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質飲食食譜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訂位、菜單、價格優惠和問答集

軟質飲食食譜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臺大醫院14位復健科&營養師團隊寫的 全彩圖解 吞嚥困難安心照護飲食全書:輕鬆學會IDDSI好嚼好吞食物製備技巧&分級食譜示範,兼顧營養美味與健康 和林明燦,吳經閔,賴聖如的 胃癌術後營養照護全書 [暢銷增訂版]:快速復原三元素──營養促進‧微創手術‧身心平衡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減重手術後飲食原則| 科室文章 -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也說明:菜單舉例:牛奶、豆漿、米漿、蒸蛋、豆腐等食物。 第三階段, 第2 個月至 半年期間, 軟質飲食, 將食物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原水 和原水所出版 。

國立高雄餐旅大學 飲食文化暨餐飲創新研究所 陳建龍、黃靜純所指導 許志弘的 天然酵母吐司麵包產品之開發-以蘋果、蕃茄、羅勒為例 (2016),提出軟質飲食食譜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天然酵母、酸麵糰、蕃茄、蘋果、羅勒。

最後網站《地中海飲食》食譜與做法 - 愛料理則補充:地中海飲食料理怎麼做?愛料理精選42篇簡易食譜做法與步驟,有最新的【學地中海飲食】營養師教你做!香蕉燕麥粥、早餐:鮮蔬全麥土司拼盤+黑咖啡、鳳梨鮮蝦麵包小食&薑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軟質飲食食譜,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全彩圖解 吞嚥困難安心照護飲食全書:輕鬆學會IDDSI好嚼好吞食物製備技巧&分級食譜示範,兼顧營養美味與健康

為了解決軟質飲食食譜的問題,作者臺大醫院14位復健科&營養師團隊 這樣論述:

★★國內第一本國際吞嚥困難飲食IDDSI食物及飲品分級標準, 由臺大醫院治療團隊專為吞嚥困難患者量身設計的飲食指南★★   吞嚥困難是老化、神經肌肉退化或是受到疾病影響而產生的症狀,因而受限於食物的選擇,飲食生活變得單調乏味,影響生活品質,導致營養不良或甚至因為不安全的飲食而危及生命,且大量研究資料顯示年長者對於營養的需求,除了熱量之外,還須因個人的健康差異進行調整,以確保足夠熱量與營養素的攝取。如何在日常飲食為吞嚥困難者或年長者準備充足,且完整營養需求的餐食,對於照顧者、專業相關醫療人員、照顧服務員及廚師等實在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臺大醫院吞嚥障礙評估及治療團隊成立已有30年,各職類各

司其職,提供住院病人完善的吞嚥訓練計畫與飲食。本書由臺大醫院吞嚥多專科團隊成員,包括醫師、語言治療師及營養師從吞嚥功能評估、吞嚥訓練技巧、國際吞嚥困難飲食分級標準(IDDSI)定義,以及將常見的吞嚥障礙問題、吞嚥訓練策略和專為吞嚥困難患者的餐點設計等內容,讓讀者除了充實吞嚥困難相關醫學知識外,也能夠依自己的需求選擇適當的食譜烹調,享受這些色香味俱全佳餚之餘,也能夠顧及到食物質地與營養適宜性,促進用餐的安全,避免營養不良發生。   國際吞嚥困難飲食分級標準(IDDSI)是依照病人的咀嚼能力、口腔肌力、吞嚥能力,規範出不同等級的食物質地與液體稠度,符合個案的身體狀況調製適宜的食物級別,從流質、糊狀

、細碎及軟質一口的飲食,以促進進食安全、進而補充均衡營養素,降低吞嚥困難可能引起諸多合併症,如營養不良、脫水、呼吸道感染、吸入性肺炎等,讓照顧者有所依循安心備餐,被照顧者安全進食,享受吃的快樂,找回身體的健康力!   本書由辨別吞嚥困難開始介紹,並說明特定疾病或族群的吞嚥困難的狀況及原因,再搭配國際吞嚥困難飲食分級標準(IDDSI)的食物質地分級制度詳細做全彩的圖文介紹,且規劃為吞嚥困難病患及年長者設計的食譜及菜單,不論是對於專業人員或是家中有年長者、吞嚥困難患者的民眾而言,都是一本值得參考且值得詳細閱讀的書籍。 ★★本書分為三大單元 ˙第一單元:由治療吞嚥困難團隊中的醫師,以淺顯易懂的方式引

領讀者瞭解吞嚥過程及高危險群,還有吞嚥困難可能的臨床表現與臨床檢查評估,再由語言治療師分享不同疾病狀況引起吞嚥困難問題時,各種吞嚥治療策略。平日接受語言治療師臨床完整的吞嚥功能評估與指導後,在家可搭配書中的說明自我訓練,達到最佳的吞嚥能力。 ˙第二單元:吞嚥困難飲食製作能否成功之重要要領就是要挑對適合的食材,並且要知道如何處理食材才能製備出適合的食物。本單元由台大營養師從日常餐食中選用常見的全穀根莖類、家禽家畜及魚類、蔬菜、水果及甜點等食材加以說明不同食材的特性、挑選要領、食材前處理,讓您在製作料理時更加事半功倍,減輕負擔。 此單元還有詳解國際吞嚥困難飲食分級標準(IDDSI),從流質到固體食

物質地定義,並教導各種不同的質地測試方法,讓您可行檢測製備完成的食物質地是否符合病人需求,且有詳細說明對於增加液體稠度,所使用的天然食材與商業增稠劑特性的差異及注意事項,讓您在使用增稠劑製作飲食更加得心應手。 ˙第三單元:因應不同階段的吞嚥困難者或年長者的吞嚥功能差異,備製的食物需考慮大小適中,硬度、凝聚性、離水性等性質,本單元規畫符合「國際吞嚥困難飲食IDDSI」標準餐點,設計八大項美味健康的食譜:米飯、麵食、肉雞魚蛋類、蔬菜、水果、湯品/飲品、點心及濃流等中西式多樣化的美味料理,以滿足吞嚥困難者或年長者的需求,讓您可以快速搭配出一整天的餐點,餐間可以再來一份甜點,讓吞嚥困難者或年長者增加用

餐的意願及樂趣,同時也為吞嚥困難者或年長者的營養與滿足感加分。 ◆◆本書特色◆◆ ★臨床實證:由台灣最強的醫療團隊從吞嚥功能評估、訓練技巧及均衡營養等三大面向,提供完整的整合健康照護。 ★營養指導:依據國際吞嚥困難飲食分級標準(IDDSI),詳細圖解七大類常用食物製備技巧、食材選擇、前處理與烹調法。 ★美味料理:以滿分的愛與巧思,對應不同吞嚥困難飲食級別設計85道好嚼好吞的佳餚,提供吞嚥困難者最完整的營養照顧。 ◆◆誰需要這本書?◆◆ 1.腦傷:包括腦中風、頭部外傷等。 2.神經退化性疾病:如帕金森氏症、失智、運動神經元病變、漸凍人(如小腦萎縮、脊髓側索硬化症等)等。 3.癌症:如口腔癌、舌癌

、喉癌、鼻咽癌、腦瘤等或其它進食相關的症狀。 4.老化及其他:如牙口不好、肌力退化、精神性吞嚥困難。 5.醫學相關專業人員:醫師、語言治療師、營養師、護理師。 6.其他:照顧服務員、病患家屬、廚師。 ◆◆專文推薦◆◆ ★臺大醫院復健專科醫師、語言治療師及營養師,將常見的吞嚥障礙問題,常用的吞嚥訓練策略和專為吞嚥困難患者的餐點設計,以深入淺出且言簡意賅的方式寫出,可以做為那些「呷不動吞抹法」人的參考,也是想活到老吃到老,「健康呷百二」民眾的最佳選擇。——吳明賢教授 (臺大醫院院長) ★本書理論與實務並重,且圖文並茂的內容讚嘆不已,從過往的出版經驗可以推估珮蓉主任與其台大營養師團隊在本書所花的心血

,絕對是值得一讀的大作。——陳亮恭教授 (臺北市立關渡醫院院長、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醫學系特聘教授) ★診間常見病患餐食攝取不足,但吞嚥困難的情境卻總成為一大難題,一方面是疾病的因素,然而衰弱與肌少症的長者也難以平順的完成咀嚼與吞嚥的複雜動作,其所牽涉使用的神經肌肉協調極其複雜,而不會烹調的我只能提供家屬進行語言治療師訓練,食物製備上也多僅建議使用增稠劑,在看了台大營養師的大作後如同醍醐灌頂,原來還有許多的替代方案以及烹調建議,也有食譜作為理論的演示,對於受困於此的家庭提供完美解方。——楊素卿教授 (臺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學系主任)

軟質飲食食譜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為了洗刷社會大眾對我的誤解,今天我的知識量全開!
你各位可要好好跟上喔!
長輩牙口不好,吃什麼都不方便,不美味。
大家一定覺得這是無可奈何的事,但是我要告訴你們大錯特錯!
因為有我的出現,就能做出最適合牙口不好長輩軟硬度的美食。
------------------------------------------------

長輩常有食慾不佳、吃不下等困擾,且對於食物的取得及喜好不同,時常就會產生飲食不均衡、營養攝取不足的問題,嚴重還可能有肌少衰弱等情形發生。

為增進高齡長輩的健康飲食,國民健康署與專家學者根據我國的飲食習慣和在地食材,推出「容易咬軟質食」、「牙齦碎軟質食」、「舌頭壓碎軟食」及「不需咬細泥食」,希望透過食材的挑選、切割烹煮技巧、簡易工具的檢測,製備出適合牙口不好的長輩們「軟硬度」的飲食,加上靈活運用「我的餐盤」均衡飲食的口訣和手勢,達到「吃得下、吃得夠、吃得對、吃得巧」三好一巧原則,讓大家透過食物好好照顧我們所愛的長輩。

訂閱廚佛:https://www.youtube.com/c/ChefgodFred
更多軟料理:https://ppt.cc/fnp0Nx
------------------------------------------------
影片留言置頂文字

Fred的食譜在這裡:
容易咬軟質食套餐
總熱量:620大卡
雞胸肉黎麥沙拉 熱量:370大卡
(建議切成小於3公分更好入口歐!)
食材:
雞胸肉 60 g
黎麥 10 g
萵苣 100 g
紅色火龍果  55 g
黃金奇異果  52.5 g
蒜頭 少許
橄欖油 2.5 g
乳酪(起司) 22.5 g
腰果 10 g
調味料:
百里香 少許
芥末籽 少許
蜂蜜 少許
醋  少許

做法:
1.雞胸肉用大蒜、百里香醃製後,與黎麥一起放入電鍋蒸熟。
2.將萵苣切割處理後,以溫水沖洗。
3.將水果切成丁狀。
4.在碗中加入芥末籽、蜂蜜、及醋攪拌後,慢慢加入橄欖油作為醬汁。
5.最後將雞胸肉、乳酪、碎腰果及水果丁放在萵苣上,並淋上醬汁即可。
 小技巧!
雞胸肉利用拍打、去筋或加新鮮鳳梨汁(泥)醃製,都可以讓肉質更嫩化喔!

肉醬義大利麵 熱量:250大卡
食材:
義大利麵 50 g
青花菜 30 g
橄欖油 2.5 g
洋蔥 20 g
蒜末 少許
絞肉 17.5 g
牛番茄 50 g
調味料:
月桂葉 2片
番茄醬 少許

做法:
1. 將義大利麵放入滾水中煮軟,再放入青花菜汆燙。
2. 鍋中加入橄欖油,放入洋蔥炒香,再加入蒜末、絞肉拌炒,再加入牛番茄、月桂葉及番茄醬炒香。
3. 將肉醬淋在義大利麵上,擺上青花菜即可。
------------------------------------------------
牙齦碎軟質食-清蒸鯛魚 熱量:300大卡

食材:
雕魚   87.5 g
紅蘿蔔  10 g
洋蔥   10 g
青蔥   10 g
香菇   10 g
麵粉   10 g
牛奶   120 ml
起司粉  少許
綜合堅果 5 g
橄欖油  2.5 g
調味料:
鹽    少許
黑胡椒  少許

做法:
1. 雕魚背面斜切約1.5公分長寬,加入鹽及橄欖油、黑胡椒調味,並將紅蘿蔔、洋蔥、蔥切成1.5公分長,放在鯛魚上,放入電鍋蒸。
2. 於鍋中加入橄欖油,放入香菇拌炒,加入麵粉、牛奶及起司粉,再以手持式均質機攪打均勻,製成醬汁。
3. 堅果以乾鍋炒香後,剁碎、磨成粉狀放入醬汁中。
4. 擺盤即可。
------------------------------------------------
舌頭壓碎軟食-菠菜烘蛋  熱量:180大卡

食材:
菠菜   30 g
蒜頭   少許
橄欖油 2.5 g
雞蛋  1 顆
牛奶  120 ml
調味料:
起司粉 少許
做法:
1. 將菠菜切成末狀、蒜頭切成末狀。
2. 於鍋中加入橄欖油,放入蒜片與菠菜拌炒。
3. 將雞蛋打入碗中,加入牛奶、拌炒後的菠菜、蒜頭及起司粉,攪拌均勻。
4. 放入烤箱,以80-90℃烤約1小時。

------------------------------------------------
不需咬細泥食:米布丁 熱量:190大卡

食材:
牛奶   120 ml
米    15 g
橄欖油  2.5 g
香蕉   35 g
調味料:
香草莢  1 根
肉桂粉  少許
莓果醬  20 g
做法:
1. 將香草夾對半切放入牛奶並加入米,於鍋中小火熬煮約40分鐘。
2. 將香蕉去除外皮,切成片狀。
3. 於鍋中加入橄欖油,放入香蕉,煎至表面呈現金黃色、變軟即可。
4. 於米布丁上撒上肉桂粉、香蕉及莓果醬即可。

#健康餐 #牙口不好 #雞胸肉

天然酵母吐司麵包產品之開發-以蘋果、蕃茄、羅勒為例

為了解決軟質飲食食譜的問題,作者許志弘 這樣論述:

本研究選用新鮮且常見的素材:蘋果、蕃茄、羅勒為材料培養天然酵母,製作天然酵母麵包,並探究常見的單一素材天然酵母(蕃茄種、蘋果種)及複合素材天然酵母(蕃茄羅勒種、蘋果蕃茄種)對麵包品質的影響。測量天然酵母培養液pH值、總滴定酸,再與商業酵母麵糰針對產氣量、膨脹體積、麵包色澤與質地分析,並進行感官品評。研究顯示素材培養液pH值,蘋果種在培養初期是最高的,培養終點pH3.52最低,另外三款培養液在第48小時pH值已低於4。觀察產氣及膨脹體積,控制組的產氣和膨脹體積增加最多也快速,但後期體積會開始萎縮;天然酵母麵糰膨脹較緩慢,但效果最持久,其中以蕃茄羅勒種和蘋果蕃茄種的麵糰超越控制組。比較吐司高度和

比體積,高度以蘋果蕃茄種16.8cm、蕃茄種16.5cm、蕃茄羅勒種16.3cm較高,蘋果種15.2cm最低;比體積以蘋果蕃茄種4.25、番茄種4.09較大,蕃茄羅勒種3.77最小。吐司色澤為蘋果種亮度L*值75.64最亮、蕃茄羅勒種a*值4.40最紅、b *值為蕃茄羅勒種18.45、蕃茄種17.96較黃。吐司質地以蘋果蕃茄種硬度162.09g最小、咀嚼性好139.63g、回復性佳0.47,最差的吐司為蘋果種吐司。經感官品評顯示,喜好度最佳的吐司為蕃茄羅勒種吐司,最差的為控制組吐司。綜合本研究顯示,複合種的天然酵母獨特風味與柔軟質地,其特性比單一種天然酵母吐司還要優秀,值得推廣於吐司與麵包的製

作。

胃癌術後營養照護全書 [暢銷增訂版]:快速復原三元素──營養促進‧微創手術‧身心平衡

為了解決軟質飲食食譜的問題,作者林明燦,吳經閔,賴聖如 這樣論述:

一本專為胃癌病友量身訂作的飲食照護指南! 解答讀者對飲食與癌症之間的可能關係! 台灣是胃癌罹患率相對較高的地區,根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胃癌是全世界排名第六位的最普遍被診斷的癌症,近年胃癌雖在國人癌症死因的排名逐漸下降,但在2020年仍占有第八位,顯示胃癌對國人仍是一種相當重要的癌症。 本書結合了台大醫院的臨床醫師、護理師、營養師共同編著,對胃癌形成的可能相關因素,胃癌的診斷與治療,以及胃癌的營養指導等,做了詳細的說明。更從基本的胃構造開始談胃癌的高危險群、胃癌的診斷與檢查、胃癌的分期與治療,並針對胃癌的營養指導,包含術前術後飲食照顧做詳細的示範,是不論病人、家屬、照顧者

,甚或是醫護相關衛教工作者不可或缺的一本書。 ‧全新增修腹腔內熱化學治療 胃癌的高危險群請注意本書:  .高鹽飲食習慣者  .喜好食用經過防腐處理的食物  .曾接受過胃部切除手術者  .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者  .有胃癌家庭史者 【正確的胃癌手術營養照護觀念】  .術前不需長時間禁食  .術前不常規放置鼻胃管或盡早移除  .狀況若允許,術後宜盡早進食  .如無法經口或鼻胃管進食,盡早採用腸道灌食  .不需忍痛,選擇適合的止痛藥  .宜提早下床活動復健 【胃切除後進階飲食準則】  .胃癌術後進食第1至2天:清流質飲食  .胃癌術後進食第3至4天:全流質飲食  .胃癌術後進食第5至6天:半流質

飲食  .胃癌術後進食第7至8天:剁碎及軟質飲食 【胃切除後食譜做法參考】  .溫和飲食參考做法——鹹粥∕甜粥∕麵食等  .軟質飲食參考做法——主食∕濃湯等  .好吃稀飯參考做法    .好喝高湯參考做法   特別收錄 .從營養觀點談如何預防癌症復發 .胃癌術後的管路照護 .整合性癌症治療(Integrated oncology) .銀髮族智慧健康感測及遠距照護應用   【專業推薦】(依姓名筆劃排列) 李伯皇/臺灣大學名譽教授 林芳郁/亞東紀念醫院院長室顧問 林肇堂/輔仁大學附設醫院特聘顧問 陳明豐/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心臟血管中心 榮譽院長 陳敏夫/林口長庚紀念醫院 榮譽院長 陳維昭/臺

大醫學院 名譽教授 楊泮池/中央研究院 院士 葉松鈴/臺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學系 教授 鄭金寶/前臺大醫院營養室主任