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人口密度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訂位、菜單、價格優惠和問答集

深圳人口密度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王緝憲寫的 世界級樞紐:香港的對外交通 和汪光燾等的 城市公共交通出行分擔率研究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商務 和中國建築工業所出版 。

南華大學 國際暨大陸事務學系亞太研究碩士班 馬祥祐所指導 丁聞的 中國沿海經濟開發區之發展研究(1980-2011) (2013),提出深圳人口密度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沿海經濟開發區、深圳經濟特區、浦東新區、天津濱海新區、平潭綜合實驗區。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深圳人口密度,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世界級樞紐:香港的對外交通

為了解決深圳人口密度的問題,作者王緝憲 這樣論述:

  香港的對外交通樞紐,如何在粵港澳大灣區發揮促進城市互動的作用?   地理及交通運輸專家運用大量圖表分析,建議整體交通發展方案   現代城市並非一個能自給自足的地方,它的存在有賴其他地方對它的需求,和它滿足這些需求以換取自己需求的能力。一個城市與外部的交流就是其賴以生存的最基本條件。   自中國改革開放到1997 年回歸,香港這個自轄城市享受了二十多年從事貿易而帶來的益處,也因為投資和企業主要集中於珠三角東部,推動了香港區域服務的交通運輸系統發展。   隨着越來越多香港投資和企業跑到世界各地,加上珠三角的港口和機場部分取代香港,使香港逐漸失去以往一家獨大的轉口貿易口岸地位。已經基本上沒

有加工工業的香港,如果再喪失區域貿易和交流中心地位,將對經濟造成嚴重打擊。   本書着重分析1997 年回歸以來香港對外交通系統的變化,及其對香港整體的支持作用和存在的問題,探索香港未來在粵港澳大灣區的背景下,打造成世界級區域交通樞紐應發展的方向及採取的應對措施。   作者也藉着討論香港的交通運輸個案,從理論角度剖析世界級區域交通樞紐及其所在城市之間的互動關係。 本書特點   (1) 作者在交通地理方面有很強的研究根基,尤其關注香港的交通樞紐地位在面對各方競爭的情況,並就未來大中華區域發展的大視野,提出一些建議。在香港苦尋出路的當下,是切合需要的一本著作。   (2) 本書有章節探討

香港百多年的交通及運輸發展,再分海、陸、空三個渠道,分析香港自1997年回歸以來,近20年的交通及運輸發展,以引證對一個世界級城市來說,交通及運輸的重要性。   (3) 本書以香港為個案,以審視作為世界級樞紐城市所需要的硬件及軟件配套,令本書有廣泛的應用價值。   作者簡介 王緝憲   1978 年考入中國人民大學生產佈局專業,獲得經濟學士後任職於中國科學院地理所, 1982年開始運輸地理研究。兩年後派到香港大學進修並取得地理學碩士,後獲得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地理系獎學金深造並獲得博士,之後回到香港大學繼續運輸地理學研究及教學,曾任該系主任。   主要研究方向為貨櫃港口發展和中國港口

城市演變,並參與中國高鐵與機場之城市影響研究。在多個國內外學術期刊發表近百篇論文,著作有Port-city Interlays in China 、Ports, Cities, and Global Supply Chains 、《中國港口城市的互動與發展》、《香港怎麼了?》,並參與超過40 個國內外港口、機場及港口城市、城市羣規劃戰略研究項目的諮詢工作。   現任香港城市大學商學院訪問副教授、「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香港中心研究總監、世界地理大會(IGU)交通運輸地理分會常務理事、香港運輸物流學會資深會員(FCILT)、香港運輸研究學會常務理事、Journal of Transport Geo

graphy 等五份國際知名運輸學術期刊編委、《國際城市規劃》編委、世界銀行中國港口發展項目顧問、香港特區政府規劃署《香港2030+》項目專家顧問、廣州市交通委員會顧問、深圳市城市交通規劃研究中心顧問。   序:交流是城市生長之本 ........................................................................ v 第一章 歷史綜述 ....................................................................................... 1 一、香港是真

正「以港興市」的地方 ......................................... 3 二、陸路跨境運輸:公路勝於鐵路 ......................................... 14 三、從啟德機場到赤鱲角國際機場 ......................................... 18 第二章 1997 年後香港航運和港口的發展與角色演變 .................. 25 一、貨櫃碼頭的表現 ...............................................................

.. 28 二、珠三角貨櫃港口區域化 ..................................................... 33 三、香港從門戶港向中轉港的轉變 ......................................... 37 四、中國沿海運輸權的影響 ..................................................... 40 五、各國對放寬沿海運輸權的態度 ......................................... 43 六、港口遷移:強化香港作為區域中轉樞紐地位的做法 ..... 4

7 七、本章小結 ............................................................................. 49 第三章 1997 年後香港的航空運輸與國際機場的發展 .................. 53 一、二十歲的赤鱲角國際機場何去何從? ............................. 55 二、空運成為香港經濟命脈 ..................................................... 57 三、香港機場的多尺度空間影響:從大嶼山到 粵港澳大灣區 ..........

............................................................ 68 四、第三跑道的建設 ................................................................. 77 五、本章小結及討論:如何在多層次空間影響下維持強大樞紐功能 ............................................. 80 第四章 1997 年後香港的陸路運輸 ..................................................... 85 一

、2017 年陸路跨境交通基本狀況 ........................................ 87 二、深圳灣西部公路大橋:從貨運主導的設想到客運 主導的現實 ......................................................................... 89 三、引入高速鐵路:昂貴在哪裏? ......................................... 98 四、港珠澳大橋:是養了一頭必要的大白象嗎? ............... 101 五、本章小結:龐大的過境需求,仍然有限的通達能力 ...

.................................... 108 第五章 對外交通與香港物流業的轉型 ...................................... 111 一、海空雙樞紐與毗鄰珠三角的地理位置為區域物流管理中心奠定基礎 .................... 113 二、香港建設區域物流管理中心的優勢與劣勢 ................... 121 三、本章小結 ........................................................................... 124 第六章 城市發

展與交通樞紐的多樣化重疊:理論與實際 ......................... 125 一、理論探討的出發點:城市活動內容決定其對 外交流需求 ........................................................................... 127 二、關於政府的參與和干預 ................................................... 136 三、航空樞紐機場不同於海港的特點和面對的挑戰 ........... 146 四、單機場還是多機場? .......................

................................ 149 五、交通樞紐自身的發展與外部性 ....................................... 156 六、網絡樞紐持續發展的原動力 ........................................... 161 七、本章小結 ........................................................................... 162 第七章 未來:從有形到無形,從單一到多元 ............................. 1

67 一、需求︰未來香港與中國內地以及全世界的交流 ........... 169 二、基礎設施管理:高鐵 + 第三跑道 + 港珠澳大橋 + 口岸管理 ........................................................................... 174 三、再國際化:香港需要自己的大型網絡企業 ................... 177 四、體制:誰來改變對外交通運輸通道發展滯後的局面? ......... 178 五、科學技術進步的影響 ...............................................

........ 184 六、結語︰回到未來 ............................................................... 187   序 交流是城市生長之本   很少城市人會提出「到底甚麼是城市?」這樣的問題,因為對生活在城市的人而言,這不是個問題。但是,如果需要考慮一個城市能否繼續好好地成長,讓住在那裏的人好好地生活,那可能就要問,城市成長的基本條件有哪些?對此,城市經濟學者Brendan O’Flaherty 認為,城市能繼續好好地生存的基本條件很簡單,就是好處壓倒壞處。他特別指出,「規模回報遞增」和「規模經濟」是城市的兩個主要

好處。這兩者都與經商相關(O’Flaherty ,第12 頁)。   對於一個城市能否存活,歷史學家可能考慮更多方面,例如Gordon Childe(1950)就提出研究古代城市需要考量的十個方面,包括︰   (1) 一定的規模和人口密度;   (2) 形成專門化的分工;   (3) 稅賦;   (4) 標誌性公共建築;   (5) 供養非農業人口;   (6) 檔案系統和應用科學知識系統;   (7) 書寫系統;   (8) 象徵性的藝術;   (9) 貿易和原材料進口;   (10) 是否存在專業工匠。   研究當代交通地理的我則以為,現代城市一定並非一個可以自給自足的地方。它的存在有

賴於其他地方對它的需求,和它提供這些需求以換取自己需求的能力。因此,一個城市與外部的交流,就是其賴以生存的最基本條件。當然,這個城市的人能否生活得好,還有其內部各種體制、結構、系統的要求,並且最終要做到所謂好處壓倒壞處,在與外部的交流和交換中受益大於受害,而這些要素合起來構成了城市成長的充分條件。   過去一百五十多年來,香港從漁港成長為「全球城市」(global city),得到了很多認同和稱讚(比如Saskia Sassen [2001])。雖然香港的歷史、地理和政治都有很多獨特的地方,作為一個自轄城市也走過了一條與很多城市不同的路,但它在一方面與大多數成功港口城市相同,就是靠商業和貿易

起步,之後再經過工業化,成功轉型為世界主要金融中心、重要區域貿易中心和交通樞紐,以及著名購物天堂。雖然香港有這麼多不同「頭銜」,但如果仔細想想,這些頭銜沒有一個不是依賴「交流」。   交流(exchange)大致包含了物品、人員、金融、信息四類流通。貿易就是商業化的交流。商業貿易離不開這四種流通的任何一種,因此,長期營商的過程實質上就是逐步培育服務四種流通的系統,這些系統包括基礎設施(硬件)、營商環境(軟件)和執行者(企業與人員)三部分。把香港認定為一個有效率的區域樞紐,既是指她在這三方面以及它們的配合上都做得比較出色,維持和提高了其他城市、地區或國家對它的需求。即使從1980 年代後期開始

,香港自身為出口生產的工業產品越來越少,但經濟仍然可以保持一定成長,就是這個原因。   1997 年香港回歸祖國,出於政治上的考慮,中央政府一直採取一些有利香港與內地融合發展的政策,而香港製造業北移和深圳特區借勢高速發展,使得香港原來的角色逐步改變。雖然中國大陸改革開放初期的20 年,香港的投資和企業主要集中在珠江三角洲東部,大大推動了香港為區域服務的交通運輸系統,但隨後,一方面越來越多香港投資和企業走到全國各地,其大規模的離岸貿易貨物實體不再需要「流」過香港;另一方面,內地特別是珠三角的港口和機場發展也逐步部分取代香港,使得香港過去一家獨大的轉口貿易口岸地位逐漸消失。同時,由於珠三角本身已

成為全球供應鏈和產業鏈一個非常重要的部分,香港與珠三角內各個城市的關係,也因為各自在全球供應鏈中不同又部分重疊的角色,而變得極為複雜和多元。   那麼, 1997 年以來的這20 多年,香港對外交通系統究竟如何隨之演變?採取或沒有採取哪些特定措施應對上述挑戰?這些措施起到了或者會起到期望的作用嗎?還有哪些應該採取的措施?為甚麼這些措施沒有被考慮或者沒有實現?考慮到香港基本上已經沒有多少加工工業,如果再喪失區域貿易和交流中心的地位,對香港會造成嚴重打擊。因此,分析這20 多年香港對外交通系統的變化,及其改變對香港整體的支撐作用和存在的問題,有助回答上述一系列重要課題。而這就是本書的首要目的。

  本書還有第二個目的,就是從香港這個個案出發,對世界級區域交通樞紐與其所在城市的互動關係作一個理論探討。這是作為一部個案分析的學術著作必然的延伸。這種個案及理論探討很難以學術論文的形式出現,卻最適合用著作形式表達。   本書各章節就是按照這個先個案、後理論的秩序安排。首先,第一章對香港從開埠以來到1997 年回歸這百多年對外交通系統的演變,作一個簡要綜述,為不太了解香港情況的讀者作個鋪墊。第二、三、四章分別討論水運、空運和陸運三個不同運輸方式在最近20 多年的發展過程。其中,海運方面集中分析貨櫃港口的發展;空運的重點放在機場擴張的瓶頸及其原因;陸運則探討高鐵發展和港珠澳大橋等其他主要跨境

基礎設施建設的意義與問題。第五章探討多式聯運以及區域物流中心的問題,這是一個成熟區域樞紐城市面臨的核心問題。   第六章是理論探討。迄今為止,世界上既有的關於城市對外交通的理論研究,一直停留在極其初步的階段。本章會利用前面三個章節的討論,深入探討香港這個個案,從而認識城市對外交通系統的演變如何影響城市發展,以圖建立一個較為完整、可用於其他城市的理論分析框架。   第七章為結語,焦點放在未來。當前很多香港未來對外交通系統的挑戰都已經顯露徵兆。由互聯網推動的一些新交流模式,將會對香港「國際中間人」的角色帶來甚麼衝擊?與中國內地進一步融合帶來的巨大人員流動將如何引導?香港又如何依靠高端多元化和一

體化的全球連接,來維持甚至提高自己的傳統優勢?當像香港這樣的城市周邊形成了一個被稱之為「粵港澳大灣區」的城市羣或都市圈,它與羣內或者圈內其他城市在交通銜接方面,需要考慮甚麼特殊問題?在結語部分討論這些問題,目的是引導讀者與作者一起探索新的問題。   為了方便讀者,本書每一章節的開始都有「本章摘要」,讀者可以選擇細讀每章或者選讀個別章節內容。與每一章節相關的參考文獻目錄,也會和註釋一起放在每章結尾,方便查閱。

深圳人口密度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澳門靈異便利店店員,晚晚聽女鬼唱等著你回來!(恐怖在線第1932集重溫)

第1932集 (25 Mar 2016)1
澳門便利店職員晚晚聽女鬼店內唱等著你回來

恐怖在線 www.edmondpoon.com
逢星期一至五 晚上十一點半到凌晨一點

每日免費收睇直播
視像月費重溫$40
聲音月費重溫$30

相關香港新聞:



#澳門 #便利店 #凌晨一點 #恐怖在線 #等著你 #潘紹聰

中國沿海經濟開發區之發展研究(1980-2011)

為了解決深圳人口密度的問題,作者丁聞 這樣論述:

  本研究是針對中國沿海經濟開發區的發展為主題,集中在分析深圳經濟特區、浦東新區、天津濱海新區、以及平潭綜合實驗區進行深入研究,以探討中國大陸改革開發近30 年的發展歷程,藉此加深對中國經濟情勢的發展趨勢了解;本研究所採取的研究方法有文獻分析法、歷史研究法、個案研究法、以及比較分析法,通過蒐集資料、整理、分析、綜合比較,以呈現出一明顯的脈絡;並藉由對沿海地區各經濟區的開放和改革的發展背景、發展策略和發展成效的分析探討,以了解中國經濟開發的歷史過程。研究之後得出下列幾點結論:  壹、從中國改革開放30 多年來,東部沿海已經形成珠三角、長三角和環渤海經濟區為發展核心的態勢,並且各區分別以深圳特區

、浦東新區、和天津濱海新區為引領經濟發展和改革開發的增長區;且未來將會持續的引領中國的經濟發展;而對於相對落後的海西區而言,現正在加緊直追。  貳、另外中國以政府的資源先集中投注在幾個條件較好,或是地位特殊的經濟區的發展,進而帶動周邊地區的經濟動能,更能發展形成一個連貫的增長軸線,這正是中國沿海經濟發展的整體策略模式。  參、從這四個沿海經濟區的現狀分析,可以發現深圳特區是先以勞力密集產業帶動發展、浦東新區是以發展金融業為其目標、天津濱海新區則是選擇扶植高科技產業為發展方向;而平潭綜合實驗區,才剛剛起步試圖作為海峽兩岸進一步關係發展的試驗平台,政治目的較為明顯。

城市公共交通出行分擔率研究

為了解決深圳人口密度的問題,作者汪光燾等 這樣論述:

一書總結了城市跟公共交通出行分擔率指標使用現狀及存在問題,剖析了公共交通優先發展與交通擁堵,城市規劃以及能源環境的關係,探討了計程車的發展定位,並基於上述論證,提出了以通勤優先發展目標的關鍵策略。該書對於綜合衡量各級政府主管部門,運營企業,科研機構等在法律法規包裝,政策與資金扶持,規劃引導及落實,科技支撐,以及綜合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中給於公共交通優先發展戰略,這些均具有重大意義。 本書還包含了國內外25座城市的公共交通發展與出行分擔率案例,與城市公共交通出行分擔率研究形成了有機的呼應和論據的補充完善。本書可供城市管理,政策研究,標準制定,交通規劃設計諮詢,運營企業相關人員參考,也可作為高等院校

師生的教學研究之用,同時可供廣大關心城市交通事業的公眾閱讀。 引言 第一篇 城市公共交通出行分擔率研究報告 第1章 專案背景及目的 1.1研究的提出 1.2研究目標及內容 第2章 “公交分擔率”指標使用現狀及存在問題 2.1我國公交分擔率的使用情況 2.2國內外現有公交分擔率的概念 2.2.1國際面向不同口徑的公交分擔率指標 2.2.2國內面向不同口徑的公交分擔率指標 2.2.3國內外公交分擔率資料獲取及現行統計方法 2.3採用公交分擔率評價公交優先發展存在的問題 2.3.1不能支撐對公交優先發展的全面、系統評價 2.3.2指標的慨念、範圍、統計口徑與城市公交優先發展

的目標亟待統一 2.3.3指標過於籠統 2.3.4各交通方式發展的均衡性未得到合理體現 第3章 城市公交優先發展與其他要素的關係 3.1公交優先與交通擁堵 3.1.1公共交通對緩解擁堵的作用 3.1.2公共交通如何引導出行者優先選擇 3.1.3北京案例 3.1.4國際案例 3.1.5小結 3.2公交優先與城市規劃 3.2.1城市發展形態決定交通發展模式 3.2.2交通模式引導城市結構發展 3.2.3國際案例 3.2.4公交優先對於城市規劃的要求 3.2.5小結 3.3公交優先與能源和環境 3.3.1低碳交通的基礎理論 3.3.2國內案例:上海市城市客運交通能耗與碳排放水準分析 3.3.3國際

案例 3.3.4小結 3.4計程車定位 3.4.1國內計程車發展現狀 3.4.2計程車特徵分析 3.4.3計程車定位 3.4.4計程車補貼機制研究 3.4.5計程車既有問題改進建議 第4章 以通勤出行公交分擔率為核心指標的公交優先發展評價體系研究 4.1公交優先發展評價指標體系 4.1.1現有指標綜述 4.1.2指標選取原則 4.1.3構建的指標體系 4.2核心指標參考值研究 4.2.1國內經驗 4.2.2國際經驗 4.2.3國內外不同城市不同方式的出行分擔率統計 4.2.4小結 4.3評價指標的基礎資料要求、來源及採集方法 第5章 實施公交優先發展目標的關鍵策略 5.1關鍵策略及建議 5

.2針對北京的相關政策建議 第6章 研究結論及展望 6.1研究結論 6.2研究展望 附表 國內外城市公交出行分擔率統計值 第二篇 國內外主要城市研究案例 第7章 紐約 7.1城市基本介紹 7.2公共交通發展過程 7.3公共交通現狀 7.3.1出行結構 7.3.2發展現狀 7.3.3運營機制 7.4公共交通發展經驗 7.4.1大力發展市郊鐵路並提高中心城區軌道網密度 7.4.2人性化乘車服務 7.4.3設置公共交通專用道保障路權 7.4.4政府補貼政策 7.5其他交通管理措施 7.5.1需求管理措施 7.5.2優化交通組織 7.5.3注重非機動化交通的發展 第8章 芝加哥 8.1基本概

況 8.2交通工具 8.2.1通勤鐵路 8.2.2公共交通 8.3交通特徵 8.3.1家庭交通支出等基本特徵 8.3.2交通結構特徵規律 8.4總結 第9章 倫敦 9.1城市概況 9.2交通概況 9.3公共交通現狀及戰略 9.3.1軌道交通 9.3.2輕軌 9.3.3市郊鐵路 9.3.4公共汽電車 9.3.5公共交通經營情況 9.3.6公共交通發展戰略 9.4公交分擔率分析 9.4.1進出倫敦的客流分析 9.4.2大倫敦區內客流分析 9.4.3倫敦各圈層內部客流 第10章 巴黎 10.1前言 10.2公交分擔率法律地位、獲取方法與發佈途徑 10.2.1公交分擔率的法律地位 10.2.2獲取

方法 10.2.3發佈途徑 10.32010年綜合調查報告主要內容 10.3.1調查基本情況 10.3.2出行調查結果 10.4公交專門報告的主要內容 10.4.1公交供給的持續增長 10.4.2多模式換乘,是城市公共交通系統的首要特徵 10.4.3多變的出行目的 10.4.4非高峰出行的強勁增長 10.4.5與用地強度相適應的客流流向 10.4.6公交出行時耗 10.4.7靈活的票制票價 10.5對公交分擔率使用的幾點總結 第11章 巴賽隆納 11.1城市概況 11.2公共交通概況 11.3公交分揠率 第12章 大阪 12.1公共交通方式界定 12.2居民出行調查概況 12.2.1調查範

圍界定 12.2.2居民出行調查概況 12.3出行特徵 12.3.1出行量與出行率 12.3.2出行目的 12.3.3出行方式 12.3.4不同目的的出行方式 12.3.5與軌道交通換乘的方式構成比例 12.3.6不同年齡、性別的出行方式差異 12.3.7不同方式的時間集中度 12.4結論 第13章 東京 13.1城市概況 13.2城市交通發展概況 13.3公共交通發展概況 13.3.1軌道交通建設歷程 13.3.2軌道交通線網形態 13.4軌道交通引導城市發展 13.4.1軌道交通成為城市形態的脈絡 13.4.2軌道交通引導城市人口疏散 13.4.3軌道交通引導多摩地區城鎮體系發展 13.

4.4建設軌道交通新線促進新城開發 13.5東京公交分擔率分析 13.6公共交通管理機構與運營機制 13.6.1管理機構 13.6.2運營機制 13.7公共交通發展經驗 13.7.1明確優先發展公共交通是解決交通問題的必然選擇 13.7.2政府出臺多項政策扶持 13.7.3綜合客運樞紐發揮重要支撐作用 13.7.4輔以精細化地停車管理政策,優化出行結構 第14章 首爾 14.1急劇變動的交通模式 14.2軌道交通系統分兩階段集中建設 14.3巴士系統的全面改革 14.3.1公共汽車交通發展歷史 14.3.2大膽的公共交通改革 14.4道路交通系統的陣痛與變革 14.4.1曾經偏重道路交通策略

的失誤 14.4.2清溪川修復工程 第15章 新加坡 15.1持續優化的公交主導模式 15.2創造世界級的交通體系發展戰略 15.2.1頒佈背景 15.2.2新加坡交通發展白皮書 15.3用地佈局和交通系統協調發展策略 15.3.1規劃機制上的協調 15.3.2用地規劃和交通發展緊密結合 15.4保持公交優勢策略 15.4.1與用地聯合發展的軌道交通 15.4.2不斷提高服務水準的公共汽車 15.4.3保持低廉的、有吸引力的票價 第16章 悉尼 16.1引言 16.2如何運行 16.2.1執行部門 16.2.2調查目的 16.2.3調查工作概述 16.3關於調查資料和結論 16.3.1範圍

16.3.2調查結果 16.4為什麼會影響出行特徵? 16.4.1分析區域的劃分 16.4.2影響分擔率的關鍵要素 16.4.3未來規劃和展望 16.5結論 第17章 墨爾本 17.1城市概況 17.2公共交通概況 17.3居民出行調查 17.3.1資料來源 17.3.2公共交通分擔率 17.4通勤方式 17.4.1資料來源 17.4.2分析思路 17.5主要結論 第18章 馬德里 18.1城市概況 18.1.1社會經濟 18.1.2交通結構 18.2公交系統總體概況 18.2.1公交系統構成 18.2.2客運需求概況 18.3公交系統子方式 18.3.1軌道交通 18.3.2城市常規公

交(EMT) 18.3.3市郊公交 18.4小結 18.4.1未來的挑戰 18.4.2公交系統 第19章 孟買 19.1概況 19.1.1人口與面積 19.1.2社會經濟發展 19.1.3孟買交通規劃回顧 19.2公交系統 19.2.1公交系統構成 19.2.2市郊鐵路 19.2.3常規公交 19.2.4計程車 19.2.5三輪車 19.3交通結構 19.4結論 第20章 班加羅爾 20.1城市概況 20.1.1社會經濟 20.1.2支柱產業 20.1.3交通困境 20.2交通現狀 20.2.1機動車發展 20.2.2交通運作 20.2.3交通結構 20.3公交系統 20.3.1軌道交通

20.3.2常規公交 20.3.3計程車和三輪車 20.4總結 20.4.1存在問題 20.4.2取得成就 20.4.3有待提高的地方 第21章 北京 21.1城市背景 21.1.1經濟發展 21.1.2人口規模 21.2交通發展回顧 21.2.1第一階段:公交優先2004~2007年 21.2.2第二階段:需求管理2008~2010年 21.2.3第三階段:綜合治理2011年至今 21.3公共交通發展現狀 21.3.1出行結構 21.3.2軌道交通發展概況 21.3.3公共汽(電)車發展概況 21.3.4公共自行車發展概況 21.4綜合援堵措施概況 第22章 天津 22.1概述 22.1

.1城市概況 22.1.2範圍概述 22.2人口概況 22.2.1常住人口 22.2.2從業人員 22.2.3流動人口 22.3車輛概況 22.3.1機動車擁有量 22.3.2非機動車擁有量 22.4交通需求特徵 22.4.1常住人口出行特徵 22.4.2流動人口出行特徵 22.4.3樞紐點出行特徵 22.5公共交通 22.5.1軌道交通 22.5.2常規公交 22.5.3計程車 第23章 重慶 23.1主城基本概況 23.1.1主城簡介 23.1.2地形地貌 23.1.3歷史規劃 23.2公共交通發展回顧 23.2.1底子薄弱的新中國成立初期 23.2.2波折中前進的20世紀六七十年代 2

3.2.3穩步發展的20世紀八九十年代 23.2.4快速發展的直轄十年 23.2.5高速發展的近七年 23.3公共交通運營體制回顧 23.3.1新中國成立前狀況 23.3.2新中國成立至直轄初期 23.3.3直轄後 23.4公共交通現狀 23.4.1軌道交通 23.4.2常規公交 23.4.3輔助公交 23.5公共交通優先實踐 23.5.1實施公交國有化,整合各種公交資源,統—優化配置 23.5.2實施換乘優惠政策 23.5.3改善公交資訊服務水準 23.5.4在控規編制中引入公交優先理念 23.5.5現代有軌電車規劃研究 23.5.6快速公交BRT實踐 23.6結語 第24章 廣州 24.

1城市概況 24.1.1區位 24.1.2人口 24.1.3社會經濟 24.2交通現狀 24.2.1基礎設施建設 24.2.2機動車發展 24.2.3客運需求 24.3公共交通系統構成 24.4城市常規公交網路 24.4.1總體概況 24.4.2重複係數 24.5公交需求時空特徵 24.5.1時間特徵 24.5.2空間特徵 24.6公交指標 24.6.1公交分擔率 24.6.2小汽車與公交車速比 24.6.3停站時間 24.6.4交叉口延誤 24.6.5行程時間構成分析 24.6.6公交穩定性 24.6.7公交覆蓋率 24.7結語 第25章 深圳 25.1城市概況 25.1.1社會經濟 25

.1.2人口與就業 25.1.3機動車增長 25.2交通概況 25.2.1對外交通 25.2.2城市交通 25.3公共交通 25.3.1總體情況 25.3.2近年來發展變化 25.4城市與公共交通互動發展歷程 25.4.1起步發展階段(1980~1989年) 25.4.2快速發展階段(1990~1999年) 25.4.3整合優化階段(2000~2008年) 25.4.4轉型提升階段(2008年~至今) 25.5案例總結 第26章 南京 26.1城市概況 26.1.1地理區位 26.1.2行政區劃 26.1.3經濟與人口 26.1.4城市建設 26.2交通發展成就與問題 26.2.1發展成就

26.2.2存在問題 26.3居民出行需求發展趨勢分析 26.3.1居民出行需求總量穩步增長 26.3.2居民出行距離不斷延長 26.3.3居民出行時空分佈特徵顯著變化 26.3.4居民出行方式結構特徵變化 26.4公交分擔率分析 26.5城市與交通規劃簡介(2011~2020年) 26.5.1城市性質定位與空間形態 26.5.2交通回應與規劃落實 26.5.3綜合交通體系規劃概要 第27章 杭州 27.1城市社會發展水準 27.1.1城市概況 27.1.2社會經濟發展水準 27.1.3城市人口 27.1.4現狀空間結構 27.1.5城市機動車保有量 27.2“五位元一體”公共交通基本情況

27.2.1軌道交通 27.2.2快速公交 27.2.3常規公交 27.2.4水上巴士 27.2.5計程車 27.2.6公共自行車 27.3交通發展形勢 27.3.1中心城道路建設已基本完成,拓展空間有限 27.3.2機動車需求仍在快速增長 27.3.3交通擁堵日益嚴重 27.3.4機非、人非衝突嚴重 27.4交通結構 27.4.1交通出行調查方式劃分 27.4.2歷年交通結構對比 27.4.3資料來源情況 27.4.4既有資料支援下的主要分擔率指標 27.5結論與建議 第28章 寧波 28.1總則 28.1.1研究目的與意義 28.1.2研究主要內容 28.1.3研究範圍 28.1.4技術

路線 28.1.5研究依據 28.2城市概況 28.2.1現狀社會經濟發展 28.2.2現狀城市空間分佈 28.2.3現狀居民出行特徵 28.2.4公交發展現狀 28.3公交分擔率與城市空間的關係 28.3.1跨區出行的公交分擔率 28.3.2過江及跨鐵路出行的公交分擔率 28.3.3跨高速出行的公交分擔率 28.3.4高速內各組團公交分擔率 28.4公交分擔率與城市經濟人口的關係 28.4.1公交分擔率與人口的關係 28.4.2公交分擔率與地區生產總值的關係 28.4.3公交分擔率與人均可支配收入的關係 28.4.4公交分擔率與城市經濟和人口拓展分析 28.5公交分擔率與城市交通的關係 28

.5.1公交分擔率與機動車保有量的關係 28.5.2公交分擔率與公交優先設施的關係 28.5.3公交分擔率與交通擁堵 28.6結論及建議 28.6.1公交分擔率與城市空間結構的關係 28.6.2公交分擔率與城市經濟和人口關係 28.6.3公交分擔率與城市交通關係 28.6.4建議 第29章 舟山 29.1城市概況 29.1.1區位和行政劃分 29.1.2岸線資源 29.1.3經濟社會發展水準 29.1.4城市建設用地規模與佈局 29.1.5人口與崗位 29.1.6機動化水準 29.1.7對外交通 29.1.8道路網路的現狀 29.1.9公交系統現狀 29.2研究目的與意義 29.2.1省政府

提出具體公交分擔率目標 29.2.2代表中小城市代表解讀城市交通可持續發展 29.2.3為舟山新區發展提供城市交通可持續戰略目標 29.3公交分擔率在舟山的應用情況 29.3.1獲取方法與發佈途徑 29.3.2公交分擔率的類型與計算方法 29.3.3公交分擔率的歷史變動趨勢 29.3.4出行的特徵(2010年) 29.4結語 第30章 中國香港 30.1城市與交通概況 30.1.1城市概況 30.1.2交通概況 30.2城市與公共交通互動發展歷程 30.2.1第一階段(20世紀50年代初至20世紀70年代末) 30.2.2第二階段(20世紀80年代初至1997年) 30.2.3第三階段(19

97年至今) 30.3案例總結 第31章 中國臺北 31.1城市概況 31.2城市交通發展現狀 31.2.1現狀和發展態勢 31.2.2發展目標和主要政策 31.3居民出行結構 31.4小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