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字型黑體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訂位、菜單、價格優惠和問答集

簡體字型黑體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李健明寫的 你看港街招牌(增訂本) 和李健明的 你看港街招牌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簡中字型的種類也說明:在BIG5簡的字型中,字符仍按照BIG5的編碼製作,但所有字符是以簡體寫法 ... 在閱讀上,眼球的視覺觀感習慣於明體(宋體)、黑體、圓體、楷體等傳統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非凡出版社 和非凡出版社所出版 。

中原大學 設計學博士學位學程 林品章、黃文宗所指導 侯純純的 華文編排設計元素之閱讀舒適性研究 (2019),提出簡體字型黑體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華文文字編排設計、行距、字體、字級、審美實驗、閱讀舒適性。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設計學研究所 蔡登傳所指導 黃聖淳的 漢字於手機螢幕之視認度研究 (2018),提出因為有 漢字、手機、視認度、筆畫的重點而找出了 簡體字型黑體的解答。

最後網站台北黑體Taipei Sans TC,免費可商用字體下載。完整繁體中文則補充:支援英文、特殊符號、繁體中文、簡體中文、日本漢字…非常完整的漢字庫,幾乎不缺字。可自由應用於印刷、影片製作、製作海報、廣告文宣等個人與商業使用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簡體字型黑體,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你看港街招牌(增訂本)

為了解決簡體字型黑體的問題,作者李健明 這樣論述:

  《你看港街招牌》全新增訂本,   繼續欣賞手寫字招牌的獨特美!   說起香港街道特色,怎能不想起頭頂上五花八門的招牌?   本地招牌製作者李健明為了保育手寫招牌字的文化,   開展了「李伯伯街頭書法復修計劃」。   經常帶領招牌導賞團的他,今次將透過「招牌佬」的視覺,   用文字記下屬於香港的招牌故事!   .細說「李漢港楷」的創作歷程!   .簡述招牌製作的工藝知識!   .帶你散散步,隨處發掘本地招牌的故事!   .揭露招牌上的視覺巧思和秘密!   .辨認鑼字牌工藝,欣賞香港特色水牌、多格招牌和方形隸書!(new!)   讓我們抬頭欣賞招牌美學! 名人推薦   

郭斯恆(香港理工大學設計學院助理敎授)   邱益彰(道路硏究社社長、「監獄體」字體創作者)   阮慶昌(「硬黑體」字體創作者)   鄧寶誼(澳門字體設計學會會長、「鳥姿書」字體創作者)

華文編排設計元素之閱讀舒適性研究

為了解決簡體字型黑體的問題,作者侯純純 這樣論述:

「閱讀」是一個複雜的心智活動,而編排設計的根本任務之一則是將作者所欲傳達的內容透過文字編排設計呈現出來,使讀者容易閱讀與接收訊息。根據研究者的觀察發現,經常可見圖像表現極為傑出的編排設計,但在文字編排表現卻不佳的例子,例如過小的字級、過大的行距以及過度花俏的字體。為了設計而設計的過度編排傾向,似乎忽略了閱讀本質「看」的行為。由於編排設計之根本目的就是文字的閱讀性,因此觀察近30年台灣華文文字編排設計的相關研究,是呈現豐富的閱讀機能性研究成果,但是基本的機能滿足後,研究者認為讀者還需要更高的視覺滿足。基於上述動機,本研究從文獻探討著手,以相關研究成果建構閱讀機能面的編排元素最佳化條件,再以藝術

心理學的角度及美學實驗方式為基準,進行實驗設計及刺激物紙卡樣本製作,並分兩階段完成研究。第一階段為單因子的受測者內實驗設計,分別以行距、字體及字級為自變數,並將不同教育背景之受測者做為控制變數,依變數則為閱讀舒適性排序以及評量,成果用於建構下階段實驗之基礎。第二階段為3x4二因子實驗設計,系根據第一階段之成果,進行受測者內實驗設計,其結果再與閱讀機能等理性面相關文獻進行交叉比較,進一步了解受測者的閱讀舒適性與評量表現的差異及原因。針對內文編排元素之研究結果顯示:(1)透過文獻探討歸納出較佳閱讀機能的建議,分別為行距設定介於150%~200%之間,字體以襯線(Serif)字體的細明體字較佳,字級

則會根據載體及讀者的生理差異,介於1.5pt~14pt之間。(2)閱讀機能不完全等於閱讀舒適性,整體來說行距的普遍性最為一致,約在200%的比例;字級的部分實驗結果是11pt~13pt;至於字體的部分產生比較大的歧異性,襯線(Serif)的字體有較佳的閱讀機能,而無襯線(Sans-Serif)的字體有較佳的閱讀舒適性。(3)透過兩階段交互比較,最適合內文編排的元素規範,以行距200%比例,無襯線字體最佳;若細體字則字級為11~12pt最佳能夠滿足最基本的「閱讀舒適」的感受。站在最單純的閱讀舒適性來看,看的舒服順眼就能夠滿足最基本的「美」的感受。因此,進行一般書籍內文編排設計時,設計師應從讀者的

角度考量閱讀舒適性偏好,以「設計」做為平衡的工具,在專業與大眾之間,以閱讀舒適的共通性與普遍性來進行有設計感的內文編排設計。本研究結果可做為設計相關產業的參考及未來深入研究的基礎。

你看港街招牌

為了解決簡體字型黑體的問題,作者李健明 這樣論述:

  在電腦字體盛行的今天,   我們要如何欣賞手寫字招牌的美?   說起香港街道特色,怎能不想起頭頂上五花八門的招牌?   然而你有留意到招牌已漸漸被拆卸嗎?   本地招牌製作者李健明為了保育手寫招牌字的文化,   開展了「李伯伯街頭書法復修計劃」。   經常帶領招牌導賞團的他,今次將透過「招牌佬」的視覺,   用文字記下屬於香港的招牌故事!   細說「李漢港楷」的創作歷程!   簡述招牌製作的工藝知識!   帶你散散步,隨處發掘本地招牌的故事!   揭露招牌上的視覺巧思和秘密!   讓我們抬頭欣賞招牌美學! 名人推薦   郭斯恆(香港理工大學設計學院助理敎授)  

 邱益彰(道路硏究社社長、「監獄體」字體創作者)   阮慶昌(「硬黑體」字體創作者)   鄧寶誼(澳門字體設計學會會長、「鳥姿書」字體創作者)  

漢字於手機螢幕之視認度研究

為了解決簡體字型黑體的問題,作者黃聖淳 這樣論述:

  隨著手機的普及,使用手機的時間越來越長。手機受限於螢幕尺寸,呈現的文字也相對較小,閱讀不易,也容易對眼睛造成疲勞。目前世界上使用中文的人口將近13億多,預期中文使用的人口會越來越多。探討中文字於手機上顯示的最小可視認尺寸是一項重要課題。  本研究選定iPhone 6s作為視認度實驗的設備,以黑體字作為顯示。共有50名受測者參與,中老年人25名(男:13名、女:12名),年齡50~70歲,平均55.52歲(SD=5.08),年輕人25名(男:8名、女:17名),年齡20~27歲,平均23.72歲(SD=1.64),正常視力或矯正視力0.8以上,皆以中文為母語。以台灣地區新聞常用字表500字

選100字進行實驗,調查受試者對100字的最小可視認尺寸。  研究結果顯示:(1)筆畫2~21間最小可視認尺寸隨著筆畫數的增加而增大。(2)年輕人與中老年人在各筆畫數的最小可視認尺寸,年輕人小於中老年人。(3)每增加一筆畫的字時,中老年人需要放大比年輕人更多程度,才能達到與年輕人相同的視認度。(4)以筆畫數預測視認度的迴歸分析顯示,年輕人可以透過Y (min of arc) = 0.08 Stk + 7.3 計算出其顯示大小以維持一定的視認度,而老年人則可以透過Y (min of arc) = 0.09 Stk + 9.13 計算出其顯示大小以維持一定的視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