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吞嚥困難飲食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訂位、菜單、價格優惠和問答集

老人吞嚥困難飲食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野原幹司寫的 【擺脫鼻胃管由口進食套書】(二冊):《咀嚼吞嚥困難多職類整合照護全書》、《失智症進食照護全指南》 和野原幹司的 失智症進食照護全指南:從認知困難到吞嚥困難,直到人生終點都能安心由口進食的指引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老人吞嚥障礙!防嗆咳6招全搞定 - 新北市藥師公會也說明:復健科曾清祥醫師指出,吞嚥困難已是銀髮族常見的現象,主要是因老年人因老化造成軟組織彈性變鬆,增大咽喉的會厭谿空間,容易造成食物殘留在咽喉,使得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如果出版社 和如果出版社所出版 。

長庚大學 護理學系 蔡秀欣所指導 金瑞美的 探討護理之家老年住民鼻胃管留置與舌頭肌肉力量之關係 (2021),提出老人吞嚥困難飲食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舌頭肌肉力量、愛荷華口腔功能評量器、鼻胃管留置。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中正大學 成人及繼續教育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林麗惠所指導 謝琬如的 從家人到主要照顧者的角色轉換 學習歷程之研究 (2021),提出因為有 主要照顧者、成人自我學習、家人、角色轉換的重點而找出了 老人吞嚥困難飲食的解答。

最後網站吞嚥困難|同理心好技巧餵長者食得樂則補充:晚期病人身體變差,口腔肌肉減弱,吞嚥漸漸出現困難。照顧者往往不知如何打算,擔心轉食糊仔營養不足,加凝固粉又影響食物賣相,是否要插鼻胃喉,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老人吞嚥困難飲食,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擺脫鼻胃管由口進食套書】(二冊):《咀嚼吞嚥困難多職類整合照護全書》、《失智症進食照護全指南》

為了解決老人吞嚥困難飲食的問題,作者野原幹司 這樣論述:

  本套書組合:《咀嚼吞嚥困難多職類整合照護全書》、《失智症進食照護全指南》共兩冊   詳盡解說「吞嚥困難整合照護」與「四大失智症類型進食困難」,守護患者由口進食的尊嚴     《咀嚼吞嚥困難多職類整合照護全書:運用KT平衡表的由口進食支援全技巧》   台灣第一本吞嚥困難多職類整合照護全書   一套經過信度效度檢證,整合多職類協助由口進食的完整工具書   ․專篇解說針對高階腦功能障礙及失智症個案的飲食照護技巧。   ․含豐富照片及實例解說   ․台灣咀嚼吞嚥障礙醫學學會理事長王亭貴,專文推薦   ․台灣醫療專業人士審訂(名單詳列於後)     日本「進食照護」第一人小山珠美,整合各職類專業

人員,   將20年共同協助吞嚥困難者進食的經驗完整呈現   幫助多職類整合評估如何開始協助進食,   並制訂進食方案的「KT平衡圖表」,台灣首次公開     13個評估項目X橫向溝通雷達圖表X協助進食技巧X實例分享      ․從整體健康、進食意願、吞嚥、認知、姿勢、動作等13個項目進行綜合評估,分析個別項目個案的能力等級,及為提升由口進食能力,不同能力級別所需的復健目標和照護技巧。     ․從急性期如何移除鼻胃管轉向由口進食,如何持續評估能力變化並協助各種不同階段的進食需求,到瞭解進食的生理機轉,以及協助進食第一現場的實例分享,是與長照相關醫療人員必備的教科書。     日本老年照護類暢

銷書第1名、亞馬遜5顆星推薦   醫師、牙醫師、語言治療師、職能治療師、物理治療師、   呼吸治療師、護理師、營養師,長照從業人員必讀!     【台灣版審訂(按筆劃順序排列)】   王良惠(弘光科技大學語言治療與聽力學系專技助理教授)   王雪珮(語言治療師/台灣咀嚼吞嚥障礙醫學學會秘書長)   許家甄(馬偕醫學院聽力暨語言治療學系助理教授)   鄭千惠(臺大醫院營養師/台灣咀嚼吞嚥障礙醫學學會常務理事)   劉玉梅(三總松山分院職能治療組長/台灣由口進食推廣協會理事)   劉芫君(輔仁大學附設醫院語言治療組長/台灣由口進食推廣協會理事)   蘇心怡(台北長庚紀念醫院耳鼻喉部 資深專業語言治

療師/台灣咀嚼吞嚥障礙醫學學會常務理事)   名人推薦     【台灣各界醫療及長照專業人士熱忱推薦(按筆劃順序排列)】   王亭貴(台灣咀嚼吞嚥障礙醫學學會理事長)   朱為民(臺中榮民總醫院健康管理科主任)   朱偉仁(愛長照執行長)   宋家瑩(萬芳醫院神經內科主任)   李若綺(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執行長)   金浩鑫(社團法人中華長照協會理事長)     《失智症進食照護全指南:從認知困難到吞嚥困難,直到人生終點都能安心由口進食的指引》   失智症患者的進食困難是包括認知障礙在內的複雜問題,   這本書能幫助你抽絲剝繭,找出具體的對應方案,   並在知道力不能為的時候,安心放下。  

  第一本詳盡解說四大失智症類型的進食困難特徵,為患者進食需求編寫的專書。     *宋家瑩(台北醫學大學神經內科副教授、萬芳醫院神經科主任) 專業審訂   *專業醫療人員、家庭照顧者必讀     含著不吞、嘴巴不肯張開、東張西望不專心吃飯、一直撥弄食物不肯進食、邊吃邊咳……   這些都是在第一線照顧失智者的人經常看到的場景,   被照顧者不吃或不能吃,是照顧者最大的壓力來源,和最希望解決的問題。     ․不同類型的失智症病患,進食困難的原因並不相同   阿茲海默症患者的進食問題多半是因為認知困難,如果沒有其它共病,誤嚥要到重度之後才較可能發生,如果很早期就出現拒食的現象,多半是其它原因造成

。路易氏體型失智者可能會因為幻覺干擾進食。合併巴金森氏症的失智則在中度時就可能發生誤嚥。血管型失智者則誤嚥的機率很高,且有各種不同型態的誤嚥可能。事先掌握各類型失智症的進食困難特徵,在被照顧者出現進食困難的現象時,才能精確找到原因,對症處理。     ․比起復健,失智症患者更需要的是協助   除了血管型失智症外,大部份的失智症都是進行性的退化疾病,在逐漸退化的過程中,比起設法恢復功能,更重要的是思考如何進行協助,盡量延長能擁有較高生活品質的期間。改變食物質地、口味,準確對應認知問題、創造適合進食的友善環境、利用進食輔具,都能協助患者持續維持進食,直至生命的終點。     ․面對末期,確認已經盡

力就能安心放下   失智症到了末期,有與其它疾病不同的特殊性。是否讓被照顧者進食,該以何種方式進食是照顧者最大的難題。如果不以治療為導向,不以意識型態為判斷的標準,該從什麼角度著眼,才能讓這麼漫長的照顧期不會變成傷害,而是值得感謝的回憶?這沒有一定的標準答案,但如何協助照顧與被照顧的雙方有清楚的方向,所有醫療人員及家庭照顧者都要為此預做準備。   本書特色     1. 詳盡解說四大失智症類型的進食困難特徵,以及對應的解決方案   2. 分解四大失智症疾病進程,方便根據不同疾病階段提供最適當的照護   3. 豐富案例分析,為照護時可能遇到的問題提供經驗參考   4. 專章討論可能影響進食吞嚥,

及對進食有幫助的藥物   專業推薦     徐文俊(台灣失智症協會理事長、長庚北院區失智症中心主任)、劉建良(北市聯醫和平院區神經內科主任)、韓春菊(中華民國老人福祉協會理事長)

老人吞嚥困難飲食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阿Kit約在兩年前退休之後,就獨自成立了吞嚥餐(軟餐)社企。她的工作室就在某商場的其中一個舗位,與別的商舖不同,她的地方沒有光鮮的招牌,並不起眼,內裏的空間並不大,然而設備一應俱全,有一半的空間是廚房供她做軟餐。

吞嚥困難人士包括長者及長期病患者進食普通時,容易嗆咳或誤嚥,而軟餐的出現就希望他們不只以傳統的糊餐果腹,更希望保持食物原有味道,令進食者即使吞嚥困難,也可重拾進食的樂趣。政府在上年度的財政預算案就宣布,增撥7500萬元資助安老服務單位為有吞嚥困難的長者提供軟餐。

「我就唔係做飲食,不過我幾有興趣煮嘢食。」阿Kit退休前是髮型師,現在工作室也是她自資改造以前的髮型屋。沒有飲食業的相關經驗,阿Kit創業的念頭也是退休後才出現,皆因她退休後經常四處聽講座及報讀不同課程,其中一個關於社企的講座令她印象深刻,因為她認為社企經營模式跟自己的很相似,「賺錢唔可以賺盡,你要睇社會有咩需要,回饋社會,譬如你會唔會請弱勢社群,或者你會唔會照顧需要者。」

阿Kit選擇以軟餐創立社企的原因,與其自身經歷有關,「我本身自己個胃係有啲事,有啲胃輕癱迹象,其實都維持咗十年八年。」她形容當時不論喝水還是吃東西都會嘔,最高記錄是連續7天不能進食、不能喝水,要入醫院吊鹽水,這令阿Kit深深體會到想食卻吃不到的苦,「你想食嘢、你吃唔到嘢,你會點呢?周身無力嗰陣,你嘅感覺係點呢?你身體弱成點?呢啲都係我親身感受。」

因此阿Kit很強調自己做的軟餐不只是為了顧客可以食到,「最重要係令佢想食嘢」,她不想進食者只吃到白烚無味的餸菜,所以會在了解對方的需要後,度身訂造不同的菜色,希望引起他們的食欲,軟餐不只是維食的食物,「如果他要食嘢維生,他唔係棵植物,唔係話定期淋水、施肥
,佢就可以生長,唔係咁,佢係人嚟。」

她指一些長者活動能力已經退化,如果吃這方面也引不了興趣,會使他們生存意志消沉,「佢肯食嘅話,他有營養,體力會好啲、身體會好啲,病痛都會少啲。」

一杯小小的軟餐,要令進食者得到充分的營養也不是簡單,阿Kit在製作當中會調控不同食材的分量,她也報讀了長者營養證書,希望在餸菜中有限的食物做到營養均衡,「如果本身想做好呢件事,就會去睇吓有咩甚麼可以幫到呢件事。」

在調配軟餐過程中,阿Kit習慣將餸菜打碎前先拍照傳給客人,「要畀客人知道佢哋食咗啲咩落肚。」她也希望為父母訂餐的子女也先嘗試一下軟餐的滋味,「你過唔過到自己嗰關?你覺得都好味,你先畀你父母食,你要知道你供養你父母,係拎咩供養佢。」

軟餐除了令進食者自己身體狀況有改善外,阿Kit認為這也是幫到照顧者,令他們照顧得容易一點之餘,壓力也小一點,「譬如老人家不肯食嘢、營養唔夠、周身無力嘅話,就等於你要扶一個醉酒佬,但如果佢自己有營養,即係佢有個力度,照顧佢嘅人會好好多,扶佢都無咁辛苦。」

食的味道重要,質感也很重要,「有時我哋都會揀骨嚟咬」,她認為吞嚥困難者與常人無異,都想盡量給予他們食物的質感,因此會因應進食者的能力,調製不同質感的食物,由最弱的糊狀、布甸狀、蘿蔔糕狀及午餐肉狀。

阿Kit指有不同的質地,有助避免進食者食道退化得太快,她亦會跟進顧客的情況,「我之後會再問會不會可以食硬啲,佢話可以我會提升,只要佢做到我就慢慢提升,如果佢最後食到正常餐,咁就恭喜你,我情願少個客。」

阿Kit的社企開業兩年半,由開始時將髮型屋重新裝修,到現時的營運,她估計自己已投入約100萬元,然而社企至今仍虧損,阿Kit指自己本是退休人士,對金錢沒有太大執着,反而覺得現時工作最大價值不是賺錢,「賺返嚟嘅係佢(吞嚥困難人士)肯食嘢。」

她舉例指,若有長者有90歲生命,但他80歲起不能進食,醫生要她插喉灌奶,「即係話佢有10年時間插喉灌奶先死,佢啲仔女見到父母插喉灌奶好唔好受呢?唔好受。如果佢肯吃呢啲嘢,譬如佢肯食3年,佢變咗插少3年喉,我要賺就係賺呢啲。」

阿Kit的社企現時仍是她一人經營,但她也想好了未來的發展計劃,如聘請弱智人士代為送餐,希望出多分力幫助弱勢社群,回饋社會。

探討護理之家老年住民鼻胃管留置與舌頭肌肉力量之關係

為了解決老人吞嚥困難飲食的問題,作者金瑞美 這樣論述:

目錄中文摘要i英文摘要iii第一章 緒論1第一節 研究動機及重要性1第二節 研究目的4第三節 研究問題4第四節 研究假設4第五節 名詞解釋4第二章 文獻探討第一節 臺灣長期照護機構簡介7第二節 長期照護機構住民鼻胃管放置狀況8第三節 舌頭吞嚥之功能10第四節 愛荷華口腔功能評量相關研究12第五節 文獻總結13第三章 研究方法15第一節 研究設計15第二節 研究場所與研究對象第三節 研究工具與測量17第四節 研究步驟24第五節 研究倫理考量28第六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28第四章 研究結果31第一節 研究對象基本屬性資料31第二節 有、無放置鼻胃管與舌頭力量之關係38第三節 有、無放置鼻胃管與舌頭

耐力之關係38第四節 基本屬性、健康屬性與舌頭肌肉力量之相關性39第五節 基本屬性、健康屬性與舌頭肌肉耐力之相關性45第六節 健康屬性與舌頭肌肉力量、耐力之相關性51第五章 討論52第一節 研究對象基本屬性資料52第二節 有、無放置鼻胃管與舌頭力量之關係56第三節 有、無放置鼻胃管與舌頭耐力之關係57第四節 基本屬性、健康屬性與舌頭肌肉力量及耐力之相關性57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59第一節 結論59第二節 限制級建議60第三節 臨床貢獻61文獻參考62一、中文文獻62二、英文文獻70附錄一 護理之家住民吞嚥功能評估問卷81圖目錄圖3-1-1 研究架構15圖3-4-1 研究流程步驟27圖4-1-1

研究收案流程32表目錄表4-1-1 基本屬性、健康相關屬性與有無鼻胃管之相關性90表4-1-2 有、無放置鼻胃管與舌頭力量及舌頭耐力之關係94表4-1-3 基本屬性、健康相關屬性與舌頭肌肉力量之相關性95表4-1-4 基本屬性、健康相關屬性與舌頭肌肉耐力之相關性100表4-1-5 健康相關屬性與舌頭肌肉力量、耐力之相關性103

失智症進食照護全指南:從認知困難到吞嚥困難,直到人生終點都能安心由口進食的指引

為了解決老人吞嚥困難飲食的問題,作者野原幹司 這樣論述:

  失智症患者的進食困難是包括認知障礙在內的複雜問題,   這本書能幫助你抽絲剝繭,找出具體的對應方案,   並在知道力不能為的時候,安心放下。   第一本詳盡解說四大失智症類型的進食困難特徵,為患者進食需求編寫的專書。   *宋家瑩(台北醫學大學神經內科副教授、萬芳醫院神經科主任) 專業審訂   *專業醫療人員、家庭照顧者必讀   含著不吞、嘴巴不肯張開、東張西望不專心吃飯、一直撥弄食物不肯進食、邊吃邊咳……   這些都是在第一線照顧失智者的人經常看到的場景,   被照顧者不吃或不能吃,是照顧者最大的壓力來源,和最希望解決的問題。   ․不同類型的失智症病患,進食

困難的原因並不相同   阿茲海默症患者的進食問題多半是因為認知困難,如果沒有其它共病,誤嚥要到重度之後才較可能發生,如果很早期就出現拒食的現象,多半是其它原因造成。路易氏體型失智者可能會因為幻覺干擾進食。合併巴金森氏症的失智則在中度時就可能發生誤嚥。血管型失智者則誤嚥的機率很高,且有各種不同型態的誤嚥可能。事先掌握各類型失智症的進食困難特徵,在被照顧者出現進食困難的現象時,才能精確找到原因,對症處理。   ․比起復健,失智症患者更需要的是協助   除了血管型失智症外,大部份的失智症都是進行性的退化疾病,在逐漸退化的過程中,比起設法恢復功能,更重要的是思考如何進行協助,盡量延長能擁有較高生活品

質的期間。改變食物質地、口味,準確對應認知問題、創造適合進食的友善環境、利用進食輔具,都能協助患者持續維持進食,直至生命的終點。   ․面對末期,確認已經盡力就能安心放下   失智症到了末期,有與其它疾病不同的特殊性。是否讓被照顧者進食,該以何種方式進食是照顧者最大的難題。如果不以治療為導向,不以意識型態為判斷的標準,該從什麼角度著眼,才能讓這麼漫長的照顧期不會變成傷害,而是值得感謝的回憶?這沒有一定的標準答案,但如何協助照顧與被照顧的雙方有清楚的方向,所有醫療人員及家庭照顧者都要為此預做準備。 本書特色   1. 詳盡解說四大失智症類型的進食困難特徵,以及對應的解決方案   2. 分解

四大失智症疾病進程,方便根據不同疾病階段提供最適當的照護   3. 豐富案例分析,為照護時可能遇到的問題提供經驗參考   4. 專章討論可能影響進食吞嚥,及對進食有幫助的藥物 專業推薦   徐文俊(台灣失智症協會理事長、長庚北院區失智症中心主任)、劉建良(北市聯醫和平院區神經內科主任)、韓春菊(中華民國老人福祉協會理事長)  

從家人到主要照顧者的角色轉換 學習歷程之研究

為了解決老人吞嚥困難飲食的問題,作者謝琬如 這樣論述:

我國近幾年來人口快速老化,將預計於2025 年邁入超高齡社會,但國內長期照護體制及政策體系卻未臻完善,本研究旨在探討主要照顧者從最初的家人角色,經過成人自我導向學習後扮演主要照顧者的心路歷程,使被照顧者獲得更佳的照顧品質,訪談八位照顧時間為一年以上之照顧者,以半結構式進行訪談後將資料彙整與分析,獲得以下結論:一、由家人到主要照顧者的角色轉換是一個連續性的學習過程二、主要照顧者面對不同的衝擊力道,應有不同的面相表現三、主要照顧者應有日常照顧、護理、復健社會資源連結能力四、多面向的解決辦法,有助於主要照顧者兼顧多重角色任務五、引發主要照顧者成人自我學習的動機是因為遇到需要及時解決的照顧問題六、主

要照顧者是依被照顧者的需求提供個別化的支持協助七、主要照顧者應彈性調整照顧方式及設身處地的換位思考八、面臨困境時,主要照顧者仍會以正面理性的態度尋求解決方法最後,根據研究結果與結論,對政府政策面、主要照顧者、相關醫事人員實際執行面上及未來之研究方向提出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