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榮貨櫃船模型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訂位、菜單、價格優惠和問答集

長榮貨櫃船模型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ThiesVolker寫的 世界名船事典 A to Z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國立臺北大學 經濟學系 程智男所指導 蘇純妤的 上海集中貨櫃指數與台灣上市航運股關係 (2021),提出長榮貨櫃船模型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新冠肺炎、台灣上市航運股、上海集中貨櫃指數。

而第二篇論文長榮大學 航運管理研究所 周明道所指導 顏子鈞的 海空聯運對高雄市影響之生產效率分析 (2020),提出因為有 海空聯運、資料包絡分析、東亞城市的重點而找出了 長榮貨櫃船模型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長榮貨櫃船模型,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世界名船事典 A to Z

為了解決長榮貨櫃船模型的問題,作者ThiesVolker 這樣論述:

  你可知道,諾亞方舟到底有多大?一九一七年引爆俄國十月革命的船是哪一艘?在亨佛利?鮑嘉與凱薩琳?赫本主演、並為鮑嘉帶來奧斯卡最佳男演員榮耀的《非洲皇后號》,牽涉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哪一段歷史?誰是《太空戰艦》「企業號」的創造者?一九四五年四月一日二十二時,日本在台灣海峽遭美軍戰艦擊沉的阿波頑是艘怎樣的船?一同命喪海底的是哪些人?這事件為戰後的美日關係造成什麼樣的影響?   當然,聖瑪麗亞號、五月花號、赤城號、阿拉巴馬號、亞歷桑那號、愛之船、黃色潛水艇、鐵達尼號……都出現在本書中。為了使本書更完整,中文版並增補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船舶,如鄭和寶船、致遠艦、中山艦、太平輪等。   本書作者是位超級

船迷,搜羅了近三百艘歷史上的知名船舶,從現實或傳說到想像;從航行在河流、海洋到天空;類型包括帆船、蒸汽船、郵輪、巡洋艦、潛艇、航空母艦、太空船等無所不包;故事涵蓋了探險、諜報、叛亂、戰爭、愛情、災難等人生悲喜。   全書結構以船名稱的字母順序排列,副標簡短定義該船,正文則是詳盡的介紹,如基本資料(大小噸數、製造地)、航海與造船史上的意義、政治背景、展覽的博物館等。文字清楚,風格平實。並配有豐富的插圖。   作者企圖藉由本書說明,在變化莫測的汪洋上,船不僅運送乘客與貨物,也運送了我們的夢想;除了促進商業往來與運輸發展之外,船也象徵著安全感、啟程、勇氣、欲望、瘋狂,以及對災難的恐懼與征服。本書喚醒

了在人類集體記憶中占有一席之地的「船」,同時也為船迷與一般讀者勾勒出人類與海洋歷史的豐富面貌,是生活在海洋國家的我們必讀的船舶故事與知識! 作者簡介 提思.佛克爾(Thies Volker)   一九五六年生,大學時主修法律與歷史,目前居住在德國漢堡。著有知名動物事典(Eichborn Verlag,與Karen Duve合著,一九九七年出版)

上海集中貨櫃指數與台灣上市航運股關係

為了解決長榮貨櫃船模型的問題,作者蘇純妤 這樣論述:

四面環海的台灣,除了昔日漁業堪稱太平洋鮪魚的霸主之外,台灣的航運產業在"Alphaliner100"2021年世界 30 大貨櫃船公司就佔了四間,分別為長榮海運(第 7)、陽明海運(第 9)、萬海海運(第10)以及德翔海運(第20)。110年全球十大貨櫃港中,中國港口占了7個,顯示了中國仍深深影響著全球貨櫃運輸市場之趨勢變化。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為了反映上海國際航運中心集裝箱班輪運輸市場走勢,航交所開發了上海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Shanghai Containerized Freight Index,簡稱SCFI)與航運業市場有密切關係,也是航運業的重要經濟指標,所以本研究探討上海出

口集裝箱運價指數和臺灣類股指數之間的關係。 本文選取2009年10月16日至2021年11月12日周資料,共計631筆資料,資料由TEJ和財經M平方下載,研究的資料為上海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長榮海運股價、陽明海運股價、萬海海運股價,由於變數為股價所以所有變數都先取對數再運用Eviews中的 ADF檢定、共整合檢定、向量誤差修正(VECM)模型、Granger因果關係檢定等時間序列方法進行分析。實證研究發現:上海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與長榮海運股價有一共整合關係、上海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和陽明海運股價有一共整合關係、上海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和萬海海運股價有一共整合關係,Granger因果關係檢定發

現上海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單向影響長榮海運股價、上海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單向影響陽明海運股價、上海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單向影響萬海海運股價。本文得出上海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會影響臺灣上市航運的股價之研究結果,可以提供做為市場投資人在決策時之參考依據。

海空聯運對高雄市影響之生產效率分析

為了解決長榮貨櫃船模型的問題,作者顏子鈞 這樣論述:

近年來中國大陸經濟改革的開放,沿海一帶的城市迅速發展,大多為海港與空港之城市,高雄不管是高雄港或是高雄機場,近年來面臨亞太競爭區域內其他的海空港城市之激烈競爭,若欲提升高雄的國際競爭力,應先了解鄰近區域內主要的海空港城市之經營績效,藉此比較高雄與其他海空運城市彼此間的競爭關係。 本文以高雄為主要探討對象,透過以往學者的文獻,決定出5個投入項指標與3個產出項指標,採用投入項為:城市面積、貨櫃碼頭面積、貨櫃船席數、機場跑道數量、機場面積。產出項為:城市生產總值 (GDP)、貨櫃總吞吐量、機場貨物吞吐量。根據以上的投入指標與產出指標,篩選出東亞18個擁有海港與空港之城市,包括上海、新加坡、寧

波、深圳、廣州、台中、香港、青島、天津、廈門、高雄、大連、胡志明市、大阪、連雲港市、東京、日照市、釜山,並以2016年的資料進行分析,綜合城市、港口與機場透過資料包絡分析法評估各城市生產效率之程度。 研究發現高雄的相對營運績效於東亞城市屬於高效率之城市,其中以投入導向與產出導向皆屬於相對於無效率的城市為,廣州、台中、大連、日照市以及釜山,發現5座城市之投入項指標皆以減少作調整,而產出項指標除了釜山之外皆以增加做調整,最後擬高雄市未來的發展策略,以確保高雄市之整體績效與長期競爭優勢。關鍵詞:海空聯運、資料包絡分析、東亞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