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大 附小 學區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訂位、菜單、價格優惠和問答集

大葉大學 休閒事業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林淑芬所指導 陳淑芬的 國小高年級學童戶外教育活動情境偏好、心流體驗對知識分享意願影響之研究 (2020),提出清 大 附小 學區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戶外教育、情境偏好、心流體驗、知識分享意願。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清華大學 課程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 顏國樑所指導 周華玲的 一所特偏國中校訂課程發展之研究──以小島國中為例 (2019),提出因為有 校訂課程、彈性學習課程、十二年國教、108課綱的重點而找出了 清 大 附小 學區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清 大 附小 學區,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國小高年級學童戶外教育活動情境偏好、心流體驗對知識分享意願影響之研究

為了解決清 大 附小 學區的問題,作者陳淑芬 這樣論述:

摘要本研究之目的在於了解國小高年級學童戶外教育活動情境偏好、心流體驗、知識分享意願現況,並探討國小學童戶外教育活動情境偏好、心流體驗對知識分享意願之影響情,以彰化縣國小五六年級學童為研究對象,採分層便利抽樣於2021年3月22日到4月20日,共發出問卷617份,回收有效問卷為555 份,有效率為 90%。資料以項目分析、信度分析,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皮爾森積差相關、迴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處理,研究結果如下:一、不同年級、最近一次戶外教育場域、喜歡程度、參與次數、最 想分享對象在情境偏好、心流體驗與知識分享意願皆達顯著差 異。二、國小高年級學童戶外教育活動情境

偏好與心流體驗達顯著正相關;心流體驗與知識分享意願達顯著正相關;情境偏好與知識分享意願達顯著正相關。三、國小高年級學童戶外教育活動情境偏好、心流體驗對知識分享意願的整體解釋變異量達39.6%,而其中原始自然、專心、學習求知、知覺控制、人工機能等構面對知識分享意願皆具顯著正向影響,進行分群分析結果顯示,五年級以原始自然對知識分享意願有最大影響力,而六年級學童以學習求知對知識分享意願的影響力最大。最後,依據研究發現,能提供給相關單位對國小戶外教育的實施作為參考。

一所特偏國中校訂課程發展之研究──以小島國中為例

為了解決清 大 附小 學區的問題,作者周華玲 這樣論述:

本研究以一所特殊偏遠地區為研究對象,探究其校訂課程發展背景與運作情形、課程發展遭遇困境與因應作為,及對教師專業成長的影響。本研究採個案研究法,透過訪談小島國中校長與教師,結合文件與省思札記進行資料蒐集與分析,依據研究發現,茲將研究結果摘要如下:一、課程發展背景脈絡:課程始於親師生與學區特性困境因應。二、規劃理念源於集體思考,共同樹立學生圖象,側重當地資源為教材。三、校訂課程運作整合九年一貫課程基礎,其中三節維持跨年級「多元選修」,另開設「班級輔導」及跨領域環境議題的「國際教育」。四、善用資源活化教學,搭配計畫,充實經費支持課程發展。五、開設校訂課程教師需具備多種能力,包含創造力、廣泛閱讀等。

六、校訂課程發展中遭遇的困境與當前因應之道:  (一)尚有疑慮的課程方向,以內外部課程評鑑滾動修正  (二)難以承接的課程效益,以穩定師資鞏固教學品質  (三)難度高的跨領域課程,以教師社群與行政計畫挹注資源  (四)學生低落的學習動機,以教師專業發展持續努力提升七、仍待解決的疑問需要時間磨合與確認,如學生學習成效難有標準化評量、校訂課程與基本學力提升之關聯性短時間難釐清。八、校訂課程促進教師專業成長,除改變教學型態,更帶給教師備課新視野,師生正向回饋循環,帶動情感連結與部定課程的學習。本研究依據研究結論,提出相關建議,供教育行政機關、小島國中、類似規模之學校及後續研究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