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意義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訂位、菜單、價格優惠和問答集

紅色意義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婁曉凱寫的 衝突與整合:論具有留學背景的中國現代作家 和艾美.巴勒.格林菲的 爭紅──帝國、間諜與欲望的顏色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就是紅!代表了Volkswagen Performance:GTI與GTX也說明:紅色 一直都是各汽車品牌運動型頂級車款的流行顏色,Volkswagen也不例外。現在,Volkswagen充滿活力、電力的新產品ID.41 GTX也不例外以紅色作為主打。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秀威資訊 和究竟所出版 。

臺北市立大學 中國語文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陳思齊所指導 劉菀芹的 蕭紅於左翼思潮下的女性書寫 (2021),提出紅色意義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蕭紅、左翼文學、五四文化、女性書寫。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成功大學 中國文學系 林朝成所指導 曹世耘的 昨日之日:論王鼎鈞回憶錄書寫之集體記憶與重構 (2016),提出因為有 王鼎鈞、集體記憶、回憶、心理創傷、國族懷鄉的重點而找出了 紅色意義的解答。

最後網站中國人為什麼都喜歡紅色? - GetIt01則補充:自古以來中國人都喜歡紅色,因為覺得紅色喜慶,代表著紅紅火火,是一個好的寓意,這是我們祖先傳承下來的習俗。但在其他的國家就與我們不大相同,同樣也是他...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紅色意義,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衝突與整合:論具有留學背景的中國現代作家

為了解決紅色意義的問題,作者婁曉凱 這樣論述:

  在激蕩變革的近代中國,留學生站在時代前沿,既傳承了古老的中華文明,又負笈留學海外,親沐了西方現代文明的浸染,他們是「中西文化融匯的載體」,是中國社會變革的前驅和先導力量。   本書在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的研究視域下,將具有留學背景的中國現代作家及其文藝理論、文學創作與文學批評匯通起來,進行整體性思考。分析在傳統與現代、中國本土與外域文化融會貫通的背景下,他們各自的文藝觀發展變化軌跡與典型特徵,並考察探討其背後的淵源及在中國現代文學史甚至當代文學史上的開創意義與深遠影響。 本書特色   在比較文學的視域下探討、重新詮釋中國現代留學作家對中國文學的意義。

紅色意義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BLACKPINK #SISTAR #少女時代 #EXO #BTS #MAMAMOO #GFRIEND #BTOB #TWICE

💃🏻YG表示「BLACKPINK」這個名字是帶有,稍微否定粉紅色是最美顏色的意思,希望可以跟大家證明「漂亮不代表全部」
💃🏻「少女時代」團名有著「由少女們平定的時代來了」的涵義
只是以前她們上節目時有說過
💃🏻EXO這個團名是從「太陽系外行星」 (exoplanet) 這一個英文單字來的
有著「從未知星球來的新星」的寓意


0:00 Intro 開場
0:39 BLACKPINK
02:15 SISTAR
03:04 東方神起
04:28 少女時代
05:31 EXO
06:05 防彈少年團
06:53 MAMAMOO
07:57 GFRIEND
08:52 BTOB
09:40 TWICE


YG表示「BLACKPINK」這個名字是帶有,稍微否定粉紅色是最美顏色的意思,希望可以跟大家證明「漂亮不代表全部」。最後一個候補名字就是핑크펑크 (Pink Punk) 啦!但後來好像因為YG覺得這名字有點流氓的感覺
所以沒採用。

SISTAR團名的意思是想和大明星成為好姊妹Star與Sister這兩個單字的結合,搜尋下來發現幾乎每個國家都有「Siastar」,但她們又很愛這個發音,後來發現把前面的a去掉感覺唸起來也差不多,所以就這個定案了!

「東方神起」這個團名是「東方之神興起」的意思,一開始出道時大家覺得這團名似乎有點俗氣,就連他們自己團員也這麼認為,原本是五個人的男子團體,他們原先候補的團名有「食傳鯨」、「五臟六腑」和「東方不敗」

「少女時代」團名有著「由少女們平定的時代來了」的涵義,只是以前她們上節目時有說過,當初她們聽到這團名之後,好幾個團員都哭了。和原本的名字比起來,少女時代真的好太多了,因為原先候補的團名有여자단체팀 (女子大團隊、女子團體隊) 和슈퍼걸스 (Super Girls),第一個聽起來很像什麼體操隊,意義超級不明。

EXO這個團名是從「太陽系外行星」 (exoplanet) 這一個英文單字來的,有著「從未知星球來的新星」的寓意,但他們在成立初期的團名是叫「M1」和「M2」,分別為韓國籍成員和中國籍成員的組合,最後決定合併在一起才確定了EXO這名字。

「防彈少年團」的團名有著「阻擋像子彈般的時代偏見和壓迫,守護我們的音樂和價值的團體」,加上「不安於現狀,朝著夢想不斷成長的青春」的意思。15年上節目《野蠻TV》曾被問到有2個候補名字。第一個是빅키즈 (Big Kids、大孩子) ,因為公司名字叫BIGHIT,另一個則是영네이션 (0NATION、零國度、Young Nation、年輕世代) 

「MAMAMOO」她們的團名「MAMA」是指不分國家種族的嬰兒第一個學會的詞彙「MOO」則是小baby牙牙學語的擬生詞,組合起來有著希望可以跨越國籍、性別,並帶來原始和本能的音樂。她們也是有候補團名,第一個候補團叫와와걸스 (Wa Wa Girls),再來是「160」,相信不少粉絲一定會覺得很貼切,因為4名團員的平均身高就是160公分。

GFRIEND這麼令人心動的團名之前,她們也是有幾個讓人疑惑的候補,像是허그허그 (Hug Hug、抱抱) 和가디언엔젤 (Guardian Ange、守護天使) ,抱抱這個團名是挺特別,但感覺沒有什麼重點,至於守護天使的話,雖然天使也很符合小女友們的感覺,可是又覺得沒什麼戀愛感。


BTOB的團名完整是指「Born To Beat」,有著為節奏而生,充滿對音樂的希望、決心和抱負的意思,希望可以用音樂給世界帶來衝擊。以前成員陸星材就在《家師父一體》裡說過,就是要成為可以代表整個國家的團體,沒想到因為這樣的願景,就有人提說那乾脆叫「阿里郎 (아리랑) 」好了。


TWICE這個團名是JYP本人取的,有著希望大家可以透過耳朵和眼睛,獲得雙重的感動的意思!不過最初的名字應該叫做「6Mix (SixMix)」,認真來說不能算是候補團名,6Mix本來是要在2014年推出的6人女團,原本的成員不是這9兔。


-----------------------------------------------------------------------------------------------------
Facebook【TEEPR推一波】粉絲專頁
👉https://reurl.cc/8G0oX4
推一波官方IG 追起來
👉https://reurl.cc/avGrdQ
官方哔哩哔哩(bilibili)帳號:
BF-TEEPR推一波
👉https://reurl.cc/Agb4le

蕭紅於左翼思潮下的女性書寫

為了解決紅色意義的問題,作者劉菀芹 這樣論述:

許多研究者從不同面向探討蕭紅與其作品,部分的研究者將蕭紅視為左翼作家。但分析蕭紅的作品,不只充滿了對底層女性的關注,也將自己的生命經驗投射在筆下的女性形象,這樣的作品基調與左翼文學的訴求並不一致。因此本論文以「蕭紅於左翼思潮下的女性書寫」為研究主題,探究蕭紅的女性觀點與描寫女性的方式,以及其女性書寫的時代意義。本論文分為五個部分,第一部分除了說明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範圍與方法外,也從文獻中探求現有的研究成果。第二部分探討影響蕭紅女性書寫的背景,包含五四文化、左翼文學,以及東北的風土民情。除此之外,個人的生命經驗是蕭紅創作最大的養分,漂泊的生活以及坎坷的愛情,都影響了蕭紅筆下的女性形象。第三部

分透過蕭紅的作品,從三種不同的角度探討蕭紅所描述的女性形象。首先是女性在經濟、教育、婚姻都處於弱勢,因此淪為男性附屬。其次看蕭紅作品中很重要的主題――愛情,不管是沉浸於愛情的患得患失,或是渴望愛情而得不到的惆悵,還是對於自身情慾的負面想法,都呈現愛情的苦痛。接著是蕭紅筆下的母親,生產帶來的肉體痛苦,養育子女的無力,以及母親與成年女兒的情感糾葛,構成了蕭紅眼中的母親形象。第四部分比較蕭紅作品與其他左翼文學的不同,在寫作的主題上,愛情多於革命。在描寫的技巧上,重視對個人的具體描述,而非整體的群像。在基本的寫作精神上,拒絕空泛的政治口號,而以同理的角度看待女性的命運,並為自己以及其他女性發聲。第五部

分為結論,蕭紅關注的對象集中在底層女性,但在創作題材、寫作技巧以及基本訴求上都與左翼作家不同。初萌的女性意識,以及在女性書寫上承先啟後的地位,都是蕭紅作品價值所在。

爭紅──帝國、間諜與欲望的顏色

為了解決紅色意義的問題,作者艾美.巴勒.格林菲 這樣論述:

  「我何其有幸身為紅色!我炙熱、強壯。我知道人們注意我,我讓人無法抗拒。」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帕慕克,在《我的名字叫紅》裡如此書寫這個血與火的顏色。   紅色意義非凡,代表危險和勇氣,革命和戰爭,暴力和罪惡,欲望和熱情,甚至生命本身。   在過去,紅色布料等同於權勢和富貴,不但難以取得,而且價值不菲,只有王宮貴族和富商巨賈才有能力擁有。握有高超技巧的染匠,是各方極力爭取的對象,而尊貴的紅色染料,更是最搶手的商品。   十六世紀,西班牙人在新大陸的阿茲特克市集發現一種驚人的紅色染料,這種稱為胭脂紅的染料運回歐洲之後,造成極大的轟動,因為它能染出有史以來最明亮、最強烈的紅色。壟斷胭脂紅很快便為西班牙

賺進大筆財富,也挽救了即將破產的帝國財務。為了獲取這種獨一無二的染料,英國、法國、荷蘭及其他歐洲國家,聯手尋覓胭脂紅的祕密達三百多年,交織成一段充滿海盜、探險家、鍊金術士、科學家和間諜的精采故事。 作者簡介 艾美.巴勒.格林菲(Amy Butler Greenfield)   在費城出生,在阿第倫達克山間(Adirondacks)長大,畢業於威廉斯學院。祖父和曾祖父都是染匠,使她自幼即醉心於色彩的歷史。曾獲馬歇爾獎學金前往牛津大學研讀西班牙帝國及歐洲文藝復興歷史。目前與先生居住在波士頓附近。 譯者簡介 鍾清瑜   師大英語系畢業,目前在中學教書,譯有《不朽的傳說》《恐龍現場》《戰憟計劃》《人生

非常戲劇》《血糖失控百病生》《與國王做愛》《可不可以一年都不買》等書。 引言 欲望的顏色 0051 染匠的處境 0092 太陽的顏色 0233 古代的技藝 0394 皇帝的新染料 0515 發財的帝國 0596 胭脂蟲試驗 0757 帝國重任 0938 行業祕笈 1099 海盜的戰利品 11710 蟲變成的莓子 13311 鏡片下的影像 15112 稀奇古怪的賭博 16513 瓦哈卡的密探 17314 安德森的愚行 19115 紅色的革命 20516 紅色狂熱 21717 煤的故事 22918 胭脂紅的第二春 243尾聲 卑賤的顏色 257 引言 欲望的顏色   人的眼睛能分辨上百萬種色調

,使我們眼中所見的世界色彩繽紛。人類重視顏色並且賦予意義,但紅色的意義格外深長,沒有幾個顏色能比得上。在世上眾多語言中,都能找到紅色受重視的證據,英文即是其中之一:鋪紅毯是歡迎之意,做壞事被逮個正著是赤手就擒(red-handed),綁手綁腳是繁文縟節(red tape)。看到紅燈要止步,聽到紅鯡(red herring)表示岔開話題(譯注:燻過的鯡魚可引開獵犬,不繼續追蹤獵物),日曆翻到紅字慶祝佳節。揮紅旗表示政治立場,床上見紅不是好事,怒氣沖天是氣紅了眼。   這些說法大多始於近代,追溯起來連三百年都不到。舉例來說:一八四八年歐洲發生血腥暴動後,激進政治才被冠上「赤」字。red tape是

十八世紀的成語,意指大英帝國用來繫官方文件的紅色帶子。紅色本身在人類心中淵源已久,絕對不只如此。多數哺乳類動物分辨不出紅色,但人類對這顏色卻極度敏感,我們體內似乎預先設定好要偏好紅色。也許是這個原因,除了黑白兩色之外,紅色是在種種語言中,最古老的色彩字眼。在藍色、黃色、綠色出現之前,就已經有了血和火的顏色──紅色。   在無數文化中,神聖的紅對人類的魅力始於不可考的遙遠年代。尼安德塔人(Neanderthals)的死者有赭石陪葬,而克羅馬農人(Cro-Magnons)不僅如此,還在洞穴牆壁上塗這種富含鐵質的礦物。紅色在中國古代被視為幸運的顏色,代表興盛和健康。在阿拉伯的世界,紅色有時被解讀為神

祇賜福的徵兆,有時被視為受詛咒的印記──最重要的是,這是屬於男性的顏色,象徵熾熱和活力。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紅色是地位崇高的顏色;在古埃及卻代表危險的預兆,奉獻給惡神賽斯(Seth)。對古羅馬人而言,紅光即是聖火。在原始社會中,紅色往往被賦予神祕力量,能夠驅魔治病、抵擋邪惡之眼。   紅色在世界各地幾乎都代表了人類的重大事件和情感:危險和勇氣,革命和戰爭,暴力和罪惡,欲望和熱情,甚至生命本身。難怪詩人要歌頌:彭斯(Robert Burns)低吟「哦,吾愛宛如紅紅玫瑰」;丁尼生(Tennyson)警告我們大自然的「爪牙皆紅」;狄金生(Emily Dickinson)在一八六六年寫道:「週五品味人生

,馬戲團走過屋旁──心中尚存紅色感受。」   讓顏色代表某種意義是一回事,要創造出這種顏色可就是另一回事。數千年以來,藝術家想再造自然界耀眼的鮮紅和深沉的緋紅都不得其法。克羅馬農人的沉澱色料赭石,畫出的是帶有橘色和褐色的渾濁色彩,是藝術家能找得到最好的紅色。   西元前五世紀左右,亞洲的畫家從辰砂這種礦物中發現更理想的紅色。辰砂即是硫化汞,又稱為硃砂和鉛丹。辰砂在中國畫卷裡的效果顯著,後來這種化合物也被發現運用在龐貝的城牆壁畫上。其實辰砂有幾個缺點:昂貴、有毒、暴露在光線中會變黑;但這已經是最亮麗的紅色顏料,辰砂廣受喜愛,繼續被用了一千多年。   若說藝術家找不到可靠又生動的紅色,那麼染匠面臨

的問題就更嚴重了:他們用的紅色要經得起陽光、汗水和再三洗滌。赭石和辰砂在布上都染不出明亮的紅色,染匠只得想別的法子,他們尋尋覓覓符如同鍊金術士:運用神祕戲法把樹葉、樹皮、血液、塵土,甚至牛糞這些不值錢的東西變成珍貴的鮮紅染料。   染匠倒是比鍊金術士成功,但稱不上完全成功。他們以花小錢又不費事的方式,從植物中取得赤褐和橘紅色,但正宗的紅色是始料未及的挑戰。在十九世紀人造染料發明之前,紅色完全來自異國,只有少數染匠精通其中奧祕。   紅布很難到手,價格昂貴,象徵權勢,因此富豪名門都趨之若鶩。國王穿著紅色,樞機主教也穿,波斯王同樣用紅袍加身。紅色在古代羅馬意謂著身分地位,因此在羅馬城裡權力最大的人

稱為紅衣人(coccinati)。   一五一九年,西班牙征服者在墨西哥市集地發現阿茲特克人(Aztecs)販售絕佳的紅色染料,此事非同小可。征服者稱這種染料為胭脂紅(cochineal),運回歐洲後製造出舊世界前所未見鮮豔又強烈的紅色。依據傑出英國化學家波義耳(Robert Boyle)的說法,胭脂紅能染出「完美的緋紅色」。有位染色大師甚至稱之為「全世界最出色且最優良的染劑」。胭脂紅成了歐洲頂尖的紅色染料,西班牙將它賣給全球各地的染匠並因此大發利市。   對歐洲而言,胭脂紅唯一的問題是,貨源完全被西班牙所控制。西班牙嚴密守護著這項壟斷事業,因此染料本身一直是個謎,胭脂紅是動物?植物?礦物?歐

洲精英分子為此爭執了兩百多年。   新染料的價值倒是獲得一致肯定。在織品是主要財源的時代,胭脂紅是項大買賣。各國派出密探和海盜,企圖打破西班牙利潤豐厚的壟斷局面。在英國、荷蘭和法國,找尋胭脂紅成了全民運動,國王、商人、科學家、海盜、間諜──人人捲入追求地球最誘人色彩的狂潮。   經由這段瘋狂爭奪胭脂紅的歷史,我們看見另一個世界──紅色稀有又珍貴的世界,為掌握奧祕者帶來財富和權勢的世界。為了得到紅色,人們劫掠船隻、化身間諜、招致殺身之禍,在所不惜。 染匠的處境佛羅倫斯以西四十英里處,是鄰近地中海的托斯卡尼山谷,在豐饒的山谷中是陽光普照的寧靜小鎮盧卡(Lucca),以橄欖油、麵粉和葡萄酒買賣著稱

。現在的盧卡鎮只是以美味披薩出名的鄉下市集,徒留羅馬式教堂和中世紀塔樓默默見證輝煌的過去。八百年前,盧卡鎮可說是舉足輕重:它能將亮麗的絲綢染出珠寶般色澤,被視為十三世紀的奇觀。有許多人努力嘗試,但在歐洲沒有人是他們的對手。只有最高檔的歐洲商人才能販售盧卡絲綢:光滑的塔夫綢,細緻的錦緞,精美的織錦;圖案有鳶尾花、鷹頭獅身獸、龍、孔雀,甚至完整的狩獵場景。全都是王公貴族才用得上的織品。盧卡座落在羅馬和北歐之間的重要道路上,地利之便使當地人享有和平繁華的日子,但是幾乎每個托斯卡尼城鎮都長年飽受家族世仇之苦,這些爭執在一三○○年爆發成公開衝突,再加上托斯卡尼多數地區的大規模爭鬥,迫使許多人不得不逃離此

區,包括詩人但丁。盧卡是戰亂地區裡的一顆明珠,常常遭受內外夾攻,暴亂行徑在一三一四年達到最嚴重的程度,有一批盧卡流亡分子在那年和比薩(Pisa)軍隊聯手劫掠盧卡鎮,搶奪、強暴、殺害敵人。盧卡的染匠和絲綢工人為了保住性命,大多逃往一百英里外中立的威尼斯。威尼斯議會提供大筆貸款給難民,但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威尼斯人如果白白拿錢送人,怎可能在低窪島嶼上建立起自己的帝國?為了習得盧卡絲綢製作的祕密,他們要求難民用盧卡貨品和工具,而非金錢償還貸款。貧困流離的難民多數接受這個條件,如此一來,他們背叛了自己的城市也冒著生命的危險,因為盧卡行會有明文規定,凡在外地從事絲綢業者死路一條。這輩子他們的頭顱上都掛著

賞金。根據行規,男子處以絞刑,女子處以火刑。盧卡嚴苛的行規是時代的寫照,因為在文藝復興時期的歐洲,紡織業是攸關生死的大計。從許多方面看來,紡織業在文藝復興時期的分量,有如我們這個時代的電腦和高科技產業,那是充滿針鋒相對和激烈競爭的高風險產業──足以改變社會的行業。紡織業造就了中世紀的變遷,一三五○年後愈變愈快。逃過黑死病劫數的貴族有遺產可供揮霍,新興的商人和律師階級急於模仿貴族時尚。為了壓過彼此的風頭,他們的服飾比祖父輩更多更花俏,房子也布置得更豪華。即使沒什麼地位的人也在市場攤位和服裝店買布,在接下來的幾十年內愈買愈多,一卷又一卷的布匹,這股購買力助長了歐洲的興起。紡織業就像香料業一樣,也創

造出新市場和行銷網路,但是其重要性尤有過之。香料大多在東方種植加工,而歐洲人是自行生產紡織品,因此這個產業對歐洲的影響更加深遠。紡織業刺激了新紡紗機型、新漂白法等新科技的發明,也塑造出工作模式。

昨日之日:論王鼎鈞回憶錄書寫之集體記憶與重構

為了解決紅色意義的問題,作者曹世耘 這樣論述:

王鼎鈞回憶錄四部曲《昨天的雲》、《怒目少年》、《關山奪路》、《文學江湖》問世之後,在傳記文學的領域內豎立了一個里程碑,也開啟有關對日抗戰、國共內戰的討論。在這一波論述的熱潮中,論述的焦點經常被擺放在「歷史真相」與「集體記憶」之上,然而甚少論及王鼎鈞親自撰述回憶錄的敘事策略與結構。 因此本論文主要以文本分析的方式,探討王鼎鈞回憶錄四部曲中每一部的敘事動機,以及如何以概念先行的方式,決定回憶的內容與陳述模式,而在這樣的討論中,去探尋王鼎鈞個人在每個不同時期,之所以藉著大量的史料來佐證記憶的原因,究竟是為了驗證個人記憶的真偽?還是為了發掘個人記憶與集體記憶之間的落差?或者是驗證一個自己親身經

歷的歷史因果。 王鼎鈞的回憶錄寫作,企圖與規模宏大,其論述方式可以視為要建立一個回憶錄寫作技巧的體系,並且也給後來研究者將之理論化的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