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wen家庭系統理論之八大概念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訂位、菜單、價格優惠和問答集

bowen家庭系統理論之八大概念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RobertaM.Gilbert寫的 解決關係焦慮:Bowen家庭系統理論的理想關係藍圖 和Dr. Roberta Gilbert的 人生與領導的基石概念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家庭系統理論bowen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 ...也說明:《Bowen家庭系統理論之八大概念》是一本淺顯易懂的理論導讀書籍,這是Gilbert博士繼1984年出版《Extraordinary Relationships》後一本相當詳細解讀Bowen理論的書籍.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張老師文化 和台灣婚姻與家庭輔導學會所出版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田秀蘭所指導 邱一的 提早學習獨自面對人生──思覺失調症患者女兒的成長故事 (2021),提出bowen家庭系統理論之八大概念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自我敘說、成長經驗、思覺失調症、精神疾患家屬。

而第二篇論文法鼓文理學院 生命教育碩士學位學程 楊蓓所指導 彭如璟的 黃金花的悲歡離合-自閉症家庭女性照顧者婚姻經營困境初探 (2021),提出因為有 自閉症、自閉症家庭、婚姻、女性照顧者的重點而找出了 bowen家庭系統理論之八大概念的解答。

最後網站108年度CCSA【家庭系統理論與家族系統排列則補充:Bowen 對系統中情緒融合現象的觀察及八大連鎖概念的領悟歸納,是為試圖解開各種關係中牽連糾葛的難題,尤其在家庭關係裡。 有別於Bowen,Hellinger透過感知的方式來探索家庭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bowen家庭系統理論之八大概念,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解決關係焦慮:Bowen家庭系統理論的理想關係藍圖

為了解決bowen家庭系統理論之八大概念的問題,作者RobertaM.Gilbert 這樣論述:

多數情況下, 症狀只不過是傳達關係焦慮的方式罷了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纖細而脆弱,需要持續的關心、努力及非常多的客觀性。當關係解除了一種焦慮──孤單的焦慮──也創造了另一種焦慮。所有投注於關係的努力,得到的回報往往相當稀少。關係經常讓人困惑不解,有時就在失望與幻想破滅中走到了終點。   當人們陷入關係困境,到底是在生活、家庭或職場中缺少了什麼?是否有任何指導原則能夠協助訂出一個方向,讓人度過困惑而危險的關係領域?是否有可能獲得現在似乎很少人擁有的美好關係?   美國聲譽卓著的精神科醫師羅貝塔.吉爾伯特從莫瑞.包溫醫師(Murray Bowen)創立的家庭系統理論找到了最佳指引,除了立

即在個人與專業生活中活出這個理論,成效斐然,也撰寫這本獨樹一格的經典之作:引導人能夠同時享受各種人際關係,不需要將焦慮傳遞給他人,或是透過他人來成就自己,而且無論跟別人在一起或獨處,生活總是能怡然自得。   在關係中,每個人都可以成為更好的自己。 名人推薦   吉爾伯特醫師寫了一本完美而樸實無華的家庭關係入門書。──沃爾特.托曼(Walter Toman),德國愛爾朗根─紐倫堡大學榮譽教授   本書提供有別於一般「自助」取向、令人耳目一新的選擇。──麥可.柯爾(Michael E. Kerr),美國喬治城家庭中心主任   本書淺顯易懂,能加速活用系統思考在自己的各種關係上,當然也包括

心理諮商關係。──江文賢,美國加州專業心理學院心理學博士   具名推薦人──   林蕙瑛  台灣婚姻與家庭輔導學會名譽理事長   修慧蘭  國立政治大學輔導與諮商碩士學位學程兼任副教授、東吳大學心理學系兼任副教授   曾端真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兼任教授   黃心怡  資深諮商心理師   黃夏成  企管講師及父母教練   趙慈慧  旭立心理諮商中心督導、心理師   鄭玉英  懷仁全人發展中心專業督導     戴俊男  台灣教牧心理研究院院長、美國婚姻與家庭治療協會(AAMFT)認證督導   誠摯推薦(謹依姓氏筆劃排序)  

提早學習獨自面對人生──思覺失調症患者女兒的成長故事

為了解決bowen家庭系統理論之八大概念的問題,作者邱一 這樣論述:

本研究為質性取向的自我敘說研究,以自我敘說文本為主、過往自陳文字紀錄為輔,將研究者的身為思覺失調症患者女兒的成長經驗再次呈現。研究程序先以第一人稱的研究參與者視角切入,專注於面對母親罹病的成長經驗,覺察經驗中的感受,並將敘述謄寫成為文本,將記憶中的經驗再現。而後以第三人稱的研究者視角進行文本分析,解構與統整資料,梳理脈絡。最後重構經驗,為家人罹病賦予新的意義,並探討「唯一照顧者」成長經驗造成的影響。研究結果主要有三:一、研究參與者在回顧過往經驗的爬梳中,認為「母親罹患思覺失調症」、「遇到高中班導」、「成為教師」為其成長經驗中對自己人生影響最大的三個事件。二、面對家人罹患思覺失調症,「女兒」與

「照顧者」的角色協調,以及「過好自己的生活」與「照顧生病的母親」的任務兼顧,對於研究參與者而言都有很大的困難度;但此心理調適經驗使其發現:母親罹患思覺失調症對其而言的意義是學習「抉擇」與「釋懷」的考驗。三、作為思覺失調症病患的唯一照顧者,此成長經驗使研究參與者提早學習到「人生本孤獨」的哲理。上述研究結果,望能供醫療、社扶與教育單位參考精障家庭中青少年的處境,以期使該族群得到需要的協助。

人生與領導的基石概念

為了解決bowen家庭系統理論之八大概念的問題,作者Dr. Roberta Gilbert 這樣論述:

如果你懂理論,你就會運用它。 如果你不懂,你當然不會用。   Roberta Gilbert博士是在維吉尼亞州Falls Church執業的精神科醫師,多年前,她發現Bowen家庭系統理論就像是一本指導手冊,帶領她以及她的學生清楚了解人類現象,並且指出一條提升關係品質與生命本質的道路。   Murray Bowen博士是Gilbert博士的導師,當Bowen發現這些概念之後,他用自己一生的歲月投入在這些概念的研究上,並且將這些論述介紹給專業人士以及全世界。   最近幾年,Gilbert博士的工作從原本與個人或家庭的臨床工作,擴展到教授心理治療師,以及神職人員等等的組織領導們。   透

過參加工作坊學員的熱烈回應,激發Gilbert博士撰寫這系列書。Gilbert博士對理論概念以及概念之間相互關聯的透徹理解,讓Bowen理論變得淺顯易懂,記憶深刻,運用自如。   Bowen理論是一個思考人類互動的新方式,它清楚說明家庭、組織甚至是社會本身的情緒樣貌,並且提供許多個人與家庭一張藍圖,用以改善他們本身的關係,穩定他們的家庭,達成他們的終極目標。   當今世界急需要了解人類關係與團體的知識,在家庭治療的臨床工作上,Bowen理論一再地被證實它的有效性。然而,同樣的效果是否也適用在商業、學校、宗教團體等各式各樣的組織呢?專業人員、行政主管以及神職人員都異口同聲地肯定這個效果,這些

人就如同他們的教練一般,都發現只要人們花時間長期相處,團體中永遠都存在一樣的關係模式、成熟、不成熟以及焦慮的影響。   這些人同時也體認到他們本身就是改變系統的重要關鍵,他們與下屬的關係就如同父母親與小孩的關係一般,他們本身早已為該組織設定了一個情緒基調。就像高功能家庭的父母親,他們發現自己本身能夠與組織或是家人冷靜地連結是相當重要的。Bowen理論讓他們能夠真實地「做到最好的自己」,明顯地提升他們在大大小小團體中的領導表現。 本書特色   自我分化量尺,是Bowen家庭系統概念的「基石」,而「核心家庭系統」更是此理論的根本基礎。他認為,能視家庭為一個情緒單位,才有辦法進行「系統思考」―

一種過去不曾有過的思維模式。這個根本基礎構成Bowen家庭系統理論的與眾不同,並有別於任何其他觀察人類現象的方法。因此,讓我們先回顧核心家庭情緒系統―一個以連結性與獨立性為基礎的概念,然後,依此基礎,我們將會清楚理解,此概念與自我分化之間,密不可分的關係。 作者簡介 Dr. Roberta Gilbert   Roberta Gilbert博士是維吉尼亞州Falls Church執業的精神科醫師。最近幾年,Gilbert博士的工作從原本與個人或家庭的臨床工作,擴展到敎授心理治療師,以及神職人員等等的組織領導們。   多年前,她發現Bowen家庭系統理論就像是一本指導手冊,帶領她以及她

的學生清楚了解人類現象,並且指出一條提升關係品質與生命本質的道路。   Bowen理論是一個思考人類互動的新方式,它清楚說明家庭、組織、甚至是社會本身的情緒樣貌,並且提供許多個人與家庭一張藍圖,用以改善他們本身的關 係,穩定他們的家庭,達成他們的終極目標。Bowen理論讓他們能夠真實地「做到最好的自己」,明顯地提升他們在大大小小團體中的領導表現。   Gilbert博士對Bowen理論概念以及概念之間相互關聯的透徹理解,讓Bowen理論變得淺顯易懂,記憶深刻,運用自如。 出版序 003 前言 007 第一部分 基石概念 ―自我分化在領導及生活中的運用 從連結中發展獨立性

016 分化―節錄Bowen的闡述 026 第二部分 基礎藍圖―指導原則 高分化的領導力 042 指導原則 053 第三部分 建立更多自我 自我分化:採取行動 072 領導者如何運用重要概念 ―在組織中進行自我分化 094 我做得如何? ―進步的評估 105 第四部分 生活中的自我分化 建構在原則之上的生活 126 活在當下並負起責任 ―指導原則、收穫與問題 140 社會退化中的高分化領導 163 第五部分 Bowen理論的研究 銜接六十五年的情緒切割 176 邁向家庭中的責任 199 禱告與情緒反應 219 自我進步的評估 236 新約中的耶穌與自我分化 247 後記 266

附錄一 Bowen家庭系統理論的閱讀文獻 272 附錄二  人類系統學習中心的任務與指導原則 274 附錄三 自我立場,在家庭中提升自我 277 附錄四 Bowen家庭系統理論的八大概念 280 附錄五 引發社會退化的可能因素 287 序   在他最後的公開演說中,有一段訪談,Murray Bowen博士談到了他對於自我分化概念的發現,他說「我顛簸地行駛在高速公路上,而它就在那裡了。」廣大的聽眾大笑著,但他沒有,他說他希望人們能夠將此認真看待,並儘可能地去應用它。   這也是我的期許,對於我的人生、我的家人、所有參與中心課程的人、以及所有提供訓練課程者,和所有以分化為目標的每個人。在人類

系統研究中心(Center for the Study of Human Systems)的非凡領導力研討會(Extraordinary Leadership Seminar)中,我們要求每個人至少投入三年以上的完整學習。學習自我分化這個重要概念,通常就占用了一年的時間,這是大多數人所無法奢求以得的時間,然而,這些學習者、指導者和我都享用了這個機會,專注於這個概念並應用在自己的生活上,並且都帶來正向的改變。   Bowen經常將自我分化的概念,稱為「基石」概念。原本,它敘述自然界的變異性,特別是人類的天性,同時,它指出一條路徑,讓我們可以更好地運用我們所繼承的天賦,包含來自家庭基因以及世代的

情緒過程。因此,「基石」成為一個多元而非單一的概念特質,它是描述人類現象的基石,也是任何獨立生命思考並達到更高功能的基石。   這本書可作為『非凡領導力研討會』第三年的教材內容,為前兩年教材《非凡領導力:系統思考,創造不同》(暫譯)、以及《Bowen家庭系統理論之八大概念》(註:中譯版已發行)的延續。   和其他幾本書一樣,《自我分化:人生與領導的基石概念》並未意圖成為自我分化主題的第一、最後、完整或最好的一本書,它只是延續並擴大研討經驗,畢竟研討會是一個具生命力並且能夠獨立成長的個體,它會學習並改變,所以書籍也會隨著它們的作者,在調整之中更臻成熟。   Bowen並不是第一位使用「分化

」一詞的偉大思想家,像是精神分析學家卡爾‧榮格(C.G. Jung)和神學家德日進(Teilhard de Chardin)也曾提過。每個人使用的方式不同,Bowen則特別將它運用在敘述人類功能的程度,由最低至最高,接著,他更詳細而深入地去描述人類生活在理論「尺度」的高低程度及樣貌。他的敘述簡單易懂,但每一個尺度都是一個挑戰,當我們看到較高尺度的可能性,我們就想朝它邁進。所有他口述、書寫和錄音1中的敘述都可成為一趟迷人的旅程―或考驗―等待你去選擇。這些接受考驗的人,將會發現這是一個改變生命的體驗,它會帶領一個人更快速地到更遠的地方,這超乎之前依行為科學所設定的策略方法。   本書源自對Bow

en家庭系統理論的理解,並較多地談論到關於領導及落實領導。事實上,它曾被稱為是一種關於領導的理論2。如同本系列中的前兩本書,《非凡領導力:系統思考,創造不同》及《Bowen家庭系統理論之八大概念》,這本書專注於呈現Bowen理論如何在生活和領導力中發揮作用,在八大概念中,對領導者如何去理解及用以生活,自我分化應該是最重要的。   本書的第一部分「基石概念:自我分化」,將詳細描述這個概念。第一章「從連結中發展獨立性」,我們探討了在核心家庭單元中,獨立性(分化的自我)將如何從連結性(未分化)中蛻變出來。第二章「分化―節錄Bowen的闡述」,是本書最愉快、動人且激勵人心的一段,本章富含Bowen對

於此概念的親自描述,它集結了Bowen對於這個主題所談論過且最豐富的部分,它們自成一格,而我僅真實地將它們重現在本書中,我認為這些是對這個概念最好的敘述了。   第二部分「基石藍圖-指導原則」,探討Bowen提過但並沒有詳細探討的主題,即基本自我的指導原則。第三章「高分化的領導力」,描述了基本自我的概念,以及透過指導原則而進行周全思考的必要性。第四章「指導原則」,則更深入地探討「指導原則」這個概念,例如,什麼是指導原則、如何建構指導原則等。第三部「建立更多自我」,探討經常被問及的問題:「我們要如何提升自我分化?」第五章「自我分化:採取行動」,詳細描述了應用Bowen理論以提升自我分化的三個案

例:第一在於婚姻中;第二在父母提升功能之後,全家也將一併被提升;最後,於原生家庭中提升功能。按理來說,若我們能理解家庭中的各種概念,並將它們運用於我們自己的家庭中,那麼,它們將更容易被理解並運用在領導功能上,無論在任何脈絡中,這種運作模式對於我們的努力,是非常重要的。第六章「高分化領導」,闡述如何將第五章所描述的行動,運用在領導上。第七章「我做的如何?—進步的評估」,檢視那些研討會參與者,為了改善自我功能,而在強化情緒成熟度上的各種努力,這是探討人們如何在各個層面上運作,包括在自己身上、家庭關係、核心家庭、原生家庭以及組織中,它闡述了個人自我進步之後的證據,證明個人進步對於身邊系統的回饋,同時

,透過事後的回顧去呈現個體如何進步。   第四部分「生活中的自我分化」,重點在於如何將自我分化應用在現實生活中。第八章「建構在原則之上的生活」,集結一些真實人物的生活描繪,他們雖然不完美,但仍展現了關於依原則而生活的部分,其中有許多的歷史人物,也有當代的故事,對作者而言,這些就像他們努力「跟上」原則的故事。第九章「活在當下並負起責任-指導原則、收穫與問題」,是我個人回到家庭關係系統工作的記錄。第十章「社會退化中的高分化領導」,身處當今如此焦慮的時代,從個人到社會的不同分化程度,我們要去思考各種更深入且多元的機會,以提升社會的功能。   還有許多人比我更適合談論自我分化,因此,我邀請那些在工

作上和本書有特定相關者的協助。第五部分「Bowen家庭系統理論的研究」,是近代和分化的研究最有關聯性的五篇文章。第十一章,Kathleen Cotter Cauley分享了她更加理解她的家庭,並採取不同行動的努力。第十二章,Kenton Derstine詳盡地說明他如何將家庭系統理論運用於他的家庭關係,並提升到更好的立足點。第十三章,描述了Victoria Harrison的研究發現,關於在禱告中產生的生理反應歷程。第十四章,Tim Berdahl詳述他針對數年來參與研討會的學員,分析他們對自我進步之評估的專案研究成果。第十五章,Robert Creech探討了新約中耶穌的自我分化。   附

錄包含:   附錄一:Bowen理論的閱讀文獻   附錄二:一個組織的指導原則   附錄三:自我立場,在家庭中提升自我   附錄四:Bowen理論的八大概念   附錄五:引發社會退化的可能因素   本書是激發對理論性概念思考的一種方法,在研討會、課程和講座中聽取這些概念是一種方法,聽取老師和參與者在自己家庭和組織中的努力則是另一種(研究顯示我們記得我們所見的比所聽到的更多),跟隨一位有經驗的領導者,透過團體討論是理解的一個方法,親自研究和書寫又是另一種(最棒的方法),透過閱讀本書及與本書同系列的書籍,更是另一種。   人類的學習是緩慢的,尤其在面臨改變的挑戰時,因此,越多的重複越好。有些重

要的概念在本書中重複敘述,在研討會中亦同。本書的案例都是虛構的,然而情境皆來自真實生活,每一則故事都能在現實生活中經常聽到,同時,這些故事和我這幾年的大多數經驗有關,尤其大都是和神職人員的工作。   在我的經驗中,唯有理解人類家庭的情緒面,才能夠理解組織的情緒面。因此,在本書中,和其他幾本書一樣,先描述Bowen所發現在家庭系統中的各種概念,然後,將它們發展並應用至組織領導力之中。   當領導者努力於提升他們的情緒成熟度,在他們的家庭中,他們會改變並成為更高功能的人,而且,不僅在家裡,更在他們的工作場域、組織或社會中都會有所改變。沒有比將概念實踐於家庭及領導關係系統中更好的學習了,或許這一

本書將有助於這樣的努力。 Roberta M. Gilbert Basye,維吉尼亞 八月,2008 序   自我分化(Differentiation of self)是Bowen家庭系統理論中最重要的概念,為了讓多年研究的成果與觀察能夠盡可能地符合自然系統的描述,並且被後代科學所檢測與驗證,Bowen博士選擇參照生物學中的細胞分化(cell differentiation)之稱呼,來描述個體在情緒與理智之間的調節能力,以及自我與人際系統之間的互動狀態。自我分化是一種狀態、一個光譜以及一系列的行動,所謂狀態,就是自我分化說明每個人面對內在情緒與理智之間的控制能力,自己如何在系統中

安身立命的清楚程度;所謂光譜,就是每個人的自我分化程度不同,因此造就每個個體不同的行為表現、人我關係與生活功能;最後,所謂行動,就是自我分化不但在說明一種靜態現象,更鼓勵人們清楚自己的目前狀態之後,得以督促自己向上提升,努力進行更高程度的自我分化。   我認為自我分化就是智慧與自在的結晶,一來藉由智慧的引導,為自己的人生找到志向,努力朝目標邁進,這途中必須面對自己內在對改變的焦慮,一向生活在舒適圈的情緒系統,必然會率先對自己的改變發難,接著,自己所處的人我系統也會開始對自己施壓,此刻的自己,正是需要使用自己的自在能力,除了安頓自己的身心狀態,也要自在於系統之間,堅持自己並且接觸他人。藉由這樣

的智慧與自在的結晶,自我分化的提升才得以一步一步地實踐。   自我分化常常被解讀成冷淡、自私且不合群的人格特質,而這樣的描述似乎跟華人文化背道而馳。藉由閱讀本書,讀者可以清楚認識到自我分化有別於冷淡、自私且不合群的特質,自我分化越高的個體,越當能夠悠遊於情緒與理智之間,越清楚自己的本分,更加能夠享受自己與團體的氣氛以及人我界線。正如古人所謂「發乎情,止乎禮」、「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合」,也是莊子所說「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親,小人甘以絕。」   在本書當中,Gilbert博士特別從不同角度去描述與探討自我分化,包括自我分化的概念釐清、自我分化與指導原則的關係、在不同角

色中自我分化的實踐、不同領域的學習者分享他們自己在自我分化上的旅程,以及一些值得玩味的研究報告。這些內容當中,我個人特別喜歡第二章「分化―節錄Bowen的闡述」,這不僅讓華文讀者有機會第一手閱讀到Bowen博士的親自論述,也讓讀者得以對系統理論產生對話,甚至批判,進而讓理論被更多人理解。   最後,我要謝謝三位翻譯者―林芝樺、林廉峻與許恩婷―的協助,他們願意投入系統理論的了解,並且騰出時間翻譯這本書,讓其他人有機會以中文來認識自我分化這個概念與Bowen理論,著實為這理論與華人之間的對話創造另一個可行性。同時,也要感謝台灣婚姻與家庭輔導學會,持續不斷地支持Bowen理論在台灣的發展,尤其是居

中協調的吳春賢與曾素玲女士,感謝你們的付出與努力,讓這本書有機會如此迅速地發行。   自我分化是一生修練的旅程,無論何時何地,無論獨處或在任何關係中,都是學習自我分化的好時機,正所謂「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江文賢 2014.10.10 第一章 從連結中發展獨立性 Bowen將自我分化視為家庭系統理論的基石概念,這可從許多面向看出來。首先,透過自我分化量尺,我們得以更加了解人類生活的差異,我們可以看到為何有些人在較高量尺中,生活得相當順利,做出對的決策,擁有較多成就,並能享有滿意的人際關係;在此同時,在較低量尺中的人們,較難達成具有價值的事,難以堅持自己的決策,擁有較差的關係。理

解這些差異,使我們有能力以更廣泛的角度去思考,進而成為一個傑出的系統思考者。 其次,將自我分化量尺變成一個實用而生活化的基石概念,那麼當越多人了解它,就會有越多人能夠知所面對人生的轉角處,隨著時間推移,他們將會越做越好(就像每一座建築的轉角處,總會放置基石)。 在建築結構上,基石不僅極為重要,它會傳遞一種訊息。在一座建築的基石上,和這座建築有關聯的人,大多會在此置入訊息用以留念,因此,我們可以辨識建造的年代及建造者。同樣地,運用「基石概念」的人,可以透過自我分化來定義或說明-他們是誰、他們相信什麼、他們的過去、以及他們所信守的理念。由此,就許多面向而言,「基石」確實是一個貼切的比喻。 自我分化

量尺,是Bowen家庭系統概念的「基石」,而「核心家庭系統」更是此理論的根本基礎。Bowen認為,能視家庭為一個情緒單位,才有辦法進行「系統思考」―一種過去不曾有過的思維模式。這個根本基礎構成Bowen家庭系統理論的與眾不同,並有別於任何其他觀察人類現象的方法。因此,讓我們先回顧核心家庭情緒系統―一個以連結性與獨立性為基礎的概念,然後,依此基礎,我們將會清楚理解,此概念與自我分化之間,密不可分的關係。

黃金花的悲歡離合-自閉症家庭女性照顧者婚姻經營困境初探

為了解決bowen家庭系統理論之八大概念的問題,作者彭如璟 這樣論述:

摘要本論文研究自閉症家庭女性照顧者婚姻經營的困境初探,採質性敘事研究,瞭解 3 位自閉症家庭女性照顧者從戀愛進入婚姻的主觀經驗與過程及面對的困難。研究發現自閉症家庭的溝通負荷較一般家庭沉重,長期未解衝突導致夫妻雙方身心俱損,成為自閉症家庭女性照顧者婚姻上的共同挑戰,以及自閉症家庭的婚姻韌力有待探討。研究結果顯示:一、自閉症者家庭女性照顧者的婚姻困難,來自於社會文化上的桎梏。二、溝通負荷在自閉症家庭裏,較一般家庭沉重,溝通對自閉症家庭是重要且特殊的議題三、自閉症者家庭女性照顧者婚姻經營樣態:(一)自閉症家庭女性照顧者面對夫妻衝突中找磨合方法,為婚姻努力。(二)社會文化桎梏對自閉症家庭女性照顧者

形成的焦慮,讓她們只看見孩子,看不到先生的需求,同時也沒看見自己。(三)伴侶因認知固著傾向,易造就多年懸而未決的夫妻衝突,在夫妻衝突中取經,經過長期相處才能找到與伴侶互動的訣竅及方法,同時累積夫妻間的負向情緒及身心磨損。(四)「 離」歌升起,來自面對經久多年,懸而未決的夫妻衝突所帶來的疲累感,後續會考量現實狀況,忍住「離」意。最後,提出對未來研究方向之建議為加入自閉症傾向伴侶的觀點、有待新血加入研究自閉症家庭裏的婚姻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