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論仁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訂位、菜單、價格優惠和問答集

孔子論仁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胡敏寫的 用英語講中國故事(提高級) 和孫文學校的 中華文化基本讀本:論語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第一课:孔子论“仁'——《论语》也說明:第一课:孔子论“仁'——《论语》. 子曰:“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孔子说:“仁难道离我们很远吗?只要我想达到仁,仁就来了。” 颜渊问仁: 颜渊问怎样做才是仁子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人民 和孫文文創有限公司所出版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華語文教學系 陳麗宇所指導 孔繁妤的 內容導向教學法應用於《論語》課程設計之行動研究——以「仁」為主題 (2019),提出孔子論仁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論語、仁、內容導向課程設計、行動研究、6T教學法。

而第二篇論文輔仁大學 哲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潘小慧所指導 張又云的 從《論語》探析孔子的教育思想 (2018),提出因為有 孔子、論語、仁、孔子教育思想、教學的重點而找出了 孔子論仁的解答。

最後網站文言遷移:仁、禮、孝、學——〈論仁•論孝•論君子〉的概念結構- ...則補充:孔子 反問:父母死後不到三年,就大魚大肉,穿得花枝招展,安樂嗎?宰我答道:安樂。孔子接着提出了儒家最重要的仁與禮關係的觀念:. 子女出生後,父母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孔子論仁,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用英語講中國故事(提高級)

為了解決孔子論仁的問題,作者胡敏 這樣論述:

提高級讀本針對初中學生的認知特點,對基礎級讀本進行強化升級,重在介紹講解中國精神的內涵,引導學生思考怎樣做能符合中國精神。提高級讀本共有六章,分別是中國風物、中國習俗、中國人物、中國成就、中國藝術和中國精神,章節設置和內容上都很好延續了基礎級讀本為學習者打下的基礎。提高級讀本力求通過對所選人物、事件、事物的講述作價值引導,使學生理解中國精神的內涵。這一級別故事描寫力求生動感人,同時兼顧議論與抒情,是對已有中國故事的深化和提升,通過敘述提高青少年英語表達和演講的能力。 胡敏教授是著名英語教育專家與教學管理專家,新航道國際教育集團董事長兼CEO,留英學者,碩士生導師,南京師範大

學、上海師範大學、華中師範大學等多所高校的兼職教授和山東大學碩士生導師。團中央“創青春”全國大學生創業大賽評委。團中央中國大學生“一帶一路”協同發展行動中心專家委員會委員。曾獲北京市第五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英國文化協會授予的全球“雅思考試20年20人”傑出貢獻獎等多項殊榮。 第一章 中國風物 1、梅:梅妻鶴子 2、竹:竹之韻 3、筆:毛筆的由來 4、墨:墨的故事 5、黃河:民族的搖籃 6、泰山:登泰山而小天下 7、長江:我的長江之旅 第二章 中國習俗 1、元宵節:元宵猜燈謎 2、端午:端午的紀念 3、七夕:七夕節的起源 4、中秋:後羿射日與嫦娥奔月 5、祭祖:清

明祭祖 6、思鄉:“鄉愁詩人余光中 7、傷春悲秋:草木有情,春秋含淚 第三章 中國聖賢 1、大禹:尋找規律的治水者 2、孔子:學而不厭終身篤行的孔子 3、孟子:孟子幼時致於學 4、老子:駕青牛西去也 5、莊子:追求自由的莊子 6、屈原:只因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 7、蘇武:一生守節的蘇武 8、司馬遷:忍辱負重終成史家絕唱 9、諸葛亮:忠誠智者諸葛亮 10、李白:不畏權貴的李白 11、杜甫:憂國憂民的典範 12、范仲淹:自幼苦學的范仲淹 13、歐陽修:與民同樂的歐陽修 14、王安石:王安石變法 15、蘇軾:蘇軾的豁達人生 16、李清照:李清照與趙明誠的金石情誼 17、嶽飛:精忠報國 18、辛棄疾:

愛國詞人辛棄疾 19、文天祥:國士無雙 20、曹雪芹:曹雪芹的跌宕人生 21、林則徐:民族英雄林則徐 22、魯迅:棄醫從文的魯迅 23.江姐:黎明前夜 24、毛澤東:恰同學少年 25、周恩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26、董存瑞:董存瑞捨身炸碉堡 27、習近平:習近平在梁家河過“五關 28、郎平:鐵頭的堅持 29、楊利偉:首飛前的千錘百煉 第四章 中國成就 1、造紙術:蔡倫與中國造紙術 2、印刷術:活字印刷的起源 3、雜交水稻:風吹稻香 4、青藏鐵路:凍土凍不住的青藏鐵路 5、三北防護林:一棵樹的自白 6、高鐵:像風一樣快的高鐵 7、青蒿素:青蒿素與中醫學 8、超級電腦:拿下世界三連冠的中國超級

電腦9、量子通訊:走,到通信的未來 10、北斗系統:北斗,中國的天眼 11、石墨烯:石墨烯的自述 12、現代橋樑:現代橋樑中的瑞士表 13、全面脫貧:河南有個“香菇村 第五章 中國藝術 1、《詩經》:詩經村裡話《詩經》 2、漢字:推敲漢字的故事 3、書法:書法的機械記憶 4、古樂:高山流水遇知音 5、繪畫:《富春山居圖》的悲歡離合 6、唐詩:詩中有畫 7、宋詞:情到深處便為詞 8、《牡丹亭》:杜麗娘遊園驚夢 9、《西廂記》:中國古典愛情經典《西廂記》10、《黃河大合唱》:慷慨激昂的抗戰之歌 第六章 中國精神 1、仁:孔子論“仁” 2、禮:六尺巷的故事 3、智:不戰即可屈人之兵 4、信:商鞅

立木取信 5、敬業:敬業的送奶工 6、友善:友善寬容將相和 7、紅旗渠:懸崖上鑄就“人工天河” 8、愚公移山:愚公移山的故事 9、紅岩:繡紅旗 10、長征:捨棄棉衣的軍需長 11、上甘嶺:一個蘋果的故事 12、大慶精神:“鐵人”王進喜 13、工匠精神:幹活要憑良心 14、中國夢:紮根鄉土的中國夢 15、自強不息:活著就值得慶祝

孔子論仁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我昨日已經講完高中範文,最後講《論仁‧論君子》。我很想大家聽聽。我對中國文化的領會,是近幾年才豁然大悟。如果讀四書五經,尋章摘句,我可能比不上那些新儒家,但他們的目光就只在舊學之中。而我是綜合了各種學科,包括歷史、演化心理學、博弈論、外國史等,我才突然明白整個中華文化的精粹。我相信比那些新儒家任何一個人都要清楚。在這個理解中,我對孔子的評價也有幾次轉變。有時候受五四思想所影響,覺得這是封建腐朽的思想,但後來又覺得這是很錯的。孔子絕對是一個非常偉大的思想家。我剪一段我的講學給大家看看,讓大家看看為何我覺得孔子是一個偉大的思想家。

我希望大家都會去看這一段關於論語和孔子《論仁‧論君子》的這一講學。

在近代文明前,中國儒家思想的邏輯是最合理的。為何華夏可以有密集的人口,可以有強大的力量,孔子的答案就在因為能維持社會秩序。社會秩序可以凝聚社會成為大一統而不瓦解。


即時聊天室:http://goo.gl/ToDqof
謎米香港 www.memehk.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memehkdotcom

內容導向教學法應用於《論語》課程設計之行動研究——以「仁」為主題

為了解決孔子論仁的問題,作者孔繁妤 這樣論述:

孔子與《論語》在中國歷史上影響深遠,中國文化因其提出核心思想——「仁」而真正進入文化的自覺。作為中國文化的根基之一,而深深影響現代的華人社會。然而目前大學附設華語中心所開設之《論語》課程多針對高程度之 學生,教材也沒有統一性。當學生到達該程度時,已經錯失了很多學習《論語》及儒家文化的機會。又目前針對《論語》教學之研究,多建議以主題式課程與跨文化課程教授《論語》,但鮮少針對特定的教材與教學法進行分析與應用,針對《論語》課程缺乏系統性的規劃與應用。針對上述的狀況,本研究以內容導向教學法中的重視主題教學的6T教學法作為研究重點,希望將6T教學法結合《論語》,設計一套以《論語》為主題之課程,並採用行

動研究法,實際應用於教學中。希望透過三次教學行動循環,修正課程內容,並藉由專家訪談確認其課程與教學之可行性。同時透過課堂觀察、意見調查與專家教師訪談,統整分析《論語》基於內容導向6T理論實行在中級華語課程的情況,並提出問題調整與建議。藉此展現6T教學法針對《論語》課 程設計的應用性,以供目前缺乏教材與具有高度課程規劃彈性之教師參考。透過問卷調查與訪問,研究結果顯示本課程受到專家與學生的肯定。而針對實際應用之狀況,本研究根據6T教學法的五大考量因素提出相對應可能發生之狀況,並基於觀察、調整與分析提出七點回應狀況與問題:(1)安排內容著重於思想架構與章句原文教授(2)進行學生興趣需求、任務偏好與文

化背景調查(3)融入跨文化能力為基礎以設計包含「態度」的三焦點目標(4)以「受忽略文化」、「受壓抑文化」補充《論語》課程內容與討論的層次性與豐富性 (5)增加跨文化與跨時代實例以加強學生對於《論語》內容的連結(6)安排思想概念的循序漸進(7)結合《論語》內容之文化參與與體驗培養學生跨文化敏感度,並在最後基於結論提出未來教學與研究發展之建議。

中華文化基本讀本:論語

為了解決孔子論仁的問題,作者孫文學校 這樣論述:

  本書《論語》為《中華文化基本讀本》套書的第一冊。與以往的《論語》教材不同,本書是以「學習做個君子」為主軸貫串全書,總共分十二單元,各有主題,彼此呼應。   十二個單元分別為:一位君子的誕生、親子師友之道、立志與為學、問孔子「仁」是何物、理想的人格、過失與反省、挫折與超越、生活的藝術、品德與領導、人間關懷與政治理想、歷史與文化、生命的尊嚴與傳承。   閱讀本書有助於與自己生命經驗對話,通過孔子所指引的智慧方向,學習認識自我,關懷和理解他人,是希望提升自己人文精神的必備讀物。   作者簡介 孫文學校   ‧為民間性質的自發性團體。   ‧致力於「深耕中華文化、弘揚孫文思想、推動兩岸

和合」。   ‧推廣「開放、和平、共治、均富、美德」等良善價值。   ‧目前總校設在台灣,在台灣各地已有分院。   ‧期待有志之士支持並參與,共同為理想而努力。   ‧以在全球各國成立孫文學校,各地成立分院,團結海內外華人共同推動理念,以振興中華,享有自由、民主、均富為目標。   序:學習做個君子 i   第一單元 一位君子的誕生 1 第一節 君子的人格陶養 3 第二節 君子的行道濟世 8 第三節 君子的守先待後 16   第二單元 親子師友之道 25 第一節 親子手足之道 27 第二節 朋友交往之道 36 第三節 師生相處之道 44   第三單元 立志與為學 55 第一節

立志:開啟遠瞻的航圖 57 第二節 成德:創造良善的品德 64 第三節 學習:領略生命的至樂 72   第四單元 問孔子「仁」是何物? 81 第一節 仁德的指點 84 第二節 仁心的自覺 93 第三節 仁者的格局 101   第五單元 理想的人格 107 第一節 表裡如一的君子之德 109 第二節 秉直而行的君子之義 114 第三節 光明坦蕩的君子之路 120   第六單元 過失與反省 127 第一節 知過不改是真過 129 第二節 反求諸己以改過 134 第三節 自我修養以免過 140   第七單元 挫折與超越 145 第一節 君子的困頓 147 第二節 誤解與知音 155 第三節 自處的

智慧 160   第八單元 生活的藝術 167 第一節 生活的滋味 169 第二節 山水的靈性 177 第三節 音樂的造詣 180   第九單元 品德與領導 187 第一節 行道─領導者服膺的理想 189 第二節 崇德─領導者的品德修養 196 第三節 辨惑─領導者的知人、用人 202   第十單元 人間關懷與政治理想 209 第一節 人間關懷的信念 211 第二節 政治始於端正自己 220 第三節 實現人間關懷的政治理想 226   第十一單元 歷史與文化 233 第一節 文化傳統 235 第二節 詩、禮、樂 243 第三節 人物風範 253   第十二單元 生命的尊嚴與傳承 261 第一節

面對生命的有限 263 第二節 跨越生命的門檻 270 第三節 追求生命的尊嚴與傳承 277   序 學習做個君子   隨著台灣的民主化,歷史、文化、思想教育也發生了顛覆性的巨大變化。經過三十年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現在國人應已了解,這股以「自由化」、「多元」為名的教育改革浪潮,其真正的本質是要「去中華民國化」、「去中國史化」、「去中華文化」、「去立國思想化」的政治運動。   孫文學校將出版「松、竹、梅、蘭」文史哲叢書,分別為《本國史基本讀本》(松)、《中華文化基本讀本》(竹)、《孫文思想基本讀本》(梅)、《台灣史基本讀本》(蘭)四套書,填補台灣已經逐漸失去的中華歷史觀、中華文化觀與

立國思想,以期留下不致消亡的火種。   《中華文化基本讀本》這套書,分為三冊,包含了中華文化傳統中儒家、道家與佛教三個部分的最基本典籍。儒家部分以「四書」選讀為基本,分為兩冊,包括第一冊《論語》,第二冊《孟子》,內容包括《孟子》、《大學》、《中庸》。   「四書」在這個時代是存在爭議性的,批評者常說由於明清科舉就是以四書為準,這是一種封建思想的殘存,也有人說四書會壓抑多元性的思想,但我們認為無論如何,四書仍是最能傳達儒家思想,而且最為基本的精華所在。能夠讀好四書,就足以掌握儒家的精義,並且熟習中國傳統的價值觀,這對涵養中國人的基本品格,絕對重要。   眾所周知,晚至宋代,「四書」才成為經

典。可見得並不因為它們出於孔子或是儒家之手,就理所當然地被當成經典。應該說,直到學者們理解到,「四書」繼承並含括了「五經」這些原始的文化經典的核心價值,並且具有一種無可取代的關鍵作用,能夠帶領並引導中國這一文化體,進入完足的「道德倫理的意義世界」,到那時候,「四書」才被推崇而成為經典,而且立刻在經典的階序中後來居上。   以「四書」作為中華文化的基本教材,自然也不是為了灌輸儒家的價值體系,而是要經由它來深刻認識中華文化的倫理思考,並與自身的生命進行對話,從而能自覺地辨識傳統文化裡的核心價值,看到傳統和現代的種種關聯。這一教育非但不希望壓抑多元性和現代性,相反地,我們認為唯有在學好這種與「核心

經典」對話的能力之後,才真能學好其他的價值與文化,也才能真正認識多元價值的可貴。這就像我們必須學好母語一樣,學好了母語,不但不會影響我們學習其他語言,而且還能幫助我們更好的學習外語。一位現代的中國人,當然有必要學習各種現代文化的內涵,但請大家務必了解,只有在對傳統文化有了比較深刻的認識後,我們才會更有能力去分辨其他文化的好壞呦,以及它們對我們的作用。這也是我們之所以要出版《中華文化基本讀本》的原因所在。   「四書」雖然代表了一個價值體系,但並不意味它只能與特定的歷史時空連結。其實,歷史上本來就沒有一個全然固定的儒家價值體系。如同孔子早就指出的:「殷因於夏禮,所損益可知也;周因於殷禮,所損益

可知也;其或繼周者,雖百世可知也。」儒家價值歷代都有變化,今人對於過時的儒家價值,當然可以繼續因革損益,不必拘守。重要的是,只有當我們具備了與意義對話的能力,才真的擁有進行「損益」的資格。如果沒有文化的根,人生猶如飄盪的浮萍,即使想把握住意義,也都將是空談。   如果有人說:「學了四書就不會變壞」,那我們只能說:「把它當句廣告詞吧!」這全然不是我們的主張。可是,無論曾有多少熟讀四書的壞蛋產生,都無法改變「四書」在中華文化的世界中,無可取代的教育功能。   中國傳統思想當然並不止於儒釋道這三家,然而對形塑中國人的價值觀、人生觀與最基本的文化意識而言,大概不出於這三家,我們可以這麼說,這三家思

想就是代表我國傳統的「文化母語」,它們的重要性就如同我們每個人從小學習的母語一樣,沒有它們,我們其實是無法認識陪伴著我們的整體文化環境的。   《中華文化基本讀本》的第一、二冊儒家部分,乃是根據台灣目前最傑出的一群儒學研究者,以及一群有豐富經驗與學養的高中教師所編纂的教材略作修改補充而成。這套教材可能是歷來相關教材中最富創意與水準的作品,但在編成之後,一直沒有管道向外傳播,實在非常可惜。為免珠玉橫遭委棄,我們特別取其精華,並不計成本代為發行傳播,希望能讓這群可敬編者的苦心孤詣,為世人所見,想他們也會樂於看到自己辛苦的耕耘,能夠在所有讀者心中開花結果!   《論語》、《孟子》兩書總共二十四個

單元,是在同一個架構下設計的。而這個架構的基礎,是我們嘗試著將《四書》貫串起來的一項原則:君子之學。   「君子」這一課題,本來就是《論語》一書的主軸,更是孔子終身關懷與實踐的目標。孔門師弟子的所有討論與指點,幾乎都環繞著如何成就君子。對現代學生來說,「君子」這一名詞並不算流行,但君子的人格,其實還是他們容易感受,也可以納入生命實踐的典型。所謂君子,最基本的特質,就是胸懷坦蕩而懂得自重的人。只要喚起每個人的共鳴,打從心底願意真正認識自己、看重自己並且引導自己,就足以成為君子之學的開端。用這樣的主軸來認識《論語》,無疑是順適妥當的。基於這個考量,《論語》也自然要成為本讀本的起點。   這個原

則貫串到第二冊《孟子》時,適不適合呢?由於時代因素,孟子作為一位游士的領袖,周旋在列國的廟堂之上,經常以滔滔雄辯來勸說各國國君行使仁政,「君子」似乎並沒有成為他論述中一貫的主題。但是這個問題不難解決,事實上,宋明理學家早已為我們鋪平了這條路。他們指出,孟子關於人的本心與性善的啟發,乃是對孔子論「仁」的詮釋和提煉,因此,也為君子人格的人性基礎與養成方法,作出深刻而有理論性的詮釋。所謂「孟子十字打開」,其意在此。此外,孟子對時代責任的承擔,對「仁政」和「王道」的闡發,既是君子人格的推拓擴充,也是仁心善性的關懷實踐,都屬於君子「成物」之學的內容。因此,以《孟子》接續《論語》,共同作為教材的主體,是順

理成章的事。   在《論語》與《孟子》之後,我們先選讀《大學》,再討論《中庸》。誠如許多學者所指出的,《大學》指出來的「大人之學」是一套「成德之教」的整體規模,這套規模的基礎很寬,似乎可以適用在不同立場的儒家義理進路中。其中「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是「成己之學」的次第;「齊家」、「治國」、「平天下」,則為「成物之學」的拓展。而且,「明明德」和「親民」已經指出了這兩個面向。兩方面結合起來,與君子的「成己」、「成物」之學吻合無間。在學過《論語》和《孟子》之後,讀《大學》有如提綱挈領的回顧,並藉著「大學之道」再次提醒生命之學所含有的廣大而全面的關懷。   《中庸》放在最

後,可以展現君子「下學而上達」、由生命內在通貫到意義世界的學問理想。《中庸》由「誠」出發,在「庸言庸行」上著力,這是君子「成己之學」的起步;由此直接相契於超越的天道,則作為成德之教所嚮往的最高境界。對這種「極高明而道中庸」的認識理解,是很特別的挑戰。然而,個人生命與永恆意義的連結,無疑是許多人深有所感、無可迴避的價值議題,這種感受不拘於時代的古今和年歲的老少,許多青少年的心中也會存在著這樣的盼望和疑惑。因此,我們嘗試以深入淺出的方式,運用現代生活世界的例證,表達給學習者了解。希望可以提供現代的學習者一個以君子人格為核心,與傳統經典進行意義對話的學習模式。   《中華文化基本讀本》第三冊分為「

道」與「佛」兩個部分。道家的部分,則選錄了老子與莊子的部分篇章。以老子與莊子來代表道家思想,乃是學者的基本共識,道家思想在中國傳統中的作用,與儒家作為中國社會基本價值觀或有不同,道家思想更多的部分是在傳統中國人的人生觀上,扮演著一種潤滑的作用,使我們可以用更自在的觀點來面對人生的曲折起落,這也是道家思想最重要的作用。   佛教的部分,基本選錄了釋迦牟尼佛在阿含經的一些根本說法,以及流傳於中國社會最廣為人知的經典,希望以此使讀者能對影響中國社會巨大的佛教思想,有一基本的認識。佛教思想雖然是外來的,但傳入中國兩千年,它早已與中國人的價值觀、人生觀融為一體,也早已成為我國文化內在的一部分。認識基本

的佛教思想,對於每位中國人的基本品格而言,也是有其重要性。   《中華文化基本讀本》是我們孫文學校作為中華民族一分子,對傳統文化所表達的一點心意。文化命脈原本如長江大河,浩浩湯湯,本不是任何人所可輕易摧折,但我們還是不忍心看到這時代一些跳樑小丑的魯莽滅裂,還希望我們這一點點微薄的努力,終能在更多中華兒女的心中播撒下文化的種子,讓我們的傳統文化能「不廢江河萬古流」!   本書的出版,承謝大寧教授、段心儀老師及多位學術界好友協助甚多,特此致謝。 孫文學校總校長 張亞中 謹識

從《論語》探析孔子的教育思想

為了解決孔子論仁的問題,作者張又云 這樣論述:

孔子被後世之人尊稱為「至聖先師」,他構建了一套包含哲學等多方面的思想體系,是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哲學家,史學家和政治家。孔子去世後,其弟子及其再傳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思想,用文字記錄下來,整理編成儒家經典—《論語》。本論文以《論語》為中心,探析孔子的教育思想。本文以循序漸進的方式,首先敘述孔子以「仁」為孔子的中心哲學思想基礎,再進一步地推演到孔子從「仁」所發展延伸出來的教育思想,並從「教」與「學」去探討其中的內涵,結論再以孔子的教育思想來反省現代的教育方式與態度,藉以突顯孔子的理念與做法是現代教育界所應學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