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top案例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訂位、菜單、價格優惠和問答集

otop案例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中衛中心地方創生工作小組寫的 地方創生way 05青勝於藍號:地方創二代 和賀平的 區域公共產品與日本的東亞功能性合作:冷戰後的實踐與啟示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公告內容- 國立東華大學也說明:(五)08月23日09:00-12:00 體驗經濟案例解析. (六)08月23日14:00-17:00 地方產業翻轉:池上津 ... 其他地方:https://www.otop.tw/booking. 主辦單位:經濟部中小企業處.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中衛 和上海人民出版社所出版 。

國立政治大學 公共行政研究所 蕭乃沂所指導 高瑋襄的 臺灣中小企業地方產業輔導政策─以地方產業發展基金的政策執行為例 (2012),提出otop案例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中小企業、地方產業發展基金、政策執行。

最後網站立法院議案關係文書(中華民國41年9月起編號)則補充:如下:「地方產業發展基金OTOP(One Town One Product,一鄉一品)行動地方館主要工 ... 合戰略性的通路經營案例,吸引通路業者響應經濟部中小企業處推動地方特色產品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otop案例,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地方創生way 05青勝於藍號:地方創二代

為了解決otop案例的問題,作者中衛中心地方創生工作小組 這樣論述:

《地方創生way》國內第一本深度關注地方創生議題的獨立刊物   地方創二代   扮演地方經濟關鍵角色的地方特色產企業,   其興衰成敗牽動著地方發展的未來;   正因為長期走在第一線陪伴地方特色產業成長與轉型,   因而從許多世代進行交替的地方企業身上看到一股推動地方向前的力量。   這些接班的新世代,有不少在世界繞了一圈,回頭看見故鄉的美好,   也有不忍長輩辛苦數十年心血毀於一旦,於是回家繼承家業。   他們不僅只是為自家企業奮鬥、注入新氣象,   更為地方帶來新的活力與魅力。   一起來看看,這些散布在山林、農田間的「地方創二代」,   如何在帶領企業開創新機之外,更不忘與地方共創未

來。   《地方創生way》4大報導方向   .「地方看國際」從觀察全球區域活化政策與推動現況,到國際創生專家觀點與案例分享,洞悉全球創生發展趨勢。   .「地方向前走」解析國內創生政策、推動現況,零時差掌握發展地方的資源動態與推動方向。   .「企業助創生」報導深耕地方、關注地方發展的企業,如何在追求企業發展的同時,與地方建立共好關係。   .「地方最前線」地方想振興、產業要活化、住民從老到小的日常需求要被滿足,人口得以增長,地方才能永續發展,展現蓬勃生機。每期將專題探索創生地方需要的能量、城鄉生態系的發展等多元面向,提供對創生有熱情的公務員、地方產業第二代、地方發展協會團體、創業家,激

發更多經營地方的創意、創新思維。   .「地方創生人」帶你深入城鄉,從動人的生命故事中,看見地方產業在蛻變、傳統工藝被復興、地方文化續傳承,而這些都將成為翻轉地方的重要養分。   004發行人語      青銀共創 地方希望•謝明達 005 地方關鍵字  日本第二階段地方創生政策觀察•謝子涵   地方最前線 Cover story 地方創二代 010  翻轉地方的次世代  地方創二代 016  二代接班的創新與創生  從開創企業價值到共創地方價值 022  日本奈良三百年老店「中川政七書店」的逆襲 十三代社長的「工藝大國」之百年夢與實踐 028  契作+根植土地的品牌堅持

「員林百年仙草」四代傳人把「黑金」變「食」尚 034  深耕地方的兩代鴨鴨經 「振聲農業科技」用愛土地的方式養鴨 040  樂聲無國界 「賀聲樂器」南漂為嘉 行銷25國   地方看國際 047 閒置空間再活化 為地方注入新魅力•翁榆旻 054 地方創生如何由上而下點活鄉鎮力•吳勁毅       地方創生人 062  用文化留住漁村的樣貌 「七星城鄉共好平臺」培育人才 活絡街區共創地方 066  將蘭陽的好水與特產封藏入甕 「藏酒酒莊」運用在地山海溪元素釀出地方味 070 有了空間就會有人 有了人就會有溫度 「貢寮街有機書店」為沉寂老街注入新活力 發行者語 青銀共創 地方希望   「企業

二代接班」近十年來,一直都是國家經濟發展的重大議題,對大型企業是一大考驗,對地方家族企業來說更是關乎生存的急迫問題。因此,在《地方創生way》創刊第二年首度發刊的這一期,我們從帶動地方發展的特色產企業的二代接班議題切入,以傳承與創新的平衡為核心,來觀察從日本到台灣、從食品加工、畜牧到樂器工藝業,這些回到地方、走入家族企業的「創二代」們,是如何在傳承與創新之間為企業拚搏出新氣象,同時也為地方發展無私付出時間與努力。   企業的經營與地方的發展,有著相似的發展脈絡,都需要以過去的傳統與演進歷程為基礎,不斷反覆嘗試方能琢磨出一條新的道路。在地方創二代的接班與創新歷程上,前一代的體質與經驗傳承,還有

無可取代的陪伴,也就是青銀(兩代)共創,才能讓企業逐步踏穩腳步,更上一層樓。而在地方創生的路途上,除了挖掘地方DNA需要上一代的傳承之外,生活在地方的長者,其豐富的人生閱歷與生活經驗,能在地方發展上扮演關鍵角色,此時再加上青年的創意與活力,定能為地方共創新未來。 財團法人中衛發展中心董事長 謝明達 翻轉地方的次世代──地方創二代/中衛中心地方創生工作小組  陳皇利近幾年地方意識的抬頭與政策的推動下,「地方創生」議題已在台灣各地發酵,並形成一股翻轉城鄉的力量,我們看見地方組織與人們的積極投入,而其核心元素「地」、「產」、「人」中的「產」更是地方能否永續發展成生態系的關鍵。過去台灣產業擁有良好

的發展基礎,然地方創生的推展過程中,在地產業扮演著地方發展的重要驅動引擎。中衛發展中心在協助規劃與推動OTOP(一鄉鎮一特產)計畫時,就與台灣各地方產業有很深的連結,得以近距離觀察產業的發展動態,這些深耕在地的企業近十年紛紛經歷世代交替、二代接班的歷程,我們發現這些「地方創二代」更積極投入創新、品牌建構,同時也關注地方發展,因而為地方創生注入更多新的可能性。以下分享這些地方新世代的案例,來進一步了解這些企業如何帶動地方的發展。根於傳統,展於創新在三義由卓銘榜、鄭美淑夫婦所創立卓也小屋,初期是以觀光為主的休閒農場與民宿,鄭美淑老師在工藝中心的培育之下學習藍染,以推動天然染色為核心,成立卓也藍染品

牌,重新將過去台灣重要的工藝產業以企業化、品牌化復興,而在一代所打下的良好基礎,二代接班的卓子絡更扮演重要的角色,具有工業設計背景與商業經營思維,近年來讓品牌走出三義地區,在台北誠品、台南藍曬圖展點。再加上流利的英日語能力,讓他藉由與荷蘭、日本、馬來西亞、泰國等國家的染色工藝產企業交流,更將卓也藍染品牌與商品拓展至荷蘭銷售,讓地方產業與國際接軌。創立於1958年,來自醬油的故鄉──雲林西螺的御鼎興,長久下來堅持手工,從挑選黑豆、製麴的專注與講究,一直到最後的柴燒製程,都遵循古法。第三代謝宜澂、謝宜哲兄弟接班後,帶來新的品牌思維,以御鼎興為名重新定位,不再只是醬油的生產者,而是擁有職人魂的製醬人

,以製醬工藝來提升品牌價值。推展品牌之外,更連結雲林在地10多家的在地生產者,籌辦飛雀(Future)餐桌,以全醬油料理為設計核心,拉動地方結盟共同扮演雲林食農關鍵字,相信只要吃過,就一定不會忘記雲林的好味道,成功讓老醬油與雲林食農一起華麗變身。

臺灣中小企業地方產業輔導政策─以地方產業發展基金的政策執行為例

為了解決otop案例的問題,作者高瑋襄 這樣論述:

過去臺灣對中小企業的輔導以製造業、出口業為主,但隨著服務業所佔比例提高,輔導措施也漸擴展,並逐漸以發展在地化特色為重心,希望各地都能以此提升經濟發展、增加就業率。經濟部中小企業處在地特色的輔導始於1989年,並於2002年以一鄉鎮一特產為目標、2009年轉以地方產業發展基金的模式運作。本文以地產基金為輔導個案,並以政策執行角度出發,以個別深度訪談法為主軸,針對專案辦公室、不同類型的地方政府、實際參與輔導工作的輔導團隊、以及接受輔導及未接受輔導的中小企業主進行訪談,透過不同互動參與者的實際經驗,將地產基金的執行過程加以描繪,同時也了解規劃、制度與執行之間的落差,以彌補過去文獻欠缺整體計畫角度的

探討、並補強政策執行的運作過程,以期能提供實務的運作建議。本文以經費及預算額度、規劃內容、在地資源的內容與多寡、執行者的價值觀等要素間關係作為研究架構。經本文發現,從OTOP轉為地產基金時將地方政府的角色納入,有效發揮地方政府所長並減少資源重複投入,但易發生雙頭馬車及執行方案的衝突;而地方政府及輔導團隊的角色更主動,如行銷、計畫後提供媒合等協助,但有商家類型上的限制;基金在運作上採用層層對口的模式,具明確溝通管道,但也造成中層的地方政府行政負擔大;最後規劃時各角色的需求不同,也會導致執行成效有落差。以上這些發現與問題,透過制度性的設計,都可望得到解決,將使未來地方產業的輔導政策更為完善。搭配以

上研究建議,本文也對應提出實務建議,並認為加強地方政府人員專業訓練、加強計畫願景、加強輔導團隊篩選機制、定期舉辦相關活動以做搭配等方式應可以使執行的過程更為順暢;同時,本文也認為後續可以針對規劃與執行落差、行銷及評估議題、電子化對執行過程產生的影響、比較地方政府自行執行基金的案例等角度切入研究,以俾能將政策執行前後的過程及地產基金的運作更為深入了解。

區域公共產品與日本的東亞功能性合作:冷戰後的實踐與啟示

為了解決otop案例的問題,作者賀平 這樣論述:

本書第一部分著重理論,首先對功能主義、新功能主義以及功能性合作作較為深入和全面的理論梳理。第二部分為橫向的案例解讀,基於六個案例的事實性闡述,提煉其主要特點和理論意義。第三部分是理論歸納和政策評估,分析日本在東亞開展功能性合作、提供區域公共產品的若干特徵和啟示,從整體上回應和驗證初始的基本假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