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部人事異動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訂位、菜單、價格優惠和問答集

國立臺灣大學 政治學研究所 寇健文所指導 陳容芳的 中共黨務與經濟領導幹部甄補路徑之比較:1992-2009年 (2009),提出農業部人事異動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菁英甄補、政權目標、黨管幹部、二元甄補、黨務機關、經濟技術官僚。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農業部人事異動,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中共黨務與經濟領導幹部甄補路徑之比較:1992-2009年

為了解決農業部人事異動的問題,作者陳容芳 這樣論述:

本文從政權目標的角度切入,探討中共在維持共黨執政地位的主要目標,以及維持經濟發展的次要目標下,黨務機關與經濟技術官僚菁英甄補模式之異同,以及由此所形成的菁英群體圖像。本文以1992至2009年間核心黨務機關、宏觀調控與專業經濟管理部門(簡稱經濟相關部門)兩個體系副部級以上領導幹部為研究對象,從跨系統橫向比較與時間縱向比較兩個面向,針對渠等個人、專業與政治條件,以及流入來源、流出去向、職業生涯發展軌跡等進行分析,主要結論為:中共對於兩個體系幹部採取不同的甄補標準,且渠等之流入來源大體都以同系統為主,核心黨務機關幹部來源多集中在各類黨務機關或黨職,經濟相關部門幹部則集中來自經濟相關部門,且一旦幹

部進入各自體系後,在系統內職務異動的機率甚高,系統之間的交流程度低,形成幾乎是各自獨立的二元甄補管道。在二元甄補管道下,雖然均強調「又紅又專」,但兩個部門體系對於紅與專的要求卻有明顯的差異。在核心黨務部門中,政治條件的門檻較經濟相關部門來得高,對於學識專業的要求亦有升高趨勢;至於在經濟相關部門中,專業條件要求較核心黨務部門嚴格,而政治條件則稍微寬鬆。此情況反映在維持共黨執政地位及經濟發展的主要與次要政權目標下,核心黨務部門主要被賦予和維持共黨執政地位相關的任務,幹部的篩選以政治條件為重,但專業條件在幹部「四化」等提升幹部素質的要求下亦必須具備一定的水準;經濟相關部門主要被賦予追求經濟發展的任務

,故與市場經濟專業相關之條件要求較高,政治條件則可適度放寬,惟仍須保持一定之門檻,避免因追求經濟發展目標而損及共黨執政地位。再從時間序列觀察,1992年至2009年間,核心黨務機關對於幹部政治條件的標準不僅沒有放鬆,甚至有略為嚴格的徵兆;在經濟相關部門中,雖然政治條件的標準一向較核心黨務機關寬鬆,但是就其本身而言,這十八年來並沒有太大的改變,突顯出在中共維持其長期執政地位的目標未變下,幹部甄補的政治條件並不會隨著時間的變遷而鬆動。此外,兩個系統幹部的專業條件都趨於嚴格,顯然鄧小平提出之幹部「四化」標準已被貫徹至各個體系,加上後續領導人的持續推動與施行,使中共的菁英甄補逐漸朝向制度化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