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雅同義詞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訂位、菜單、價格優惠和問答集

淡雅同義詞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黃粱寫的 君子書:黃粱歌詩 和松尾芭蕉的 奧之細道:芭蕉之奧羽北陸行腳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釀出版 和聯經出版公司所出版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淡雅同義詞,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君子書:黃粱歌詩

為了解決淡雅同義詞的問題,作者黃粱 這樣論述:

  他寫詩。   在詩裡,他擁抱親情、詠嘆天地、紀錄歷史、思念友誼,人生的萬種情緒與樣態,盡收於此。   他說詩。   如同園丁一般,守護著他所珍愛的詩園。一方面,帶領讀者導覽詩的體裁,探索詩的文化底蘊與美學。一方面,他悉心灌溉,肥沃的知識土壤中長出詩的新芽:雙聯詩。   《君子書》,這部黃粱詩文集,除可品嘗淡雅的文字況味,亦能追隨詩人的腳步,悠遊於詩的奧美境界。 本書特色   ★精選黃粱詩篇近百首,鴻鴻稱譽之:「黃粱,漢語詩的精粹與絕美在他手中完成,像塔可夫斯基那樣保存了直覺的心象。」   ★除詩作外,亦收錄黃粱詩論,梳理詩的原理與本質;自剖文化脈絡與創作歷程,

闡釋文明精神。   ★深度賞析瑞典當代詩人特朗斯特羅默(2011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與日本俳聖松尾芭蕉之作品。 各界推薦人   顏崑陽(輔仁大學中文系講座教授)   于堅(《百年新詩》軸心詩人)   車前子(《百年新詩》語言天才)   廖育正(廖人,成功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   黃粱不只是敏於感覺、想像的詩人,而更是深於思想的「詩哲」。他的歌詩吸納傳統文化之精神,體察現代生命存在之迷魅,鎔鑄為物、事、情、理兼容的境界;而以漢語特有之語法、聲調、意象的形式表現之。其意義個殊而普遍,普遍而個殊。閱讀他的歌詩,需要靈銳的感覺、神遊的想像與清明的沉思。──顏崑陽(輔仁大學中文系講座教授)  

 黃粱的詩是一個另類。現代派是新詩自五四以來的一貫時尚,如今已深入漢語骨髓。黃粱試圖反其道而行,但並非復古,依然是自由詩,彷彿古人寫的新詩,魏晉風骨的自由體。這是遠比新詩之現代派路線更為深刻、潛沉的詩之道,新詩不能總是膚淺輕薄的同義詞。《君子書》精神高古,依然關於人的品味。──于堅(《百年新詩》軸心詩人)   我把《君子書》看做地圖,私人的公共地圖,冠名黃粱的地圖,黃粱在這張新大陸地圖上發現舊大陸,他是另一個哥倫布:反哥倫布。黃粱不懷舊,他是新制,他把舊大陸這塊醃肉逼出鹽分剔除糜爛,成就為抽象而具體的鮮味……彷彿可以返老還童的藥水。黃粱的每一行詩似乎都是從一首史詩中突然按住的一行。──車前子

(《百年新詩》語言天才)   黃粱特別看重素樸、誠摯、純粹、自然的質地。他的早期作品晶瑩透亮,彷彿生命自行結晶的詩,有複製不來的玄妙;後期作品帶有溫潤的文化感和古風,是極富有人文底蘊的性情之作。他對詩的一往情深與義無反顧,充盈了君子一詞的涵義:不學詩,無以立,若要學詩,則必須交付全副性命。──廖育正(廖人,成功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  

奧之細道:芭蕉之奧羽北陸行腳

為了解決淡雅同義詞的問題,作者松尾芭蕉 這樣論述:

「奧之細道」除了美,其餘不用再說了。   《奧之細道:芭蕉之奧羽北陸行腳》是一致公認的世界文學經典巨作  與《源氏物語》同享盛名  擁有十多種不同語言的譯本  魅力永垂不朽  它的絕美,它的毓秀  使得《奧之細道:芭蕉之奧羽北陸行腳》必須由絕佳三大名家來闡釋:   第一位:松尾芭蕉(日本俳諧大師、世界聞名俳句大家,享有「俳聖」之譽。是「元祿文化」的旗手。在日文學史上地位,可媲美中國的「詩聖」杜甫)  第二位:鄭清茂(美國麻州大學、國立東華大學榮譽教授、日本文學研究專家)  第三位:莊因(知名作家、書畫家、史丹福大學退休教授)   日本三大景之一「松島」,景色依地點與季節幻化而令人讚嘆;  

兩岸林木扶疏山色奇美的日本三大急流之一「最上川」  以及擁有絢爛華麗殿宇群的日光東照宮、四周古木參天的鹽□神社、法像莊嚴的瑞巖寺、矗立於幽靜山林中的立石寺等景點,  除了本身所具備的自然人文觀賞價值之外,  更因出現於《奧之細道》旅程中而聲名大噪。  松尾芭蕉借助中國古典文學與哲學思想,  將俳句的和諧性與詩歌的高雅兼容並蓄,  使得俳句成為與漢詩、和歌相媲美的雅俗共賞詩體文學。  俳句中時而加入與季節相關的字詞及作者心境,  這樣的文體正好能將奧之細道旅程中的點點滴滴完整地呈現出來。   《奧之細道》屬於「俳諧紀行文」類,  是日本俳諧大師松尾芭蕉(1644-1694)的代表作,  日本俳諧

文學的瑰寶。   它不僅體現日本人自豪的日本文學特色,也具有放諸四海皆準的普世藝術價值。  目前已有十多種不同語言的譯本。   譯文配合精簡古雅之俳句風格採用淺易之文言體,  譯注評釋佐以朗朗上口之中日名家詩句,  使讀者更能體會原文字裡行間之精妙,  隨文神遊於松尾芭蕉這段經典旅途中。   《奧之細道》不僅為日本文學史上之經典紀行文學,  此一旅程亦因俳句愛好者追尋芭蕉腳步而成為觀光旅遊之熱門參考路線。 作者簡介 松尾芭蕉   日本德川時代的俳諧大師,有日本「俳聖」之譽。是日本德川時代燦爛的「元祿文化」的旗手之一。俳諧是一種最具日本特色、極為重要的文學類型。   芭蕉在日本俳諧史上,遠承日本

和歌與中國詩文的古典傳統,提出枯淡、閑寂、輕妙等美學概念,融匯人生即旅、諸行無常的存在哲學。所創蕉門蕉風,影響深遠,不僅在日本歷久不衰,至今依然,而且波及世界各地,仍在擴大中。   芭蕉(Basho)的名字幾乎變成了俳句的同義詞。現在有所謂英俳、漢俳之作,追本溯源,也應與芭蕉的典範不無關係。 繪圖者簡介 莊因   名作家、書畫家、史丹福大學退休教授 譯注者簡介 鄭清茂   台灣嘉義縣牛斗山人。1933年生。台灣大學中國文學學士、碩士、普林斯頓大學東亞學博士。先後任教於台灣大學,美國加州大學、麻州大學,東華大學等校。2003年退休。現為國立東華大學榮譽教授。寄意於中日文學關係(或和漢比較文學)與

日本漢文文學,著有《中國文學在日本》,譯有《宋詩概說》等書。另有中日英文相關論文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