦人權的問題,作者薄東倞 這樣論述:

古代中國皇帝制度是否可以視為專制體制,一直都是學術界爭論不休的命題,晚清以降許多學者皆援引大量史料、研究為自身之觀點辯護。不論是支持或反對方,在論證中國皇帝制度是否為專制政體時,一定會討論孟德斯鳩《論法的精神》中的中國專制體制,因其是將中國視為專制體制的第一人。除了孟德斯鳩的《論法的精神》之外,在討論中國專制問題時,晚清以降的思想家們,諸如梁啟超、錢穆及蕭公權等人,都有提及黃宗羲在《明夷待訪錄》中所涉及的反專制君權思想,黃宗羲為明末清初大儒,以其所屬時代,能針對古代皇帝制度提出批評,實頗具振聾發聵之效。不論是孟德斯鳩抑或是黃宗羲的著作,皆為討論專制權力內涵重要的研究資料,但孟德斯鳩在論述中國

為專制政體時,在研究方法及取材上有兩個重大的問題,其一,其本身並未親身造訪中國,可能對於中國實際的情況有一知半解之嫌;第二,孟德斯鳩的研究方法是建立三個典型,以比較法突現不同政體模型的性質及原則,而中國代表的專制政體典型是與西方共和及君主政體相對的,也因為必須符合其預先設立的論點蒐集資料,如此一來便又可能因其先驗的立場,而有以偏概全之嫌。也因這兩個問題,在討論孟德斯鳩的中國專制體制時,必須與中國本土的政治思想家之著作進行互相參照,才能對於中國以及西方的歷史、政治及社會背景、因素能有更深入以及更全面的認識,而本篇論文便是以黃宗羲的《明夷待訪錄》作為主要參照對象,藉此討論中國及西方的政治文化、法律

制度及社會發展差異的關鍵為何。除了與黃宗羲的《明夷待訪錄》進行對比外,嚴復翻譯的《法意》也是重要的參考材料。《法意》一書是嚴復將《論法的精神》翻譯為中文的翻譯版,嚴復在翻譯完之後,也會在其後增加按語,表達自己對孟德斯鳩理論的看法,嚴復身處清末動蕩不安的時期,在翻譯的同時也會將自己對於中國政治文化的見解書寫於按語之中,也是本篇論文重要的參考材料之一。孟德斯鳩《論法的精神》是以比較法的方式進行體系的建構,本篇論文以孟德斯鳩的原則作為研究前提,為其中國專制的學說以黃宗羲的《明夷待訪錄》為參照比較,補足以往學者對於孟德斯鳩中國研究的批評,並且輔以《法意》中按語的評論,能使中國專制學說能展現更全面、真實

的面貌。雖然許多學者認為孟德斯鳩對於中國的研究在方法及資料選擇上可能有所偏頗,但卻提供了對於中國專制研究的整體概念,一個可以從整體架構觀察中國專制特質的契機,在《論法的精神》的政體理論中,囊括所有社會現象作為研究對象,藉此討論這些社會現象與「法」的關聯性,並且試圖從這些關聯性中,找到一個普遍通用的規律,概括出一般的原則與精神,因此孟德斯鳩的政體學說包含了兩個部分,一個是政體的性質,一個是政體的原則。孟德斯鳩主要認為專制體制的特質就是無法律規章,只憑一人之意志領導一切,其中的原則就是以恐怖維持其統治。在書中孟德斯鳩便以中國的風俗習慣、倫理道德與法律的關係,論證其專制體制理論,接著也討論中國的法律

怎麼運作,以及是否有效的方式可以制衡君王個人的意志。嚴復是晚清翻譯《論法的精神》中最有系統之人,並且在翻譯後,還會憑藉著個人的思想資源,以自身對於中國傳統政治文化的理解給予註解評論,在嚴復翻譯的《法意》中的按語可以發現,嚴復認為中國與西方政治文化最大的差異就在於法治,不斷的將東西雙方進行比較,探討東西方的法理邏輯、法律展現的權力型態等層面的不同,透過比較,強調其推崇法治反對人治的主張。孟德斯鳩及嚴復皆認為古代中國皇帝制度是專制體制,最大的特徵就在於沒有一個恆常不變的法律可以依循,皇帝個人的意志過大,如果透過探討黃宗羲《明夷待訪錄》中的反君主專制思想,便可以得知中國傳統政治文化的關鍵所在。黃宗羲

《明夷待訪錄》中認為三代以下的皇帝,將天下視為其私人之產業,使得皇帝與天下百姓的主客關係被顛倒了,使得原本是天下之公,變成一家一姓之私,但是對比孟德斯鳩的理論便可以發現,黃宗羲只是提出了公領域及私領域的兩個概念,中間如何劃分的,彼此之間的權利互動關係並沒有清楚說明,而唯一的出路就是憑藉著皇帝個人的道德觀念,必須實行仁政,仍存聖人治天下的觀念,如果對應回黃宗羲的本體論,便可以發現其思想核心為依循天理方可達到至善的境界,但這必須由有德之人完成,這樣的理論其實仍然是替個人統治提供了理論上的支持。孟德斯鳩認為專制政體最大的特徵就是統治立法者沒有受到法律的約束,憑著個人意志在行使領導權,但是君主政體的君

主必須尊重基本法律,依照法律的規定行使權力;黃宗羲《明夷待訪錄》中,沒有提及法律約束君權的作用,只有提及皇帝必須依照天道而行,依照仁德勤政愛民,不可以以一己之私而恣意暴虐,君權的約束力道似乎只有所謂的天道,以及皇帝本身的道德觀念,洛克天賦人權中法律至上,君權有限的觀念並未出現,雖然也有提及三代之前因為有法,對比三代以下無法,不至於暴亂,但此處的法並不是恆常不變的法,而是期待有法的明君,這仍然凸顯了期待有德性之人,依循天理治理天下。傳統中國的哲學宇宙觀所遵循的天道、天理,是一種道德觀的討論,應用在政治文化領域,很容易成為個人統治的理論來源,黃宗羲雖然批判了中國皇帝專制的問題,導致主客關係顛倒,但

並為涉及權利互動關係,公私領域仍沒有清楚的分界,政治權力仍掌握在皇帝一人之上,並沒有達到民享的程度。中國古代社會的發展與西方本就不同,這也使得宇宙哲學觀念的差異,西方社會,君王必須遵守恆常不變之法,不可以侵害人與生俱來的權利;而東方社會則是一個有德性之人,依循天理,帶領整個社會達到至善的境界。

權利與正義:康德政治哲學研究

為了解決洛克天賦人權的問題,作者李梅 這樣論述:

國內的康德研究.按照「三大批判」的結構和「真善美」的理念。把康德哲學分解為理論哲學、實踐哲學和藝術哲學,政治歷史哲學被視為康德思想的邊緣。 本書突破了這一框架。作者不僅深入研究政治哲學的基本思想,而且將它與三大批判,特別是實踐哲學結合起來,突出了康德哲學的歷史視野和政治現實感。這對於國人全面系統理解康德哲學的精神實質.尤其是康德哲學所具有的自由主義思想背景和價值取向,具有重要意義。 導言 作為政治哲學家的康德 一 重新認識康德的政治哲學 二 政治哲學與批判哲學體系 三 康德與自由主義第一章 康德政治哲學的思想背景 第一節 近代自由主義政治哲學的興起

一 近代自然法理論和契約理論 二 霍布斯:自然狀態與絕對權力 三 洛克:天賦人權與有限政府 第二節 啟蒙時代的政治哲學 一 法國啟蒙運動的政治思相 二 孟德斯鳩:政治自由與三權分立 三 功利的原則 四 休謨:正義與習俗 五 德國的思想狀況 第三節 虎梭:論不平等與社會契約 一 自然狀態和社會狀態:論不平等的起源與發展 二 重建自由與平等第二章 歷史哲學 第一節 自然與歷史 一 作為自然的一部分的歷史 二 歷史領域的特殊性 第二節 「普遍歷史理念」 一 「理念」的意義 二 「普遍的歷史」

三 「普遍歷史的理念」 第三節 歷史目的論 一 自然目的論——理解歷史的出發點 二 自然目的論的內容 三 從自然目的論到道德目的論 四 自然的最後目的 五 從道德目的論到道德神學 六 歷史過程:合規律性與合目的性的統一 第四節 人性與歷史 一 人的非社會的社會性 二 自私的人性與文化的發展第三章 政治世界與道德世界 第一節 道德的世界 一 理論的世界與實踐的世界 二 道德法則 三 意志自由 四 目的的工國 第二節 道德世界與政治世界的關系 一 實踐理性與政治 二 道德觀念的作用 三

道德的政治家 四 康德與馬基雅維里第四章 權利與正義的形而上學 第一節 人性中的善與惡 一 人的兩重性 二 人性中向善的稟賦與向惡的傾向 第二節 倫理與法律 一 兩種道德法則 二 法律的義務與倫理的義務 第三節 權利與正義的法則 一 權利與正義的法則 二 康德正義概念的特點第五章 自由、平等與獨立 第一節 自由 一 消極自由的概念 二 公民的自由權利 三 公開運用理性的自由 第二節 平等與獨立 一 平等 二 獨立第六章 社會契約:公民社會的基礎 第一節 論財產權 一 財產權概念的重要性

二 康德的財產權概念 三 財產權:社會契約與強制 第二節 社會契約與公民社會 一 從自然狀態到法治社會:歷史的論證 二 從自然狀態到法治社會:邏輯的論證 三 社會契約:公民社會的基礎 四 普遍法治的公民社會第七章 國家與個人 第一節 國家統治的原則 一 公民社會與國家 二 國家的權力 三 共和主義 四 國家利益與個個利益 第二節 政治變革的原則 一 理想與現實 二 論反抗主權者 三 康德與法國大革命 四 政治變革的原則第八章 走向永久和平 第一節 永久和平的條件 一 永久和平之路

二 永久和平的預備條款 三 永久和平的條件 第二節 倫理的共同體 一 文化的發展與道德的進步 二 文化與道德的統一;歷史的最終目標 三 從法律的共同體到倫理的共同體結語 康德政治哲學的貢獻與啟示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