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潔劑品牌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訂位、菜單、價格優惠和問答集

清潔劑品牌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陳柏煜寫的 陳柏煜詩集 mini me 和平井孝志的 本質思考:MIT菁英這樣找到問題根源,解決困境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廁所清潔劑臺灣品牌的價格推薦 - BigGo也說明:【臺灣現貨】【日本品牌】馬桶清潔抑菌液潔廁魔瓶大容量馬桶自動清潔劑廁所除臭廁所芳香馬桶清潔250ml · $58. 價格持平. 露天拍賣. xp-61694fe971db8(206).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時報出版 和天下文化所出版 。

銘傳大學 經濟學系碩士班 沈淑芬所指導 吳沛儒的 價格、悔恨效果與消費者購買決策─以浴廁(馬桶)清潔劑為例 (2009),提出清潔劑品牌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購買決策、雙變量機率單元模型、悔恨效果、定錨價格、商品屬性、分對數模型、樣本選擇修正模型。

最後網站3M™ 浴廁清潔劑no.44, 2 公升/罐, 6 罐/箱 - 3M 台灣則補充:3M™ 浴廁清潔劑no.44, 2 公升/罐, 6 罐/箱 · 可稀釋為成品27加侖(102公升) · 使用後不用過清水 · 適用於磁磚地板、牆壁、馬桶、浴缸、洗手台、不銹鋼及任何塑膠製品表面 · 產品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清潔劑品牌,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陳柏煜詩集 mini me

為了解決清潔劑品牌的問題,作者陳柏煜 這樣論述:

  那些溫柔縮小之事   陳柏煜  首部詩集   “握著望遠鏡   對準過去愛人的背影   我總是在小小的圈中   看見一個 樂高的   微縮的我”   香港詩人 黃裕邦(Nicholas Wong)    專序推薦   特別收錄 孫梓評╳陳柏煜    來自月球背面的書信對談   陳柏煜的首部作品就是那本偶爾會被誤認為小說的散文集《弄泡泡的人》,曾獲小說家林俊頴、張亦絢專序推薦肯定,而成形時間其實更早的這本《mini me》,則是他真正的處女作,也是第一本詩集。學生時代即陸續奪下政大道南文學獎三種文類首獎,不論是詩、散文或小說,對陳柏煜而言都是駕輕就熟以文字丈量與世界

距離的美好方式。這部詩集時而閃現著孩子氣的甜,或來自大自然的靈光神思,同時,又召喚大量跟身體和觸覺有關的隱喻,讀者可被深深觸動或者逗樂,獲得語感的妙趣,以及可能讓身體通電的驚豔。   詩人孫梓評稱《mini me》最令人陶醉的恐怕是「那些被高低唱出的關鍵句:帶電的肉體——吻製成的衣服,被子底下的潛水艇,騎士如玫瑰花刺的寶劍,地獄裡戀人搭出的橋拱,袍子內隱密的房間……。」讀者不禁好奇,身體是「我」存在的最關鍵嗎?   詩人自承《mini me》可以說是關於「我」的詩集:「裡面有太多主題、語感、風格異質的單元¬¬兜在一塊,是秀拉點描派的相反,大體來看沒有意思,逐點夾來檢視,比較有感覺。出書時間

拉長,我也在長大,的確,作品為我處處留下了麵包屑¬。」詩人甚至以文字為自己所做了精準的肖像畫,他「寫詩的時候像個小外星人,在月球的背面想像地球的樣子,薄薄的大氣層裹著它:“mine me”是一張想像的寫真。」   除了詩作本身,此書的前後序跋也非常精美,前由香港詩人黃裕邦(Nicholas Wong)的一篇〈與「小我」仿訪談〉揭開序幕,惺惺相惜的提問,再用書中各詩線索來回答。書末代替後記的是孫梓評與作者陳柏煜的深度書信對談,微微「善遞饅頭」,或藉著幽微的暗號拆解,「把讀詩的人,變成戀人」。而如果你也是《弄泡泡的人》的愛用者,更能從文中的抽絲剝繭,發現更多這對詩╱散文美麗雙生子的身世之謎(謎)

。 名人推薦   川貝母、李桐豪、神神、馬翊航、陳黎、楊佳嫻、曹馭博、騷夏 寵愛推薦   (照姓氏筆劃順序)   《弄泡泡的人》和《mini me》是偽裝為雙生子的人格獨立者,志向亦大異其趣。《弄泡泡的人》藉由相對完整的敘事滿足了讀者對人物輪廓與細節的欲望,《mini me》卻透過詩的歧義,更加成就了「我」內在的豐富曖昧。——孫梓評   柏煜的詩有引力,來自物理,也來自端詳、耐性與指揮。但輕巧像假裝不負責任的造物者,公正、清潔、神秘,是自己也變成樂高的小閻王。如果犬系詩人把肚子翻出來,有點可愛,也有點可疑。他把玩具並排、堆高、翻面、蓋布袋(你看有東西凸起來了)、複製、碎形、縮小、一頂再

頂⋯⋯我生氣說東西都被調包了啦!他留下一張紙條(的倒影),告訴我地球的尺寸,又拿一把剪刀去微縮/維修(上一個或下一個)愛人的小神壇了。——馬翊航  

清潔劑品牌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豆豆媽吳霈蓁 #廚房清潔 #抽油煙機
媽媽平常煮飯已經很忙,打掃頑固油垢更是辛苦的一件事!特別是在廚房清潔的部份,抽油煙機簡直是大魔王關卡!這時如果有強力除油清潔劑的幫忙,廚房清潔可以更輕鬆完成,減輕媽媽打掃的負擔!
豆豆媽實測推薦給大家 👉https://cle.one/潔淨學除油慕斯

只是廚房清潔劑,品牌、種類那麼多,如何挑選?
豆豆媽給大家幾點建議:
1️⃣選擇天然成份:
化學清潔劑對人體有潛在危害。建議大家挑選天然成份的清潔劑,不但安全,也不會對環境造成危害。

2️⃣不要有剌鼻的化學味道:
剌鼻的化學味道會剌激我們的呼吸道及粘膜,造成頭暈、咳嗽、噁心嘔吐、根本是在毒氣室裡面打掃~傷害我們的健康!

3️⃣通過檢驗認證:
有些成份不明的清潔劑,腐蝕性很強、使用不當還可能造成皮膚灼傷,所以一定要找相關檢驗合格的商品,使用上也比較安全。

豆豆媽推薦大家使用潔淨學廚房去油慕絲的原因有4
✅它是採用歐盟Ecocert有機認證原料,不會有剌激的化學味道
✅除油效果一級棒!綿密泡沫包覆分解油垢,輕輕一刷就乾乾淨淨~
✅通過SGS檢驗,可以殺死99%的大腸桿菌以及葡萄球菌~
✅添加天然茶樹精油,是蟑螂螞蟻討厭的味道,使用後通通消失!

使用潔淨學廚房去油慕斯,不但乾淨好洗,連蟑螂螞蟻也會跟著消失!
豆豆媽實測推薦給大家 👉https://cle.one/潔淨學除油慕斯

重點是:還有七天的鑑賞期,如果使用之後覺得不滿意,還可以聯絡客服退費耶!!家裡有小孩、寵物,也不用擔心化學物質帶來的過敏或是健康的問題喲!

#豆豆媽清潔小妙招 #廚房 #清潔 #抽油煙機 #潔淨學

♥豆豆媽的清潔小妙招♥
★油膩烤箱:http://bit.ly/2AHfVfK
★鍋底焦黑:http://bit.ly/2ACfvr2
★電鍋:http://bit.ly/2Au8g4e
★清冰箱:http://bit.ly/2AwZIK7
★小蘇打妙用:http://bit.ly/2AEJD5h
★過碳酸鈉:https://reurl.cc/DVR4R
★天然橘皮清潔劑:http://bit.ly/2AvNQYS
★檸檬酸去汙妙招:http://bit.ly/2AxoE49
★除霉:http://bit.ly/2Ax1aMz
★小孩玩具:http://bit.ly/2At8jO0
★衣服汙漬:http://bit.ly/2Ax0tmr

♥豆豆媽的生活小妙招♥
★快速剝蒜:https://reurl.cc/WK09L
★蛤蜊快速吐沙:https://reurl.cc/QqLbM
★剝蛋妙招:https://reurl.cc/W25G9
★五種蔥保存方式:https://reurl.cc/mOoZM
★六種蔥切法:https://reurl.cc/lWoZY

更多生活小妙招,訂得加入豆豆媽咪的粉絲團哦!
https://www.facebook.com/dobemami/

----------------------------------------------------------
合作邀約與內容授權請洽 EvaTsai
Tel:02-7729-4028*266
E-Mail: [email protected]

價格、悔恨效果與消費者購買決策─以浴廁(馬桶)清潔劑為例

為了解決清潔劑品牌的問題,作者吳沛儒 這樣論述:

市面上商品種類眾多,每一項商品皆是由多種屬性所構成,而消費者在做購買決策時,是依據商品屬性做為評價標準,再根據評價的高低決定是否購買商品。然而,消費者在考量屬性時,除非本身對商品已有參考評估,否則商品資訊揭露多寡僅能由廠商決定,消費者將會以廠商所提供之各項資訊做為選擇依據。因此,對消費者而言仍存在屬性不合標準或與預期有落差的風險,將導致消費者產生悔恨(喜悅)的感覺。本研究以浴廁(馬桶)清潔劑之pH值是否符合標準為分析標的,討論商品屬性評價及價格對購買決策的影響,並計算消費者在購買商品後被揭露有屬性不合格訊息時悔恨程度的大小,並探討悔恨效果對購買決策改變的影響。最後討論價格折扣是否影響消費者願

意購買不合格商品的意願。本研究以SAS之qlim程序及probit程序作為分析工具,利用雙變量機率單元模型、分對數模型與樣本選擇修正模型進行估計與分析。實證結果顯示,在本研究中定錨價格之效果如同購買成本,符合價格需求理論,價格與購買意願間呈現負相關,與Ariely (2003)的研究結果不相同,並未產生「任意連貫性」之結論,這原因可能是浴廁(馬桶)清潔劑是大家所熟知的商品,且問卷中先揭示其屬性特徵,定錨價格未能形成商品的定位。商品屬性不合格會造成消費者在做購買決策後產生悔恨(喜悅)效果,但在做購買決策時,考量清潔效果、價格與包裝設計等因素後,清潔效果對購買意願的影響遠重於添加劑對人體造成的傷害

,並且由於浴廁(馬桶)清潔劑原本就為一般社會大眾所認定之危險物品,因此即便被檢驗出為強酸商品,消費者仍會繼續購買。而價格折扣越高,消費者以低價再次購買不合格商品的機率越高。

本質思考:MIT菁英這樣找到問題根源,解決困境

為了解決清潔劑品牌的問題,作者平井孝志 這樣論述:

源自MIT史隆管理學院的系統動力學! 教你擺脫思考慣性,看穿事物表象, 任何棘手問題都能迎刃而解!   警語:愈是廣泛閱讀商業書籍、熱中學習思考術的人,   愈有可能深陷以下思考慣性而不自知!   1.反面結論:「累了」→「休息」,把現象的反面當成解決問題的答案   2.滿足於一般性解答:「胖了」→「少吃、多動」,找到適用於任何人的解答就滿足   3.依賴架構:使用制式架構(如SWOT分析)整理資訊,就以為自己已經認真思考過了   4.順應類別:如「XX產業就一定業績不振」,把事物分類後就以為已經找到邏輯根據   5.因為關鍵字而停止思考:用漂亮的關鍵字當結論(例如:提高「差異化」),卻沒

想過具體該怎麼做   6.堅持初期假設:封閉在自己建立的假設中,拒絕接受不同的論點,導致思考受限   7.忘記了思考的目的:明明是為了要證明某論點而蒐集資料,卻陷入為了蒐集而蒐集的窠臼中,忘了思考   8.偏重過程:思考繞著作業過程轉,以為說明作業過程(如「預計下週拜訪客戶」),問題就會自動解決   9.喪失主體性:對自己的主張沒信心,只會依賴別人的思考和論點   在競爭激烈的商場/職場上,遇到問題時,你以為你認真思考過了,為什麼想出來的策略還是解決不了問題?   因為,思考慣性阻礙了你,讓你看不清問題的「本質」!   眼睛看得到的,只是問題的結果,而非原因!   誤把結果當原因,不管你蒐

集多少資料、花多少時間思考,   想破頭也無法找到正確的解決方法!   例如,某商品銷量衰退時,錯把結果當原因的人只會想到趕快下折扣促銷。   懂得「本質思考」的人,則會追根究柢找到問題的源頭:   如果是因為「商品已經不符市場所需」,應該採取的就是盡快開發新產品;如果是「市場已臻成熟」,那麼企業該重視的應該是利潤,而非營業額;如果是「商品有瑕疵」,日後需負起回收或維修之責,那現在賣不好,才不會讓未來的負擔太大。   同一個問題,有這麼多不同的解決方法,因此你需要「本質思考」──探究眼前現象是由哪些因素、在多長的時間裡、以怎樣的方式形成的,才能找到問題的真正根源和改變現象的關鍵!   發

源自MIT史隆管理學院的招牌課程「系統動力學」,   結合作者豐富的商場經驗,歸納成   每一位職場人士都能看懂、學會、並且活用的「本質思考法」:   STEP1: 建構模式──用一張圖來表現構成要素與關係   STEP2: 解讀物力論──掌握模式隨著時間流逝會產生什麼變化   STEP3: 尋找改變模式的策略──找到槓桿點   STEP4: 採取行動,從實踐中得到回饋   能幫助讀者在競爭激烈的商場上遇到難題時,不受表象迷惑,   回歸本質,找到真正能解決問題的對策! MIT史隆管理學院校友 傑出推薦(依姓氏筆劃排序)   李楓真 Jossy Lee(中文育樂品牌 Chineasy 新事

業總監)、   鄭涵睿 Harris Cheng(綠藤生機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   戴偉衡 David Tai(華遠匯暨華鑫資本董事長) 作者簡介 平井孝志   羅蘭貝格管理諮詢公司(Roland Berger Ltd.)執行董事、資深合夥人、慶應義塾大學特聘教授、早稻田大學商業學院客座教授(二〇一五年四月就任)。     東京大學研究所理學系研究科碩士課程修畢、麻省理工大學(MIT)史隆管理學院MBA、博士(學術)。曾任職於貝恩策略顧問公司(Bain & Company)、戴爾公司、星巴克、網路創投企業,在製造業、貿易公司等從事顧問工作,進行全球性戰略、新事業開發.R&D戰略、業務

.行銷戰略的方案制定及實施支援。也著手經營戰略、行銷、邏輯思考等企業研修。 譯者簡介 吳怡文   接觸日文本為調劑生活,卻在意外之間,讓這個韻味十足的語言,成了人生下半場的主題曲。     熱愛充滿無限想像的文字轉換遊戲,願終身與翻譯工作為伍。譯作包括《人到中年,更是理直氣壯》、《下流老人:即使月薪5萬,我們仍將又老又窮又孤獨》、《看不見的聲音,聽不到的畫》、《想要買馬車》、《巴黎時間旅行》、《奇想遺產》等。 推薦序  學會本質思考,迎頭趕上這世界!  李楓真Jossy Lee 推薦序  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最好的投資!  鄭涵睿Harris Cheng 推薦序  

讓台灣有能力思考、解決沒有答案的問題  戴偉衡David Tai 作者序  若不從本質思考,就無法得到能真正解決問題的答案   CHAPTER 1 意外的,人並不會深入思考 --阻礙你看清本質的九個思考慣性 為什麼思考了之後,還是會出現解決不了問題的爛答案? 初階的思考慣性 進退兩難的思考慣性 停在思考入口外面的思考慣性 找出自己的思考慣性,養成從本質思考的習慣   CHAPTER 2  何謂本質思考? --從模式和物力論來思考現象 為什麼會想出無法解決問題的答案 從「模式」和「物力論」掌握事物的本質 MIT史隆管理學院與系統動力學 再複雜的事物,只要能掌握模式和物力論,便可瞭解其本質 何謂模

式? 何謂物力論? 理解物力論並改變模式,就可以真正解決問題 關注本質,就能提升邏輯思考和假設思考的能力 本質思考的四個步驟   CHAPTER 3  本質思考的步驟1  建構模式 --用一張圖來表現構成要素與關係 了解模式後,就能夠看出本質 正循環與負循環 探究模式時的線索1 加入五個構成要素 探究模式時的線索2 思考層面 探究模式時的線索3 注重因果,忽略相關 檢查模式   CHAPTER 4 本質思考的步驟2  解讀物力論 --掌握模式隨著時間流逝會產生什麼變化 從模式中醞釀出的物力論 物力論的形態 探究物力論的關鍵1 庫存量和流通量,必須分開看 探究物力論的關鍵2 以非線形掌握事物 探

究物力論的關鍵3 必須考慮到作用與反作用 探究物力論的關鍵4 從不同要素的觀點,思考幾個未來的策略 解讀物力論的方法1 思考變局點 解讀物力論的方法2 必須考慮到「相變」 解讀物力論的方法3 找出根源性驅動力 物力論的驗證1 將思考延伸至物力論的終點 物力論的驗證2 是否可以把它變成故事   CHAPTER 5  本質思考的步驟3  尋找改變模式的策略 --找到槓桿點 想徹底解決問題,就要改變模式 找尋改變模式的槓桿點 尋找策略的祕訣1 徹底看清前提條件 尋找策略的祕訣2 原因和結果不見得很接近 尋找策略的祕訣3 將思考範圍擴展到有影響的範圍 尋找策略的祕訣4 改變看問題的角度和立場 尋找策略

的祕訣5 試著思考「如何思考」   CHAPTER 6 本質思考的步驟4  採取行動,從實踐中得到回饋 --實踐的重要性和兩個個案研究 從實踐中得到的回饋,可以提高本質思考的精確度 如果模式可以改變,就能解決問題 個案研究1  A先生的新產品推廣 個案研究2  B公司的業務改革   CHAPTER 7 學會本質思考的自我訓練法 --每天不斷累積,就可以提高思考的速度和精確度 鍛鍊本質思考的訓練 從報紙和雜誌報導的標題進行聯想 增加「思考的原型」 將思考「視覺化」 讓別人聽聽自己的想法 磨練歷史觀 研究沒有答案的問題 向經典學習   後記 推薦序 學會本質思考,迎頭趕上這世界! ────李

楓真 Jossy Lee   2012年從MIT史隆管理學院畢業後,常常有人問我在MIT修過最棒的課是哪一門?   老實說,每門課都有許多收穫,但後勁最強的,應該就屬發源自MIT的熱門選修「系統動力學」(System Dynamics)了!透過一次又一次的個案研討,讓我也漸漸鍛鍊出追根究底找尋根本之道的功力,慢慢習慣從整體系統的宏觀角度看事情,而不只偏重單一個點。此外,也學會不能只專注於當下,而要將時間軸拉長,看到過去和現在的決定,如何交織成充滿各種可能的未來。   我之所以說這門課後勁最強,是因為它改變了我思考問題的深度、廣度和角度,在往後的職場和生活中,一次又一次的影響我所做的分析和

決定。   印象很深刻,開學第一堂課老師放了一張投影片,一位西裝筆挺但愁眉苦臉的人坐在中間,兩旁各立著一道等同身高的立牌。「同學們,這個人很可能是未來的你,身為經理人每天有好多決定要做,你通常沒有太多時間思考事情的本質,就得匆促下決定。於是你決定,把左邊的壓力推倒。碰!瞬間你覺得輕鬆多了,你以為所有的過程都是單向線性的,結果……」老師順手按了下張投影片,是剛剛那張圖的遠景,原來從經理人的左邊開始排排站,圍繞了一整圈的骨牌,最後回到右邊。剛剛推倒的那張正帶動接二連三的骨牌倒下,他悶著頭只看到眼前的壓力,草率做出的決定,雖然短暫舒緩立即的壓力,但長遠來說卻造成更大的災難,一張張倒下的骨牌最後終究

會壓到自己。   這就是系統動力學的精髓,我恍然大悟「原來所有的決定都是環環相扣,相輔相成,牽一髮而動全身。不是不報,只是時候未到啊!」   很高興MIT的校友平井孝志先生,以母校的招牌課程為基礎,融合顧問業的經驗,寫成《本質思考》一書,更高興天下文化讓台灣的讀者也能學習世界一流的思考術。我最喜歡最後一章附上鍛鍊本質思考能力的六種訓練方式,真是實用,非常符合MIT的校訓──Mens et manus(拉丁文,意指腦與手),光說不練沒戲唱,要學以致用才有意義。思路,和肌肉一樣是可以鍛鍊的,今天開始改善自己思考的方式,就能改善決策的過程,進而讓被決策影響的結果更好。   過去幾年來,我有幸和

國際頂尖的人才並肩合作,也輔導過許多台灣和美國的學子與新生代經理人,我深深覺得,台灣人的和善天真是難能可貴的,但我們得更努力培養深度思考的能力,這本書來得正是時候。   我們和世界還差了好大一截呢,現在就開始迎頭趕上吧! (本文作者台大國企系畢業、在MIT史隆管理學院邊讀MBA邊創立MIT Sloan Design Club,曾任職若水創投、EF Education First美國總部。現任中文育樂品牌Chineasy新事業總監。) 推薦序 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最好的投資! ────鄭涵睿Harris Cheng   還記得在MIT就學的第一週,首次接觸到系統動力學(System

Dynamics)時的震撼──400多位史隆管理學院MBA學生齊聚一堂,分成數十組進行MIT知名的「啤酒遊戲(The Beer Game)」,每一組分為消費者、零售商、經銷商、啤酒工廠四類角色,分別向上游叫貨並供貨給下游,可看見組中的所有訂單,但過程中不可交談,以整組總成本最低者獲勝。   遊戲規則雖簡單,大多數的團隊在遊戲半途卻已陷入混亂,不但累積大量存貨,臉上浮現不滿表情,也開始有人低聲抱怨。在遊戲的最後,我們認識了如何以系統動力學解讀許多大規模災難為何發生、我們自己可能就是製造系統中混亂的一部份,同時,也體悟到透過本質、全面思考的重要性。   系統動力學是一套透過模型來研究複雜系統中

非線性行為的學說,除了被大量應用在解決世界人口、氣候變遷、與經濟發展的宏觀課題上,也被延伸至「新創團隊如何管理」、「如何真正獲得快樂」等題目中,不但是MIT廣受歡迎的名課,也是許多校友在面對挑戰時的共通語言。   以我自己而言,過往的思考模式總是傾向簡單的因果關係,在修習了系統動力學之後,感受到思考廣度與深度的明顯增加,而這也是在MBA兩年的學習中最大的收穫之一。   作者平井孝志先生說,「認真思考」或「花時間思考」並不等於本質思考,從第一章開始,這本書帶領我重新檢視「思考」這件事。很感謝他深入淺出地闡述系統動力學的重要觀念,同時輔以管理顧問實戰歷練的洞見,為讀者們解構本質思考的可能性,並

且提出「本質=結構×因果」、「妨礙你看清本質的九種慣性」,與「辛苦想出的模式是否有趣」等精闢觀點。   解決問題,一直是職場上最被重視的能力。提升團隊與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更是最好的投資!期待有更多讀者能一起透過此書,培養運用「本質思考」來解決問題的能力。 (本文作者為台大財務金融系學士、MIT史隆管理學院MBA,曾參與天然清潔劑品牌橘子工坊初期草創工作、擔任外商銀行儲備幹部與策略發展經理。現任綠藤生機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 推薦序 讓台灣有能力思考、解決沒有答案的問題 ────戴偉衡David Tai   本質思考──也就是發源於MIT史隆管理學院的「系統動力學」的思考方法。在這本書

中,作者平井孝志先生很清晰詳盡地用更簡易生動的方式,解釋了複雜的系統動力學模型、對問題核心的洞察力,以及觀照問題關聯性的分析方法,用以幫助人們真實面對問題的本質,並找出有效的解決方案。   《本質思考》中文版的發行,在今天台灣面對多層面挑戰,並仍有許多問題糾結不清的同時,具有相當深遠的意義──針對台灣政治課題、經濟戰略、產業發展,還有內部的社會公平等議題,若能從本質思考,就可以尋思最創新、有效的正向驅動方法。   二十年前,在我申請到MIT史隆管理學院之後,交通大學的指導教授就特別要求我必須修習這門學問,還記得前面幾堂課給我的感覺,竟是奇特的「問題簡單、分析複雜、結論精彩」!而多年下來,我

常因當年課堂上所受到的影響,嘗試去扭轉許多職場、甚至人生中的挑戰;經歷過許多起伏歷練後,如今感受到這門原來建基於科學計量模型的研究方法,在思考精神上,與佛教思維其實是相通的!如同楊振寧先生曾就量子力學與佛教哲學的關聯性,提出的有趣思辨一樣──原來大千世界中,種種剪不斷、理還亂的因果循環,其實在本質上可以嘗試破除表象,以建立自我覺察與破立的關鍵。   這本書的內容,就是引導讀者以更淺顯的方式,進入系統動力學的思考,以台灣目前總體在面對問題與解決問題上的淺薄傾向,的確能夠提供一個當頭棒喝般的提示,讓我們在混沌與困頓中,過渡到一個正向的循環,而非大規模的內耗。就我個人來看,這本書實在相當值得台灣的

讀者們高度重視。   《本質思考》除了組織性地提出作者本身基於企業顧問的經驗,所歸納出的本質思考的步驟與訓練,來讓讀者試著思考「如何思考」,隨之逐步發掘策略的線索,並改變看問題的角度與立場,此外更提出一個有趣的見解:建議讀者以本書所提供的思考方法,去研究沒有答案的問題!因為那些沒有答案的問題,才是最好的老師!這放在今天台灣所面臨太多看來似乎沒有答案的問題,就顯得更有張力。這本書能帶給我們的啟示,不只是去理解系統動力學本身所建構的思考模型與分析方法,反而是可能觸發我們更深沉有力的集體性個別思辨,共同為我們當前的扭轉點一起找出正確的道路。 (本文作者國立交通大學、MIT史隆管理學院畢業,曾任職

台積電、DEC、康柏電腦等大型科技公司,1999年起從事創業投資,現任華遠匯暨華鑫資本董事長。) 作者序 若不從本質思考,就無法得到能真正解決問題的答案   不能光是「思考」,而是要從「本質」思考我目前是羅蘭貝格管理諮詢公司(Roland Berger Ltd.)合夥人,每天都和團隊伙伴一起為解決客戶的經營難題而努力。   顧問的職責就是解決複雜問題,因此,我不會對年輕的顧問說「思考一下吧!」而總是告訴他們「從本質思考吧!」否則,只會想出無法解決問題的答案。   各位進入職場五年、十年之後,已經慢慢習慣了工作,每天該做的事都能順利完成,也能確實感受到自己的成長。通常到了這個階段,也已

經看遍各式各樣的商業書籍、學到不少思考方式,並且為了在工作上獲得成果而付出了許多努力。   但是,也有很多人會在這時陷入瓶頸。雖然總是深思熟慮之後才付諸行動,但事情卻未必能像預期般順利進行,或是發現自己想出來的答案,並不是那麼管用。   儘管每個人天生的聰明才智沒有太大差異,但隨著資歷的累積,能夠拿出成果的人和無法有所成的人,差別會愈來愈明顯。可以拿出成果的人,能夠深入思考,也能做出正確的判斷和決定。   這樣的差別究竟從何而來?我認為箇中差異就在「能否從本質思考」。不從本質思考,光是憑著眼睛所見的表象,只能想出徒勞無益的答案,無法帶來任何成果。   被現象所惑而搞錯答案,MBA課程的

失敗經驗談   我自己就曾多次因為未能從本質思考,而推論出錯誤的答案。接下來的例子,是我在MIT(麻省理工學院)留學時,在創新管理課中的失敗經驗。當時,我們針對彼此競爭的兩家製造商進行辯論。   製造檢驗儀器的A公司和B公司,過去在市占率上勢均力敵,產品的性能和價格也幾乎相同,但是A公司的產品收納在漂亮的盒子裡,設計得相當出色;而B公司產品則是內部構造(管線和感應器的配置)都暴露在外,質感相當粗糙。教授問我們:   「5年後,哪家公司的市占率會成長?」   大家覺得呢?乍看之下,因為A公司的產品設計得很出色,似乎是比較正確的答案(這也是我提出的答案)。   但是,正確答案卻是B公司。

因為B公司的產品可以看到內部構造,採購這個裝置的企業客戶,可以按需求自行改造,讓產品用起來更方便。而且,B公司也可以將客戶進行的改造,運用在下一次的新品開發,形成良性循環。   結果,以客戶實際使用後的改造為基礎,再次改良而成的B公司產品,對客戶來說非常容易操作,因此市占率大幅成長。相對的,A公司用美麗的設計掩蓋了產品最重要的本質,導致業績陷入束手無策的窘境。   當時答錯的我,不只無法解讀儀器製造者和企業客戶之間的「物力論」(Dynamism),更犯了最根本的錯誤:沒有發現企業客戶購買檢驗儀器的理由中,並不包含設計性這一點。也就是說,我沒有看到問題的本質,而是被設計這種眼睛看得見的表象所

迷惑。   本質思考的差距,就是企業經營力的差距   企業的優勝劣敗,端看其是否能進行本質思考。就算組織有執行力,如果帶著無法解決問題的答案,往錯誤的方向前進,這執行力反而會變成阻力。   比方說,某家企業業績很差,這個時候最常用的策略就是「成本一律刪減三○%」,以求大幅降低成本,提高獲利。這樣的策略確實非常簡單易懂,執行起來也非常容易,只要有執行力,應該馬上就可以看到成果。   但是,這個策略是否真的有發展性?乍看之下雖然很合理,但是,若是將角度從「現在」換成「將來」,這個策略是否正確就是個疑問。   的確,現在降低成本是件好事,然而,一律減少三○%,很可能會把將來競爭時需要的某些

東西,譬如研究開發力或銷售力等,一併減掉了。再者,所謂「一律」,只是形式上的平等,不是真正的平等,從組織士氣的角度來看,也會得到反效果。   成本一律降低三○%雖然簡單易懂,有時候還可以激發從零開始的創意,但也可能淪為只追求眼前績效,導致經營狀況更形惡化的結果。也就是說,這是個無法真正解決問題的答案。   為什麼思考之後會出現這種徒勞無益的答案呢?這是因為思考時只看到表象,沒有思考本質性的問題:「為什麼事情會變成這樣?」   愈難看清本質,就愈需要從本質思考的現代社會   所謂「本質」,指的是隱藏在問題和現象背後、造成這些問題和現象的真正原因。本質的相反就是表象,或是枝微末節。   

在以前那種業績持續大幅成長、企業的競爭和組織的物力論相對簡單的時代,就算不從本質思考,也不會造成太大的問題。因為全世界一起成長這個明顯的事實,就足以掩蓋所有的問題。而且,當時的世界比現在單純,所以也比現在更容易掌握事物的本質。   但是,現在已經是無法期待巨幅成長的時代了,能否從本質思考,所造成的差距將判如天壤。隨著資訊愈來愈發達、氾濫,這個世界也變得更加複雜,反而看不清楚真正重要的是什麼。   再加上各種關鍵字不斷產生,我們常常以為自己很瞭解那些關鍵字的意義而停止思考。資訊發達,讓我們更難看清事物的本質。   一旦被各式資訊淹沒,被枝微末節或事物的表象迷惑,不管花多少時間思考,都無法提

出能真正解決問題的答案。   現今的時代,想要在思考時導出結果,並以此為根據做出決策,最重要的就是不被眼前的情報和表面事物迷惑,從本質思考。本書將這種思考方式稱為「本質思考」。   不只是以顧問為職的我們,幾乎對所有商業人士而言,找出能真正解決問題的答案並拿出成果,都愈來愈重要。今後,本質思考將是不可或缺的能力。 2-2從「模式」和「物力論」掌握事物的本質 本書對「本質」的定義 所謂本質,就是某件事物成立時,一定要具備的重要東西。不過,光這樣解釋還是很模糊,腦海裡依舊沒什麼概念。 我具體了解「何謂本質」,是在MIT求學,接觸到系統動力學的時候。在系統動力學中,將事物的本質解釋成潛藏在現

象背後的「結構(模式)」 和「因果(物力論)」。(圖表2-2) 所謂模式,是打造出那個現象的結構,亦即構成要素之間的相互關係。比方說,買參考書給孩子後,孩子的成績進步了。這個時候,千萬不能很簡單的想成:「買參考書」→「成績進步」 造成成績進步現象的原因是: 「買參考書」→「孩子(利用那些參考書)讀書」→「成績進步」 如果能夠了解這個模式,就會知道即使不買參考書,只要可以利用其他方法讓孩子讀書,成績也會進步。 而所謂物力論,指的是長時間來看,模式所形成的現象會出現什麼樣的結果和動態,也就是會呈現什麼樣的圖形。比方說,有一個模式是如果一天讀書的時間增加一小時,成績就會提高一個單位。遵循這個單純的模

式,將讀書時間增加為兩小時,成績就可以提高二個單位。 但是,若讀書時間變成十個小時,情況會如何呢?成績或許一時之間會上升,但絕對無法長期持續。搞不好還會變得討厭讀書,甚至精神衰弱,成績下滑。像這樣以較長的時間軸,觀察模式各要素的動態因果關係,就是物力論。 每一個現象背後,一定存在著造成這個現象的模式和物力論,現象是這個模式和物力論的結果,呈現在我們眼前。 掌握「本質」後,從本質思考的意義就更清楚了。那就是在潛藏於現象背後的模式和物力論中盡情想像、思考。 4-1從模式中醞釀出的物力論 預測模式×時間所醞釀出的結果 看到醞釀出現象的模式之後,接著就要想一想這個模式未來會如何發展。亦即從圖像式的模式

中,找出是有什麼因果關係,將來會造成什麼樣的物力論。如果可以理解那個物力論,就能夠想出從根本解決問題的策略,而不只是治標不治本的對症療法。 物力論不存在於靜止的畫中。所謂找出物力論,就是思考、了解加入時間因素之後,沿著時間軸,模式會往哪個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