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電影票房2019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訂位、菜單、價格優惠和問答集

韓國電影票房2019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東野圭吾寫的 東野圭吾「伽利略」系列 (10冊合售) 和的 「國際傳播」國際化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票房】2019台灣十大熱門電影,你總共看了幾部?也說明:因此本文整理出2019 年台灣上映最熱賣、最受歡迎、票房最高的十部電影,要 ... 根據北美票房的計算,今年迪士尼電影票房刷新影史年度票房紀錄,市占率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皇冠 和聯經所出版 。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傳播學院影音創作與數位媒體產業博士班 連淑錦、何平所指導 袁海濤的 觸及閱聽人:中國獨立電影的發行研究 (2021),提出韓國電影票房2019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獨立電影、發行、流媒體發行、民間放映、盜版。

而第二篇論文逢甲大學 建設碩士在職學位學程 朱南玉所指導 李倬萱的 網路聲量與住宅交易價量關係之研究 ─以台中市為例 (2021),提出因為有 大數據、網路聲量、不動產、住宅、交易價格、交易數量、OpView社群口碑資料庫的重點而找出了 韓國電影票房2019的解答。

最後網站最普通的戀愛臺灣上映2019韓國電影票房排行榜&遺珠榜 - Mtlpe則補充:最普通的戀愛臺灣上映2019韓國電影票房排行榜&遺珠榜,. 合體新電影談 普通的戀愛 ! – Yahoo奇摩新聞”> (中央社記者姜遠珍首爾8日專電)韓國電影發行商new今天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韓國電影票房2019,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東野圭吾「伽利略」系列 (10冊合售)

為了解決韓國電影票房2019的問題,作者東野圭吾 這樣論述:

  《偵探伽利略【出版20週年全新譯本】》   如果有一個角色可以總結東野圭吾的所有作品,   那就是「偵探伽利略」!   東野圭吾:我一直都想運用自己掌握的理科知識寫一部小說,   這個想法在這本書中實現了!   ★傳說的起點!出版20週年全新譯本!   ★改編日劇,由福山雅治、柴崎幸主演,締造平均21.9%超高收視紀錄!   ★【推理作家】文善 專文導讀!【台灣推理作家協會前會長】杜鵑窩人、【旅遊文學財經三棲創作者】黃國華 燒腦推薦!   杉並區的一棟單身租賃公寓發生了一起命案,死者名叫長塚多惠子,呈趴姿倒在家中走廊。屍體的脖子上有扼殺的痕跡,除此之外並無明顯外傷。警方很快便鎖定

一名嫌疑人栗田信彥,但他堅稱自己案發當時有不在場證明,卻無目擊證人能夠證明他的清白。就在這時,搜查總部收到一封能夠證明栗田不在場證明的信,只是,裡頭的目擊證人是發燒時躺在床上「靈魂出竅」時目擊到的……   《預知夢【伽利略20週年全新譯本】》   嫌疑犯X「現身」之前,   奠定「伽利略」系列基調最重要的承先啟後之作!   極致的科學vs.極端的不合理!   湯川學首度挑戰「超自然現象」!   ★改編日劇「破案天才伽利略」,福山雅治主演,創下平均收視率21.6%,勇奪「日劇學院賞」最優秀作品、最佳男主角、最佳女配角、最佳劇本、最佳歌曲、最佳導演等6項大獎!   ★【英國與加拿大犯罪作家

協會PA會員】提子墨 專文導讀!【文藝月刊《圈外》總編輯】林廷璋、【奇幻作家】星子、【推理作家】唐嘉邦、【香港作家】湯禎兆、【中興大學台灣文學與跨國文化所副教授】陳國偉 心慌推薦!   ★日本讀者讚不絕口:「滿載比前作更講究的詭計,而且比起湯川的推理,對事件相關人員的人際關係描寫非常有趣!」「在迎接之後的長篇之前,人情味的描寫增加得非常好,每個角色都立體起來了!」。   草薙是優秀的執法者、警視廳的明日之星,但他畢竟不是天才,不是「偵探伽利略」。面對穿越時空的預知夢、不可思議的亡者顯靈、發生騷靈現象的鬼屋、工廠中深夜乍現的鬼火、死而復生又再死一次的女人……如果單靠自己,這些光怪陸離的事件將

會成為草薙刑警生涯無解的遺憾。唯有那個「全然理性」的男人,能夠將他從身陷泥淖的難以置信,變成豁然開朗的理所當然。於是又一次,草薙敲響了帝都大學物理學科第十三研究室的大門……   《嫌疑犯X的獻身【15週年紀念全新譯本】》   有一種愛情,永遠不會說出「我愛妳」,   卻比任何關係都更刻骨銘心……   東野圭吾:在本格推理的作品中,   這應該是我的最高傑作!   ★榮獲「直木賞」、「本格推理大賞」!   ★入圍美國推理小說界最高榮譽「愛倫坡獎」、「巴瑞獎」!   ★美國圖書館協會「RUSA Awards」推理類最佳推薦書籍!   ★囊括「週刊文春推理小說BEST 10」、「本格推理小說B

EST 10」、「這本推理小說真厲害」日本三大年度推理榜單第1名!   ★日本、韓國、中國競相改編拍成電影,魅力席捲全亞洲!   ★日本版電影由福山雅治、堤真一主演,創下近50億日圓票房紀錄,勇奪日本電影學院獎、香港電影金像獎!   ★【作家.影評人】馬欣 專文導讀!【小說家】高翊峰、【旅日作家】張維中、【作家】盛浩偉、【作家】肆一 感動推薦!   ★日本讀者一致壓倒性好評:「東野圭吾最棒的作品!」、「討厭推理小說的人也能讀!」   如果《解憂雜貨店》是展現人性光明面的「光」之神作,《嫌疑犯X的獻身》就是呈現人性幽暗面的「闇」之神作。在本書中,東野圭吾從對完美詭計的鑽研,進而探索了「愛情」這

個「不理性」的元素。東野也為主角「伽利略」湯川學創造了一個空前的勁敵,一個足以與他抗衡的數學天才。兩人的交鋒,宛如一場靜寂無聲的高手對弈,而在對決的尾聲,湯川終會面臨艱難的抉擇,而這也將永遠改變他眼中的世界……   《伽利略的苦惱【伽利略20週年全新譯本】》   最深奧的科學,其實是「人心」。   東野圭吾:《伽利略的苦惱》中的每個故事都有特殊含意,   都暗藏了湯川的苦惱,且都設置了非常有趣的機關。   ★「伽利略」系列最受歡迎的女主角「內海薰」正式登場!   ★【台灣推理作家協會前會長】杜鵑窩人專文導讀!【奇幻作家】星子、【專欄作家】周偉航、【作家】黑貓C、【作家】銀色快手 燒腦推薦

!   他是偵探伽利略,天縱英才的理性象徵。但為何在揭露真相時,她在他眼中看到的,卻是「苦惱」的神情……如果「伽利略」是解開科學奧秘的專家,「偵探伽利略」就是探究人性犯罪的行家。當身為「人情絕緣體」的湯川學,開始面臨到「人情犯罪」的掙扎,他會如何抉擇?平常的案件他可以公正無私,但若牽涉到熟識的人,是否還能維持內心的澄澈?《伽利略的苦惱》延續了東野圭吾日臻成熟的人性探索,跨越文學與推理的界線,寫下「伽利略」系列的新高度!   《聖女的救贖【伽利略20週年全新譯本】》   謝謝你,成全了我的愛情。   對不起,我必須毀—了—你—   東野圭吾:我在《聖女的救贖》裡製造了一個不可能的詭計,  

 一個連湯川都幾乎無法解開的謎。   ★《嫌疑犯X的獻身》姊妹作,東野式謎團最高峰!日本熱賣突破百萬冊!   ★【推理作家】文善 專文導讀!【推理評論人】冬陽、【作家】張渝歌、【小說家】陳又津  一往情深推薦!   第一次遇見真柴綾音時,她的眼神透露著憂鬱,草薙卻無法把視線移開。她的舉手投足都令他屏息,草薙很清楚,這不是平常的自己。不幸的是,他們的邂逅卻是從一場悲劇開始。綾音的丈夫在她返回娘家時慘遭毒殺,案發現場門窗反鎖,找不到死者自殺的理由,也沒有任何他殺的證據。草薙決定獨自展開調查,用自己的方式證明綾音的清白。但隨著綾音的過去愈發清晰,她的真實面貌卻逐漸模糊。她,究竟是的純潔無瑕的聖女

,還是心機深沉的魔女?   《虛像的丑角》   自以為是主角,會不會其實只是丑角?   自以為的真實,會不會其實只是虛像?   暌違5年!「伽利略」終於回歸!   理性與感性交織的最強短篇7連發!      東野圭吾:   至今為止,我不止一次覺得「題材已經枯竭了」,   但幸好小說之神並沒有放棄我!   ★Oricon暢銷排行榜第1名!   ★已改編拍成日劇,由福山雅治主演!   ★【暨南大學推理同好會指導老師】余小芳 專文導讀!   ★【推理評論人】冬陽、【影評人】但唐謨、【作家】李柏青 著迷推薦!   女演員神原敦子注視著駒井良介面如死灰的臉龐,她戴著手套的雙手正握著刀柄,刀子深

深插進了駒井的胸口。敦子環視四周,眼前的場景多麼熟悉:命案現場是舞台,凶器是道具,只需要再找幾位警察跟她對對台詞,一場世紀大戲就要展開。半吊子的演技無法蒙混過關,但她無須擔心,她可是位演技精湛的演員。幕起,女主角已走進聚光燈下,而即將與她演出對手戲的那位天才物理學家,能否揭開小丑的面具,看穿她精心佈下的虛像?   《禁忌的魔術》   東野圭吾:我可以斷言,這本書中出現的湯川學,   是「整個系列中最出色的伽利略」!   ★日本蔦屋書店年度暢銷排行榜第1名!   ★特別收錄東野圭吾創作秘辛和心路歷程!   ★作家 既晴 專文導讀!作家 張渝歌、寵物先生 讚歎推薦!   湯川學高中母校的學弟

古芝伸吾和他同樣是科學癡,在他的指導下,伸吾也考進帝都大學。眼看新的天才科學家即將誕生,原本與姊姊相依為命的伸吾,卻因為姊姊的離奇死亡,離開帝都大學後消失無蹤,警方懷疑他正在策畫危險的復仇計畫。湯川相信熱愛科學的伸吾,絕不會利用科學殺人,但隨著伸吾的計畫越來越明朗,湯川也不禁懷疑起自己是否真的了解他。一邊是最驕傲的學生,另一邊則攸關人的性命,夾在中間的湯川,一向引以為傲的理性即將全面崩潰……   《沉默的遊行》   東野圭吾:《沉默的遊行》是一部集大成之作!   日本書店店員:《沉默的遊行》令人難以置信,遠遠超越《嫌疑犯X的獻身》!   ★《週刊文春》2018年推理小說第1名!   ★2

019年「這本推理小說真厲害」TOP 10!   ★2019年「本格推理小說」BEST 10!   ★「伽利略」全系列銷售突破1,360萬冊!《沉默的遊行》上市3個月即熱賣超過25萬冊!   ★【律師】賴芳玉 專文導讀!【作家】張渝歌、【社會觀察的青年作家】張慧慈【導演】盧建彰Kurt驚豔推薦!   ★日本讀者感動大推:「不管是對於湯川、草薙、內海,還是這次作品的主題,都可以看到全新的一面!」   位於靜岡縣小鎮上的一間垃圾屋,日前發生了火災,滅火後,警消人員在現場發現了兩具人類的白骨。其中一具屍體是獨居在垃圾屋的老婦人,研判應該是自然死亡。但另一具屍體是位年輕女性,頭蓋骨上有凹陷,與失蹤人

口資料比對後,死者身分是三年前失蹤的十九歲少女並木佐織。但是這名女性和發生火災的人家完全沒有交集,生前甚至沒去過靜岡縣……   《真夏方程式【伽利略20週年全新譯本】》   只有東野圭吾能顛覆東野圭吾!   天才伽利略的最大反差!   ★榮獲東野圭吾最大Fan Blog全作品綜合推薦TOP 2、讀者票選全作品TOP 10!   ★改編電影由福山雅治、吉高由里子主演,締造超過50億日圓驚人票房!   ★【作家】盧郁佳 專文推薦【作家】陳又津、【小說家】陳育萱、【個人意見】陳祺勳、【作家】陳曉唯、【推理作家】寵物先生 真夏好評!   來到玻璃浦姑姑家經營的「綠岩莊」過暑假的恭平,以及因為工作

來到此地的湯川,才剛抵達這個純樸的海岸小鎮,便隨即被捲入一起死亡事件。同住在旅館的另一名旅客,被人發現陳屍在海邊的岩石區。而總是對案件毫不關心,也不喜歡人際應對的湯川,卻反常地讓恭平跟在身邊,甚至還不合常理地要他幫忙偷東西。恭平總覺得只要和這個博士在一起,就能遇上意想不到的事。直到恭平漸漸發現,博士好像在秘密進行某個計畫,而那背後似乎藏著他不想知道的真相……   《透明的螺旋》   東野圭吾:伽利略迷理當會很驚訝,東野迷應該會更驚訝。   《偵探伽利略》全新長篇傑作,系列狂銷累計1400萬冊!   湯川學從未說出口的愛與憂傷,系列最大秘密即將揭曉!   ★【小說家】劉芷妤 專文推薦【推理

評論人】冬陽、【作家】林佳樺、【作家】許菁芳、【作家】黃繭 重磅好評!   在遺憾中擱淺過的人,比誰都明白,   要得到那一點點幸福,只能奮不顧身──   千葉海上漂浮著一具男性遺體,死者被通報失蹤,報案人是女友島內園香。奇怪的是,園香沒多久便下落不明,唯一的線索只有與園香一同行動的神秘繪本作家「朝日奈奈」。就在警方陷入瓶頸時,他們在朝日奈奈所著的繪本中,發現一個再熟悉不過的名字──物理學家湯川學。這個理性又難搞的天才怎麼會與兒童繪本扯上關係?刑警的直覺告訴草薙,也許湯川的意外捲入,是一條細如蜘蛛絲的線索──近乎透明,卻最牢固,往往能牽扯出一個巨大而難以想像的真實……

韓國電影票房2019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梗你報新聞 2020-JUNE WEEK 1

粉絲跪求《艾莉塔:戰鬥天使》續集!
不惜砸重金買廣告看板請願!

▶ PODCAST收聽:
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ba8rpcdm872087333db7tb0

好萊塢似乎吹起了一股「粉絲敲碗」風潮;繼查克史奈德和大衛艾亞之後,改編自日本漫畫家木城幸人的《銃夢》電影《艾莉塔:戰鬥天使》,成為了影迷們跪求續集的目標電影。

《艾莉塔:戰鬥天使》於去年2019年初的大型製作,不論是原著故事的世界觀龐大,改編難度相當高;1.7億美金的製作預算,也是福斯公司在被迪士尼併購前的一項大型電影製作。電影在2019年2月初上映,配合華人地區的農曆春節檔期,期待能夠有一翻好成績,最終在全球票房吸金約4億美金,可以說是差強人意,不如預期。

縱使電影小賺不賠,《艾莉塔:戰鬥天使》的續集消息一直尚未有官方新聞出現,粉絲們也擔心迪士尼併購福斯後,為了符合公司調性而可能將《銃夢》原著的暴力血腥情節評定為不適合開發而腰斬。《艾莉塔:戰鬥天使》的故事,很明顯只有改編《銃夢》的前段故事,電影也在相當耐人尋味的地方結束,明顯是為了系列電影做準備發展。

因此在推特上,有不少粉絲發起了#alitasequel的活動,更有瘋狂粉絲買下洛杉磯韓國城附近的大樓廣告看版,希望有生之年可以看到《艾莉塔:戰鬥天使》的續集;可見粉絲們喜愛本片的程度。

然而,續集或是系列電影到底是否可行,並非粉絲們喊一喊、叫一叫就能夠成真;至今《艾莉塔:戰鬥天使》的電影計畫在導演勞勃羅里葛茲,以及正在忙錄《阿凡達》的詹姆斯卡麥隆(監製)兩人目前暫無提及之下,粉絲能夠做的或許就是讓《艾莉塔:戰鬥天使》持續有討論熱度,或許才有機會被迪士尼高層重視。


大家還有哪些新聞想要討論的呢?
都歡迎留言分享與我們討論唷!

新聞編輯: @Jericho聊電影
https://www.facebook.com/Jericho%E8%81%8A%E9%9B%BB%E5%BD%B1-230063794059293/

【Jericho /JC Channel】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f2HdIoWMM0Ip4VtXd35gRQ

**************
歡迎加入【有梗電影俱樂部】,不錯過任何電影實體聚會與活動喔!
臉書社團(需回答問題審核):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viewpointmovieclub/
Telegram群組:https://t.me/viewpointmovieclub2

PODCAST - Firstory APP
📣 XXY:https://open.firstory.me/user/xxymovie
📣 What A MAXX!:https://open.firstory.me/user/whatamaxx

別忘了按讚追蹤XXY視覺動物

📣 XXY視覺動物 YouTube頻道 http://pcse.pw/9ZNYT
📣 XXY @Yahoo頁面 https://tw.tv.yahoo.com/xxy/
📣 IG:xxy_djfishmb
📣 XXY @方格子 https://vocus.cc/user/@XXY2018

#新聞 #電影 #影視 #艾莉塔 #銃夢 #戰鬥天使 #迪士尼 #福斯 #alita #alitaswquel #battleangel #alitabattleangel

觸及閱聽人:中國獨立電影的發行研究

為了解決韓國電影票房2019的問題,作者袁海濤 這樣論述:

本研究重點考察獨立電影在影展、戲院、流媒體、民間放映和網絡盜版等管道的發行情況,分析其優勢劣勢,探討其傳播的行動者網絡。本研究深度訪談了18位受訪對象,他們分別來自導演、製片、策展、發行等領域。為了補充訪談資料的不足,本研究還結合對歷史文獻資料,包括報刊、雜誌、書籍、期刊、研究報告的分析和梳理。研究發現,早期中國獨立電影市場萎靡,經濟蕭條,中國獨立電影主要是通過半正規和非正規的形式發行影片,而在2012年以後,三大獨立影展逐漸停辦,中國電影市場票房高速增長,獨立電影的子場域逐漸轉變,中國獨立電影通過轉變自身身份,以青年電影、藝術電影的身份認同,缓解與官方的緊張關係,從而獲得正規發行的機會。國

際影展是扶持、推動中國獨立電影創製和發行的重要場域,但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許多扶持基金暫停了對中國獨立電影的扶持,中國上升的製片、發行成本也給予獨立電影創製發行增加了難度。近年來獨立電影在國際市場回報率偏低,更多的獨立電影轉向國內發行,以爭取更大的票房回報。其次,中國流媒體平台暫時無法挑戰傳統產業鏈,以流量為王的價值取向,與獨立電影的價值取向格格不入,獨立電影也無法依靠流媒體平台獲利。最後,票務平台參與電影製作與發行,在根本上改變了電影的發行方式,演算法加劇了市場的集中度,水軍、平台售票、評分、意見領袖、口碑驅動的戲院排片模式,導致戲院發行過於集中,僅有少部分爆款(Blockbuste

rs)影片獲利。盜版穿透版權法和審查機制,並依靠平台技術、社群媒體和支付技術發展出「打賞發行」的模式。

「國際傳播」國際化

為了解決韓國電影票房2019的問題,作者 這樣論述:

當世界變成美國放大版 傳播媒介下一步該何去何從? 「國際化」銜續「去西方化」重啟傳播新起點   「本書匯聚一群耀目的學術明星,共同反思國際傳播領域方法和理論的主要路徑,尤其是整個傳播領域如何『去西方化』。公平言之,《「國際傳播 」國際化》允稱一部獨特的書。」——哈林(Dan Hallin)美國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教授   傳播研究是美國文化的產物,後來逐漸擴散到西方國家乃至全世界,成為支配性的觀點與範式。《「國際傳播」國際化》從世界主義的精神出發,一方方面反對西方文化霸權,一方面拒絕狹隘的文化民族主義,以多元文化的對話促進境界交融,和而不同,猶如一首由各種聲音交錯組成的交響樂。   李金

銓教授長期關注國際傳播學,綜合四十年的學術生涯經驗,與國際全方位視野編著此書。沒有老調重彈,沒有虛晃一槍,以嚴肅的態度發表真知灼見,呈現智慧交鋒火花,提供華人學術社群一個提高文化自覺的新契機。   編者簡介 李金銓(Chin-Chuan Lee)   國立政治大學聘任的教育部「玉山學者」。美國密西根大學博士,曾任美國明尼蘇達大學教授,中央研究院客座教授,香港中文大學講座教授,香港城市大學講座教授。研究領域包括國際傳播、媒介政治經濟學、媒介與社會、新聞史,以及傳播的社會理論。在學術道路上矻矻求索四十年,以歷史脈絡為經,以全球視野為緯,穿梭傳播學的時空脈絡遠近縱橫。2014年獲頒國際傳播學

會(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Association, ICA)費雪導師獎(B. Audrey Fisher Mentorship Award),2018年獲頒國際中華傳播學會(Chinese Communication Association)終身成就獎,2019年獲選國際傳播學會會士(ICA Fellow),同年獲頒中國新聞史學會卓越學術獎。 作者簡介 伊萊休.卡茨(Elihu Katz)   賓夕法尼亞大學安納伯格傳播學院榮休校聘教授(Trustee Professor),以色列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榮休教授。著述極富,近著包括The End of Tel

evision? (與培迪•斯堪諾合著)、Media Events(與丹尼爾•戴楊合著), The Export of Meanings(與塔瑪•利比斯合著)及Personal Influence(與拉查斯菲合著)五十週年紀念版。曾獲得根特、海法、蒙特利爾、巴黎、羅馬、布加勒斯特、魁北克和西北等多間大學頒授榮譽博士學位。 張讚國(Tsan-Kuo Chang)   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博士,台灣交通大學教授,香港城市大學媒體與傳播系榮休教授。曾獲得新聞與大眾傳播教育學會(AEJMC)國際傳播分會傑出貢獻獎(2005)。先後出版三本學術著作,並在《傳播研究》《國際輿論研究學刊》《新聞/

政治國際學刊》《傳播學刊》《新聞與大眾傳播季刊》《新媒體與社會》《政治傳播》《輿論學刊》等英文學刊發表數十篇論文。 揚.瑟韋斯(Jan Servaes)   香港城市大學媒體與傳播系榮休講座教授兼系主任,麻塞諸塞大學阿姆赫斯特分校傳播與可持續社會變遷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講席教授。Telematics and Informatics(Elseevier)學刊主編,「傳播與發展和社會變遷」「傳播、全球化與文化認同」叢書主編。在國際與發展傳播、信息傳播科技與媒介政策、語言與跨文化傳播、參與與社會變遷、人權和衝突管理等領域著述眾多。近著包括Substainability, Partic

ipation, and Culture in Communication(2012)。 保羅.曼西尼(Paolo Mancini)   意大利佩魯賈大學制度與社會學系教授,傳播學專業和社會與政治理論博士項目負責人。曾任哈佛大學和牛津大學研究員。英文著述包括Politics, Media and Modern Democracy (與大衛•斯萬森合著)和Comparing Media Systems: Three Models of Media and Politics(與丹尼爾•哈林合著),並與丹尼爾•哈林合編Comparing Media Systems beyond the West

ern World。 邁克爾.柯廷(Michael Curtin)   加州大學厄聖塔芭芭拉分校電影與媒介研究系全球研究Mellichamp講席教授,卡西-沃爾夫中心媒介產業項目負責人。先後出版或主編American Television Industry(2009),Reorienting Global Communication: Indian and Chinese Media beyond Borders(2010),Playing to the World’s Biggest Audience: The Globalization of Chinese Film and TV(2

007)等多種著作。主編英國電影協會出版的國際電影產業叢書,曾任《中華傳播學報》(Chinese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聯合主編。 亞普.範欣內肯(Jaap van Ginneken)   曾任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國際學院及傳播系副教授,目前定居南法尼斯,獨立著述。研究和寫作橫跨兩大領域,一是國際傳播和電影產業,相關著作包括Understanding Global Media(1998)和Screening Difference(2008);另一是群體心理學和動力機制,相關著作包括Crowd, Psychology, and Politics(1992), Col

lective Behavior and Public Opinion(2003), Mass Movements(2007), Mood Contagion(2013)和Political Hubris in Western Leaders(2014)等。 科林.斯帕克斯(Colin Sparks)   英國伯明翰大學當代文化研究中心博士,曾任英國威斯敏斯特大學教授,現任香港浸會大學傳理學院講座教授,英文學刊Media, Culture and Society創刊主編之一。在傳播政治經濟學、國際傳播等領域著述甚豐,近年的研究聚焦轉型社會媒介體制的比較研究。 西爾維奧.瓦斯博德(Silv

io Waisbord)   喬治華盛頓大學媒體與公共事務學院教授,曾任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ess/Politics和Journal of Communication主編,近著包括Reinventing Professionalism: News and Journalism in Global Perspective(2013), Media Sociology: A Reappraisal(2014),Communication: A Post-Discipline(2019)等。 朱迪.波倫鮑姆(Judy Polumbaum)   美國愛荷華大學新

聞與大眾傳播學院榮休教授,香港城市大學訪問教授(2012-2013)。擁有報章報導、2013雜誌新聞和攝影新聞等領域的訓練和背景,研究興趣包括當代中國新聞業、表達自由、媒體與文化互動。 張隆溪 (Lonxi Zhang)   哈佛大學博士,香港城市大學比較文學與翻譯講座教授,瑞典皇家人文、歷史及考古學院外籍院士、歐洲科學院院士,曾任加州大學河濱分校教授。在比較文學等領域著述豐富,中英文著作包括The Tao and the Logos(1992),Mighty Opposites: From Dichotomies to Differences in the Comparative Stu

dy of China (1998),《走出文化的封閉圈》(2000)、《中西文化研究十論》(2005),Unexpected Affinities: Reading across Cultures (2007)等。 羅德尼.本森(Rodney Benson)   加州大學伯克萊分校社會學博士,紐約大學媒體、文化與傳播系系主任、教授。曾在丹麥、芬蘭、法國、德國、挪威等國任訪問教授。出版專著Shaping Immigration News: A French-American Comparison (Cambridge, 2013),在比較媒介體制和場域理論等領域發表數十篇論文。與馬修•鮑爾

斯(Matthew Powers)合著Public Media and Political Independence(2011),與艾瑞克•內維爾(Erik Neveu)合編Bourdieu and the Journalistic Field(2005)。目前的研究聚焦商業、公共和公民社會媒介所有權的運作邏輯。 彼得.達爾格倫(Peter Dahlgren)   瑞典隆德大學媒體與傳播系榮休教授。從晚期現代社會與文化理論視角研究媒體與民主,尤其是民主參與與數字媒介的關聯。活躍於歐洲學術網絡,曾在歐洲和美國多間大學擔任訪問學人。近著包括The Political Web (2013), M

edia and Political Engagement(2009),合編Young People, ICTs and Democracy(2010)。 阿爾溫德.拉賈戈帕(Arvind Rajagopal)   紐約大學媒體、文化與傳播系教授。在各類學術期刊發表數十篇學術論文,主編The Indian Public Sphere(2001),發表著作包括Politics after Television (2001出版,榮獲亞洲研究學會2003年庫馬拉斯瓦米圖書獎)及其他三部書。 曾獲得麥克阿瑟基金會和洛克菲勒基金會的資助,也曾擔任史丹佛大學行為科學高等研究中心研究員。目前撰寫專著《去

殖民化殖民:印度全球化的文化政治》。 譯者簡介 李紅濤   香港城市大學傳播學博士,浙江大學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教授,挪威奧斯陸大學兼任教授。研究興趣包括媒體與集體記憶、媒介社會學。出版合著《記憶的紋理》,在中英文期刊發表30餘論文。 黃順銘   香港城市大學傳播學博士,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新聞學教授,青年長江學者,兼任南京大屠殺史與國際和平研究院研究員,研究興趣包括媒體與集體記憶、榮譽社會學、新聞社會學、新媒體與社會等。 陳楚潔   香港城市大學傳播學博士,南京師範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媒介社會學、數字新聞業研究、傳播政治經濟學等。至今在《新聞與傳播研究》、《國際新

聞界》等期刊發表論文十餘篇。 宋韻雅   香港浸會大學傳理學院副教授,人工智能與媒體研究實驗室主任。曾任康奈爾大學客座副教授。研究興趣包括國際傳播,線上社會網絡、新聞學研究。 袁夢倩   南京大學藝術學院副研究員,入選江蘇省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計劃「雙創博士」。香港中文大學文化研究博士,史丹佛大學、多倫多大學訪問學人。研究方向為媒介文化研究、口述歷史與社會記憶、城市傳播與社區營造、當代中國文化政治。   中文版序/李金銓   國際傳播的國際化:反思以後的新起點/李金銓 逛櫥窗:論「國際傳播」的國際化/伊萊休•卡茨(Elihu Katz) 超越拉查斯斐:國際傳播研究及

其知識生產/張讚國 超越現代化和報刊的四種理論/揚•瑟韋斯(Jan Servaes) 新聞業的專業模式:在同質化與多樣性之間/保羅•曼西尼(Paolo Mancini) 「媒介首都」生成的條件——全球媒介的地方情境/邁克爾•柯廷(Michael Curtin) 好萊塢不朽的生命力:「帝國冒險」類型與《阿凡達》/亞普•範欣內肯(Jaap van Ginneken) 重啟國際傳播「帝國的維度」/科林•斯帕克斯(Colin Sparks) 「去西方化」與世界主義的媒介研究/西爾維奧•瓦斯博多(Silvio Waisbord) 在地經驗,全球視野:國際傳播研究的文化性/李金銓 把「媒介生產」理論化為准

自主場域:中國新聞研究再評價/朱迪•波倫鮑姆(Judy Polumbaum) 翻譯,交流與東西間的理解/張隆溪 公共領域、場域與網路:去西方化世界中的西方概念?/羅德尼•本森(Rodney Benson) 世界主義與國際傳播:理解公民社會行動者/彼得•達爾葛籣(Peter Dahlgren) 後殖民視覺文化:基於印度的討論/阿爾溫德•拉賈戈帕(Arvind Rajagopal)   作者簡介 譯者簡介   序   傳播研究是美國文化的產物,後來逐漸擴散到西方國家乃至全世界,成為支配性的觀點與範式。本世紀初,英國學者柯倫與韓國學者朴明珍首發其端,編撰一本書,名曰《媒介研究的去西方化》(Cu

rran & Park, 2000),我有幸參與其中。隨後也有若干零星的聲音呼應之。   「去西方化」以後的下一步是什麼?在我看來,就是要「國際化」。   本書取名《「國際傳播」國際化》(Internationalizing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因為主流的「國際傳播」並不太「國際」,實質上只是「美國」的「國際傳播」,而不是「國際」的「國際傳播」,也就是大抵透過美國外交政策和美國中產階級學者的瞳孔看世界,於是世界變成了美國的放大版。我們共同的願望是把國際傳播真正地「國際化」。一旦國際傳播國際

化,整個傳播研究也就自然而然國際化了。   「國際傳播」在理論上和實踐上的旨趣何在?容我從幾方面簡單闡述,可以說是殊途而同歸:   第一,《論語》說:「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劉殿爵先生把這句話譯為「The gentleman agrees with others without being an echo; the small man echoes without being in agreement.」 (見Confucius, 1979: 122)君子和小人的道德判斷,姑不置論,但echo(回聲)一字譯得甚妙。國際傳播不能獨尊某種觀點,要求其他人、其他國家或其他文化跟著附和,而

是必須在互相尊重的基礎下求同存異,不斷溝通對話。   第二,著名古典音樂指揮家巴倫波恩說:「你要保存極端(的聲音),但要找到聯繫,隨時找到聯繫,這樣會有一個有機的整體。」(Barenboin & Said, 2002: 69)樂團的生命力來自各種聲音有機的聯繫,而不是抹煞、壓制或取消刺耳的聲音,交響樂本來就是各種不同的樂器和音調的矛盾統一。管見以為,巴洛克的賦格(fuge)形式以同一音調在不同音階同時展現,彼此獨立自主,而又相輔相成,對國際傳播—通過合作和競爭達成深度的瞭解—尤具啟發的意義。   第三,正如闡釋學大師高達美(Gadamer, 1999)提出「視域交融」(fusion of

horizons)之說,打破中西二元對立。各種文化傳統的交流,小則達到八百多年前管道升寫給趙孟頫《我儂詞》中說的「你泥中有我,我泥中有你」,大則從太極的「陰是陰,陽是陽」(文化自主)達到「陰中有陽,陽中有陰」(滲透交融)的境界。   第四,本書不斷強調「世界主義」(cosmopolitanism)的精神,一方面反對「美國(或西方)就是世界」的文化帝國主義霸權,一方面也反對義和團式的文化民族主義。華人社會要爭取學術平等對話的權利,只能拿出實實在在的學術業績,這必須靠整個學術社群幾代人的不懈努力,不能靠口號式的吶喊、社論式的宣示或拍腦袋的囈語。   在我的學術生涯四十年中,一直關注國際傳播,從

《傳播帝國主義再商榷》(Lee,1980)開始,歷經《全球媒介奇觀》(Lee, Chan, Pan & So, 2002)、《中國媒介,全球脈絡》(Lee, 2003)、《超越西方霸權:傳媒與文化中國的現代性》(李金銓,2004),以至於《「國際傳播」國際化》(Lee, 2015)和《傳播縱橫:歷史脈絡與全球視野》(李金銓,2019),可謂一脈相承,也是一以貫之。   《「國際傳播」國際化》英文原著由我任主編,由美國密西根大學出版社印行。本書緣起於我在香港城市大學邀請跨世代著名學者的「南北對話」。這些名家星光閃爍,來自美國、英國、印度、阿根廷、以色列、義大利、荷蘭、比利時、瑞典和華裔,他們沒

有老調重彈,沒有虛晃一槍,而是以最嚴肅的態度發表真知灼見,甚至呈現智慧交鋒的火花。   本書從知識論和方法論的高端視野討論大問題,而不糾結於具體瑣碎的小課題,確信是一本國際傳播的重要著作,值得費神迻譯,以饗華文世界的廣大讀者。為此,我乃「徵召」李紅濤、黃順銘、宋韻雅、陳楚潔和袁夢倩等五位深具潛力的年輕學人,讓每人認領翻譯兩章到四章的「任務」。我有幸和他們誼兼師友,他們在教研百忙之中熱心共襄盛舉,令我十分感動。我也要感謝美國密西根大學出版社無償讓渡中文翻譯版權,教育部「玉山學者」計劃資助出版,以及聯經出版公司精心編輯付梓。   譯事之難,沒有親身經歷無法充分體會。為了求「信」,我們首先要求儘

量貼近原文,不加不減;為了求「達」,我們要求適度砍掉「洋腔」。一方面不能「太不像」中國人講話,長句繞來繞去,文字生硬,令人望而生畏;但另一方面又不能「太像」中國人講話,以致抹煞了原作者的個性、神態和風格。如此拿捏分寸,斟酌得失,實在頗費躊躇。我們決定分四個步驟進行:第一步是譯者自校,第二步是譯者互校,第三步是譯者再度自校,最後我閉關一整個月,幾乎逐句根據原文校讀。這樣繁複認真的手續,但求滿足「信」與「達」的要求,「雅」則未敢相期。經此「一役」,我對卓越的翻譯家增添了幾分敬意。   期盼本書能為華人學術社群提供一個契機,共同提高文化自覺,並增進對國際傳播的貢獻。   好萊塢不朽的生命力:「

帝國冒險」類型與《阿凡達》亞普•範•欣內肯 二十世紀最後十年,我們見證了蘇聯、華沙公約組織與東歐共產主義國家集團解體,也見證了網路的興起,成為全球化的工具。隨之,「自由市場」的狂歡引發了一系列經濟泡沫,波及非西方的貨幣市場、網路股票市場和住房抵押貸款,最後二○○八年爆發全球信貸危機達到頂點。1如今,我們正目睹著巴西、印度和中國等新興力量迅速崛起。它們的崛起不是靠外國的「發展援助」(development aid),而是因為這些國家足夠大而多元,能用本國的力量實現資本積累,提升生產力。主要問題在於:這些深刻的變革,在多大程度上會影響跨國╲跨文化╲跨種族的傳播和媒體的全球圖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

NESCO)架構內發動的「世界資訊與傳播新秩序」(NWICO)的爭論,早就因支配媒體的國家激烈反對而被擱置了:這些主要的盎格魯—撒克遜國家及其親密盟國,有世界上最大的、也是最富有的本國媒體市場。近年來終於崛起了一些重要的非西方媒體和媒體集團,但在各大洲流通的媒介材料幾乎仍來自西方世界。通訊社的電訊稿、辛迪加新聞、圖書與翻譯、連環漫畫與視頻遊戲、玩具人物和周邊產品如此,新聞圖片和影像資料、電視劇與電視制式,以及電影亦然。誠然,香港、孟買和其他城市已成為主要的電影中心,但是它們沒有什麼電影能在周邊鄰國,或在中印的海外僑民之外產生影響。探究這一趨勢的意涵,需要關注的不是另類電影,而是世界級大片(St

ringer, 2003)。這些大片有助於塑造全球信仰,以及對歷史、地理與社會的看法。IMDb網站提供了一個詳盡的電影資料庫,包括每一部電影上映期間「全球票房」收入的最新資料和其他資訊。其中羅列出了一份大片的詳盡名單。目前有三九○部電影在上映期間的票房收入超過二億美元2。下面讓我們進一步剖析。

網路聲量與住宅交易價量關係之研究 ─以台中市為例

為了解決韓國電影票房2019的問題,作者李倬萱 這樣論述:

過去在進行住宅市場分析時,基本上得先蒐集地區推案情形、房價、區位及現況等基本資料,進而分析該區住宅市場潛在之發展需求及趨勢。然而在網路十分發達及社群媒體興盛的今日,資訊更新快速能反映當下情勢。因此本研究從網路聲量觀點切入,藉由民眾對於房市的討論所形成的大數據,探討及分析其對住宅交易價量所可能產生之影響或關聯性,提出研究結果並探討是否能作為住宅市場分析時的參考。本研究主要以「OpView社群口碑資料庫」進行觀測、蒐集2020年1月至12月與台中房地產有關之網路社群媒體資料,產出聲量後執行資料彙整和分析,接著與專家進行訪談,最後將結果與台中市住宅交易現況進行比較。實證結果顯示,住宅交易價量與網路

聲量具有一定的關聯性,且網路聲量來源逐漸由過往以新聞與討論區為主的討論媒介轉移至社群網站,但目前尚無法被完全取代;另外正負面情緒可視為判斷住宅未來推案熱區指標,亦可看出社群媒體資料具參考價值,未來可以類似網路觀測平台進行不動產市場分析。對於後續研究者提出以下建議:關鍵字設定愈精確,聲量觀測結果愈精準;另因本研究使用之平台受限於學術版本,觀測時間長度受限,建議可將時間拉長;網路聲量為可操控性,在分析結果上隱藏不真實的訊息,以房地產為例,有時會透過社群網路去帶風向,比如某建案已經銷售了幾成、只剩下幾戶沒賣,但實際上卻並非如此,此時在聲量觀測出的熱度就會很多集中在該案的討論,聲量大,就讓人以為是不是

該案很好,進而可能造成不理性的購買行為,故於資訊解讀上須多加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