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部門職責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訂位、菜單、價格優惠和問答集

政府部門職責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傅慶陽,張阿芬,李兵寫的 PPP項目績效評價理論與案例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三司十三局| 通識·現代中國也說明:行政長官的職責. 行政長官負責執行《基本法》、簽署法案和財政預算案、頒布法例、決定政府政策以及發布行政命令,並由 ...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教育經營與管理學系 洪福財所指導 劉海的 中國大陸普惠性學前教育政策發展之研究:以浙江省寧波市為例 (2021),提出政府部門職責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普惠性幼兒園、普惠性學前教育、普惠性學前教育政策、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普惠性民辦幼兒園。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嘉義大學 輔導與諮商學系研究所 沈玉培所指導 林子軒的 國民小學專任輔導教師的人際溝通能力、工作壓力與心理幸福感之相關研究-以中部四縣市為例 (2021),提出因為有 專輔教師、人際溝通能力、工作壓力、心理幸福感的重點而找出了 政府部門職責的解答。

最後網站第四章(TC) - 基本法則補充:香港特別行政區法院獨立進行審判,不受任何干涉,司法人員履行審判職責的行為不受 ... 或持有香港特別行政區永久性居民身份證的英籍和其他外籍人士擔任政府部門的各級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政府部門職責,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PPP項目績效評價理論與案例

為了解決政府部門職責的問題,作者傅慶陽,張阿芬,李兵 這樣論述:

本書全面系統地闡述了PPP專案績效評價的理論與方法體系,詳細介紹了PPP專案績效評價的概況、內涵、方法、指標體系、評價報告,提供了PPP專案績效評價的工作思路和操作流程,並以天和項目管理投資諮詢有限公司承接的PPP諮詢服務專案為藍本,按照關鍵指標法研究提煉了10個不同領域的PPP項目績效評價典型案例,具體介紹了PPP專案績效評價的實務要領,同時還廣泛收集翻譯甄選澳大利亞、加拿大及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等國家和機構的5個案例供國內從業人員對比借鑒。 本書力求做到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力求能夠指導實務運用,將對促進我國PPP項目全生命週期績效評價的健全與完善、PPP模式運作的規範與發展,具有積極的

引導作用。 本書可為PPP業界(政府方、社會資本方及金融、法律、財經和工程諮詢等領域)開展PPP項目績效評價研究、培訓和實務操作等工作提供指導,也可為PPP專案相關監管部門制定PPP專案績效評價相關辦法、規範和指引等提供參考,還可作為高校師生學習應用PPP專案績效評價理論與方法的教科書。 傅慶陽 廈門天和專案管理投資諮詢有限公司董事長,高級工程師;廈門大學管理學院MEM及MBA中心兼職教授,集美大學工程管理專業客座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國政法大學PPP研究中心專家;中國(雙法)專案管理研究委員會委員,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PPP專家庫雙庫專家,中國招標投標協會特許經營(PP

P)專業委員會專委,中國投資協會國家優質投資專案專家審查委員會委員,中國註冊諮詢工程師(投資),中國註冊造價工程師,中國註冊監理工程師;國際認證項目管理專家(IPMP),IPMA認證的國際專案經理中國認證評估師。 張阿芬 集美大學經濟研究所教授、碩士生導師,泉州工藝美術職業學院院長,福建省高校教學名師,福建省職業院校名校長;中國(雙法)專案管理研究委員會委員,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PPP專家庫雙庫專家,科技部創新資金專案、高新技術企業評審專家,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職業核心能力專家團專家,中國註冊諮詢工程師,中國註冊資產評估師;國際認證項目管理專家(IPMP),第十一屆(2016年)中國十名優秀

國際項目經理(IPMP)之一。 李兵 廈門大學管理學院工程碩士教育中心副主任,博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國家發展改革委PPP專家庫專家,中國(雙法)項目管理研究委員會委員,IPMA認證的國際項目經理中國認證評估師;國際認證專案管理專家(IPMP),IPMA國際專案經理。 序一 序二 前言 第1章 PPP專案績效評價概論 1 1.1 PPP概述 1 1.1.1 PPP模式的內涵及特徵 1 1.1.2 PPP制度體系 2 1.1.3 PPP專案的規範管理 4 1.1.4 PPP項目的財政監管 5 1.2 PPP專案績效評價的必要性和政策依據 7 1.2.1 PPP專案績效評價

的必要性 7 1.2.2 開展PPP專案績效評價的政策依據 9 1.3 PPP項目績效評價理論基礎和研究現狀 12 1.3.1 PPP專案績效評價理論基礎 12 1.3.2 國外PPP專案績效評價研究現狀 15 1.3.3 國內PPP項目績效評價研究現狀 18 1.4 PPP專案績效評價主體、客體和類型 21 1.4.1 PPP專案績效評價的主體 21 1.4.2 PPP專案績效評價的客體 23 1.4.3 PPP專案績效評價的類型 23 1.5 PPP專案績效評價的組織實施和結果運用 24 1.5.1 PPP專案績效評價的組織形式 24 1.5.2 PPP專案績效評價的專案調查 25 1.5

.3 PPP專案績效評價的資料整理與分析 29 1.5.4 PPP專案各階段績效評價的工作安排 31 1.5.5 PPP專案績效評價的結果運用 32 1.6 PPP專案績效評價的申訴機制 33 1.6.1 PPP專案績效評價申訴的內涵 33 1.6.2 PPP專案績效評價申訴程式 34 1.7 PPP專案績效評價存在的問題和改進建議 34 1.7.1 PPP專案績效評價存在的問題 34 1.7.2 PPP專案績效評價的改進建議 37   第2章 PPP專案績效評價內涵 39 2.1 專案評價與專案績效評價 39 2.1.1 專案評價 39 2.1.2 專案績效評價 40 2.2 PPP專案評價

與PPP專案績效評價 40 2.2.1 PPP專案評價 40 2.2.2 PPP專案績效評價 40 2.3 PPP專案績效評價原則、準則與特徵 42 2.3.1 績效評價原則 42 2.3.2 績效評價準則 42 2.3.3 績效評價特徵 44 2.4 PPP專案績效評價工作程式與工作方案 46 2.4.1 工作程式 46 2.4.2 工作方案 47 2.4.3 政府部門職責 49 2.4.4 引入協力廠商諮詢機構 49 2.4.5 公眾參與 51 2.5 PPP專案績效評價內容 52 2.5.1 績效目標評價 53 2.5.2 建設績效評價 55 2.5.3 運營績效評價 58 2.5.4

其他績效評價 63 2.5.5 主要共性績效評價內容 64   第3章 PPP專案績效評價方法 67 3.1 PPP專案績效評價方法概述 67 3.1.1 常用的專案績效評價方法 67 3.1.2 適合PPP項目使用的主要績效評價方法 68 3.2 目標績效考核法 69 3.2.1 績效考核流程 69 3.2.2 考核指標確定原則 69 3.2.3 常用的考核指標 70 3.3 關鍵績效指標法 71 3.3.1 PPP專案績效評價時點 71 3.3.2 PPP專案績效評價原則 72 3.3.3 PPP專案利益相關方的績效目標 72 3.3.4 PPP專案關鍵成功因素識別 73 3.3.5 PP

P專案關鍵成功要素的模組分析 73 3.3.6 PPP專案關鍵績效指標 75 3.3.7 PPP專案績效評價指標體系 77 3.4 平衡計分卡法 79 3.4.1 平衡計分卡基本理論 79 3.4.2 平衡計分卡在PPP專案績效評價中的內在適用性 81 3.4.3 平衡計分卡與PPP專案績效評價影響因素的契合 81 3.4.4 PPP專案績效評價指標設計 83 3.4.5 PPP專案績效評價引入平衡計分卡需要注意的問題 85 3.5 邏輯框架法 86 3.5.1 邏輯框架法基本原理 86 3.5.2 LFA目標層次 86 3.5.3 LFA的邏輯關係 88 3.5.4 LFA客觀驗證指標選擇

89 3.5.5 LFA客觀驗證方法確定 90 3.5.6 LFA重要假設和外部條件分析 92 3.5.7 LFA運用案例 92 3.6 PPP專案績效評價其他方法 94 3.6.1 層次分析法 94 3.6.2 模糊綜合評價法 95 3.6.3 灰色綜合評價法 95 3.6.4 人工神經網路評價法 96 3.6.5 德爾菲法 96 3.6.6 成功度評價法 97 3.6.7 資料包絡分析法 98 3.6.8 物元分析法 99   第4章 PPP專案績效評價指標體系 101 4.1 PPP專案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概述 101 4.1.1 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的作用 101 4.1.2 績效評價指標體系

的構成要素 102 4.2 PPP專案績效評價指標的選取 103 4.2.1 績效評價指標的選擇原則 103 4.2.2 績效評價指標的分類 107 4.2.3 績效評價指標的主要內容 108 4.3 PPP專案績效評價指標權重的確定 114 4.3.1 確定績效評價指標權重的作用及意義 114 4.3.2 確定績效評價指標權重的原則 115 4.3.3 績效評價指標權重的確定方法 115 4.4 PPP專案績效評價指標標準的制定 122 4.4.1 績效評價指標標準制定的原則 122 4.4.2 績效評價指標標準的分類 122 4.5 PPP專案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構建思路 124 4.5.1

基於目標績效考核法的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構建思路 124 4.5.2 基於平衡計分卡法的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構建思路 130   第5章 PPP專案績效評價報告 134 5.1 PPP專案績效評價報告的內涵與作用 134 5.2 PPP專案績效評價報告的內容 135 5.2.1 專案績效評價概況 135 5.2.2 專案績效評價的組織實施情況 136 5.2.3 績效評價指標體系、評價標準和評價方法 138 5.2.4 績效目標的實現程度 138 5.2.5 績效分析與績效評價結論 138 5.2.6 主要經驗與做法 139 5.2.7 存在問題及原因分析 139 5.2.8 改進建議 140 5.2

.9 其他需要說明的問題 140 5.2.10 相關附表和附件 140 5.3 PPP專案績效評價報告的寫作要求 141 5.3.1 實用性 141 5.3.2 真實性 141 5.3.3 針對性 142 5.3.4 工具性 142 5.3.5 明確性 143 5.4 PPP專案績效評價報告的寫作特點 143 5.4.1 闡明觀點以數位表格為主 143 5.4.2 表述內容要客觀 143 5.4.3 評價和分析要與標準進行比較 144 5.4.4 有相對固定的報告結構與格式 144 5.5 PPP專案績效評價報告的審核 144 5.5.1 績效評價報告審核內容 145 5.5.2 績效評價報告

專家審核 145 5.5.3 績效評價報告審核的結果 145   第6章 PPP專案績效評價案例 146 案例一 汙水處理PPP專案績效評價方案 147 案例二 公建場館PPP專案績效評價指標體系 155 案例三 供水PPP專案績效評價指標體系 159 案例四 垃圾處理PPP專案績效評價指標體系 163 案例五 綜合管廊PPP專案績效評價指標體系 167 案例六 流域治理PPP專案績效評價指標體系 172 案例七 公路PPP專案績效評價指標體系 177 案例八 城市軌道交通PPP專案績效評價指標體系 180 案例九 健康養老PPP專案績效評價指標體系 184 案例十 旅遊PPP專案績效評價指標

體系 192 案例十一 澳大利亞克萊姆鐘斯隧道實例工程KPI績效評價指標體系 197 案例十二 加拿大長青線交通專案績效評價指標體系 201 案例十三 世界銀行肯雅專案績效評價指標體系 202 案例十四 世界銀行遼寧城市交通專案績效評價指標體系 204 案例十五 亞洲開發銀行廣西隆林至百色公路專案績效指標體系 207   附錄A 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管理暫行辦法 211 附錄B 財政支出(項目支出)績效評價操作指引(試行) 218 附錄C PPP專案資產評估及相關諮詢業務操作指引 236 附錄D 地下綜合管廊及海綿城市建設試點績效評價指標體系 239   參考文獻 242  

2014年以來,國務院及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住建部等部委陸續發文,在全國範圍推廣應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PPP)模式,尤其是在垃圾處理、汙水處理等具有現金流、市場化程度較高的公共服務領域更是力推應用PPP模式。政府推廣力度前所未有,為此在全國範圍內掀起了一股PPP熱潮,一時間,PPP模式在各行各業被廣泛應用,PPP專案在全國各地遍地開花。截至2018年12月末,全國PPP綜合資訊平臺專案管理庫累計專案數8 654個、投資額13.2萬億元;另外,還有3 971個專案已列入儲備清單,投資額達4.6萬億元,我國已成為全球最大、最具影響力的PP

P市場。PPP模式在我國發展的過程和結果,已經超出了人們的預期,這不僅包含PPP模式涉及的領域、範圍和規模,還包括PPP推進的力度、進度、品質和層出不窮的問題。由於PPP發展過於迅猛,出現了部分地區對於PPP的理解出現偏差或執行走樣,2017年年底國家相關部委開始對PPP專案實行嚴格甄別、強化監測、規範管理,因此業界將2018年稱為PPP的規範之年。 通過過去幾年PPP模式的爆發式增長,PPP專案實施的規範性越來越受到國家相關部委和業界的重視。2018年以來財政部與國家發展改革委實施了規模宏大的專案庫清理整頓行動,2018年管理庫共清退項目2 557個,涉及投資額3.0萬億元。日益嚴格的入庫

審查和全過程動態監管已成為PPP專案管理的主旋律,從而促使PPP回歸理性與常態,而績效評價管理正是PPP專案全過程規範管理不可或缺的關鍵部分。 在PPP項目的執行過程中,績效評價是衡量項目是否取得成效的主要手段。財政部PPP中心主任焦小平在2018年第四屆中國PPP融資論壇的講話中強調:只有規範發展、嚴控風險,PPP事業才能行穩致遠,要加強財政支出責任管理,強化績效審核,建立績效管理硬約束機制,針對PPP改革實踐出現的不規範發展問題進行全面清理整頓,堅決遏制泛化異化亂象。PPP目標(包含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等)是否實現專案提供的功能或服務(包括數量、品質、時效、成本等產出指標等),是

否達標,專案公司的管理是否完善高效,政府或使用者向社會資本付費的程度是否滿足預期,公眾滿意度是否達標等諸如此類的考核指標或依據,都依賴於專案績效評價方案或績效評價報告。我國出臺的諸多PPP檔包括國辦發〔2015〕42號、財金〔2014〕76號、財金〔2014〕113號、財金〔2016〕90號、財金〔2016〕92號、財金〔2017〕76號、財辦金〔2017〕91號、財金〔2018〕54號、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六部委2015年第25號令、發改投資〔2016〕2231號等,均有關於PPP專案績效評價的規定和要求的相應條款,績效評價作為PPP專案管理的重要內容、不可或缺的關鍵環節,是PPP項目能否成功推

廣的重要決定性因素之一,建立按效付費機制已成為PPP專案審核入庫的核心標準。當前PPP在我國已廣泛實施近5年,財政部綜合資訊平臺顯示,已經有大量專案陸續進入執行階段,截至2018年12月末管理庫累計已開工專案2237個、投資額3.2萬億元。特別是2019年是大部分落地PPP專案運營期開始之年,大量PPP專案將迎來運營初期的績效評價關鍵時期。 強調全生命週期績效評價,是PPP專案實現公共服務提質增效目標、夯實PPP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按照慣例,專案進入運營期更必須嚴格實行運營“績效評價”。貫徹PPP模式“以運營為核心、以績效為導向”的理念,才能真正做到通過按效付費機制提高公共服務品質,防範政

府債務風險。但是,至今國家層面尚未出臺PPP專案績效評價指南、辦法或指引等政策性、引導性檔,行業或地方也缺乏針對PPP專案全生命週期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的相關標準或規定,而且當下國際上較為成熟的PPP績效評價理論並不適應具有中國式特色的國內PPP項目。國內PPP專案績效評價文章雖散見於各類期刊文獻,但尚少有系統全面介紹PPP專案績效評價的書籍。實務界PPP專案績效評價缺乏制度依據和理論指導,導致政府管理者、PPP項目實施者及PPP項目投資者等各自探索、各行其是,難達共識,漸現訴爭。業界擔憂隨著越來越多的PPP專案進入運營期的績效評價階段,由於前期績效評價設計的不明確或缺失績效評價的PPP專案將在2

019年之後大範圍暴露出來。過去一哄而上、大幹快上、盲目推進的PPP專案將會給地方政府帶來各種執行爭議、付費糾紛、利益矛盾、合同爭端,“項目建好就拿錢、項目落地就走人”有可能引發地方政府性債務規模膨脹,帶來新的風險隱患。 天和投資與項目管理(PPP&PM)研究院是國內最早開展PPP理論研究與實踐的團隊之一,已先後推出《專案管理學》《專案管理工具箱》《投資專案評估》《個人理財》《PPP理論精要與範例》等多部著作。天和團隊最早思考和研究全生命週期績效評價始於此輪PPP模式興起之前針對垃圾發電、汙水處理、高速公路等早期BOT專案的諮詢策劃與理論研究,2015年廈門天和項目管理投資諮詢有限公司資深學

術顧問王守清教授就鼓勵並要求天和團隊率先開展PPP專案績效評價研究,爭取在首批PPP項目進入執行期時有可供借鑒的研究成果。 現在呈現在大家面前的這本《PPP專案績效評價理論與案例》正是根據王守清教授的指導,天和團隊成員對PPP項目進行績效評價的理論研究,結合豐富的實務經驗和真實案例編撰的應時讀物。該書秉持“深入淺出、通俗易懂、操作性強”的編撰理念,由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PPP專家庫雙庫專家,福建省高校教學名師,集美大學經濟研究所教授張阿芬,與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PPP專家庫雙庫專家,廈門天和專案管理投資諮詢有限公司董事長,高級工程師傅慶陽共同主持,制訂總體思路、基本框架和編寫體例,並與國

家發展改革委PPP專家庫專家、廈門大學副教授李兵博士共同撰寫。全書共6章,全面系統闡述了PPP專案績效評價理論與方法體系,詳細介紹了PPP專案績效評價的概況、內涵、方法、指標體系、評價報告及實操案例。其中第6章以天和公司承接的PPP諮詢項目為藍本,按照關鍵指標法研究提煉了10個不同領域的PPP項目績效評價典型案例,並收集整理了澳大利亞、加拿大及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等國家和機構的5個參考案例。15個案例由公司PPP事業部副總經理張曉彬、何陽,PPP專案經理田逸如、陳志斌、李京澤、呂桂燕、李虎等整理編撰。集美大學高級經濟師蔡水濤,國家發展改革委PPP專家庫專家、公司副總經理、高級工程師黃俊莉,公

司副總經理蔡錦香,國家發展改革委PPP專家庫專家、公司PPP事業部副總經理許瑞祥,PPP專案經理何彩秀、黃祖龍及公司PPP研究與諮詢團隊成員共同參與資料的收集、梳理及書稿的研討完善。 本書力圖達到“抛磚引玉和能夠借鑒”的目的,在研究形成基本框架和共性指標的基礎上,提煉出針對不同物件、不同階段、不同行業的績效評價案例,以期在PPP專案績效評價的原則、物件、方法、組織實施、指標選取、體系構建、監督管理、結果運用等方面可以為PPP專案參與各方提供更多有益的參考。同時也期望能夠對有效引導PPP專案績效管理工作,加強PPP專案全生命週期績效監督和評價,促進PPP專案規範運行、提升品質,推進PPP健康持

續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在本書編著過程中,我們得到各界專家和同行的支持與幫助,特別是王守清教授、李開孟博士的鼓勵與指導,在此謹致謝忱。 鑒於當前國內PPP項目績效評價體系不盡完善,受資料有限與編著者水準局限,書中疏漏、不當之處在所難免,懇請並期待諸位專家和讀者在流覽或研讀之餘對本書的不足之處能夠給予批評指正,我們將在再版中及時予以補充、完善。 本書編委會 2019年1月於廈門市

政府部門職責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第五會期市政總質詢pt.1 重劃作業法制化🔎

📍自辦市地重劃作業黑影憧憧,許多受害的地主遭到脅迫、謠言中傷,為民眾發聲的我本人也不例外,但依法質詢,從公部門處理問題是議員職責應作的。

📍多次呼籲要將自辦市地重劃作業法制化,而臺中市政府歷任首長進展緩慢、裹足不前,讓許多莫名遭到重劃的地主受害,而市府僅僅以「內政部研議」撇清應當訂立條例的責任。

💢歷任市府市長、局處首長對民眾的承諾言猶在耳,如果仍然擱置、不面對過去的違失,將會是法制上的大污點。

#質詢實況
#為您發聲改變發生
#臺中市議員徐瑄灃

中國大陸普惠性學前教育政策發展之研究:以浙江省寧波市為例

為了解決政府部門職責的問題,作者劉海 這樣論述:

本研究旨在探討中國大陸普惠性學前教育政策之發展狀況,分析普惠性學前教育政策發展之背景與相關內容,並以浙江省寧波市為例,探討地方政府回應中央普惠性學前教育政策發展的情形。本研究採用文件分析法、焦點團體座談以及半結構訪談等方法;在文件分析方面,通過文件梳理,分析從政策形成的影響因素說明普惠性學前教育政策的緣起、變革與發展;在焦點團體座談以及半結構訪談部分,以地方教育行政人員、普惠性幼兒園園長、教師以及幼兒家長等17人為訪談對象,針對普惠性學前教育政策執行情形進行分析。本研究所獲致之結論主要有十五點,分述如下:一、基於區域經濟發展水平與學前教育發展基礎,2010年浙江省寧波市入選「強化政府發展學前

教育」的教育改革試點城市,推進學前教育體制改革。二、根據中央政策要求,制訂市級學前教育三年提升行動計劃,下轄各縣(市)區結合自身制訂各區域三年行動計劃,自上而下推進三輪行動計劃。三、《寧波市學前教育促進條例》、《普惠性民辦幼兒園管理辦法》、《學前教育專項資金使用管理辦法》等法規與政策文件,為普惠性學前教育政策發展提供依據。四、對公辦園、民辦園及普惠性民辦園實行分類治理,城市地區通過小區配套幼兒園建設,農村地區通過標準化中心幼兒園建設,擴增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五、藉由優化財政分配措施,學前教育財政投入聚焦教師待遇保障、民辦園獎補及幼兒經費補助。六、實施教師聘任「雙軌制」、強化教師培訓、公辦園骨幹

教師定點幫扶等措施,加強師資管理並提升師資素質。七、建立「政府督政」「政府督園」「社會督園」等三督導體系,強化學前教育質量督導。八、普惠性學前教育政策實施十年,普惠性學前教育覆蓋率提升明顯,省一級幼兒園數量成長,教師持證率與評定職稱人數等皆有所提升,有引導學前教育品質正向發展之效。九、「入園難」與「入園貴」等問題雖得到緩解,但「入好園難」卻成為逐步凸顯的新問題。十、普惠性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使家長獲得感明顯,對普惠性幼兒園就近易得、收費平價具有較高滿意度,同時對優質學前教育資源的獲得提出更高要求。十一、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雖有增加,公辦學前教育資源總量依舊不足,幼兒園集團化運營帶來優質學前教育資

源「被均衡」的隱憂。十二、城鄉教育投入分配失衡的現象明顯,公辦愈強、民辦愈弱的差距更加顯現,應予正視。十三、民辦幼兒園「轉普」動機不一,享受政策紅利的同時面臨可持續發展困境,普惠性民辦學前教育質量層次不齊。十四、地方政府承辦人員對政策理解與中央發布的內涵有所差異,普惠性學前教育政策呈現推進異化的情形值得關注。十五、普惠性學前教育政策推動未同時訂有完善的師資素質配套機制,師資隊伍的穩定性與質量仍有待提升。最後,根據研究結論提出具體建議,俾供行政單位、幼兒園及未來普惠性學前教育政策發展之參考。

國民小學專任輔導教師的人際溝通能力、工作壓力與心理幸福感之相關研究-以中部四縣市為例

為了解決政府部門職責的問題,作者林子軒 這樣論述:

本研究主要在探討國民小學專輔教師人際溝通能力、工作壓力與心理幸福感之關係。以臺中市、彰化縣、雲林縣、南投縣4個縣市的國小專任輔導教師為對象,以問卷調查法蒐集共121位國小專任輔導教師相關資料。使用的研究工具為「人際溝通能力量表」、「專輔教師工作壓力量表」、「中國人幸福感量表極短版」,再以描述性統計、單因子變異數分析Pearson積差相關與多元逐步迴歸分析等方法探討各變項之相關性或預測力。本研究主要發現:一、國小專輔人際溝通能力現況為中高程度;工作壓力為中低程度;心理幸福感屬於較為強烈感受。二、不同年齡的國小專輔在工作壓力上有顯著差異;以及不同學校規模的國小專輔在心理幸福感上有顯著差異。三、人

際溝通能力和工作壓力呈現部分低度負相關。四、工作壓力和心理幸福感呈現部分中度負相關。五、人際溝通能力和心理幸福感呈現部分低度正相關。六、以人際溝通能力與工作壓力預測對心理幸福感,得到工作壓力具有14%預測力。關鍵字:專輔教師、人際溝通能力、工作壓力、心理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