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塑膠耐熱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訂位、菜單、價格優惠和問答集

pla塑膠耐熱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徐鼐寫的 通用級聚乳酸的改性與加工成型 和楊斌的 PLA聚乳酸環保塑膠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塑膠餐具設計代工也說明:以原材料來說,可分為環保材料和非環保材料。目前市場上主流產品為環保的耐熱可分解聚乳酸(CPLA),與非環保的聚丙烯(PP)和聚苯乙烯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和五南所出版 。

中原大學 化學工程研究所 張雍所指導 唐碩禧的 研究穩定抗生物分子沾黏材料之分子結構設計、改質程序建構及生物醫學應用 (2021),提出pla塑膠耐熱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穩定、抗沾黏、生醫材料、生物惰性、表面自由能、環氧基、壓克力材料、水解、電漿、超音波噴塗、紫外光固化。

而第二篇論文中國文化大學 化學工程與材料工程學系奈米材料碩士班 陳景祥所指導 陳均育的 聚乳酸與生物基聚乙烯聚摻合物之製備與性質研究 (2021),提出因為有 聚乳酸、聚乙烯、生物基、乙烯-丙烯酸酯-縮水甘油甲基丙烯酸酯、摻合物的重點而找出了 pla塑膠耐熱的解答。

最後網站GY-MDG-PLA 高效能生物可分解材料 - 豪元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則補充:因此,GYC長久以來投注在最高端&環保的創新和研發,GY-MDG針對傳統可分解材料,包括PLA價格高、無法大量應用、無法耐油、耐熱、無法和傳統塑膠結合等缺點提供系列的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pla塑膠耐熱,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通用級聚乳酸的改性與加工成型

為了解決pla塑膠耐熱的問題,作者徐鼐 這樣論述:

《通用級聚乳酸的改性與加工成型》結合近20年來國內外的相關研究報導及本課題組的研究成果,較為全面地闡述了通用級聚乳酸在合成、改性、加工和應用等方面的內容。 《通用級聚乳酸的改性與加工成型》可供高校材料、化工等專業的高年級本科生和研究生閱讀,也可作為上述專業高校教師以及科研院所、生產企業的研究人員和技術人員的參考資料。 序言 第1章 總論 1.1 可生物降解高分子定義及種類 1.1.1 概述 1.1.2 常見可生物降解高分子簡介 1.2 聚乳酸概述及其基本性質 1.2.1 概述 1.2.2 物理性能 1.2.3 結晶熔融行為 1.2.4 耐熱穩定性及熔體加工性能 1.2.

5 降解性能和生物相容性 1.3 聚乳酸的研究開發和應用進展 參考文獻 第2章 聚乳酸的合成 2.1 聚乳酸的均聚 2 1.1 直接縮合法 2.1.2 丙交酯開環聚合 2.2 聚乳酸的共聚 2.2.1 直接縮聚法 2.2.2 擴鏈劑法 2.2.3 開環共聚法 參考文獻 第3章 聚乳酸共混改性 3.1 概述 3.2 聚乳酸/增塑劑共混改性 3.2.1 聚乳酸與通用增塑劑的共混改性 3.2.2 聚乳酸與新型離子液體的增塑改性 3.2.3 聚乳酸與新型超支化聚合物的增塑改性 3.3 彈性體共混改性聚乳酸的增韌機理研究 3.3.1 經典彈性體增韌硬質塑膠機理概述 3.3.2 剛性粒子增韌的機理 3

.4 聚乳酸與可生物降解彈性體的簡單共混改性 3.4.1 PLA/PCL簡單共混改性 3.4.2 PLA/PBS簡單共混改性 3.4.3 PLA/PBAT簡單共混改性 3.4.4 PLA/PPC簡單共混改性 3 5聚乳酸與不可生物降解彈性體的簡單共混改性 3.5.1 PLA/LLDPE簡單共混改性 3.5.2 PLA/EVA簡單共混改性 3.5.3 PLA/TPu簡單共混改性 3.6 聚乳酸不相容共混體系的增容改性 3.6.1 聚乳酸多相共混物體系的相容性判定 3.6.2 非反應型有機增容劑 3.6.3 反應型有機增容劑 3.6.4 無機納米粒子增容劑 參考文獻 第4章 聚乳酸複合改性 4.

1 概述 4.2 聚乳酸/玻璃纖維複合材料 4.2.1 玻璃纖維的結構、性質及表面改性 4 2.2 聚乳酸/玻璃纖維複合材料的製備與性能 4.3 聚乳酸/碳納米管複合材料 4.3.1 碳納米管的結構、性質及表面改性 4.3.2 聚乳酸/碳納米管複合材料的製備與性能 4.4 聚乳酸/蒙脫土納米複合材料 4.4.1 蒙脫土的結構、性質及有機化改性 4.4.2 蒙脫土納米複合材料的製備方法及性能 4.4.3 聚乳酸/蒙脫土納米複合材料的製備與性能 4.5 聚乳酸/澱粉基納米複合材料 4.5.1 澱粉的結構、性質及表面改性 4.5.2 聚乳酸/澱粉納米複合材料的製備與性能 4.6 聚乳酸/植物纖維複合

材料 4.6.1 植物纖維的結構與性質 4.6.2 聚乳酸/植物纖維複合材料的製備與性能 參考文獻 第5章 聚乳酸的其他改性方法 5.1 聚乳酸的擴鏈改性 5.1.1 概述 5.1.2 環氧擴鏈改性 5.1.3 異氰酸酯擴鏈改性 5.1.4 多元丙烯酸酯類單體擴鏈改性 5.2 聚乳酸的結晶性能優化 5.2.1 概述 5.2.2 聚乳酸的晶體結構 5.2.3 聚乳酸結晶影響因素及結晶性能優化 5.2.4 結晶性能對聚乳酸機械性能的影響 5.3 聚乳酸的阻燃改性 5.3.1 概述 5.3.2 常見阻燃劑種類及其對聚乳酸阻燃性能的影響 參考文獻 第6章 聚乳酸的加工成型及應用 6.1 概述 6.

2 聚乳酸吹膜成型及應用 6.3 聚乳酸雙向拉伸及應用 6.4 聚乳酸非織造布及應用 6.5 聚乳酸發泡成型及應用 6.6 聚乳酸材料在3D列印技術中的應用 參考文獻

研究穩定抗生物分子沾黏材料之分子結構設計、改質程序建構及生物醫學應用

為了解決pla塑膠耐熱的問題,作者唐碩禧 這樣論述:

  自二戰時期到現在,生物惰性材料已發展超過80個年頭,科學家們已了解到利用氫鍵受體或是雙離子結構,可產生厚實的水合層來屏蔽生物分子。然而,進行生物惰性的改質時,由於表面自由能與粗糙度的影響,會讓改質劑難以良好地附著在材料表面上,並在乾燥過程中產生皺縮甚至龜裂的現象。此外,目前的化學接枝方式不但程序繁瑣又耗時,使用藥劑又對環境不友善。而更令人煩惱的是,目前絕大多數的改質劑都是使用具有酯類或是醯胺類官能基的壓克力材料,對於長時間在生物環境中使用會有水解的疑慮,進而導致使用壽命減少的風險產生。  因此,本論文將分別著重在-改質物的附著性提升、快速化學接枝、抗水解之生物惰性結構設計等三部份進行探討

。以期望未來的生醫材料之設計與生產,能夠朝向穩定而快速的改質以及耐用來發展。  本論文第一部份使用常壓空氣電漿進行5分鐘的表面活化,使表面氧元素增加24倍,並大幅降低改質物PS-co-PEGMA的聚集現象。而超音波微粒噴塗技術不但可精確控制改質密度達0.01 mg/cm2,且當達到0.3 mg/cm2時,表面即被改質物完整覆蓋。以此技術進行生化檢測盤改質,可提升8倍的檢測靈敏度,使試劑即便稀釋128倍,仍具有高度辨識性。  本論文第二部份使用親水性雙離子環氧樹脂Poly(GMA-co-SBMA)搭配UV光固化技術,可使每平方公尺的PET不織布纖維薄膜僅需11.5 g的高分子,並照光不到30分鐘

,即可降低近8成的血液貼附及9成的細胞貼附。未來對於PU及PEEK的改質,或是應用在微流道及微型晶片實驗室之領域,這種一步驟快速化學接枝的清潔製程,具有相當大的應用潛力。  本論文第三部份使用非壓克力型雙離子高分子zP(S-co-4VP),對材料進行快速的自組裝塗佈改質。不但可降低98%的細菌與血液貼附量,且經過高溫濕式滅菌後的細菌貼附量僅上升74%,而壓克力型雙離子高分子P(S-co-SBMA)卻增加192%。這對於未來在發酵產業、反覆滅菌、長時間使用等需求來說,具有相當大的應用潛力。

PLA聚乳酸環保塑膠

為了解決pla塑膠耐熱的問題,作者楊斌 這樣論述:

  本書在大量收集資料的基礎上,圍繞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聚乳酸近十幾年研究開發的新動向,重點介紹了作為工業高分子材料的聚乳酸的性質、改良、加工以及在包裝、纖維、農林、建築、日常生活、電子電器、汽車等領域的應用研發進展。   本書內容完整,理論與研發並重,涵蓋聚乳酸材料應用的主要領域和尖端技術,特別是聚乳酸材料的種類以及未來的發展趨勢。在基礎理論方面力求由淺入深以滿足大專院校的師生和廣大科技工作者的需要,提供化工學者、專家、大學師生、工程師、技術人員或相關行業以及投資管理者學習參考。 作者簡介 馬振基教授   現任:國立清華大學化工系講座教授   學歷:  國立成功大學化工學士(1969)

  美國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化工碩士(1975)  美國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化工博士(1978)   經歷:  美國孟山都公司(Monsanto Co.)  資深工程師(1977~1979)  美國洛式公司(Lord Corp.)  資深研究員(1979~1980)  美國飛利浦石油公司(Phillips Petroleum Co.)  高級材料工程師(1980~1984)  國科會及國立清華大學化工所客座專家(1984~1986)  經濟部科技顧問室及技術處顧問(1990~1998)  國科會工程中心專利研究員(1991~2006)  國科會科技權益委員會委員(1995~2006)  國立清華大

學研發處副研發長(2000~2002)  教育部科技顧問室顧問及領域召集人(2001~2006)  財團法人自強工業科學基金會執行長(2003~2006)   獲獎紀錄:  1993年榮獲「行政院傑出應用與人才科技獎」  1994年獲頒國防科技研究獎  1995年獲頒全國工業減廢個人獎  1996年獲頒國科會傑出研究獎  1997年獲頒教育部產學合作獎  1999年列為Who’s Who in the World(16th edition)...  2004年Outstanding Achievement Award, International....  2005年獲 總統頒「教育百人團」獎

  2006年獲中國工程師學會「傑出工程教授獎」  2006年獲「經濟部奈米科技菁英獎」  2006年獲「清華大學清華講座特聘教授」  2008年榮獲經濟部第二屆「大學產業貢獻獎-產業深耕獎」  2008年榮獲「東元科技獎」  2008年榮獲清華大學第三屆「傑出產學合作獎」  2009年榮獲中華民國高分子學會「傑出高分子應用獎」  2009年榮獲「教育部學術獎」  2009年獲聘「清華大學清華講座教授」   專利:獲中、美、英、日、德、澳、加等國發明專利80餘件   著作:國際期刊論文200餘篇、國際會議論文120餘篇

聚乳酸與生物基聚乙烯聚摻合物之製備與性質研究

為了解決pla塑膠耐熱的問題,作者陳均育 這樣論述:

本論文旨在研究利用雙螺桿押出機擠壓法製備聚乳酸(Polylactic acid, PLA)/生物基聚乙烯(Bio-based PE, Bio-PE)摻合物,藉由使用生物可分解塑膠以及製程低汙染的生物基塑膠進行摻合來探討此摻合材料之加工製程與性質。實驗使用乙烯-丙烯酸酯-縮水甘油甲基丙烯酸酯三元聚合物(Ethylene-methyl acrylate–glycidyl methacrylate terpolymer, EMA-GMA)相容劑對摻合物進行相容性改善,並檢測其物理性質、熱性質、機械性質及動態機械性質。本實驗使用聚乳酸(PLA)添加生物基聚乙烯(Bio-PE, LDPE)依重量百分比

(100:0、95:5、90:10、85:15、80:20、0:100 wt%)製備高分子摻合物。為了相容性的改善,添加不同含量(1phr、3phr、5phr)之EMA-GMA於各測試需求。 探討不同重量百分比的Bio-PE和不同添加百分比之EMA-GMA對摻合物的形態學(FT-IR、SEM、Raman、XRD)、物理性質(密度)、機械性質(硬度、耐磨耗指數、抗折強度、抗張強度及耐衝擊強度)、熱性質(DSC、TGA、TMA、MI、HDT)、動態機械性質(DMA)之性能和影響的差異程度。實驗結果得知,經由FT-IR發現紅外線無法觀察PLA與Bio-PE在官能基上的變化,而X光照射的XRD及

雷射照射之Raman測試可發現摻合物隨著Bio-PE含量的增加,其特徵峰皆會更加明顯,以此證明Bio-PE的存在;結構與形態學在SEM圖得知隨著Bio-PE含量的增加表面結構從原來的片狀平面變為Bio-PE覆蓋的表面,而添加相容劑EMA-GMA則會使平面變回片狀平面;物理性質的測試,PLA在添加Bio-PE時密度會因為Bio-PE添加而逐漸減少,而添加EMA-GMA則會先提升而後下降;在機械性質測試結果,發現將Bio-PE含量增加,其抗張與抗折強度與模數皆呈現下降趨勢,耐磨耗方面整體可減少約一半之磨耗,而加入EMA-GMA時則會逐漸變回原本的磨耗量。耐衝擊的測試中,隨著Bio-PE含量增加,其

強度會逐漸下降,但加入3phr EMA-GMA可以提升強度;在熱性質方面,耐裂解性提高效果更加顯著。以上結果顯示聚乳酸/生物基聚乙烯的耐熱性質、延伸率、耐磨耗都有獲得改善。而摻合物添加EMA-GMA有助於改善材料的衝擊強度與延伸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