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易莎永續報告書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訂位、菜單、價格優惠和問答集

路易莎永續報告書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張國雄寫的 管理學:創新與挑戰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銘傳大學 法律學系碩士班 劉士豪所指導 黃瀟穎的 我國空勤組員工時勞動權益研究 (2020),提出路易莎永續報告書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空勤組員、《勞動基準法》第84條之1、《航空器飛航作業管理規則》。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國家發展研究所 彭立忠所指導 林品青的 台灣中小企業對企業社會責任認知與實踐 (2017),提出因為有 中小企業、企業社會責任、中小企業社會責任、企業社會責任認知、企業社會責任實踐的重點而找出了 路易莎永續報告書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路易莎永續報告書,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管理學:創新與挑戰

為了解決路易莎永續報告書的問題,作者張國雄 這樣論述:

  被選為全球「最受推崇」、「最有競爭力」、「二十世紀管理最好」的美國工業巨擘奇異電氣(General Electric, GE)公司,2018年被踢出道瓊工業指數,結束111年成分股身分!2019年8月,會計專家馬可波羅斯(Harry Markopolos)質疑GE財報不實,使股價暴跌15%。奇異股價從2016年12月的31.88美元,一路崩跌2019年11月的11.88美元。奇異的沒落,除了受到網路、科技浪潮的衝擊外,前任執行長伊梅爾特(Jeff Immelt)的大肆擴張、收購方向錯誤,也讓美國企業精神代表的奇異公司和傳奇經理人威爾許(Jack Welch),雙雙跌落管

理的神壇。   近年來,管理環境已出現巨大變化,傳統的管理教育也面對新挑戰,因此在改版內容上將更加充實,增加最新管理個案及跨國企業實例,以符合實際需要。 本書特色   1.涵蓋近代重要管理理論,以口語化文字進行實例說明,淺顯易懂,讓讀者能了解管理理論的意義。   2.豐富的專欄內容、更新為最新知名企業的個案及實例,符合目前實際管理環境的發展。   3.每章章末附有選擇題、觀念題、思考題、報告題等豐富題型,供讀者多元複習,以掌握該章重點。   4.提供授課教師完整的教學配件,例如教學投影片、習題解答、題庫等,便於教學使用。  

我國空勤組員工時勞動權益研究

為了解決路易莎永續報告書的問題,作者黃瀟穎 這樣論述:

我國於2016至今先行發生三起空勤組員大規模罷工,一方面引發社會大眾輿論,對於空勤組員工作時間與勞動環境之關注,一方面讓社會深思我國勞工協商權及爭議權發展,是否已臻成熟如歐美各國,還是仍有可待進步的空間?然此三次罷工過程卻備極艱辛,罷工現場常見資方以資遣作為威嚇打壓、輿論則指責空勤組員占用社會資源、癱瘓空中交通,及勞方內部出現不加入工會卻企圖「搭便車」享用抗爭結果,等等彼此無法團結一致對抗資方的雜音,再度浮上檯面,可見我國勞工之罷工權伸張,與歐美相較,仍有相當長的一段路要走。我國有關空勤組員工作時間與權益法規有:《勞動基準法》及《航空器飛航作業管理規則》。該二法之立法目的,主要皆是對工作時間

、輪班間隔、休息日等勞動條件修正;尤其是《航空器飛航作業管理規則》,身為《勞動基準法》的特別法,更是針對航空業的特殊工作型態、改善空勤組員勞動條件與勞動時數,提升空勤組員之身心健康與生活品質,避免遭到雇主以優勢地位剝削。然而不可諱言地,不僅許多航空業界表示此二法多有窒礙難行之處,亦使得我國航空產業在世界各國廉航來勢洶洶的強勢競爭下,礙於對於受雇員工的工時保障,使得我國航空業恐怕將更難以面對國際競爭壓力,以上種種考量,均是未來立法者,與相關主管機關民航局與勞動部雙方,所應全盤納入考量衡酌的多種面向。本文之研究重點,在於探討機師與空服員之勞動權益、長時間過勞工作、執勤、待命與輪班時間晝夜顛倒、過度

沉重的工作負荷,以及在當今勞動基準法歷經逐年修改完善的立法趨勢下,如何使第一線空勤組員擺脫過往的「責任制」工時,而轉變成符合現今《勞動基準法》第84條之一的勞工之工時、休息與休假規範保障。

台灣中小企業對企業社會責任認知與實踐

為了解決路易莎永續報告書的問題,作者林品青 這樣論述:

由於台灣食安風暴發生,政府為挽救國人信心,而制定相關法規,針對特定大型企業編訂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可見得政府對企業社會責任日益重視。台灣中小企業占全體企業家數的97.69%,在經濟、社會、環境等面向對台灣影響甚大,但是台灣中小企業社會責任卻很少研究討論。本研究以中小企業社會責任之相關議題,採用訪談方式,企圖討論以下三點,首先,探討企業社會責任的概念,與中小企業對企業社會責任之認知、動機與實踐。其次,將四家標竿中小企業、兩家一般中小企業與一家微型企業,將其對企業社會責任的作為予以比較。最後,探討當前中小企業實踐企業社會責任可能面臨的困難與解決方式,政府或外部單位在中小企業經營與承擔企業社會責任

時所能提供的幫助與需要承擔之角色為何,並對政府提供建議。研究發現,許多中小企業對企業社會責任認知不足的情形下,實踐企業社會責任。從中小企業對Carroll的金字塔理論之責任排序,可以發現中小企業之認知與實踐,有其多元考量因素,包括:企業產業別、經營方向、領導者與管理者之價值觀與行事作風、企業生存問題與穩定與外在環境變化。從企業社會責任之實踐來看,在微型企業方面,其影響因素通常是企業主或領導階層價值觀與內心因素,更專注於營運與利害關係人之回應,而未得獎企業與得獎企業通常有其長期實踐方案、第三方認證,而得獎企業可能會更進一步發行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有企業社會責任相關的部門與人才培訓,多以量化方式呈

現企業社會責任。許多中小企業表示,實踐企業社會責任會有其實質利益。最後,除了中小企業內部限制產生中小企業之社會責任窒礙難行情形外,社會風氣、政府法規與政策也會改變中小企業對企業社會責任相關之實踐,中小企業內部限制、社會風氣、政府法規與政策皆可能造成中小企業對於企業社會責任認知與實踐造成差距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